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1 強化理論 強化理論是行為主義取向的動機理論。認為,人的學習行為傾向完全取決於這種行為與刺激因強化而建立的穩固關係,受到強化的行為比沒有受到強化的行為更傾向於再次出現。本案例中的小浩愛看電視愛玩電腦遊戲,那麼可以利用電視和電腦作為強化物。
父母要求小浩講每天的作業做完之後才能看電視和玩電腦,不能做完就不可以看電視玩電腦,小浩表現良好是父母可以給予一些獎勵來強化他的良好行為。
2 人本主義取向的動機理論 認為動機是人們試圖實現人作為人的全部潛能的傾向,強調人們由內心產生的希望成功、追求卓越的高階需要,而且影響人的所有因素都會引發或影響動機,包括思想、情感和環境各個方面。根據人本主義的觀點,小浩不是沒有學習動機,而是這種學習動機導向了非學術性的活動的各方面。這就要求在學校中老師要影響他的積極情感,採用支援性、關心的方式對待小浩。
而父母在面對小浩時不要總是批評而是應該關心小浩成績下滑的原因,主動關心小浩的情緒,找到原因才能相應的找到解決的方法,一味的責罵只是讓他越來越無所謂。
3 認知取向的動機理論 關注的是學習者渴望有序、理解世界、預期未來。韋納提出的歸因理論認為成敗歸因有三個維度:控制點、穩定點、可控性。
歸因可以影響個體的後續行為。小浩成績下滑後將失敗歸因於能力,長期以往會產生習得性失助感,喪失信心不追求成功也不避免失敗。教師和父母要引導小浩做正確的歸因,將成功做能力歸因,失敗做努力歸因 。
父母的期望過高也會影響孩子的成就歸因,所以小浩的父母應該瞭解小浩的歸因傾向,引導其進行積極的歸因。關注學習的收穫而不是成績。
2樓:匿名使用者
1. 強化論
a.現代的s-r心理學家不僅用強化來解釋操作學習的發生,而且也用強化來解釋動機的引起。認為引起動機同習得行為並無兩樣,都可用強化來解釋。
人們為什麼具有某種行為傾向,完全取決於先前這種行為和刺激因強化而建立的牢固聯絡。
b.研究表明,教師的批評與表揚,會影響到學生的成績。事實上,教師表揚所起的強化作用,是受許多因素制約的
c.例如,教師對學生說:"好好幹!
我知道你們努力做的話,是能夠做好的。"對那些感到難以完成任務的學生來說,這番話是種鼓勵或強化;而對那些輕而易舉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說來,這實際上類似於懲罰,因為教師這番話意味著,他們必須經過特別努力才能完成任務。
d.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僅憑學生的行為來推斷學生的動機往往是困難的,因為可能有許多不同的動機影響學生的行為。
2.需要層次說
a.馬斯洛在解釋動機時強調需要的作用,他認為所有的行為都是有意義的,都有其特殊的目標,這種目標**於我們的需要
b.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而且這些需要會隨著時間等因素而變化,這就是為什麼兩個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情境下會產生不同的行為,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裡產生不同行為的原因。需要影響著人們行為的方式和方向。
c.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七種,分別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識與理解的需要、審美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他將前四種需要定義為缺失需要,後三種需要是生長需要
d.較低階的需要至少必須部分滿足之後才能出現對較高階需要的追求
e.但一般說來,學校裡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愛和自尊,要使學生具有創造性,首先要使學生感到,教師是公正的、愛護並尊重自己的,不會因為自己出差錯而遭到嘲笑和懲罰。
f.這個理論將外部動機與內部動機結合起來考慮對行為的推動作用,是有一定科學意義的。但忽略了人們本身的興趣、好奇心等在學習中的始動作用,有些學習活動並不一定都是由外部動機所激發和引起的。
3.自我效能感理論
a.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
b.班杜拉在他的動機理論中指出,人的行為受行為的結果因素與先行因素的影響。行為的結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說的強化,但他認為,在學習中沒有強化也能獲得有關的資訊,形成新的行為。
