元曲四大家是哪四位,元曲四大家是哪四大家?

時間 2024-12-22 01:25:15

1樓:金彩榮費綾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和白樸。

元曲四大家與元曲四大悲劇和四大愛情劇的作者並不是一一對應的,元曲四大悲劇是:關漢卿的《竇娥冤》,白樸的《梧桐雨》,馬致遠的《漢宮秋》還有紀君祥的《趙氏孤兒》。元曲四大愛情劇:

關漢卿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樸的《牆頭馬上》還有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四大南戲是:荊、劉、拜、殺:

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不是關漢卿寫的)和《殺狗記》。

2樓:但淑英少羅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因此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但歷史上還有部分人認為元曲四大家是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和白樸。

3樓:摩恭莫寅

奠定他們在曲壇地位的代表作為:關漢卿-《竇娥冤》;白樸-《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鄭光祖-《倩女幽魂》。

4樓:竭梓維平培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和白樸。

5樓:隨性

元曲四大家是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和白樸。

1、關漢卿(1234年前-1300年左右),「漢卿」是字,號已齋(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今山西省運城)人,另有籍貫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等說。

2、白樸(1226-約1306),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澳州 (今山西河曲)也有資料顯示可能是山西曲沃縣,在河曲縣為他修有白樸塔。

3、鄭光祖生於元世祖至元初年(即西元1264年),字德輝,漢族,元代著名的雜劇家殲兄和散曲家,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市襄汾縣)人。

4、馬致遠(約1251年-約1321年至1324年間),一說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名不詳,字致遠,晚號東籬,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著名戲曲家、作家、散曲家、雜劇家,被後人譽為「馬神仙」。

名稱來歷:

我國戲曲藝術經歷了乙個漫長的孕育過程,到前櫻宋金時期漸趨成熟,元代雜劇興盛,成為我國戲曲史上的**時代。

當時有姓名記載的雜劇作家就有八十餘人,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雜劇創作成就,因此後人稱他慧改叢們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是哪四大家?

6樓:一襲可愛風

分類: 文化/藝術 >>文學 >>**。

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

家。明代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說:「元人樂府稱。

馬東籬、鄭德輝、關漢卿、白仁甫為四大家。」在此以。

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韻》序中說:「樂府之盛之。

備之難,莫如今時……其備則自關、鄭、白、馬,一新。

製作。」但是,周德清雖以四人並稱,卻飢侍並未命以「四。

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賈仲明為馬致遠作的弔詞中又。

有「共庾、白、關老齊眉」的說法,庾指庾吉甫。這些。

說法表明,元曲四大家的概念是逐漸形成的。

關於這幾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評價,因人因時而各。

有不同。元代鍾嗣成的《錄鬼簿》把關漢卿列為雜劇作。

家之首,賈仲明稱關漢卿是:「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

首,捻雜劇班頭。」但明初朱權的《太爛羨吵和正音譜》卻首。

推馬致運,以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關漢卿為「可上。

可下之才」。明代前期以後,又有盛讚鄭光祖而貶低其。

餘三家的,如何良俊《四友齋叢說》說:「馬之辭老健。

而乏滋媚,關之辭激厲而少蘊藉,白頗簡淡,所欠者俊語,當以鄭為第一。」清人王季烈《曲談》中則認為「關、

白、馬、鄭諸家」。近代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中說:

元代曲家,自明以來,稱關、馬、鄭、白,然以其年。

代及造詣論之,寧稱關、白、馬、鄭為妥也。關漢卿一。

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

為元人第派拿一。」

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

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他們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已為歷史公認。明代王世貞、王驥德等人為王實甫未被。

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難,王驥德還提出「王、馬、關、鄭」說。清代李調元《雨村曲話》則有「馬、王、關、喬(吉)、鄭、白」之說,但未見流行。

侯光復)

