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是上古天真論篇第一說明了養生的積極意義,不僅可以預防疾病,而且是延年益壽的有效措施。具體指出養生的方法:精神上的修養;飲食起居的調節;體格的鍛鍊。
人生的生,長,衰,老過程,以及生育的功能,主要關鍵都決定於腎氣的盛衰。舉出四種養生者的不同養生方法和結果,來啟示人們注意養生,祛病延年。
《黃帝內經》主要講的是什麼?
2樓:鄭浪啪
《黃帝內經》主要內容:
《黃帝內經》講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 其基本素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床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
3樓:京城「老炮兒
《黃帝內經》相傳為黃帝所作,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重點論述了臟腑、經絡、**、病機、病證、診法、**原則以及鍼灸等內容,是集古代醫術大成的一本著作。
4樓:匿名使用者
黃帝內經》是我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華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傳世鉅著,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鉅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其醫學理論是建立在我國古代道家理論的基礎之上的,反映了我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黃帝內經成編於戰國時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總結了春秋至戰國時期的醫療經驗和學術理論,並吸收了秦漢以前有關天文學、歷算學、生物學、地理學、人類學、心理學,運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論,對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與預防,做了比較全面的闡述,確立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 成為中國醫藥學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源泉。
現存最早的中醫藥學著作《黃帝內經》收載的成方13首中,就有10種中成藥,並有丸、散、酒、丹等劑型。
《黃帝內經》是早期中國醫學的理論典籍。世簡稱之為《內經》。最早著錄於劉歆《七略》及班固《漢書·藝文志》,原為18卷。
醫聖張仲景「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為傷寒雜病論」,晉皇甫謐撰《鍼灸甲乙經》時,稱「今有針經九卷、素問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內經也」,《九卷》在唐王冰時稱之為《靈樞》。至宋,史嵩獻家藏《靈樞經》並予刊行。由此可知,《九卷》、《針經》、《靈樞》實則一書而多名。
宋之後,《素問》、《靈樞》始成為《黃帝內經》組成的兩大部分。
《黃帝內經》是什麼意思呢?內經,不少人認為是講內在人體規律的,有的人認為是講內科的,但相關專家認為《黃帝內經》 是一部講「內求」的書,要使生命健康長壽,不要外求,要往 裡求、往內求,所以叫「內經」。也就是說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麼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麼藥。
實際上《黃帝內經》整本書裡面只有13個藥方,藥方很少。它關鍵是要往裡求、往內求,首先是內觀、內視,就是往內**我們的五臟六腑,**我們的氣血怎麼流動,然後內煉,通過調整氣血、調整經絡、調整臟腑來達到健康,達到長壽。所以內求實際上是為我們指出了正確認識生命的一種方法、一種道路。
這種方法跟現代醫學的方法是不同的,現代醫學是靠儀器、靠化驗、 靠解剖來內求。中醫則是靠內觀、靠體悟、靠直覺來內求。 我國的「三大奇書」之一編輯本段 相關專家認為,《黃帝內經》可以用三個「第一」給它作一概括。
第一,《黃帝內經》是第一部中醫理論經典。人類出現以後,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尋求各種醫治的方法,所以醫療技術的形成的確遠遠早於《黃帝內經》。但中醫學作為一個學術體系的形成,卻是從《黃帝內經》開始的,所以《黃帝內經》被公認為中醫學的奠基之作。
這部著作第一次系統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的原則和方法,為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學形成以後,就庇佑著我們中華民族,使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使我們中華兒女能夠戰勝疾患、災難,綿延至今。沒有中醫、沒有《黃帝內經》的中華民族,是難以想象的。
第二,《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養生寶典。《黃帝內經》中講到了怎樣治病,但更重要的講的是怎樣不得病,怎樣使我們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能夠活到一百歲。
《黃帝內經》非常重要的思想—— 「治未病」。
