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美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時間 2021-08-30 11:18:36

1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美學為純自然美學,它以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和規律為原則。

道家以真(非人為的客觀實在)為美,以善(無為——尊重就是善,利益也是善——上善若水,善利萬物而不與之爭)為美。

道家以自然為美,以尊重為美,以利益為美,以節儉為美,以簡單為美,以樸素為美,以慈悲為美,以不爭為美,以謙恭為美,以退讓為美。

附:宇宙人生的定律、原理和規律

一、宇宙的第一定律

存在之存在定律是宇宙的第一定律,存在之存在定律——存在的意義在於存在,存在的目的在於存在,一切為了存在,離開了存在的生命,生命的一切意義免談。

存在是一種不可抗拒的意志。

存在是一種那個不可抗拒的力量。

宇宙、宇宙中的每一個生命體都以不可抗拒的意志,展示著它們的存在。

面對這些(客觀存在的一切,一切存在的客觀),

我們人類最好的選擇就是尊重、隨順。

二、宇宙最基本的作用原理

——對稱平衡原理

在存在之存在定律規定下,產生(實際上是同時存在)了宇宙最基本的作用原理——對稱平衡原理。

對稱平衡原理,既是最基本的,又是最根本的宇宙生命的生化原理。

宇宙生命的對稱平衡原理,是全方位的、立體的、分層次的、綜合的、自動化作用的,它遍滿整個宇宙,深入到宇宙和每一個宇宙生命現象的方方面面,它規定和制約著宇宙和宇宙間的每一個生命體的結構相貌,思維意念,生老病死,進退沉浮。

對稱平衡原理是我們開啟宇宙生命之門的唯一鑰匙,能否正確理解對稱平衡原理,直接決定著我們對宇宙生命認識的正確與否。

我們要全方位的、立體的、綜合的、既分層次又兼顧整體的來認識、來理解宇宙生命的對稱平衡原理。

宇宙最基本的原理——對稱平衡原理的作用,以一種神祕的自然力的形式,作用在宇宙和宇宙間的任何一種現象——每一個生命體上,通過人格化的、意志的形式展現出來,被人類中的智者感覺到——被耶穌感覺到稱之為上帝,被穆罕默德感覺到稱之為真主,被儒家聖人感覺到稱之為天,被老子清楚地把握住(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故大制不割。)稱之為道,被釋迦牟洞悉清楚(徹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存在之存在定律,掌握宇宙人生的最基本原理——對稱平衡原理,把握宇宙人生的基本規律——自空吸引律,自滿輻射律,能質互化律,積累突變律,清輕上升(浮)律,濁重下降(沉)律,同類聚集律、同頻共振律,同性相斥律、異性吸引律。並以此為理論指導、協助生命進化,引導人類健康生活),向人類闡述了因果報應、緣起性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從此,人類才有幸走出愚昧無知的黑暗時代,見到了宇宙人生的光明(惜,可惜,時至今日仍然有大量愚昧無知的眾生,視佛法為歪理邪說。

悲哉,人類!)。

科學家們對此無視無知,僅僅盲人摸象般的感覺到宇宙人生的一些運動規律,竟然還沾沾自喜。嗚呼,哀哉!

三、宇宙生命運動的八大規律

自空吸引律;自滿輻射律;

能質互化律;積累突變律;

清輕上升(浮)律;濁重下降(沉)律;

同類聚集律,同頻共振律;

同性相斥律,異性吸引律。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美學思想源遠流長,無論是宮廷美學、士大夫美學還是民間美學、市民美學;無論是儒家美學、道家美學還是佛教美學,都在中國大地上同源而生、相互交融,共同發展而形成一個民族美學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因其結構型別不同,其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和審美趣味也大異其趣.從中國古典美學的發展看,是以儒家為基礎,道家為主流,以莊子精神為主體呈現於世人的.

只要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中國古典美學的主體框架,如重"神韻"的本體論,講究"虛靜"的創作方法,追求"沖淡玄運"、"神"、"逸"、"妙"的審美風格等,都與道家美學思想密切相關.在當今社會,道家的美學思想、審美趣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藝術設計中,道家美學以其獨特的人性關懷和自然旨趣更能滿足當下人們普遍需要的迴歸自然、身心合

一、渴望內心寧靜與充實的精神需求,並以此來對抗當今世界物質至上、功利至上和科技理性的過分膨脹.從藝術設計角度講,我認為能從道家美學中得到靈感與啟發的有以下幾方面.

