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運動多了心臟這邊麻木還有胸悶的感覺比如說我練腿腳腿

時間 2021-08-30 10:52:43

1樓:匿名使用者

下肢浮腫和疼痛一直是困擾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問題,為什麼中老年人容易出現腿腳腫和疼呢?其實中老年人全身臟腑功能開始衰退,且常常患有多種慢性疾病,是造成腿腳易腫以及疼痛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一一闡述一下.

下肢浮腫原因多

生理性因素:疲勞、長時間站立和行走等可引起下肢浮腫,一般休息後多能自行恢復;部分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下降,也會發生下肢浮腫。

病理性因素:主要由心臟、腎臟和肝臟的疾病引起,此外營養不良、藥物、過敏性疾病、結締組織病、內分泌障礙等也可引起,還有部分為功能性或原因不明的特發性腫。通常浮腫的程度與病情的輕重相關。

對於單側或非對稱性下肢浮腫,多由該側下肢靜脈或淋巴管的迴流障礙、阻塞或被壓迫所致,如靜脈血栓、炎症、淋巴管炎、腫瘤壓迫或瘤栓形成等;膝、踝關節的區域性病變有時也會導致下肢浮腫。

中醫認為,下肢浮腫的根本原因在於脾腎的陽氣虧虛,脾氣虛則不能健運水溼,腎陽虛則水氣失於蒸騰、氣化,致水溼下注而成浮腫。又有"久病多瘀"之說,病久氣虛血瘀而成瘀腫。

消腫首推芡實

芡實可以說是一味藥食兩用的中藥食材,煮粥入膳皆宜,具有"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溼止帶"的功效。周主任認為,中老年人的下肢浮腫,多為脾腎陽虧氣虛、水溼內盛,用芡實既可益腎,又可健脾除溼,所以效果最好。此外,黃芪、山藥、薏苡仁、赤豆、紅棗、車前草、冬瓜皮、玉米鬚等也都分別具有益氣健脾、利水消腫等功效,對下肢浮腫有很好的保健和**作用。

飲食方面還可補充高蛋白食物,尤其是泥鰍、鯉魚、黑魚等也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而黃梅季節,溼氣較重的時候,不妨煮些綠豆湯,可解暑化溼,對下肢浮腫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一舉兩得。

足踝上10釐米的浮腫需提高警惕

中老年人的下肢浮腫以足踝部最為多見。如果是臨睡前,用手按小腿有指痕下陷,第二天則消失的水腫,多因年老氣虛所致,不必過分擔心,平時注意調養即可。如休息時抬高下肢,減少走路時間,穿彈力襪改善下肢血管彈性等,必要時還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中成藥。

個人可以檢測自己是否有下肢浮腫,一般是用手指按壓被檢查者小腿前內側或內踝附近,如果此處按壓後出現明顯凹陷,即認為有浮腫,凹陷越深,浮腫越重,這種浮腫又叫「凹陷性浮腫」,用以區別甲狀腺功能低下引起的「非凹陷性浮腫」。本題主要介紹凹陷性浮腫。

下肢浮腫多數為雙側性,也有少數為單側性。雙側性兩下肢浮腫的程度多比較對稱。它的常見的主要的**有下列幾種:

一是心臟病。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及肺原性心臟病等心臟病患者,如果病情發展到心力衰竭階段(主要是右心衰竭),就可出現下肢浮腫,浮腫的輕重常與病情的輕重相關,患者感到心悸、氣急,通過測血壓、心電圖、心肺x線檢查等,結合病史與體格檢查,可對這些心臟病作出診斷。

二是肝臟病。主要是肝硬化(由肝炎及血吸蟲病等疾病引起),因血液中白蛋白減少(白蛋白是由肝細胞製造的),患者可出現下肢浮腫,此時肝功能常出現不正常,例如鋅濁度增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血清蛋白電泳示γ球蛋白增高,此外,肝癌亦常有下肢浮腫,使用b型超聲波、肝掃描等檢查可作出診斷。

三是腎臟病。如慢性腎炎、腎病綜合症、慢性腎盂腎炎等。這些病由於大量白蛋白從尿中排出,致使血中白蛋白降低,從而可引起下肢浮腫。

尿常規檢查,有蛋白陽性,並可能有紅細胞、白細胞及管型。血液中尿素氮與肌酐升高,肌酐清除率明顯降低。

其他不太常見的**尚有貧血、絲蟲病所致的象皮腫、慢性下肢靜脈阻塞及營養不良性浮腫等。老年人單側性下肢浮腫不太常見,發生的原因是該側下肢的靜脈或淋巴管被阻塞或被壓迫所致,如淋巴管炎、靜脈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靜脈炎、惡性腫瘤壓迫該側較大的靜脈等。在醫院通過相應的檢查,可作出診斷。

