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簡介 在哪出生什麼官職哪個朝代

時間 2021-05-07 20:01:24

1樓:匿名使用者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出自《古樂府》裡的《木蘭辭》。據史料記載,木蘭在我國歷史上確有其人,但不姓花。

清《木蘭奇女傳》載有朱木蘭,14歲起女扮**替父從軍,轉戰沙場13載屢建奇功,唐太宗封她為武昭將軍、武昭公主,賜姓李。

清《三十二蘭室詩鈔》載有魏木蘭,為抵抗南侵匈奴,女扮**代父從軍戰死沙場,被追諡孝烈。

《新唐書》、《全唐詩》載有任木蘭,散盡家財,組織部隊,女扮**,躍馬橫戈,率軍一舉打敗強大的叛軍。

明《韓木蘭傳》載,少女木蘭,姓韓,十二歲女扮**改名韓天保,投奔紅巾軍,13年軍旅生涯,戰功卓著。她的家鄉四川閬中建有木蘭廟、木蘭寺等來紀念她。

2樓:匿名使用者

花木蘭目前歷史學家也無法判斷有沒有這個人

花木蘭故事發生在什麼朝代?

3樓:9點說史

花木蘭故事發生在南北朝。

花木蘭(412年-502年),花木蘭的事蹟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花木蘭事蹟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

擴充套件資料

在四百年前,在我們巴蜀大地上,卻有一個名符其實的「花木蘭」,那就是明未巾幗英雄——秦良玉。在中國歷史上,正式被列入國家編制的女將軍,實際上只有秦良玉一位。

她代夫從徵,北上抗清,戰功顯赫,功勳卓著。為抵禦外侮,立下汗馬功勞,在巴蜀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流傳下了「巴蜀自古出女將」這一千古佳話。

1、自幼奇志,文韜武略

明末巾幗女英雄秦良玉,字貞素,大明萬曆二年(2023年)出生於四川忠州(現重慶市忠縣)西樂天鎮郊的鳴玉溪畔。這裡山環水繞,地勢雄奇,風光峻秀,是秦家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父親秦葵飽讀詩書,見多識廣,算得上是一方名士,是位具有愛國思想的歲貢生。

「丁亂世,喜談兵」,從小培養孩子們學習文韜武略,勉勵他們長大後:「執干戈,以衛社稷」。良玉有兄弟三人,良玉居於第三,上有哥哥邦屏,邦翰,下有弟弟民屏。

父親尤其鍾愛她,認為雖是女孩子,也應習兵自衛,以免在兵火戰亂中「徒為寇魚肉」。

因而秦良玉自幼除了課章句,學經史外,還得以和兄弟一起隨父習武。她不但學得一身騎射擊刺的過人武藝,而且熟讀兵史,精於謀略,顯露出非凡的軍事才能。

父親感慨地說:「惜不冠耳,汝兄弟皆不及也。」秦良玉並不因為自己是女兒家而感到自卑,她少懷大志,經常用歷史上愛國名將、民族英雄的業績激勵自己,她豪邁地表示:

「使兒掌兵柄,夫人城、娘子軍不足道也。」

秦良玉及笄之後與石柱宣撫使馬千乘結為夫妻。千乘是東漢名將伏波將軍之後,祖籍是陝西撫風,因祖上建立了戰功,被封為石柱宣撫使,官職世代沿襲。千乘英俊嚴毅,「整蒞軍伍,莫不股慄」。

他十分愛慕、敬重秦良玉,夫妻相敬如賓,就邊治軍用兵方面的事宜也常和她商議。石柱地處偏遠的少數民族居住地區,本非用兵重地,但秦良玉向丈夫提出「男兒當求樹勳萬里,奚用坐守為?」 她立足於為國報效的遠大眼光,協助丈夫精心簡練士卒。

