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存在哪些問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時間 2022-10-28 12:35:04

1樓:教物通聯

留守兒童因為在關鍵時期缺少家長給予的指導和教育因此會出現一些問題,同時也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具體表現為:

一,自我封閉,性格孤僻,孩子在幼年時期與父母長期分開,使孩子感受不到健全家庭對自己成長帶來的影響,也缺少應有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因此帶來較強的孤獨感。由於他們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內向,遇到一些麻煩事會顯得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願與人交流,沉默、焦慮、緊張讓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閉的心理,這樣的兒童在人際溝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二,情緒容易衝動失控,留守兒童年齡偏小,在本該受到家長教育和引導的年齡沒有得到關愛與指導,正處於身心發育時期,情緒欠穩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緒失控和衝動,他們還容易對周圍人產生戒備和敵對心理,這種敵對心理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攻擊行為。

三,認知偏差,有的留守兒童認為家裡窮,父母沒能耐才會出去打工賺錢,由此產生怨恨情緒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後疏遠他們,導致情感疏離,他們難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未來感到迷茫。

2樓:匿名使用者

留守兒童與父母間的分離,使其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即親近感與安全感的缺失,同時還存在情感支援的缺失,會導致其與朋輩關係的建立困難~人際溝通存在不足!

3樓:匿名使用者

1、父母親情的情感缺失

2、缺乏安全感

3、缺乏主動交流

還會形成:

1、柔弱、內向

2、叛逆

3、自閉等

可以參考關注農村留守幼兒心理健康問題報告

4樓:o捷寶

心裡健康問題,心裡教育問題。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5樓:媽咪安

留守兒童往往在自我價值認知及人我價值認知領域都存在很大的問題,針對留守兒童成長環境的特殊性來看,他們往往不能正確體會愛,認知愛,付出愛,所以作為留守兒童的教育者,要常常從孩子的視角分析他們的問題,不能一味的放縱也不能一味苛責,試著給孩更多愛,讓他們學會體會,認知和付出

6樓:一中

呵呵,一般來說留守兒童缺乏愛和溫暖。關鍵是用愛去感化,用鼓勵的教育方法。其實很多時候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方法,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你說呢

7樓:匿名使用者

這種情況下還是建議你和她老師多溝通一下吧,老師在這方面是有一定經驗的,同時老師和她在學校接觸的也比較多,溝通一下到底在學校具體的表現和學習的情況啊,然後確定一個具體的方法

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哪些問題?

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教育就是喚醒繼續教育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8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為了脫貧,很多農民都外出打工,但隨著外出務工農民的增多,留守兒童的數量不斷增長,由於正常親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這些兒童的心理健康、 道德品質、 學習教育、生存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較為突出,直接關係貧困地區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教育,關係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務必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關鍵字: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教育 一一一一

關於留守兒童關於留守兒童關於留守兒童關於留守兒童 所謂「留守兒童 」 , 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 , 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並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

留守兒童監護主要有三種型別。一是隔代監護型。父母外出務工後, 將子女留給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監護。

現在的兒童大多都是這種監護方式。二是寄養監護型。父母外出務工後, 將孩子託付給親戚朋友或鄰居來看管。

三是以大帶小,自我監護型。父母外出務工後,孩子以大帶小或獨立生活。從監護的情況看, 他們只能給予留守兒童日常生活的照料, 而精神上、心靈上的安慰,文化上、道德上的教育難以到位, 特別是以大帶小、 自我獨立生活的兒童,日常生活和自我安全都存在較大的問題。

農村既沒有託兒所,也沒有幼兒園, 很少開設學前班, 這些兒童除享受監護人的生活照料外, 幾乎得不到什麼文化教育,心理也不能健康順利地發展和成熟。

9樓:滄海浩波

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也是需要各級**和學校要做的緊迫工作。

10樓:61兒童健康網

一 「留守兒童」教育中的問題

(一) 管理難

由於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身邊,而爺爺奶奶們只是抱著讓他們吃飽穿暖、不出事的態度來管教他們。所以,這些孩子在家裡處處受著寵溺,爺爺奶奶也都由著他們的性子而為。他們到了學校之後,受不了紀律的約束,大多數孩子便表現為紀律性差,自覺性差。

如:上課不注意聽講,做小動作,好貪玩……經常出現屢禁不止、屢教不改的現象。這給教學的順利開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二) 家庭教育不力