3樓:匿名使用者

道教美學是關於道教文學藝術的審美關係的理論。美學本身就是一個學派眾多的理論體系,道教美學更是一個發展中的學科。嚴格說來,宗教本身就是人類理想在彼岸世界的反映,是對現實世界缺陷的補償.道教的神仙世界更是中國現實世界理想的美學延伸,因而也是對美的追求。

宗教理想是人類的一種審美價值觀念,道教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一種美學價值體系。因而道教美學在中國美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可略分為道家美學、道教美學、內丹美學三個相互聯絡的層次。道家和道教的文化淵源始於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殖崇拜、女性祟拜的原始宗教,道家和道教美學也以這種原始宗教觀念為出發點。

春秋時期,老子著《道德經》,提出「道」的最高範疇和道家的價值觀,同時也是道家美學的審美標準。《道德經》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道家美學的總綱,無論是社會結構、倫理結構、心理結構、自然結構,凡是與道相諧調的,符合自然無為的宇宙節律的,就是真的、善的、美的;而那些矯飾做作,違反自然本性的東西。

則是無道的,是假的、醜的、惡的。戰國時《莊子》一書更提出了道家的意境說和境界論。《莊子·外物》雲:

「莖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莖;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這種意境是中國文學、詩歌、書法、繪畫、**等藝術理論的根據,從「有我之境」達到「無我之境」,進而上升到「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道」的境界,突出了道家美學的特徵。莊子哲學更提出了真人逍遙無待的人生境界,至德之世無為而治的社會境界,道通為一坐忘朝徹的生命境界,將審美標準推向了道的頂峰。

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開始成熟,道家自然主義的審美標準成為社會風尚,道教美學逐漸形成。六朝時期是美的覺醒的時代,過去被皇權政治和儒家倫理觀念束縛住的文學藝術開始解放出來,在各個領域開出美的花朵。在這個時代,山水文學、遊仙詩、志怪**、山水畫、水墨畫、模擬自然山水的庭園藝術、盆景等幾乎同時出現,自然美的發現反映了人的自然本性的覺醒。

自然和人性本質上是深刻聯絡的,是道家和道教美學激發了藝術家個性的自覺。戴適、顧俏之、宗炳、王微等皆六朝人,好山水畫。一些詩人名士醉情山水,隱棲於山林的自然環境中,追求天人合一的仙人理想,山水文學亦應運而生。

道教美學是道家美學在彼岸世界中的延伸,是道家美學的宗教化,而道教本身也是一種審美價值觀念的追求,儘管是一種虛幻的審美價值觀念也好。道教美學的審美標準是「天人合一」,它的核心是對神仙世界的追求,從而發展出神話傳說、涉道詩、仙歌、道曲、**、傳記、道化劇、典故、**、美術、壁畫、書法、雕塑、宮觀建築等道教文學藝術形式。美是人的情感對客觀事物在心理結構上合目的性的追求和價值判斷,這種價值判斷取決於主體和客體在心理結構上和諧的程度。

和諧即是主體和客體合目的性的同構,宇宙間萬事萬物就是依同構的相互作用進行資訊傳遞的,這種和諧同構的程度越大,主體獲得臺目的性的資訊量就越多,審美的價值判斷值就越高。我們可以從廣義資訊理論的角度將主體和客體分別劃分為三重層次結構的動態超巨系統(參見胡孚琛《廣義資訊理論探索》,載《大自然探索》2023年第3期)。作為主體的人本身是—個由三重層次結構組成的高度完整的動態系統。

人的第一層次是「軀體結構」,其中資訊以生物遺傳和細胞組織有序排列的形態出現,這就是道教內丹學所稱人體「形』的層次。人的第二個層次是「生命結構」,即體內含高度資訊量的能量流,相當於內丹中的「氣」。人的第三個層次是「心理結構」,資訊以知覺、情感、意識、意志、想象等心理形態出現,是更加有序的意識流。

相當於內丹學中「神」的層次。主體之外的客體包括自然界、 人類社會和科學文化等也同樣是由三重層次結構組成的功態超巨系統,和主體的三重層次結構相對應並處於相互作用之中。客體的第一個層次是「自然結構」,它包括宇宙中的一切物理客體和生物客體,特別是同人類生活相聯絡的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

客體的第二個層次是「社會結構」,它包括國家機器、民族、社會團體的經濟、政治、倫理等一切人類社會活動形成的結構、客體的第三個層次是「文化結構」,它包括人類長期積累的科學、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意識形態、倫理觀念等所有文化知識。當資訊從客體傳遞到主體、從低層次的結構向高層次結構轉換時,資訊的形態要發:質的變化。