這支石柱士兵使用白木削成「矛端有鉤,矛末有環」的一種獨特長矛,機動靈活,驍勇善戰。史稱秦良玉「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桿兵』,為遠近憚」。

2、隨夫出征,初露鋒芒

大明萬曆二十七年(2023年)播州(今遵義)宣慰使楊應龍,割據地方,魚肉鄉里,朝廷調他東下抗倭援朝,他非但拒不出師,反而乘機煽動叛亂。播州地勢險峻,山高水險,叛軍依仗著天然屏障,猖獗一時。

次年二月朝廷集結重兵,兵分八路圍剿叛軍,馬千乘亦率五百精兵跟隨,由於白桿兵特殊的裝備和長期嚴格的山地訓練,因此在播州的戰爭中十分得心應手,經常給予叛軍出其不意的打擊,不論怎樣山峻嶺高,白杆軍都能出奇而至,宛如神兵從天而降,令叛軍聞風喪膽。

最後,叛軍調集所有兵力,固守在播州城裡,城外則設下五道關卡,分別是鄧坎、桑木、烏江、河渡和婁山關,每道關卡上都有精兵防守,楊應龍想以此作為自己的護身符。攻打鄧坎,是由秦良玉帶領五百白桿兵為主力。

鄧坎守將楊朝棟見對方兵力單薄,便準備一舉吞滅,於是把手下五千精兵全部拉到陣地上,排下密密麻麻的陣式。秦良玉面對十倍於己的敵軍毫不畏懼,騎一匹桃花馬,握一杆長矛,威風凜凜地殺入敵陣,只見她左挑右砍,東突西衝,所過之處敵軍兵士紛紛殞命,如秋風掃落葉一般。

敵軍潮水般湧向她把她層層包住,不料她越戰越勇,長矛掄得像飛族舞輪,所向披靡。陷入敵陣中的秦良玉方寸不亂,一邊**周圍的敵兵,一邊慢慢向敵將楊朝棟靠攏,將到近前時,她一頓猛殺之後,忽地縱馬騰躍,還沒待四周的人看清。

她已把楊朝棟抓在了自己的馬背上,右手揮舞著長矛,左手牢牢制住了敵將。眾敵兵見頭領被擒,頓時亂了陣腳,秦良玉的白桿兵乘勝追殺,沒一頓飯的工夫,敵兵就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五千人馬潰散無遺。

攻下鄧坎後,剿匪大軍接著又順利地拿下了桑木、烏江、河渡三關,直達播州外圍的婁山關。婁山關是播州城外的一道天然屏障,山勢高峻險要,僅一條小路通過關口,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地。

攻打婁山關的主要任務又落到了白桿兵頭上,限於道路狹窄,無法通過大批兵馬,秦良玉便幫丈夫定下了一個巧取的方案。這天凌晨,秦良玉與丈夫馬千乘雙騎並馳,沿正路攻向關口,只見兩杆長矛上下翻飛,擋關的敵兵一一倒下,而後上的援兵也無法一擁而上。

可當秦良玉夫婦兩人並肩血戰,而敵兵越聚越多時,幾千白杆軍突然從關口兩側包圍過來,敵兵防不勝防,落荒而逃。原來,趁秦良玉夫婦正面進攻,牽引了敵軍注意力的時機,其他白桿兵將士從關卡兩側的懸崖處,憑著白杆長矛首尾相聯,攀越上關,給了敵軍出乎意料的打擊。

攻下婁山關後,叛軍失去了護身符,剿匪大軍一鼓作氣,攻克了叛軍據點播州城,楊應龍全家**而死,叛亂徹底平息下來。

**行賞時,石柱白桿兵戰功卓著,被列為川南路第一有功之軍,秦良玉初次參加大戰,立下汗馬功勞,除受到重獎外,「女將軍」的英名遠播四方。在平叛戰爭中,秦良玉初露鋒芒,「連破金築七塞,取桑木關,為南川路戰功第一」。

歷史上的花木蘭是哪個朝代的人

4樓:京城「老炮兒

花木蘭是南北朝時期,現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營郭鎮周莊村人,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老弟幼,木蘭女扮**代父從軍十二年,屢建功勳。

