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武昌九曲亭記翻譯,求武昌九曲亭記翻譯

時間 2022-02-02 07:25:02

1樓:匿名使用者

[宋] 蘇轍

子瞻遷於齊安[2],廬於江上[3]。

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4],陂陁蔓延[5],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6],西曰西山,東曰寒溪。依山臨壑,隱蔽鬆櫪[7],蕭然絕俗,車馬之跡不至。每風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載酒[8],乘漁舟,亂流而南[9]。

山中有二三子[10],好客而喜遊。聞子瞻至,幅巾迎笑[11],相攜徜徉而上[12]。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13]。

意適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齊安三年[14],不知其久也。

然將適西山,行於松柏之間,羊腸九曲,而獲小平[15]。遊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蔭茂木,俯視大江,仰瞻陵阜[16],旁矚溪谷,風雲變化,林麓向背[17],皆效於左右[18]。有廢亭焉[19],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

其旁古木數十,其大皆百圍千尺[20],不可加以斤斧[21]。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終日[22]。一旦大風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據[23],亭得以廣。

子瞻與客入山視之,笑曰:「茲欲以成吾亭邪?」遂相與營之。

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子瞻於是最樂。

昔餘少年,從子瞻遊。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24]。有不得至,為之悵然移日[25]。

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26],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27]。方其得意[28],萬物無以易之。

及其既厭[29],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譬之飲食,雜陳於前[30],要之一飽[31],而同委於臭腐[32]。夫孰知得失之所在[33]?

惟其無愧於中[34],無責於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樂於是也[35]。

【註釋】

[1]武昌九曲亭:據《清一統志》說:「九曲亭在">西,為遺蹟,宋蘇軾重建,有記。」武昌,今湖北。

[2]子瞻:蘇軾的字。齊安:古郡名,即黃州,今湖北。三年(1080),蘇軾因有人告發他作詩文訕謗朝廷,被貶往黃州,充黃州副使。

[3]廬於江上:蘇軾到黃州的第二年,由遷居臨皋亭,其地瀕於江邊,故云。

[4]武昌諸山:黃州與武昌(今湖北)隔江相對。武昌諸山,指樊山,又名袁山。

蘇軾有《記樊山》,其中說:「自餘所居臨皋亭下,亂流而西,泊於樊山,為樊口。……循山而南,至寒溪寺,上有曲山,山頂即位壇、亭,皆遺蹟。

」又《答秦書》:「所居對岸武昌,山水佳絕。」

[5]陂陁(pōtuó):不平坦。

[6]:,亦作、,即塔也。:。

[7]隱蔽鬆櫪:林木豐茂,隱蔽天地。 「櫪(lì)」,同「櫟」,即柞(zuò)樹,,果實叫橡,葉子可喂。

[8]策:也是杖。杖策:謂扶杖。

[9]亂流:橫絕江水。

[10]二三子:指若干青年;語出,是孔子對他的學生們一種稱呼。

[11]幅巾:不著冠,但以幅巾束首。幅巾迎笑:表示蘇軾與山中的年輕人關係之融洽。

[12]徜徉(cháng yáng):自由往來的樣子。

相勞:相互慰問。

[14]居齊安三年:本篇作於五年(1082),蘇軾已在黃州住了三年。

[15]獲小平:得到了一塊稍微平緩的地方。小平:一作「少平」。

[16]陵阜:高山。

[17]林麓:泛指山中的林木。:向陽、背陰。

[18]效:呈現。

[19]有廢亭焉:謂此地有一座荒廢的。

[20]百圍:是說樹幹的粗細。千尺:是指樹的高度。

[21]斤:一類的工具。

[22](bì nì):,有所打算。

[23]斥:排斥,驅逐。這句是說,把這棵樹從它佔據之地趕了出去。

[24]褰(qiān)裳:提起衣服。先之:走在前面。

[25]移日:連續好幾天。

[26]擷(xié)林卉:摘取山林之中的花草。「卉」,草的總稱。

[27]:合乎自己的心意,表示。蘇軾在《》中說:

「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即此之謂。

[28]「方其」二句:意謂正當蘇軾獲得一種的樂趣時,就以為這是最愉快的享受,天下萬物都不能取代這種樂趣。

[29]「及其」句:意謂等到蘇軾對這種樂趣享受夠了,他又總是對自己滿足於這種樂趣感到吃驚,覺得好笑。「厭」,滿足。「灑然」,吃驚。

[30]雜陳:陳列著各種各樣食物。

[31]要之一飽:重要的是以求吃個飽。

[32]委:拋棄。:腐爛發臭。這句是說,吃飽之後,就把剩下的食物統統丟掉,讓它們腐爛發臭。

[33]「夫孰知」句:意謂沒有人能夠知道人生樂趣是從**獲得的,又是在**失掉的。也就是說,人生樂趣的得失是無常的。

[34]「惟其」三句:意謂由於得失無常,因此只能要求自己,處世無可責備,而姑且這樣地生活在人世。「姑」,姑且。「寓」,寓世,住在人世。

[35]是:這,即指適意而言。

【作者及題解】

(1039一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今屬四川)人。他是之子,蘇軾之弟。

十九歲與蘇軾同登。仁宗時,為軍事推官,徙大名。神宗時,為屬官,因反對新法,調任他職。

後因罪,謫遷筠州監鹽酒稅。哲宗至徽宗時,仕途幾經起落,最後以,住在許(今河南),自號潁濱。死後追贈,「文定」。

他是著名,為之一。有《欒城集》。

本篇選自《欒城集》。它作於五年(1082)。當時作者筠州,蘇軾黃州,政治遭遇不得志,但他們都並不消沉。

這篇題記便是記述蘇軾重昌九曲亭的由來,闡發蘇軾「適意為悅」的思想情趣,表現出蘇軾的遊樂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懷和灑脫風度。顯然,其中也寄託著作者自己的意緒。它的構思很有特色,既抓住建亭的事實特點,更突出蘇軾的思想性格。

蘇軾謫遷黃州,不居武昌,因此文章先從蘇軾好遊武昌諸山寫起,特為指出蘇軾在黃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就在武昌西山風景好,也好。這是為敘述建亭武昌鋪墊,顯出蘇軾在失意遭遇中善於。然後,便引出九曲亭址所在。

這是遊西山者「至此必息」的一處勝境,而且「有廢亭焉」,但長久無理,冷落荒廢,盤踞,重建困難,使蘇軾有心無力。然而天助人願,一場大風雷雨刮倒一棵大樹,創造重建的條件,蘇軾心願實現,九曲亭重新建成。這就具體說明建亭的經過,含蓄地讚美建亭此舉,興廢利眾,符合天意,而蘇軾獲得了最大樂趣。

最後就具體議論蘇軾所追求的樂趣是「以適意為悅」,精神上求得符合心意的滿足,並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因而處世為人,「無愧於中,無責於外」。這就委婉地說明蘇軾建亭的目的,也是他處世為人的態度,從而讚揚他的品德風度,光明磊落,超然灑脫。如果結合他們當時的政治處境來看,作者寫作這篇題記讚美其兄的思想情趣,確乎也表現出作者政治堅定和。

蘇軾曾說蘇轍文章「,有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答潛書》)。本篇風格即如其說。

2樓:匿名使用者

隨便說出一句原文,我幫你查閱資料。

《武昌九曲亭記》全文翻譯

3樓:u愛浪的浪子

《武昌九曲亭記》全文白話譯文:

【第一段】子瞻被貶到齊安(今湖北黃岡)後,他的家就住在江邊。齊安沒有什麼名山,可是長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連綿起伏,山谷非常幽深,其中有寺廟、僧舍,西邊的叫西山寺,東邊的叫寒溪寺。它們緊靠著山樑,面朝山溝,被茂密的松樹櫪樹叢所隱蔽,其中寂寞、清靜、恍然絕世,聽不到車馬的喧囂,看不見人的足跡。

每當風停了,太陽出來的時候,江面波平浪靜,子瞻就拄著柺杖,帶上酒,駕著漁舟,到江南去。山中有幾個人,待客熱情,都愛好遊玩,聽說子瞻到來,急忙裹著頭巾,笑著出來迎接他,然後一起去遊玩,一直走到深山盡處,大家都很疲憊了,掃去落葉,坐在才停下來休息。他們掃去落葉,席地而坐,大家舉起酒杯,互相問候,玩得非常開心,都忘記了回家,常常在山上夜宿。

