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係上,下列選項中堅持了唯物主義觀點的

時間 2021-10-14 21:25:47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實踐是認識發生的現實基礎

1、從活動的角度看,意識和認識是相同的,意識活動就是認識活動。在第二章我們分析了意識和物質的關係,明確了意識的發生既不能離開人腦這個生理基礎,也離不開物質世界這個客觀內容。在本章中我們必須進一步揭示認識發生的現實基礎。

2、認識和實踐構成了認識論中的基本矛盾,實踐活動是認識活動發生的最切近的現實基礎。因為,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人腦直接從物質世界得到的反映只能是動物式的被動感受,這是動物的感覺和心理活動,不可能是人的認識活動。只有在實踐活動基礎上所發生的反映,才是人的認識活動。

3、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把實踐看作是認識發生的現實基礎

(1)實踐促使認識主體和認識客體發生分化,為認識的發生提供了可能性。認識主體是具有自我意識和物件意識且從事認識活動的人;認識客體是被實踐活動納入到人的觀察和思考範圍之內的客觀世界。

(2)實踐活動的操作方式內化為人腦的思維模式,使人腦具備了意識的機能,為認識活動的發生奠定了物質基礎。

(3)實踐活動的社會性擴大了人際交往,加強了社會交流,促進了語言的發生,使人的認識可以超越個人經驗的狹隘性和直觀性,為認識活動的發生產生了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決定力量

1、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發生的直接**。在理解這個觀點時,必須搞清三個關係:一是認識和客觀世界的關係;二是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係;三是認識和實踐的關係。

2、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因為實踐為認識的發展提出了新問題,積累了新經驗,創造了新手段;也為認識的發展鍛鍊了思維能力。

3、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活動的最終目的。認識活動的直接目的是獲得客觀真理,但獲得真理的最終目的卻是為了實踐活動的成功。因為人類只有在成功的實踐活動中才能生存和發展。

4、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惟一標準。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實踐在認識中處於首要地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是認識發展的決定力量。只有抓住實踐才能正確地理解人類的認識活動,在這個意義上,可以把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簡稱為實踐論。

認識的本質:

一、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1、在認識的本質問題上,存在著三個依次遞進的問題需要回答:首先是世界能否被認識?其次是世界怎樣被認識?

最後是世界能否被正確的反映?對這三問題的不同回答,構成了認識論中不同的哲學派別,形成了對立的認識路線。

2、在世界能否被認識的問題上,存在著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對立。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首先是可知論,由於在認識論中引入了實踐觀點和辯證法思想,駁倒了不可知論,因此,它是徹底的可知論。

3、在世界怎樣被認識的問題上,存在著唯物主義反映論和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對立。這是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在這個問題上堅持反映論的觀點,批判和反對唯心主義先驗論。

4、在世界怎樣被正確反映的問題上,存在著直觀反映論和能動反映論的對立。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反映論。這種反映論認為,人們要正確地認識世界,就必須在實踐基礎上不斷解決認識過程中存在的主觀和客觀、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認識和實踐的矛盾,這是一個能動的反映過程。

5、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對認識本質的回答。理解這個本質必須把握三點:

一是認識內容的客觀性;(唯物反映論)二是認識主體的能動性;(實踐認識論)三是認識過程的矛盾性。(辯證認識論)

二、反映是主體對客體資訊的選擇和建構過程

1、馬克思主義哲學由於把實踐的觀點和辯證法思想引入了認識論,才使它的認識論成為能動的反映論。現代思維科學的成就進一步揭示了,認識主體對認識客體的反映,是一個對客體資訊進行選擇和重新建構的過程。這更證明了能動反映論的正確性。

2、20世紀50年代系統科學的發展,特別是資訊理論的誕生,把資訊與物質和能量並列,成為人們研究物質世界不可缺少的概念。資訊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但資訊要靠能量傳遞,靠物質才能存在。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資訊是物質在運動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結構、形態、屬性等表徵。