5樓:射手空空如也

對於花木蘭的歷復史年代問題目前有制兩種主要bai的民間說du法是:

第一種說法是zhi:

北魏dao太武帝年間,花木蘭替父從軍,參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戰,木蘭多次參與了北魏出擊大漠兵伐柔然的戰爭,且表現突出,但卻無人發現她是女子。戰爭結束後,朝廷欲授予她尚書郎,被她婉言謝絕。

第二種說法是:

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代父從軍,征戰疆場多載,屢建功勳。花木蘭的事蹟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北朝民歌的絕唱,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編的長篇敘事詩歌,歌頌了花木蘭女扮**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木蘭辭》是公認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關係,這種隋朝末年的說法卻與全文多處有衝突,但是不知道為何會流傳這種說法)

6樓:美女顫抖吧

至於出來生年代,姚瑩在《源康輶紀行》中

說她是北魏孝文帝至 宣武帝時人;宋翔鳳的《過庭祿》中則說她是隋恭帝時人,程大昌的《演繁露》中則說她是唐初人。而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辭》(又作《木蘭詩》)等等的描述,對於花木蘭的歷史年代問題,目前有兩種主要的民間說法是:

第一種說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間,花木蘭替父從軍,參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戰,木蘭多次參與了北魏出擊大漠兵伐柔然的戰爭,且表現突出,但卻無人發現她是女子。戰爭結束後,朝廷欲授予她尚書郎,被她婉言拒絕。

第二種說法是:

這種說法來自於清朝褚人獲的**《隋唐演義》。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代父從軍,征戰疆場多載,屢建功勳。後與竇線娘交戰被擒,線娘驗明她女性身份,與之結為姐妹。

竇建德兵敗,線娘請花木蘭送信給羅成,木蘭途中回鄉探望父母,不巧被可汗得知花英雄為女兒身,要招其入宮。花木蘭將書信交於妹妹花又蘭,託她代為送信後自刎身亡。(《隋唐演義》第56、57、60回)。

花木蘭的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

7樓:匿名使用者

花木蘭的故事發生在北魏抗擊柔然的時期。

歷史上的花木蘭是哪個朝代的人花木蘭簡介

花木蘭 412年 502年 北魏宋州虞城 今河南商丘市虞城縣 人,巾幗英雄,花木蘭的事蹟流傳至今,中國古代民族英雄,忠孝節義,以替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聞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為 孝烈將軍 應歸功於 木蘭辭 這一方民歌的絕唱,但花木蘭的姓氏 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花木蘭事蹟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 電...

葉蓓的《花木蘭》歌詞,豫劇花木蘭歌詞

歡樂路人 歌名 花木蘭 歌手 葉蓓 作曲 matthewwilder 作詞 紅楓 純真年代 歌詞 不是爹孃身旁的乖女兒 難成溫順新娘 我不願 為出嫁裝模作樣 可若是違背家族禮教 三從四德定會使全家心傷 那是誰家姑娘 在凝眸 將我望 為何我的影子是那麼陌生 無論怎麼裝扮 無法將真心藏 何時才能見到我 ...

滅字花木蘭,花木蘭字什麼

蘇軾的 滅字木蘭花 雲鬟傾倒。醉倚闌干風月好。憑仗相扶。誤入仙家碧玉壺。連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蘇。便逐鴟夷去得無。滅字木蘭花 閩溪珍獻。過海雲帆來似箭。玉座金盤。不貢奇葩四百年。輕紅釀白。雅稱佳人纖手擘。骨細肌香。恰是當年十八娘。滅字木蘭花 賢哉令尹。三仕已之無喜慍。我獨何人。猶把虛名玷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