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說明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區別與聯絡

時間 2021-08-30 10:33:11

1樓:匿名使用者

聯絡:兩者都是人類認識事物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區別如下:

一、指代不同

1、感性認識: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腦中產生的反映形式。

2、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的重要階段,以事物的本質規律為認識物件,是對事物的內在聯絡的認識。

二、意義不同

1、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等。其特點是直接性、生動性和具體性。要獲得感性認識,必須親自參加社會實踐,直接接觸客觀事物。

2、理性認識: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把所獲得的感覺材料,經過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斷、推理。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飛躍,反映事物的全體、本質和內部聯絡。

三、形式特點不同

1、感性認識:只認識事物的表面現象(如顏色、形狀、聲音、冷熱和氣味等)和外部聯絡,尚未達到對事物的內部聯絡和本質的認識,因此有待於發展提高到理性認識階段

2、理性認識:相對於感性認識而言。是指屬於概念、判斷和推理階段的認識,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絡的反映。

2樓:手機使用者

你可以這樣理解,感性認知是我們的初級感知,是我們人類通過自己的各種感官獲得相關資訊後說形成的一種意識,而理性認知是二次或者三次甚至更多的意識結果,這第一,二次或者三次之後的意識往往已是已經經經過我們的思維加工過的,既理性意識多帶有思維性,而感性往往沒有。

舉例說,你看見一個人,你的第一感覺就是,哇!好漂亮,可是你轉念又想到到,不知道這個人的人品怎麼樣?第一感覺是感性的,第二則帶有一定的思維在其中!

但是要知道,感性和理性認知是無法清楚的區分的!

3樓:魯伊謙

外行看熱鬧(感性),內行看門道(理性)。

4樓:匿名使用者

區別:某天我聽到女友傳來要分手的訊息,感覺(機體覺)好難受(感性認識),根據我以往的經驗,綜合自己現在身體的感覺,我意識到自己現在的感覺是悲傷、略帶點怨恨。(理性認識)於是我想讓自己感覺好過點,就開始考慮有什麼方法結合實際情況能讓自己好過點。

(理性認識)

實踐中,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和形式,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飛躍,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當中的過程很複雜呢,這個過程中你要調動你的經驗、知識,往往要進行比較、假設推理排除篩選,當然如果你對某類認識物件有很深的瞭解,也可能馬上作出準確的判斷。

感覺自己的語言表達不太清晰,但仍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區別與聯絡

5樓:匿名使用者

( 1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含義

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 它是人們通過感官獲得的關於事物的現象的認識, 包括感覺、 知覺、 表象三種形式。感性認識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點。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階階段, 它是人們通過抽象思維獲得的關於事物的本質的認識, 包括概念、 判斷、 推理三種形式。

理性認識具有間接性和抽象性的特點。

( 2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

①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區別。(見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的含義)

②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聯絡。首先, 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 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離開了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就會成為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

堅持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 這是堅持認識論中的唯物主義。其次, 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昇華, 感性認識有待於上升為理性認識。感性認識只能解決對現象的認識的問題, 理性認識才能解決對本質的認識的問題。

堅持感性認識發展成為理性認識, 這是堅持認識論中的辯證法。再次,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 世界上沒有純粹的感性認識, 往往感性之中有理性;世界上也沒有純粹的理性認識, 往往理性之中有感性。

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 1 )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的條件

其一, 積極投身於實踐, 在實踐中獲取十分豐富的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

其二, 必須對感性材料加以思維的抽象, 要採用分析和綜合、 抽象和概括、 歸納和演繹等邏輯方法, 對感性材料進行「去粗取精、 去偽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裡」的思維加工。

( 2 )要批判唯理論和經驗論

唯理論只承認理性認識可靠, 否認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經驗論只承認感性認識可靠, 否認感性認識有待於昇華成理性認識。

唯理論和經驗論全部割裂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它們各持一個方面, 在思維方法上屬於形而上學。

唯理論有唯物主義唯理論和唯心主義唯理論之分;經驗論也有唯物主義經驗論和唯心主義經驗論之分。

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 也不懂得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教條主義誇大書本知識、 理性認識的作用, 輕視感性經驗, 一切從本本出發, 犯了類似於唯理論的錯誤;經驗主義誇大感性經驗, 輕視科學理論, 把區域性經驗當成普遍真理, 犯了類似於經驗論的錯誤。

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

( 1 )由理性認識向實踐飛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第一次飛躍)並沒有結束認識, 理性認識還要再回到實踐中去(第二次飛躍)。因為:其一, 認識的目的在於指導實踐, 改造世界。

第一次飛躍並沒有實現這一目的, 只有第二次飛躍才能實現這一目的。其二, 第一次飛躍並不能保證理性認識的正確性, 理性認識是否正確, 只能依靠實踐的檢驗。在第二次飛躍中, 理性認識可以得到檢驗, 得到修正、 補充和發展。

( 2 )理性認識向實踐飛躍的條件和途徑

其一, 必須從實際出發, 做到普遍理論和具體實踐相結合, 理論必須服從實踐。

其二, 要把關於事物的認識與主體的需要結合起來, 確定行動的目的和計劃。

其三, 理論應當被群眾掌握。群眾是實踐的主體, 理論只有為群眾所掌握, 才能轉化成強大的物質力量, 使實踐獲得成功。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

認識過程中的理性因素, 包括理性直觀、 理性思維等, 是主導因素;認識過程中的非理性因素, 則包括兩類:一類是情感、 意志, 包括慾望、 動機、 信仰、 習慣、 本能等, 一類是認識中不能被邏輯思維所包含的主體心理形式, 如幻想、 想像、 直覺、 靈感等。在認識過程中, 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是相互作用、 相互補充的, 共同推動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