這就是說,資訊在主客體各層次間傳遞是 十」發生「同構」和「異構」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它們在時空座標系中要隨著時間軸進行歷史的演變。符合這種發展變化方向的資訊可以大致認作是合目的性的資訊,這種資訊量在主體心理結構層次上的價值判斷就是審美的尺度。主體和客體的劃分以價值判斷為依據。

它可以是個體的人,也可以是人的群體或人類社會,當個體的人作價值判斷的主體時,個體之外的人類也就被視為客體。在主體中,決定人生長髮育的遺傳密碼並不能管到大腦的細節,人的智慧主要來自後天,即是說個體的人儘管會死去,但群體的心理結構、文化結構印能將知識遺傳下去。每個人的個體心理結構都要和其他人乃至社會、自然界發生相互作用,以達到和群體的心理結構同步,並同客體的社會結構、文化結構進行資訊交換。

人同社會結構、自然結構的相互作用可以解釋為實踐活動,反映出人的社會性;而人的心理結構同自己的生命結構、軀體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又是一種生命活動,反映出入的自然性,美就是社會人和自然人的自由形式的實現。唐代以來,道教內丹學興起,它吸收道家哲學和佛學禪宗的精華,於唐末五代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在修持實踐和人體奧祕探索上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這樣,內丹美學也吸收道教美學與禪宗美學的長處為**美的本質跨進了一步。

內丹學以。「無始先天一炁」的學說追求天人合

一、體道通玄的仙入境界。所謂「元始先天一炁」,可以看作是宇宙大**之前的初始資訊,是時間印空間還沒有的宇宙本源,這種初始的混沌中隱藏著秩序,是潛藏的產生字宙內在節律的資訊源。內丹學的要害是要將自己的主體結構同自然界的根本節律相諧調,使自己的身心與混沌的宇宙融為一體,將宇宙初始狀態的本源資訊召攝到體內,同宇宙的自然本性契合,返回先天的初始狀態。

從廣義資訊理論的角度看,任何相互作用著的存在物都可以視為傳遞和接受資訊的信源和信宿,人既是一個資訊感測器,又是一個資訊發生器,人的大腦對資訊有「同構」和「異構」的作用,資訊量可以在人腦中儲存和增殖。這樣,內丹學可以看作是 種將人體節律同子畝內在節律調諧,並激發元意識(元神)在量子層次上招攝「先天一炁」進行凝鍊的技術,從而達到還虛合道的目的。「道」就是美的最高境界,內丹學發掘「自我」的功夫,也是努力趨向美的最高境界的功夫。

『人類追求合目的性資訊的過程實際上是向字宙自然本性復歸的過程,也是由後天返先天,以至天人合

一、體道通玄的過程。由此看來,在中國美學史上,儒家美學的審美標準多以社會結構的和諧有序為價值判斷,以家族為本位,認為符合家族倫理的事物是善的,因而也是美的。道家美學的審美標準多以自然結構的和諧有序為價值判斷,認為合於自然的事物才是真的,真的事物也合於道,因而也是美的。

道教是一種以道為宗。融匯儒、墨等百家之學的宗教,因之道教美學將真和善統一起來,但又將美的追求引向彼岸世界。內丹美學將審美標準揭示為同宇宙自然本性的契合和宇宙內在節律的調諧,將同道的一體化作為美的最高境界,這就進—步觸及到美的本質。

道教美學體現在道教文學藝術的各個方面,我們將在以後的深入研究中逐漸加深認識。 l另外相關資料請參考http://tieba.

baidu.com/f?kz=97201635 如果答案滿意,請在採納前打勾,以鼓勵我們繼續為您服務、謝謝!

《紅巖》的主要內容,《紅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紅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紅巖 的主要內容 該書講述了1948年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共產黨員在渣滓洞和白公館中受刑,敵人為了得到口供,妄圖用炎熱 蚊蟲 飢餓和乾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前,敵人卻是一籌莫展,一敗塗地的故事。主要內容是1948年,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

麻雀主要內容概括,麻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松子教育說 部編版四上語文 麻雀 課後題 我打獵回來,走在林陰路上。獵狗跑在我的前面。突然,我的獵狗放慢腳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麼野物。風猛烈地搖撼著路旁的梧桐樹。我順著林陰路望去,看見一隻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裡...

早課文主要內容,《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早 是吳伯蕭先生訪問三味書屋後寫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記敘了三味書屋的陳設 後園的梅花和魯迅書桌上 早 字的來歷,讚揚魯迅先生時時早 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們要珍惜時間。文章的寫作特點 1.按作者的遊覽順序寫。2.形散神聚,內涵豐富,寫法靈活。作者不光記錄訪問的所見所聞,同時豐富的聯想,把三味書屋的陳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