而強化能激發和維持行為的動機以控制和調節人的行為
c.班杜拉認為行為出現的概率是由於人認識了行為與強化之間的依賴關係後對下一步強化的期望(效能期望)
d.傳統的期望概念指的只是結果的期望,而他認為結果期望指的是人對自己某種行為會導致某一結果的推測。效能期望指的則是人對自己能否進行某種行為的實施能力的推測或判斷,即人對自己行為能力的推測。
它意味著人是否確信自己能夠成功地進行帶來某一結果的行為。當人確信自己有能力進行某一活動,他就會產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並會去進行那一活動
e.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a.個人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一般來說,成功經驗會提高效能期望,反覆的失敗會降低效能期望。但成功經驗對效能期望的影響還要受個體歸因方式的左右
b.替代經驗。關鍵是觀察者與榜樣的一致性
c.言語勸說。因其簡便、有效而得到廣泛應用,但缺乏經驗基礎的言語勸說其效果則是不鞏固的。
d.情緒喚醒。高水平的喚醒使成績降低而影響自我效能,當人們不為厭惡刺激所困擾時更能期望成功
f.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還指出,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
a.決定人們對活動的選擇及對該活動的堅持性
b.影響人們在困難面前的態度
c.影響新行為的獲得和習得行為的表現
d.影響活動時的情緒。
g.自我效能感理論克服了傳統心理學重行輕欲、重知輕情的傾向,日益把人的需要、認知、情感結合起來研究人的動機,具有極大的科學價值。但仍然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統一的理論框架。
4. 成就動機論
a.默裡將成就需要定義為: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力求儘快盡好地解決某一難題。
b.阿特金森認為,最初的高成就動機**於孩子生活的家庭或文化群體,特別是幼兒期的教育和訓練的意向。也就是說,成就動機涉及到對成功的期望和對失敗的擔心兩者之間的情緒衝突。
如果用ts來表示追求成功的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個因素所決定:①對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動機)ms;②在該項任務上將會成功的可能性ps;③成功的誘因值is。用公式可表示為:
ts=ms×ps×is
c.決定對失敗擔心的因素類似於對成功希望的因素,即避免失敗的傾向taf是以下三個因素的乘積的函式:①避免失敗的動機maf,也就是因失敗而體驗到的羞愧感的能量;②失敗的可能性pf; ③失敗的消極式為:
taf=maf×pf×if
d.作為結果的成就動機由力求成功的傾向的強度減去避免失敗的傾向的強度
ta=(ms×ps×is)-(maf×pf×if)
e.如果一個學生獲取成就的動機大於避免失敗的動機,他們為了要探索一個問題,在遇到一定量的失敗之後,反而會提高他們去解決這一問題的願望,而且如果獲得成功太容易的話,反而會減低這些學生的動機
f.研究表明,這種學生最有可能選擇成功概率約為50%的任務,因為這種選擇能給他們提供最大的現實挑戰
g.麥克裡蘭的實驗研究證實:追求成功的學生選擇了距離木樁適中的位置,然而避免失敗的孩子卻選擇了要麼距離木樁非常近,要麼距離木樁非常遠的地方。
麥克裡蘭這樣解釋道:追求成功的孩子選擇了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但同時也保證了具有一定的成功可能性。因此,他選擇了與木樁距離適中的位置。
避免失敗的孩子關注的不是成功與失敗的取捨,而是盡力地避免失敗和與此有關的消極情緒。因此,要麼距離木樁很近,輕易成功,要麼距離木樁很遠,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這是任何人都達不到的,因此也不會帶來消極情緒。
h.成就動機的水平與完成學業任務的質與量緊密相關。高成就動機者在沒有外力控制的環境下仍能保持好的表現,在經歷失敗的過程中,高成就動機者在任務的堅持性上比低成就動機者強。
另外,追求成功者有很強的自信心,有高的成就動機水平和內歸因。
3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在讓大家幫你解決考題嗎?