非理性因素應當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約, 應在理性因素的主導下, 發揮其積極作用, 抑制其消極作用。

認識過程的反覆性和無限性

( 1 )認識的全過程

實踐、 認識、 再實踐、 再認識, 迴圈往復以至無窮, 這是認識從簡單到複雜、 從低階到高階無限發展的全過程。

( 2 )認識的不斷反覆

認識之所以要不斷反覆, 是因為:其一, 主體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受到客觀事物本身的發展過程及其表現程度的限制。物質世界是無限的, 客觀事物作為系統也是多方面、 多層次的。

客觀事物存在著一個產生、 變化和發展的過程, 其本質和規律也有一個暴露的過程。所有這些, 使得人類的認識具有反覆性。其二, 主體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還受歷史條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 人類的認識只有在不斷打破限制的基礎上才能不斷得到發展。

這也使得認識具有反覆性。其三, 主體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還要受到主體本身的限制。這些限制包括:

人的實踐範圍、 知識水平、 認識能力、 實踐能力、 立場、 觀點、 方法以及生理素質。所有這些, 也使得認識具有反覆性。

( 3 )認識的無限發展

就整個認識過程而言, 認識的反覆具有無限性。但是, 這種無限性不是簡單的圓圈式的迴圈, 而是表現為螺旋式的上升。

( 4 )認識辯證運動全過程的原理, 是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基礎

黨的群眾路線包括:一切為了群眾, 一切依靠群眾, 從群眾中來, 到群眾中去。

黨的群眾路線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為基礎, 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具體運用。黨的群眾路線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具有一致性。

首先,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主張群眾既是實踐的主體又是認識的主體, 實踐是千百萬群眾的實踐。黨的群眾路線則主張相信群眾。因此, 二者具有一致性。

其次, 「從群眾中來」, 實際上就是把群眾的感性認識能動地昇華成理性認識(表現為領導者的智慧), 這其實就是第一次飛躍;「到群眾中去」, 實際上就是讓理性認識被群眾所掌握, 化做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這其實就是第二次飛躍。

再次, 「從群眾中來, 到群眾中去」是一個不斷反覆的過程, 而「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從理性認識再回到實踐中去」也是一個不斷反覆的過程。

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①實踐、 認識、 再實踐、 再認識……表明認識與實踐是不斷分離又不斷重合的過程, 而每一次迴圈, 都使認識上升到高一級的層次。由於實踐處於不斷髮展之中, 認識經常與實踐發生矛盾, 這就要求認識與實踐必須實現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②所謂具體的統一, 是指認識、 理論要同一定時期、 地點、 條件下的具體實踐相適應。認識、 理論要根據具體實踐不斷地補充、 豐富和完善。所謂歷史的統一, 是指認識、 理論要同不斷髮展的實踐相適應, 要根據實踐的變化而變化, 不能落後於實踐。

③割裂認識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會導致「左」的或右的錯誤。

④實踐是不斷髮展的, 理論也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在新的理論的指導下, 實踐會進一步向前發展。實踐要不斷地創新, 理論也要不斷地創新。

6樓:鞠令顓孫梓敏

感性有點遵從內心想法,而理性你也會考慮到更多的其他因素,做事不能只考慮一方面,否則只會害人害己

簡述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區別。

7樓:點點在心

主要區別是,性質不同、特點不同、形式不同,具體如下:

一、性質不同

1、感性認識

感性認識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腦中產生的反映形式。

2、理性認識

理性認識指人們藉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於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絡和事物自身規律的認識。

二、特點不同

1、感性認識

其特點是直接性、生動性和具體性。

2、理性認識

其特徵是抽象性、間接性、普遍性。

三、形式不同

1、感性認識

感性認識包括相互聯絡、循序漸進的三種形式:感覺、知覺和表象。

①、感覺。是人對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體的感官對內外環境適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

②、知覺。是對客觀事物表面現象或外部聯絡的綜合反映,它為主體提供客觀物件的整體映象。

③、表象。是曾經作用於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識中的儲存、再現或重組。

2、理性認識

理性認識的三種形式:

①、概念。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構成科學體系核心的邏輯要素。

②、判斷。反映事物關係的思維形式,是對事物的狀況和性質有所判定的思維形式。

③、推理。由已知合乎規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維形式,是通過對某些判斷的分析和綜合再引出新的判斷的過程。

在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係上,下列選項中堅持了唯物主義觀點的

一 實踐是認識發生的現實基礎 1 從活動的角度看,意識和認識是相同的,意識活動就是認識活動。在第二章我們分析了意識和物質的關係,明確了意識的發生既不能離開人腦這個生理基礎,也離不開物質世界這個客觀內容。在本章中我們必須進一步揭示認識發生的現實基礎。2 認識和實踐構成了認識論中的基本矛盾,實踐活動是認...

理性認識的特點是什麼,感性和理性認識的特點是什麼?

blackpink 羅捷 1 飛躍 人們在實踐中對客觀事物的感性認識大量積累的基礎上,抓住事物的本質屬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質 全體和內部聯絡,用一定的物質外殼語詞把它標誌起來,這就產生了概念。概念是反映物件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思維的 細胞 它的產生是認識過程中的飛躍。2 間接的反映 判斷是了的概念,...

舉例說明GDP和GNP的區別,GDP與GNP的區別

最簡單的就是 國內生產總值 一國之內,無論是否是其公民,外國人也包括。國民生產總值 國家的公民,無論在不在本國。國內生產總值 又稱gdp 是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領土範圍所有居民在一定時期內生產與經營活動的最終成果和提供的勞務價值。它是反映經濟活動的綜合性指標,其增長率也就是經濟增長率。gdp由第一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