此外,尚有一種原因不明的所謂「特發性浮腫」,多見於中老年婦女,一般認為系內分泌功能失調所致,患者雖經一系列檢查,但找不到上述下肢浮腫病的證據。

浮腫還有可能是由於全身廣泛性動脈硬化所致,動脈硬化導致心、腦、下肢缺血閉塞性疾病,所以糖尿病病人要特別注意血管方面的疾病。你應該帶你母親到醫院檢查心血管,平時要非常注意對下肢的保護,不能出現一點破皮受傷的情況。

老年糖尿病人要注意的糖尿病的血管病變:

①糖尿病微血管病變:這是糖尿病特異性的病變,包括糖尿病眼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腎病,比較常見,其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糖尿病的病程和長期的血糖控制情況,也就是說病程 短,血糖控制好,病變則輕,反之病變則嚴重。

②糖尿病大血管改變:糖尿病人的大血管病變包括腦血管病變、心血管病變和下肢血管病變,以缺血閉塞性病變為主,如腦梗塞、心肌梗塞及下肢疼痛間歇性跛行等,是由於全身廣泛性動脈硬化所致,這與無糖尿病的老年人所患的動脈硬化所致的心、 腦、下肢缺血閉塞性疾病相似,只不過在糖尿病人中發生更早、 更嚴重些。

老年糖尿病人要注意的糖尿病足病:是下肢神經、血管病變加上感染的綜合作用,表現為感染、破潰、壞疽等,病變發展迅速,可深至骨頭。 因此,老年糖尿病人要特別注意足的保護,保持清潔,鞋襪鬆軟,避免任何創傷,儘早發現、儘早**。

老年糖尿病人要注意的糖尿病的感染:糖尿病人併發感染是很常見的,但老年糖尿病患者較易感染併發症為褥瘡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全身感染敗血症等,在處理控制感染方面也難於無糖尿病的感染。

夏秋炎熱季節,很多老年人出現傍晚下肢浮腫的現象,這是由於炎熱高溫引起體表血管擴張,動脈血流量增加;淺靜脈的擴張,使毛細血管濾過壓增高;再加上站立或久坐,體液在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的間隙中滲聚,迴流緩慢,從而引起下肢浮腫,個別人甚至還有麻木、酸脹、沉重等不適感覺。

所以,老年人傍晚下肢浮腫是生理機能衰退,體質虛弱,不能適應環境變化等原因造成的,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進行防治:

保持樂觀情緒,長期堅持適當鍛鍊,如慢跑、太極拳、氣功等,以增強體質,提高適應能力。

選擇食物,應以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及無機鹽,低脂肪、低膽固醇,少糖、少鹽為原則,芹菜、蘿蔔、菠菜、西紅柿、大豆、蘑菇、大蒜、水果以及豆製品等食物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可多吃一些。

服用中草藥:太子參20克,炒黃芪30克,紅棗10個,生苡仁15 克,每天1劑,分3次煎服,連續服用10-15劑為一療程。

避免久坐久站,經常活動下肢,並注意經常上抬兩下肢。

下肢疼痛

動脈供血不足很可能是造成肢體疾病的原因,根據病情的程度不同分為四期:第一期,患肢出現涼、麻木感覺。第二期,患者在正常行走一段距離後出現患肢不適、酸脹、疼痛,甚至必須停下休息幾分鐘後方能繼續行走,這種現象在醫學上叫「間歇性跛行」。

第三期,病人在不運動、臥床休息時仍然出現患肢疼痛。此時肢體動脈的供血已經很少,不能滿足人體的基本生理需要,醫學上稱之為「靜息痛」。第四期,被稱為「壞死期」。

一般患肢從趾端開始出現變色、萎縮、壞死,範圍逐漸擴大,最終被迫截肢致殘。

目前醫學上可以對這類疾病進行很好的**,但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和**。病人必須在「壞死期」出現前及時就診,一般來講,該病的最佳手術**期在二期末、三期初。

關於老年人「腿的保健」的問題。

冬去春來,經過一冬居室生活的老人,到室外活動的多了,此時,勸你多活動雙腿、以防腿老。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指的是一進入老年,腿部的運動機能較之手臂運動器官早衰,常表現為腿的行為不利索,發軟無力,因為腿對於人體的健康就像馬達和機器,如果馬達失靈,機器就運轉不起來,喪失功能。據研究,人到中年以後,腿部肌肉開始減少,骨質逐漸疏鬆、軟化、彈性韌性降低,此時如果自以為健壯而不注意鍛鍊,你的許多重要器官就會加快退化,衰老很快就會到來。

1)腿老是人老的先驅,其原因有以下三類:

1. 腿老與感覺神經、運動神經有關。尤其是老年人,其腿部感覺向大腦的傳遞及大腦向腿部發出的指令的傳達,其準確性和速度都有所下降。

2. 腿較之於上肢距心臟較遠,由於重力作用血液迴心較困難。當年齡增大,血管彈性減小時,容易發生迴圈不良,所以腿比手臂的疲勞更難以消除。

3. 從腿和手臂的肌群比較看,很明顯腿的肌群大得多,故腿的最大肌肉力量也比上肢最大的肌肉力量大。因此,若上下肢同樣承受一個相同的負荷,上肢就可能要用大肌力的40%以上,下肢就是40%以下。