3、認識主體對認識客體的能動反映,實際是主體對客體資訊的獲取、整理和加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體的能動性體現在對客體所呈現的資訊要進行選擇和重新建構。主體不是被動地接受客體的全部資訊,也不是把所選擇的資訊原封不動地移入頭腦 。

4、主體對客體資訊的選擇有本能選擇和自覺選擇的區別,人們的感官對客體資訊的選擇是本能的,這是人和動物共同具有的選擇機制。而人腦對客體資訊的選擇則是自覺的,它是根據人的需要、意志、興趣等主觀願望所作出的自覺選擇。

5、主體對所選擇的資訊必須進行重組,即根據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結構,把所選擇的新資訊建立在這個結構中,使它和已有的知識發生聯絡,這樣就會發生雙向的變化:一方面是所選擇的資訊被同化;另一方面是原有的知識結構被改變。這種雙向的變化引起了知識結構的重新建立,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重構。

17、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認識過程的辯證運動是怎樣?

一、認識過程的兩次飛躍

1、認識過程的基本矛盾是實踐和認識的矛盾,在這對矛盾的推動下,認識的發展過程必然發生了兩次飛躍:從實踐到認識是第一次;由認識到實踐是第二次。

2、實踐活動既是客觀的物質活動,也是人們的感性經驗認識活動。因此,實踐和認識的矛盾又表現為認識活動內部的矛盾,即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矛盾。從實踐到認識的過程,也就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3、感性認識是依靠人的感官對客觀事物外部聯絡的認識,即對事物現象的認識。它具有直接性和具體性的特徵,以感覺、知覺、和表象等基本形式存在。

4、理性認識是依靠人的大腦對客觀事物內部聯絡的認識,即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它具有間接性和抽象性的特徵,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等基本形式存在。

5、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辨證統一的,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昇華;感性認識中包含著理性認識的成分,理性認識中存在著感性認識的因素;在實踐基礎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之間可以發生轉化。這種相互轉化實現著認識過程中的兩次飛躍。

6、第一次飛躍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要實現這次飛躍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必須佔有豐富而真實的感性材料,大量的反覆的感性經驗認識是實現飛躍的基礎。

(2)必須用運正確的邏輯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科學的加工,用正確的思維方法進行思考是實現飛躍的途徑。

(3)第二次飛躍是由理性認識回到實踐,即回到新的感性經驗中去。這次飛躍比第一次飛躍更為重要,因為它不但實現了認識的目的,而且還可以檢驗、修正、豐富和補充理性認識。實現第二次飛躍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4)理性認識能否成功地指導實踐,首先必須是正確的認識,錯誤的認識只能導致實踐的失敗。

(5)理論必須掌握群眾,因為群眾是實踐活動的主體,理論要回到實踐,就必須讓群眾自覺地用理論指導自己的活動。

(6)理論必須聯絡實際,因為實踐活動所改造的實際物件是特殊的、具體的,而理論則是普遍的、抽象的。普遍的理論只有和特殊的實際物件結合起來,才能成功地改變物件。

(7)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辨證統一關係,是認識過程兩次飛躍的根據,割裂二者的辯證關係必然導致哲學上的唯理論和經驗論,唯理論的錯誤在實際工作中表現為教條主義,經驗論的錯誤在實際工作中表現為經驗主義。

二、認識辯證發展的基本規律

1、認識的辯證發展過程存在著規律性,這是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在認識過程中的體現。認識過程的兩次飛躍中有量變和質變的辨證關係;認識發展過程是由實踐和認識的矛盾推動的,實踐和認識的矛盾運動使認識的發展過程表現為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2、認識辯證發展的基本規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這是一個相對完整的認識過程,對於一個簡單的事物來說,經過這樣一個認識過程就基本完成了認識的任務。但對於較複雜的事物和整個世界來說,認識必須經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如此迴圈往復,每次迴圈都把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

3、認識辯證發展的基本規律根源於實踐和認識的矛盾,實踐活動雖然是客觀的活動,但卻是經驗性的活動,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的獲得的經驗認識具有狹隘性和表面性。因此,必須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具有普遍性和深刻性,但它卻是主觀性的東西。

