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獨孤仗劍
《傷寒論》裡治厥證的藥方有十二個——
1、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四逆湯方
甘草(炙)二兩乾薑一兩半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2、少陰病,下利清谷,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通脈四逆湯方
甘草(炙)二兩乾薑三兩強人可四兩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蔥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薑二兩。
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蔘二兩。病皆與方相應者,乃服之。
3、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白通加豬膽汁湯方
蔥白四莖幹姜一兩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膽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溫再服。若無膽,亦可用。
4、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
茯苓甘草湯方
茯苓二兩桂枝二兩生薑(切)三兩甘草(炙)一兩。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5、蛔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烏梅丸方
烏梅三百枚細辛六兩乾薑十兩黃連十六兩當歸四兩附子(去皮,炮)六兩蜀椒(出汗)四兩桂枝六兩人蔘六兩黃柏六兩 右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6、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當歸四逆湯方
當歸三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細辛三兩通草二兩甘草(炙)二兩大棗(擘)二十五枚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7、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
於前方內,加吳茱萸半升,生薑三兩。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溫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8、 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熬黃)一分赤小豆一分
9、傷寒脈滑而厥者,裡有熱,白虎湯主之
白虎湯方
知母六兩石膏(碎)一筋甘草(炙)二兩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10、厥逆,咽中幹,煩躁,陽明內結,讝語煩亂,更飲甘草乾薑湯
甘草乾薑湯方
甘草(炙)四兩乾薑(炮)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11、傷寒
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洩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麻黃升麻湯方
麻黃(去節)二兩半升麻一兩一分當歸一兩一分知母十八銖黃芩十八銖萎蕤十八銖石膏(碎綿裹)六銖白朮六銖乾薑六銖芍藥六銖天冬(去心)六銖桂枝六銖茯苓六銖甘草(炙)六銖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
一、二沸,去上沬,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相去如炊三升米頃,令盡。汗出愈。
12、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洩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炙)枳實(破,水漬,炙幹)柴胡芍藥 右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2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那有幾個,我舉給你看,但你不要隨便去用,這是經方,有錯了就闖大禍而害人:
1,氣逆不通之厥證:四逆散:柴胡 白芍 枳實 炙甘草
2,熱厥證:如果腹滿硬而拒絕按 舌苔黃而乾燥,則用大承氣:大黃 芒硝 枳實 厚朴
如果脈滑實 人胸腹大熱而手腳冰冷 舌苔黃而白乾 可用白虎湯:生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上面兩者都有,根據具體臨床則可合用。總之活法在人。
3,寒熱錯雜之蛔厥或非蛔厥:烏梅丸化裁:烏梅、細辛、附子、桂枝、人蔘、黃柏、黃連、乾薑、當歸、椒目
4,寒厥:通脈四逆湯:附子一大枚,乾薑三兩,炙甘草二兩(因為與四逆湯的用量不同,所以特別寫出它的用量)
3樓:鯤鵬夢蝶
樓上兄弟給的很全,讀完傷寒就應該知道這十二類。
再結合《金匱要略》就可以把經方所有**厥證的梳理一番。
4樓:來自騰龍洞俏皮的跳跳虎
蛔厥:烏梅丸
寒厥:通脈四逆湯
血厥:當歸四逆湯
痰厥:瓜蒂散
水厥:茯苓甘草湯
氣厥:四逆散
熱厥:白虎湯
原文見二樓
傷寒論裡的厥證分為哪些型別?
5樓:獨孤仗劍
《傷寒論》:」 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有熱厥、寒厥、蚘厥、髒厥。
張中景的。當歸四逆湯。有哪幾種中藥材?
6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你可以查一查張仲景這個醫書或者是藥書有有點相關藥材配方
7樓:滑稽樹上滑稽果滑稽樹下只有我
張仲景的當歸四逆湯方組成:當歸,桂枝,芍藥,細辛,炙甘草,通草,大棗 共
七味藥。
當歸四逆湯怎麼做?**什麼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功效:溫經散寒、養血通脈、寒阻經脈症,症見手足冷、脈細沉伏。
9樓:小綵鳳
是這樣的功效,無異議
厥證的歷史沿革
10樓:赤衣★灔
1. 《內經》論厥甚多,概括起來可分為兩類:一是指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如《素問·大奇論》說:
「暴厥者,不知與人言。」另一是指肢體和手足逆冷,如《素問·厥論》說:「寒厥之為寒熱也,必從五指而上於膝」。
2. 《傷寒論》、《金匱要略》繼承《內經》中手足逆冷為厥的論點,而且重在以感受外邪而致的發厥。
3. 《諸病源候論》對屍厥的表現進行描述,並**其病機是「陰陽離居,營衛不通,真氣厥亂,客邪乘之」。
4. 宋《衛生寶鑑》初步提出內傷雜病與外感病的厥之不同點。朱丹溪認為厥證系神昏與手足冷並見,但以手足冷為主。
5. 明代《醫學入門》首先明確區分外感發厥與內傷雜病厥證。
6. 《景嶽全書》總結明代以前對厥證的認識,提出以虛實論治厥證,切中臨床。
如何學習《傷寒論》怎樣學習《傷寒論》?
你好啊!怎麼聯絡 如何學習傷寒論 如何學習 傷寒論 怎樣學習 傷寒論 怎樣學習傷寒論 一個字,背,我也是對傷寒感興趣的,你如果沒有背下,光看是沒有效果的,看完就忘了,傷寒論一共366條,你一天就背上兩條,半年就背完了,這時候你再去結合你的經驗,就會對條文有很多理解,建議你去買張介賓的 傷寒論簽註 寫...
傷寒論六經病的提綱證是
太陽之為病,脈浮 頭項強痛而惡寒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 一作寒 是也 少陽之為病,口苦 咽乾 目眩也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太陽病的桂枝湯臨床應用以及使...
200分康德《純粹理性批判》裡的先驗要素論
絕代名匠 無論一種知識以什麼方式以及通過什麼手段與物件發生關係,它與物件直接發生關係所憑藉的以及一切思維當做手段所追求的,就是直觀.但直觀只是在物件被給予我們時才發生 而這又只是通過物件以某種方式刺激心靈才是可能的.通過我們被物件刺激的方式獲得表象的能力 感受性 叫做感性.因此藉助於感性,物件被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