現今,在經濟利益的驅駛及生活的壓力下,許多農民外出打工,這也是造成兒童留守的重要原因。農村「留守兒童」主要由祖父母等老人撫養,而大多數老年人沒有文化知識,對孩子進行不了學習上的輔導,加之近年來教材的變化也讓部分有文化的老年人輔導起來感到吃力,因而對於家庭輔導他們也是力不從心。而教師又不能長期加班加點幫其輔導,這也就造成課後再輔導的難題。

當然家庭教育絕不僅僅是一般認為的家庭課後輔導,真正意義上的家庭教育應當是對孩子生活與做人常識的教育,同時,其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

(三)學習吃力

由於這些「留守兒童」長期以來形成的學習主動性差,加之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這些孩子均學習吃力。儘管在校期間老師的督促約束。可回到家,爺爺奶奶又督導不力,致使這些學生養成了一緊一鬆的習慣。

學校與家庭不能形成教育合力,從而收效甚微。我個人認為:要緩解這些「留守兒童」學習吃力的現狀,必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就是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育模式,應用參與教學法,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與教師形成互動,並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課堂氣氛活躍,從而讓學生樂於學習、勤於學習、使他們逐漸改掉以前的厭學情緒,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成績。

「留守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遠不止以上這些,他們有的還要面臨生活的壓力和同伴的奚落(父母離異留在農村的孩子),時間久了,就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傷害和影響,更有甚者還會影響他們以後的生活。因而對他們的教育就至關重要,特別是家庭教育必須到位,讓他們的學習與生活的環境既寬鬆又不失緊張,讓他們的童年生活充滿情趣。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及各位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二 「留守兒童」的個性特徵

根據自己的教育實踐,我發現留守兒童具有這樣的個性特徵:

(一) 外強中乾型

在堅強的外表下,他們有一顆脆弱的心,他們極易受到傷害,情緒不穩定。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呵護,渴望得到父母的教育,渴望自己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與父母交流,但是沒有。而老人們的教育方式,要麼溺愛,要麼無暇顧及。

所以,他們更多的對老師有一種心理依戀。平時生活中的解不開的疙瘩,同學中的小矛盾,都願意告訴老師。下課時願意到老師的辦公室去坐坐。

有時也會抱住老師的胳膊撒嬌。他們喜歡熱鬧,不喜歡獨處,希望能從同學相處中得到快樂。而一旦看到別的父母來看望自己的孩子時,他們那顆脆弱、敏感、易碎的心,馬上有了反應,傷心流淚、情緒低落、急躁易怒,甚至厭學、仇恨父母。

這類孩子的學習大多不夠穩定,時好時壞,受情緒影響很大。

(二) 放任自流型

這類孩子的父母大多以做生意為主。他們的家庭相對於其他家庭來說較富裕。因而這些孩子的零花錢大多比較充裕,這便使他們養成了好吃懶做、亂花錢的毛病。

小賣部中的食品、玩具是他們的最愛。他們上半周當大款大吃大喝,下半周便節衣縮食,甚至連生病、買作業本的錢都沒有,於是就靠借債過日子。這些孩子胸無大志,學習更是一團糟。

因為父母不在身邊,「天高皇帝遠」你想管也「鞭長莫及」。於是他們便更加肆無忌憚,反正老師也不能把他怎麼樣,打不得,罵不得,一副「君子動口不動手」的架勢,指一指,轉一轉,一旦老師稍有放鬆,便當起了「坐家」,把學校當成自己的「養老院」,吃飽、喝足、混天黑。

(三) 天天向上型

這類孩子的家境一般,父母大多出外打工時間較短,靠出賣苦力或做小生意為生。他們的父母用勤勞和汗水換來還不算錯的收入,積攢著辛苦換來的每一分錢。為的是能讓孩子上好的學校,不走自己沒有文化的老路。

這些孩子大多保留著農村孩子的淳樸和節儉,從不亂花錢,因為他們深知父母掙錢不易,所以,他們的成績一直不錯。不過,這樣的孩子大多比較內向,不喜歡與人交往,喜靜不喜鬧,有的甚至還有點不合群。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11樓:匿名使用者

比如說 可以多組織一些支教活動 或者讓農村的孩子有機會來看看父母在打工的那些城市 進行為期一至三個月的學習

12樓:軒緣葉

當前,隨著城鄉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國現代化建設程序的加快,人口也出現了大規模的流動,人們外出務工、經商,把子女留在原住地並委託給其祖輩或其他親戚照料。這些留守的兒童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正日趨嚴重,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主要心理問題的表現

1.自卑心理比較普遍。據對一些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顯示,他們中絕大部分存在比較嚴重的自卑感。