只有把理性認識下降為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實現理性認識,才能相對解決實踐和認識的矛盾。

4、徹底解決實踐和認識的矛盾,必然使認識的發展過程表現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週期性迴圈運動。在這個過程中,實踐和認識只能在具體的條件下達到歷史性的統一。因為,人們的認識總是受到客觀事物的發展程度和人的認識水平的限制。

要想二者最終統一,企圖一勞永逸地解決實踐和認識的矛盾,就等於取消了認識過程。

5、實踐和認識的具體的歷史統一,只能統一於實踐,實踐是認識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掌握實踐和認識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原理,要求我們把理論認識統一於實踐活動,落後於實踐活動的理論認識會成為實際工作中的保守力量,超越於實踐活動的理論認識會在實際工作中產生盲動冒險錯誤。

6、認識的辯證發展規律是我們黨的群眾路線的認識論基礎,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認識過程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過程。把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變為群眾路線,這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造,是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創造性的發展。

三、認識過程中的非理性因素

1、在人的認識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非理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人的意志、情感、幻想、想象和直覺(即頓悟或靈感)。這些非理性的因素類似於感性認識,但又不能等同於感性認識,它們在人類認識活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意志在認識發展過程中發揮著動力、定向、控制等作用。生存意志推動著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並對認識過程中的兩次飛躍起著定向作用,為了生存人們必須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又由理性認識下降到實踐活動;在認識過程中,意志控制著人們排除一切干擾,把注意力集中到目標上。沒有意志的作用,認識過程不可能順利進行。

3、情感在認識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激勵、興趣和獻身等作用。人類有來自動物遺傳的對外界感知的特徵,但要把這個特徵發展為人類的認識活動卻十分艱難。要完**類的認識活動必須有情感的激勵和鼓舞;有強烈的願望和濃厚的興趣;有「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心甘情願地獻身精神。

離開情感,人的認識過程就無法進行。

4、幻想、想象和直覺是認識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認識不可能機械地按部就班的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藉助幻想和想象,更需要直覺的頓悟和靈感的一閃。而理性認識向實踐的飛躍也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依靠人們的幻想、想象和直覺地幫助才能完成。

5、因此,認識的辨證發展過程是一個理性的認知過程和非理性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對這個過程人們認識得還不是很清楚。但必須重視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這一點是必須肯定的。

四、認識論和思想路線的統一

1、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是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能動反映論,這種認識論把認識看作是在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2、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把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化為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特別是用「實事求是」的典故給以中國化的解釋和發揮,這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又一個理論創新。

別忘了給好評謝謝!

舉例說明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區別與聯絡

聯絡 兩者都是人類認識事物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區別如下 一 指代不同 1 感性認識 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 眼 耳 鼻 舌 身 在大腦中產生的反映形式。2 理性認識 是認識過程的重要階段,以事物的本質規律為認識物件,是對事物的內在聯絡的認識。二 意義不同 1 感性認識 是認識的初級階段,包括...

理性認識的特點是什麼,感性和理性認識的特點是什麼?

blackpink 羅捷 1 飛躍 人們在實踐中對客觀事物的感性認識大量積累的基礎上,抓住事物的本質屬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質 全體和內部聯絡,用一定的物質外殼語詞把它標誌起來,這就產生了概念。概念是反映物件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思維的 細胞 它的產生是認識過程中的飛躍。2 間接的反映 判斷是了的概念,...

感性認識的基本特點,感性認識的特點是

北極熱南極冷嗎 這個認識的話也是非常簡單的,因為這個基本特點肯定是基於感性的一個效果來進行答到最後的一個為人處事的一個方式,所以說還是比較重要。 厙若楓 人的感性是有理性的感性,純粹的感性認識只是作為意識的萌芽存在於人的意識形成的史前時期,存在於動物和嬰兒的心理活動中。從人的認識發展的既成形態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