《黃帝內經》中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說,假如一個人的肝臟出了問題,不要指盲目的**肝臟,還要從其他未生病的臟器著手。肝屬木,腎屬水,水生木,心屬火,木生火。 所以也要從腎臟和心臟上著手**。
而「不治已亂治未亂」的意思是說,假設一個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問題,造成了混亂。不要指盲目的解決當前的混亂,而要從造成混亂的原因,和混亂將會導致的後果著手。簡單的說,就是把前頭和後面兩端解決,中間的那段麻煩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關於生命的百科全書。《黃帝內經》以生命為中心,裡面講了醫學、天文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還有哲學、歷史等,是一部圍繞生命問題而的百科全書。我們國學的核心實際上就是生命哲學,《黃帝 內經》就是以黃帝的名字命名的、影響最大的國學經典。
中國古代有三大以「經」命名的奇書,第一部是《易經》,第二部是《道德經》,第三部就是《黃帝內經》。現在,這三部奇書不僅引起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關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極大關注,因為它的價值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凸顯出來。
5樓:雙魚貝貝
《黃帝內經》是中國古人關於天地和生命規律認識的大百科全書,以闡述生命規律和醫療理法為中心,全面系統地概述了關於天體執行的陰陽規律(宇宙學說),關於地上萬物生成的五行規律(生物演化說),將陰陽五行規律應用到人體上,認識到人體結構和機能、病理和**的各種現象和規律,提出了系統的養生、治病的理論和方法,是中醫學的元始經典。
《黃帝內經》法人於自然,以自然之法治人,自外而知內,從顯而知微。包含了同類相似、整體與區域性相似、巨集觀與微觀相似、人和宇宙相似的廣義相似律。全書約70萬字,分《靈樞》九卷和《素問》九卷,共計十八卷,具有彙編性。
成書年代最遲為漢代,一般認為在戰國時期。
6樓:鞠然騰蘊美
黃帝內經主要講天地與人和諧,是一種大和諧。很多時候黃帝內經講的是一些小故
事,但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如何養生。或者是皇帝與奇伯(也就是皇帝的醫藥老師的)的對話。
個人認為皇帝內經更多的是一個
悟字,天地萬物與人是一個大的宇宙,天下即人身,所以只有人和天地都和諧了,人也就順應自然,學會養生了。
7樓:匿名使用者
《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說穿了就是治病的古書~~~但《黃帝內經》中講到了怎樣治病,但更重要的講的是怎樣不得病,怎樣使我們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望採納!
黃帝內經講什麼的?
8樓:京城「老炮兒
《黃帝內經》相傳為黃帝所作,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重點論述了臟腑、經絡、**、病機、病證、診法、**原則以及鍼灸等內容,是集古代醫術大成的一本著作。
9樓:甘肅萬通技工學校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另據現代學者考證,認為今本中的黃老道家痕跡是隋唐時期的道士王冰竄入)。 其基本素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床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
《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黃帝內經講的大致是什麼? 5
10樓:曾在天涯笑
《黃帝內經》的價值不僅是在歷史上對祖國人民的保健事業作出過巨大的貢獻,直到現在,還在起著指導臨床實踐的作用,因為它蘊藏著豐富的科學成分,包括了祖國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當然,其中也存在著不少封建性的糟粕。
《黃帝內經》這部書名,最早見載錄在《漢書•藝文志》裡面。今天所說的《黃帝內經》,它的組成包括了《素問》和《靈樞》兩大部分,各有文章8l篇,內容非常廣泛,有生理、病理、解剖、疾病的診斷和**,以及預防醫學思想等各個方面。
11樓:京城「老炮兒
《黃帝內經》相傳為黃帝所作,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重點論述了臟腑、經絡、**、病機、病證、診法、**原則以及鍼灸等內容,是集古代醫術大成的一本著作。
12樓:jake莫
黃帝內經分成 素問 靈樞兩本書,素問:平素的問題。主要講養生,**,病機。
靈樞:神靈之樞要。主要講針法。所以又稱九針。
13樓:漃寥の月光
四季的養生,食養,神養。奇經八脈的位置。以及解夢
14樓:0星兒
講的是史前人類遺留下來的醫學理論與技術。
《黃帝內經》第一篇到底講什麼(上)
15樓:匿名使用者
《黃帝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第一篇是講人身體的本性。
人的本性是天真的。五臟六腑本身就達到一種很和諧的狀況和格局。
中醫用五行表達這種和諧的格局。人體本身具有生克,比如腎水足了,可以生木,肝陽往上走,就能夠助心火,木就生火,火可以生土。這就是五行,本身具有和諧性,自身就平衡。
人體才是最自足的一種表現,是人組織結構裡最精準的,沒有更聰明的了。它自身能夠以無為的方式,達到有為。