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覺得自己沒有依靠和堅強的保護,因此,與父母都在身邊的兒童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

2.性格孤僻,行為怪異。留守兒童由於父母長期在外,缺乏最起碼的心理交流機會,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物件,內心的煩惱與衝突無從傾訴也得不到引導,導致對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這種情感欠缺嚴重影響著他們與他人的社會交往,他們膽小懦弱,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極少數留守兒童受社會不良團伙影響,出現了違紀行為或違法犯罪的現象。

3.逆反心理嚴重。不少留守兒童在校表現較差,人品較低,經常違紀,目中無人,不太合群,沒有集體主義觀念,有的還養成了抽菸、喝酒、沉迷網路遊戲等不良習慣。

往往許多留守兒童表面上來看都比其他孩子要更獨立、更堅強,然而他們的心靈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擊。他們心態極不平衡,情緒波動很大,在與他人的社會交往中很容易受傷,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導致沾染上不良的習氣,有的甚至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留守兒童關乎整個農村教育和社會進步。當前,留守兒童的這些心理問題不僅會對留守兒童造成心理傷害,帶來不穩定因素,也會給和諧社會的構建帶來隱患,必須採取正確的措施加以防範。

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措施

1.加強家庭教育,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監護人的責任。

父母尤其是出外打工的父母應與孩子經常交流和溝通,除了關心孩子的生活、身體和學習外,更要注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讓孩子時刻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這樣不但有助於緩解孩子的緊張、焦慮心理,也可通過講述打工的經歷,使孩子瞭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的來之不易,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面,負責撫養監護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親屬應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真正擔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不能過分溺愛和放任,給孩子以科學的管理和引導,從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

2.發揮學校的主導教育功能。學校作為留守兒童所在地的教育機構,要完善健康教育觀念,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

學校要儘可能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學校應該加強對教師的素質培訓,使教師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充分發揮教育優勢,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給予心理上的體貼與溫馨,及時疏導他們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有一個穩定的情緒、積極的情感,營造和諧大家庭的氛圍,滿足孩子們的精神需求;其次,學校要組織班主任建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檔案和跟蹤管理檔案,及時瞭解留守兒童的總體心理健康狀況,對常見的心理和行為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和管理。

3.應設立專門的心理諮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輔導和諮詢老師,為全校教師和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和諮詢服務。要注重對留守兒童家長和其他監護人的培訓,使他們端正教育觀念,掌握跟孩子溝通的方法與技巧,家校結合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4.留守兒童自身應加強心理素質培養。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因要通過內因來起作用。

我認為留守兒童本身應該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應該學會自信、自立、自強,把父母不在身邊的現實看成是對自己的鍛鍊和考驗,學會正確應對挫折和逆境,培養堅強的意志,為自己樹立目標,培養各種興趣,端正學習態度,多與老師、同學接觸,主動與父母溝通,提高自己的獨立性、堅定性和自制力,從而使自己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5.整合社會力量,共同搭建留守兒童愛心教育平臺。**要針對部分農村社會教育薄弱、教育資源缺乏、教育觀念陳舊的現狀制定相關政策,通過政策激勵和引導,把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努力使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

幼兒心理健康諮詢,兒童心理健康輔導怎麼好的開展呢?

以下的方法可以幫助您更好的跟您的孩子互動 1 當孩子表達否定意見的時候,平靜地等待他表達 家長越是反應激烈,孩子越是感受到控制感和自己的否定表達的力量 2 當孩子表達否定意見不利於自身的發展時 比如,我就是不睡覺!平靜地等待孩子的表達,告訴他,不睡覺會生病 而且媽媽瞌睡了,要去睡覺了。用行動規範孩子...

試述維護和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的措施?

尊重 愛護幼兒,多用表揚 肯定 鼓勵的正面教育,使其自尊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堅持正確的教育方法,嚴禁虐待 歧視 體罰和變相體罰 侮辱幼兒人格等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為。滿足兒童獨立性的要求,培養孩子大膽 積極 活潑 開朗的性格。教師要以身作則 言行一致 表裡如一,處處嚴格要求,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以培...

兒童心理障礙,兒童心理障礙有哪些

我的天啊,你怎麼現在才開始著急啊?如果是他的家人的話,早點求醫是很重要的。還有,你說你的小孩不說一句話是什麼意思?是像啞巴一樣完全不說話?還是隻是不愛說話呢?這兩種情況是有區別的,如果完全不說一個字就可以考慮可能是身體的原因以及心理原因兩種因素,如果還伴隨其他的異常行為的話也可以考慮自閉症。如果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