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今又何以故人渺
所以叫兩聲表示送別。在這即將分離的時刻姿羨,別情依依,鳴聲悠悠擬人手法、藤蔓輕盈招展,彷彿是伸出無數多情的手臂牽扯我笑冊叢的衣襟,欲別碰櫻頻啼四五聲。
古詩從哪些角度賞析
2樓:網友
古詩賞析,可從這些方面來進行——
1、修辭和手法上的欣賞和分析。如用典,如比喻,如借古諷今等,可見詩人的表達之美。
2、煉字之賞。主要是抓住詩中某一詞、字的妙處賞析。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可以開展煉字的賞析。
3、意境的賞析。詩中情感與景物描寫的關係,形成的搭配,這些都可開展賞析。
3樓:網友
舉個例子: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泉水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靜中寫動,以動寓靜。月照,泉流,竹喧,蓮動,動態之美,更加回應出山中的空寂和雨後的清新,因此詩人曾感慨到芳菲已逝由他去吧,我卻要留下來盡顯山居秋暝之快樂。
角度賞析:動態,靜態,心境,意境,志向。
4樓:丫丫
動靜結合。
一句描寫動景,一句描寫靜景,常與對比手法相結合,其名為動靜結合或以動襯靜等等。作為動靜結合的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裡描寫動態與靜態,並且往往是以靜為主,以動襯靜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一。
比如陸游的《幽居初夏》「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詩人在描繪的景物中,靜中有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構成動人的意境。
3、聲色結合。
古詩寫景常涉及到聲音與顏色,這是詩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寫景,讓讀者如臨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藝術效果。也是襯托的一種,可以說是以聲襯靜,即詩中有對聲音的描寫,比如《長安晚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有時候和動靜可以結合起來看。
夜雪》白居易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描寫物件是雪,詩中句句寫雪,可作者依次從自己的觸覺、視覺和聽覺寫來,突出了雪之大。
4、視角結合。
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角度描寫景色。比如2011山東卷語文詩歌鑑賞儲光羲的《詠山泉》中「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是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描寫山泉的。
5、點與面結合。
詩人在寫景狀物時,不是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寫主體物周圍的聯絡物,點面結合,烘雲托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孤舟蓑笠翁」屬於點的描繪;前兩句屬於面的鋪陳,詩句從「鳥飛絕」、到「人蹤滅」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與孤寂。點面結合,指出一點,隱括全面,突出人物堅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6、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白描也是文學表現手法之一,主要用樸素簡練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
詩歌描寫角度有哪些
5樓:玉兔薇薇
細節描寫,動作描寫,環境描寫,色彩描寫,修詞。
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天淨沙秋思
這首小令運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將長期漂泊異鄉的遊子至於由 枯藤 老樹 昏鴉 夕陽 西風 瘦馬 這些事物從創設出的蕭索 淒涼的特定環境中,從而使人物的孤寂 愁苦之情和客觀環境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僑悅友閒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裡的...
油畫畫作應從哪些角度切入賞析,如何欣賞油畫畫作,從哪些角度切入賞析
畫的人和欣賞的人認為切入觀點是完全相反的。雙方都能羅列出了一大堆名詞術語解釋,其實全都雞同鴨講了。據我多年瞭解,首先是色調為切入點,色調豐富的可以維妙維肖表現出素描關係,色調單純的可以大刀闊斧交待大的構圖關係。色調有畫家的個人境遇和情調在組合,讓人感到舒適或者沉鬱或者怪異等風格。油畫的技術多了,有人...
鑑賞詩歌,可以從那些角度入手,詩歌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鑑賞?300 字以上,並舉例說明
對中學生的鑑賞要求是初步的,指的是對詩歌的形象 語言和表達技巧作概要的賞析 具體瞭解什麼是詩歌中的形象 敘事詩中的人物形象,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詩歌描寫的景象和物象 能分辨出詩歌的不同語言特色 清新 明快 含蓄 簡潔 平談 絢麗等 和表達技巧 抒情方式 用典 烘托 映襯 對比 誇張 比喻等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