這樣腿部肌肉先衰老就不難理解了。

另外心臟病專家認為,腿部肌肉緊實的人必然也有顆強壯的心臟。一個步履穩健、行走如風的老人,必定是壽星。人到老年,會頭髮變白,**鬆弛,耳聾眼花,這隻能說明人體內臟和器官的區域性變化,絕不能**壽命的長短,而腿部肌肉結實才是健康長壽的重要標誌。

所以人們應該想方設法增加腿腳的活動,保持腿腳肌肉堅實有力。

2)怎樣才能人老腿不老呢?下面介紹幾種方法供參考:

1. 「乾洗腿」:用雙手從大腿根部逐漸向下推拿至足踝部,再從足踝部向上推拿十幾遍,每日數次,能預防下肢靜脈曲張、水腫、肌肉萎縮。

2. 「揉腿肚」:雙手握成拳頭,置於腿肚兩側,旋轉揉動數十次,揉動前將腿平伸在床上練,這樣能促進下肢肌肉中血液的迴流,增強腿部肌肉力量。

3. 「扭膝」:雙腿併攏屈膝、微下蹲、雙手置於膝,順時針方向和反時針方向揉動數十次。此法能舒通血脈,治下肢乏力,膝關節病。

4. 坐在床邊練雙腿蹬夾動作或上下襬動:均可強健下肢關節肌肉。

5. 「暖足」:俗話說,「暖足涼腦」,暖足就是要經常保持雙足溫暖,每晚要用熱水泡腳,能使全身血液暢通。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採納為答案。

我們可以用量血壓來預防腿痛,量血壓不只是伸出手臂,腳踝血壓也要注意!兩者血壓比值小於0.9,要當心心臟疾病風險。

(徐韻翔報導)許多民眾都知道定期量血壓的重要,不過,醫師提醒,如果走路常會覺得腳痛的民眾,特別是年長者,就要當心是周邊動脈疾病,除了應該要固定量手臂血壓外,還必須量腳踝血壓。臺大醫院心臟外科教授王水深解釋,粥狀動脈栓塞會引起中風、心臟病之外,還會造成周邊動脈疾病,走路時因肌肉缺血引發下肢疼痛,以致步行間無法持續行走,但於休息後疼痛即可緩解,必須走走停停,又稱之為「間歇性跛行」。至於測量腳壓的數值標準,醫師表示,一般正常人收縮壓120毫米汞柱,舒張壓為80, 如果以手臂的收縮壓除腳壓,數值小於0.

9,就要提高警覺,研究發現,約有40到80%的人心臟可能會出現問題,不即早**,死亡率更是一般人的2.5到3倍。專家強調,動脈硬化、腿部血管阻塞,就會造成缺血,下肢容易潰爛壞死,很多病患以為只是腳痛,直到腳盤,腳踝壞死,才就醫,甚至面臨截肢的命運,因此,平日保健方面,除了可透過氣壓式血壓機測量腳踝血壓,也可以經醫師評估,服用低劑量阿斯匹林與保栓通等藥物,預防周邊動脈疾病發生。

在此祝天下所有老年人身體健康!!!!!!!!

每天運動能預防心臟病嗎?每天做什麼運動對心臟有好處

要想預防心臟病的發生,一定要每天堅持體育運動,平時可以通過散步 打太極拳 跳舞等運動方法來增強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促進血液迴圈,合理預防心臟病的發生,但是要避免出現劇烈運動的情況,當我們身體出現不適時,要及時停下來休息,出現胸悶氣短的情況下,要注意嚴格臥床休息。長期久坐的人患心臟病的幾率比經常運動的...

運動後1分鐘心臟跳多少次

吳田田 我們知道,正常的心率為60 90次 分鐘,安靜狀態下,如果低於60次為心動過緩,高於90次則為心動過速。進行運動鍛鍊時,心跳 呼吸乃至身體其他器官,都會發生適應性變化,出現心跳 呼吸加快,出汗增多等,根據不同人的健康和體質狀態,心率變動範圍因人而異 因時而異。一般健康而體質較好的人群心率可以...

有氧運動多了膝蓋疼怎麼辦

執子之手與子健身 在我們的定義裡,有氧運動一般包括游泳 跑步 快走 騎車 跳繩 登山 爬樓梯 踩橢圓儀等,跟我們所接觸到的認知一樣,大部分的運動都需要大量用到我們的膝蓋去發力,如果長期不恰當的去做有氧運動,確實會磨損到膝蓋,導致膝蓋痛。我建議先認清自己的需求,明白自己 為什麼要做這麼多有氧運動?其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