真正的教育不是這麼分割的。小孩子的問題家長要負絕對的責任。父母的不客觀、不科學心理、行為造成了孩子的情況,就這樣。
解決很簡單,教會家長正確的觀念和引導孩子的方法。
4樓:匿名使用者
病情分析:你好,對於你的情況,請詳細說明病情,好為你解答
意見建議:
5樓:匿名使用者
1、概念上明確動機考試內容:動機與需要的關係;動機的作用;動機的強度;動機的層次、動機的誘因(歸因)等等。另外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也是常見的考點,可以結合這些內容反覆複習,做到心中有數。
2、結合案例進行作答。首先選擇合適的動機考點,明確是考查什麼內容,一般不止有一點,比如動機的誘因,有內因、外因,而內外兩方面又都可以分出兩三方面,可以多點分條作答;其次答題過程中要結合案例的內容作答,針對性要強。
關於教育心理學的案例分析,請高手指教,提供參***。
6樓:
1教師對於學生心理特徵的瞭解是十分必要的。中學生由於生理的快速發展,產生與異**往的迫切需要,學生有異**往過密的行為是依循生理和心理髮展不平衡的結果。因此作為班主任,要首先肯定這種現象的產生是正常的。
2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王x同學作為初中學生,正是出於青少年時期,對異性充滿嚮往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她生理上的第二性徵的快速發展,使她關注兩性關係,容易對異性關注和產生好感。二是,王x同學本身自己覺得自己成績一般,對自我評價較低,沒有自信。
在這種情況下,文藝委員的一首歌讓她覺得受到關注和產生感情,滿足了她被關注尊重的需要。解決策略主要是先肯定她的這種情感產生是很自然正常的,重要的這種感情背後的原因,並進行剖析。然後,採取疏導的方式,讓她明白在初中的愛情是青澀的果子,不要隨便去加以定義,藏在心裡就好。
最後,進行昇華,希望將這種情感化成學習動力。
7樓:匿名使用者
江蘇省基礎教育資源網,看待青少年異**往過密,態度及措施
8樓:諦聽者
中學生異**往是正常的,這是他們社會化的一個需求,也是一個必須要經歷的階段。過密,這個問題老師和家長一直擔心,但是不知道擔心的是什麼。要知道心理學上有皮格馬裡翁效應,你越擔心什麼,什麼就越會發生。
所以,對男女生交往,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有逆反心理,老師鼓勵的事情,學生越不吃這一套。然後多組織一些男女都參加的活動,少了好奇心,也會有效減少某些事情的發生。
您的案例,說明的是一個自卑的女生突然自尊心膨脹,發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她可能是青春萌動,但由於自卑,沒有愛的能力而不知所措,在心理學上是正常情況。我想我們可能都或多或少的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學生的認知能力不全,會生活在自己的感覺和幻想中,這是青春期精神**容易發生的原因。這個苗頭要注意引導。我是職業心理諮詢師。
歡迎來聊。
教育心理學案例分析,如何做教育心理學案例分析題
案例1 開學第一週,瓊斯先生試圖教授一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應該怎樣做。他說 當我提問時,你應該舉起右手,我將會叫你回答。你們能夠像我這樣舉起右手嗎?二十雙手舉起來了,但都是左手。案例2 劉易斯女士所教的四年級學生對交家庭作業越來越漫不經心,為此,她決定在班上確立一條規矩。她對全班同學說 本週不交家庭作...
“環境行為學 行為心理學 環境心理學”這三者之不同
一 字面理解不同 1 環境行為學 環境與人的行為之間的互動影響關係。2 行為心理學 人的行為 心理之間的互動關係。3 環境心理學 環境與人的心理之間的關係。二 研究領域不同 環境行為學 是一門複合了心理學,社會學,公共治安以及社群管理等學科的複合學科。行為心理學 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隸屬於行為主義。...
談談對教育心理學的認識,急求助 教育心理學 論述題 請你談談《教育心理學》的認識?
鎖鎖丶無敵丶 教育心理學研究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種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揭示在教育 教學影響下,受教育者學習和掌握知識 技能 發展智力和個性的心理規律 研究形成道德品質的心理特點,以及教育和心理髮展的相互關係等。研究物件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教與學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