因為過著這樣愜意的生活,子瞻在齊安住了三年,沒覺得時間有多長。

【第二段】可是要到西山去時,必須經過青松翠柏之間,還要走彎彎曲曲的羊腸山路,才能到達平坦的地方,遊人到了這裡一定要休息一會兒。人們倚靠在奇形怪狀的石頭上,在大樹的樹蔭下休息,向下可俯視滾滾大江,向上可以看到巍巍高山,小溪幽谷就在旁邊,還有風雲變化和樹林山腳的陰面和陽面的景像,都展現在人們面前。這裡還有一座破舊的亭子,它的遺址非常狹小,不能容納遊人。

亭子旁長著幾十棵古樹,樹幹很粗壯、千尺之高,不能夠用刀斧來砍伐。

子瞻每次到了樹下,就成天在觀察它們。一天,來了一陣暴風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連根拔起,子瞻趁機把長樹的地方開闢出來,亭子的地基子是擴大了。子瞻與朋友們進山看了看,笑著說:

「這大概是上天想成全我們重修亭臺的願望吧?」一座新亭子就開始修建了。亭子建成後,西的勝景終子完備了。

子瞻非常高興。

【第三段】我年輕的時候,跟隨著子瞻到各地遊玩。遇山就登山,遇水就划船,子瞻每次都是帶頭提起衣服捲起褲腳先下水。有些地方不能到達,子瞻一天就悶悶不樂了。

有時他一個人飄然獨遊,自由自在地在泉邊岩石上漫遊,採摘著樹林中的山花野草,隨意檢著山中的落果,喝著溪水,看到他這樣子的人都把他當做神仙。其實天下的樂事很多,而以使人心情暢快的事是最開心的。

而當他稱心如意的時候,什麼都不能換取這種快樂;到了他興盡的時候,常常感到吃驚,又自我解嘲。就好像是喝酒吃飯,豐盛的菜餚擺在面前,只不過是為了填飽肚子罷了,而吃下去後,那些食物同樣都變成了腐臭的東西,有誰知道哪些東西該吃,哪些東西不該吃呢?只要心中無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責,把心思寄託在這山林之間又有什麼呢。

這就是子瞻在這裡找到快樂的原因。

4樓:可樂雞

子瞻被貶到齊安(今湖北黃岡)後,他的家就住在江邊。齊安沒有什麼名山,可是長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連綿起伏,山谷非常幽深,其中有寺廟、僧舍,西邊的叫西山寺,東邊的叫寒溪寺。它們緊靠著山樑,面朝山溝,被茂密的松樹櫪樹叢所隱蔽,其中寂寞、清靜、恍然絕世,聽不到車馬的喧囂,看不見人的足跡。

每當風停了,太陽出來的時候,江面波平浪靜,子瞻就拄著柺杖,帶上酒,駕著漁舟,到江南去。山中有幾個人,待客熱情,都愛好遊玩,聽說子瞻到來,急忙裹著頭巾,笑著出來迎接他,然後一起去遊玩,一直走到深山盡處,大家都很疲憊了,掃去落葉,坐在才停下來休息。

他們掃去落葉,席地而坐,大家舉起酒杯,互相問候,玩得非常開心,都忘記了回家,常常在山上夜宿。因為過著這樣愜意的生活,子瞻在齊安住了三年,沒覺得時間有多長。

可是要到西山去時,必須經過青松翠柏之間,還要走彎彎曲曲的羊腸山路,才能到達平坦的地方,遊人到了這裡一定要休息一會兒。人們倚靠在奇形怪狀的石頭上,在大樹的樹蔭下休息,向下可俯視滾滾大江,向上可以看到巍巍高山,小溪幽谷就在旁邊,還有風雲變化和樹林山腳的陰面和陽面的景像,都展現在人們面前。

這裡還有一座破舊的亭子,它的遺址非常狹小,不能容納遊人。亭子旁長著幾十棵古樹,樹幹很粗壯、千尺之高,不能夠用刀斧來砍伐。

子瞻每次到了樹下,就成天在觀察它們。一天,來了一陣暴風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連根拔起,子瞻趁機把長樹的地方開闢出來,亭子的地基子是擴大了。子瞻與朋友們進山看了看,笑著說:

"這大概是上天想成全我們重修亭臺的願望吧?"一座新亭子就開始修建了。亭子建成後,西的勝景終子完備了。

子瞻非常高興。

我年輕的時候,跟隨著子瞻到各地遊玩。遇山就登山,遇水就划船,子瞻每次都是帶頭提起衣服捲起褲腳先下水。有些地方不能到達,子瞻一天就悶悶不樂了。

有時他一個人飄然獨遊,自由自在地在泉邊岩石上漫遊,採摘著樹林中的山花野草,隨意檢著山中的落果,喝著溪水,看到他這樣子的人都把他當做神仙。

其實天下的樂事很多,而以使人心情暢快的事是最開心的。而當他稱心如意的時候,什麼都不能換取這種快樂;到了他興盡的時候,常常感到吃驚,又自我解嘲。

就好像是喝酒吃飯,豐盛的菜餚擺在面前,只不過是為了填飽肚子罷了,而吃下去後,那些食物同樣都變成了腐臭的東西,有誰知道哪些東西該吃,哪些東西不該吃呢?只要心中無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責,把心思寄託在這山林之間又有什麼呢。這就是子瞻在這裡找到快樂的原因。

拓展資料:

原文:武昌九曲亭記

子瞻遷於齊安,廬於江上。 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陂陁蔓延,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西曰西山,東曰寒溪。依山臨壑,隱蔽鬆櫪,蕭然絕俗,車馬之跡不至。

每風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遊。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

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意適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齊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將適西山,行於松柏之間,羊腸九曲,而獲小平。遊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蔭茂木,俯視大江,仰瞻陵阜,旁矚溪谷,風雲變化,林麓向背,皆效於左右。有廢亭焉,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

其旁古木數十,其大皆百圍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終日。

一旦大風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據,亭得以廣。子瞻與客入山視之,笑曰:"茲欲以成吾亭邪?"遂相與營之。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子瞻於是最樂。

昔餘少年,從子瞻遊。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為之悵然移日。

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

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譬之飲食,雜陳於前,要之一飽,而同委於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於中,無責於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樂於是也。

作者簡介:

蘇轍(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蘇軾的弟弟。嘉桔進士。歷任翰林學士、知制誥、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

死後追復端明殿學士,諡文定。

與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同被列為"唐宋八大家"。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一生政治主張追隨兄長蘇軾,因此宦途多波折,晚年也是一貶再貶,後隱居潁川,過田園隱逸生活,築室日"遺老齋",自號"穎濱遺老",以讀書著述、默坐參禪為事。

文章以政論、史論和亭臺遊記最見功力。其文的風格有別於父、兄,汪洋淡泊,疏宕有致;記敘文善於熔寫景、敘事、抒情、議論於一爐。議**鍼砭時弊,指陳利害。

代表作品有《黃州快哉亭記》、《武昌九曲亭記》,著有《欒城集》。

求王世貞《養餘園記》翻譯,求 古文線上翻譯

吏科右給事中崑山許子 許從龍 離任縣官五年後,開始修建園子,又過了一年園子修成。園子周圍陰陽相宜,右靠城牆,左可以俯瞰山,竹木森秀,亭臺榭館水澤等,錯落有秩。窈窕靚深,潔淨得不容人唾,方方圓圓的池沼,負抱宛轉都是許子構思和細化實施的。邑侯大梁王君給他的堂起名 遂初 取自晉代孫盛所作賦中的話語。許子住...

求《小石潭記》的文章和翻譯,《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和註釋

鬼鬼 原文課本上有!譯文如下 從小丘東面向西走約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就聽到流水的聲音,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發出的聲音,心情便很舒暢。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小路。往下走,就看見一個小潭,潭水十分清澈。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 嶼 嵁 巖各種不同...

高分求古文翻譯!資治通鑑 宋記一的古文翻譯

這不是資治通鑑啊!這是 續資治通鑑 續資治通鑑。清 畢沅編。編者畢沅是乾隆二十五年 1760年 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湖廣總督。積二十餘年之力,四易其稿,以宋 遼 金 元四朝正史為經,以徐乾學 資治通鑑後編 為基礎,參以李燾 續資治通鑑長編 李心傳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葉隆禮 契丹國志 及各家說部 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