四大元曲家是哪四位

7樓:德珈藍利

四大元曲家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四位元代雜劇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因此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約1234年以前-約1300年),原名不詳,字漢卿,號已齋(又作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今山西省運城)人,另有籍貫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等說。元雜劇奠基人,四大家之首。

代表作:《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魯齋郎》《單刀會》

白樸:(1226年-約1306年),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開封)人,晚歲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終身未仕。代表作: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簡稱《牆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牆記》(簡稱《東牆記》)、天淨沙·秋》

鄭光祖:(1264年—?)字德輝,漢族,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市襄汾縣)人,元代著名雜劇家、散曲家。代表作:《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翰林風月》《倩女離魂》

馬致遠:(約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間),號東籬,大都(今北京,有異議)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代表作:

江州司馬青衫淚》《半夜雷轟薦福碑》《西華山陳摶高臥》《天淨沙·秋思》

四大元曲家是哪四位

8樓:乾萊資訊諮詢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和白樸。

我國戲曲藝術經歷了乙個漫長耐彎螞的孕育過程,到宋金時期漸趨成熟,元代雜劇興盛,成為我國戲曲史上的**時代。當時有姓名記載的雜劇作家鬧頃就有八十餘人,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雜劇創作成就,因此後人稱他們昌埋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悲劇是:關漢卿的《竇娥冤》,白樸的《梧桐雨》,馬致遠的《漢宮秋》還有紀君祥的《趙氏孤兒》。

元曲四大愛情劇:關漢卿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樸的《牆頭馬上》還有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四大南戲是:

荊、劉、拜、殺:《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不是關漢卿寫的)和《殺狗記》。

元曲四大家是 元曲四大家分別是誰

9樓:夢之緣文化

1、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四位元代雜劇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因此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2、關漢卿。原名不詳,字漢卿,號已齋,漢族,解州人,另有籍貫大都,和祁州等說。元雜劇奠基人,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鉛搜稿關漢卿居四大家之首。

3、白樸,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汴梁人,晚歲寓居金陵,終身未仕,生於西元1226年,卒於西元1306年。白樸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和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簡稱《梧桐雨》

裴少俊牆頭馬上》

簡稱《牆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牆記》

簡稱《東牆記》

天淨沙·秋》

等。4、鄭光祖,字德輝,漢族,平陽襄陵人,元代著名雜劇家、散曲家。鄭光祖從小就受到戲劇藝術的薰陶,青年時期置身於雜劇活動,享有盛譽。

但他做過杭州的小吏,主要活動在南方,成為南方戲劇圈中的巨擘。所作雜劇在當時「名聞天下,漏肆聲槐孝振閨閣」。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韻》

中激賞鄭光祖的文詞,將他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並列,後人合稱為「元曲四大家」。

5、馬致遠,號東籬,大都(今北京,有異議)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是哪些人?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 白樸 馬致遠 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因此被稱為 元曲四大家 但歷史上還有部分人認為元曲四大家是關漢卿 王實甫 馬致遠和白樸。關漢卿是元代雜劇作家。號已齋 一作一齋 大都 今北京市 人。亦說祁州 在今河北 解州 在今山西 人。約生於金...

中國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有什麼,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為什麼

關漢卿,號 己齋叟 元曲四大家 之一。生平事蹟不詳,根據零碎的資料來看,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躍於約1210年至約1300年 元成宗大德 間。主要在大都 今北京 附近活動,也曾到過汴梁 臨安 今杭州 等地。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一生寫了60多種,今存18種,最著名的有 竇娥冤 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 套數10...

元曲四大家的諡號分別是什麼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 白樸 馬致遠 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家。明代何良俊在 四友齋叢說 中說 元人樂府稱馬東籬 鄭德輝 關漢卿 白仁甫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 中原音韻 序中說 樂府之盛之備之難,莫如今時 其備則自關 鄭 白 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雖以四人並稱,卻並未命以 四大家 之名。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