16樓:丨襑獡
然後是長而敦敏,再往上長一長,長到中年了就有點傻了,敦厚,心就是比較厚,厚道了,然後敦敏,敏在古代是一個什麼相呢?是一個人給別人扎頭髮,實際上是講禮儀的這麼一個專案。就是長大了,雖然有點厚道了,但是懂得禮節,懂得約束自己了。
這叫黃帝,就是說真正的聖人都是懂得約束自己,不僅要掌控自己,而且要約束自己。 然後是成而登天,所以你才有成就,或者是你將來能做到多大,這是下一步。所以我們這整個第一句話都是在講一個,生命是一個過程,這一個過程的每一步,我們都要有一個深刻的反省。
甚至包括我們要向小孩子去重新學習,認識生命的真理。小孩子是可以幫助我們成長的,大家千萬不要忘了這一點,不要認為他什麼都不懂,實際上是我們什麼都不懂。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在看的是他要懂的東西。
好,下面一段就是黃帝乃問於天師曰,天師是什麼?天師就是自然之師。《黃帝內經》這本書,實際上是黃帝跟他幾個老師的一個對話。
那麼最初最早的經典全世界一樣,全世界像《柏拉圖對話集》、《蘇格拉底對話集》,最初都是以對話的方式存在的,都是一種探尋。全世界的哲學最初都源於一種探尋,就是說我要問一些很關鍵的問題。那麼黃帝問於天師,這個天師是有名字的,叫歧伯。
他就問他的老師說:
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
時世異耶?將人失之耶? 這話看上去好像是古人說的,實際上拿到我們現在一點都不會過時。
它這句話就在問一個問題,就是說為什麼過去的人能活得很長久,而且能保持身體的不衰老。而我們現在的人只要過半百,只要過了四五十歲以後,我們的身體就開始出現衰老。他問了兩個問題,是時代變了還是人的問題,這才是很關鍵的。
到底是在人還是在時代,所以下面接著看歧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所以歧伯在這兒回答的是人的問題,他說時代沒有變。因為什麼呀,千百年來人的本性都沒有變,人是不變的,再怎麼進化,你說人能進化出幾隻眼來。天的順序永遠是春夏秋冬,永遠是東西南北。
所以變的只可能是人的心,所以他就說其知道者,知道就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我們先前所講的十二時辰養生,全部都歸結為一句話,都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所謂陰陽是什麼呢?
陰陽就是天地的變化,術數就是四季。就是一個時辰一個時辰的那個時間段。上古之人知「道」的這些人,知「道」,這個道可不是普普通通就能知道的。
我們現在動不動就隨隨便便地回答,我知道了,這是不對的。古人交代你一個任務的時候,頂多回答是諾,好,發諾這個聲音的時候,你自然頭要低一下,這表現你聽進去了,聽到心裡去了。知道了,這個態度很傲慢,道是你隨隨便便可以知的嗎?
所以大家不要那麼回答問題,從此以後要注意。不是說古人弄了一套假東西在這兒說,假仁假義,你動不動就低頭,不是。你低頭的動作就表示你心裡的接受,這個一定要明白。
所以他說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吃飯喝東西都要有節,這個食飲,吃的東西和喝的這些東西都源於什麼,源於地,五味源於地氣,五味都是從地上生長出來的,所以它叫地氣,地氣是什麼?地氣有一個最關鍵的是一個節氣的問題。
就是什麼時間該吃什麼東西,這是什麼時間得什麼時間氣。比如現在我們大家都喝菊花茶,喝了半天菊花茶,最後根本就不知道菊花茶的意思在哪兒,其實菊花茶的最核心的一個東西是什麼呢,就是菊花它是在四季裡面它得四季之氣,春夏秋冬四季,而且它跟所有的花相比,它得的最多的是秋冬二氣,秋天和冬天。很多花到秋天和冬天都不開了,只有菊花可以開,那麼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它得秋冬二氣,所以它補的是我們的肺和腎。所以大家要明白這個,這個飲食,食飲有節,起居有常。這個就是說的起居也要,每天早晨起來,晚上睡覺,這都是要根據,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一定要守規矩。
不妄勞作,不胡來。然後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黃帝內經中有關膝部的內容有多少呢
膝部的穴位有足三裡,陰陵泉 陽陵泉 膝眼 血海 委中 陰谷 樑丘等。足三裡.位置 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操作 用拇指端按揉。約1 3分鐘。主治 腹脹,腹痛,食慾不振,洩瀉,便祕,四肢無力等 經屬 足陽明胃經,足陽明之脈所入為合。擊中後,下肢麻木 不靈。三裡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通心腹脹,...
黃帝內經排通調補固說的是什麼意思
排通調補固 是 黃帝內經 所提出的五行養生理念。它是主張通過 排 通 調 補 固 五步頤養生命 增強體質 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的益壽的目的。身體健康,就是人寶貴的財富。排就是排出身體垃圾,和排出毒素,每天吃完美森林海藻凍保持身體乾淨。通就是腸道通,氣血通,經絡通,就像一條高速公路一樣,只有暢通,才...
黃帝內經是外星人傳授的嗎,關於外星人的書籍
黃帝內經 既非一時之作,亦非自一人之手,而是戰國以前的許許多多的醫學著作的總結。這不僅可以從 素問 靈樞 各八十一篇這一點得到證明,而且也可以從 黃帝內經 引用了大量的古文獻及 素問 靈樞 互引 各篇互引等現象上得到證明。1 黃帝內經 所引的古文獻大約有50 餘種,其中既有書名而內容又基本保留者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