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宇宙觀察
質數是一種大於1且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數整除的數,比如2,3,5,7,11都是質數。
陳景潤證明的1+2說明了大偶數可以表示為一個質數與不超過兩個質數乘積之和,這是目前為止人類距離證明哥德**猜想最近的一次,此後陳景潤致力於攻關證明1+1但到死都沒有成功。
數學的發展短時間內是看不到什麼重大意義的,19世紀中期的黎曼幾何在20世紀初期的廣義相對論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是黎曼生前絕對想不到的,而哥德**猜想一旦證明很可能會衍生出新的數學分支,屆時這種新數學分支又可能為新的物理理論提供支援,最後像廣義相對論一樣革新人類對世界的認知。
2樓:馮冬鄉
證明哥德**猜想有什麼意義呢?對於一個數學工作者來說,如果能夠證明,絕對是功成名就的一件事,能夠在人類的數學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
首先說明,陳景潤證明的不是很多人理解中的1+2。哥德**猜想(簡稱"1+1")可以說是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數學難題. 如果有人上大街做個調查, 讓路人甲說出個數學猜想來, 肯定最多人回答哥德**猜想; 如果要說出幾個中國數學家的名字, 那肯定是華羅庚,陳景潤(陳景潤在這方面做出突出工作, 華羅庚是他師傅).
陳景潤對"1+2"的證明被稱作是"篩法理論的光輝頂點", 也就是他把"篩法"這個數學工具發揮到極致."篩法"發揮到了極致也只證到了"1+2", 很可能這個方法證不了"1+1", 需要全新的理論和方法才能證得了"1+1". 與此前的逐步攻克難關相比, 哥德**猜想這幾十年的進展確實沉寂了很多.
未來無論是證明或者否定它, 都將對數學家, 對人類的智力, 是極大的挑戰.
目前最佳的結果是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於2023年證明的,稱為陳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數都是一個質數與一個自然數之和,而後者僅僅是兩個質數的乘積。」能夠青史留名的事情很多,為什麼不去做既能留名又能對社會有貢獻的事呢?
所以說,陳景潤證明的1+2是對數學史做貢獻,是對數學具有極其的熱愛和對數學更無止境的追求。
陳景潤證明了1+2=3,這有什麼意義
3樓:愛吃脖子
說陳景潤證明了「1+2=3」,那真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其實,陳景潤證明的是「哥德**猜想」的一部分。
「1+2=3」是一個加法算式,它不需要證明,因為加法屬於數學體系的一個公設,所謂公設就是一開始就假定它是對的,再以它為基礎來構建整個數學體系。公設是不需要證明的,反過來說,如果公設本身是不成立的,那麼以它為基礎的整個數學體系就都是錯的,這顯然不可能。
陳景潤於2023年提出了「1+2」(又稱「陳氏定理」),並於2023年發表了該定理的詳細證明,國內的大規模報道大約是從2023年左右開始的。
陳景潤證明的「1+2」,意思就是:
在n=a+b中,
a必然是一個質數,(1)
b是最多兩個質數的乘積 (2)
這個證明把布朗的方法又往前推了一步,而更重要的是,陳景潤提出,布朗的這個思路到這裡應該就走到頭了,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應該證明不了「1+1」。
事實上,從陳景潤證明「1+2」到現在已經過去了40多年,依然沒有人能夠證明「1+1」,也許陳景潤說的對,布朗的這條路也就到此為止,我們還需要藉助其他的方法才能最終證明哥德**猜想。
擴充套件資料
哥德**猜想,是說有一個叫哥德**的人,跟當時的數學大神尤拉寫信的時候,說自己琢磨出一個猜想,這個猜想當時有好幾種說法,現在一般這麼說:
任一大於2的偶數,
都可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
比如10=5+5,100=3+97……,當然,正整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怎麼試都試不完,所以數學家們就要想辦法證明它。20世紀初,挪威數學家布朗用篩法部分證明了哥德**猜想,他證明的命題是這樣的:
所有充分大的偶數
都可表示成兩個數之和,
且這兩個數中每一個數
所包含的質因數不超過9個。
假設一個偶數n可以表示成兩個數a和b之和,也就是n=a+b,其中a和b都是n個質數的乘積,這裡的n≤9。布朗把這個命題簡寫為「9+9」,而且他提出,對於他這個命題,哥德**猜想就相當於「1+1」。
因此,如果有人能按布朗的思路證明到「1+1」,就相當於證明了哥德**猜想。布朗的方法給數學家們點亮了一盞明燈,於是一幫人就按照這個思路不斷改進,一路證明了「7+7」、「6+6」……直到2023年證明到了「1+3」,陳景潤就是在這個基礎上,證明了「1+2」。
4樓:匿名使用者
陳景潤沒有證明1+2=3,也沒有任何數學家去證明1+2=3
所謂陳景潤證明了1+2=3,是對哥德**猜想簡略寫法的一種誤解。
哥德**猜想是說,一個足夠大的偶數(有的說是大於4,有點說是大於6,也有的說是大於8),都可以分解成兩個質數的相加,如10=3+7;12=5+7;20=3+17等等
這個猜想就被人簡略的寫成1+1,注意,是1+1,而不是1+1=2,和算數中的1+1=2也沒任何關係。
這個猜測至今還沒人證明出來。
陳景潤證明出了這樣的分解方式,任何足夠大的偶數,都能分解成一個質數和兩個質數的乘積相加;比方說20=5+3×5;30=3+2×5等等
這個證明就被簡寫為1+2,而不是1+2=3,同樣的,這個1+2和算數中的1+2=3也沒有任何關係。
但是因為這個簡寫的緣故。不少人以為陳景潤證明了算數中的1+2=3,覺得這需要證明嗎?這能證明嗎?其實這都是誤解。
5樓:匿名使用者
陳景潤證明的是1+2,而不是1+2=3
哥德**2023年給尤拉的信中哥德**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如10=3+7;12=5+7;20=3+17等等
這個猜想簡略地寫成1+1
今日常見的猜想陳述為尤拉的版本。把命題"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為一個素因子個數不超過a個的數與另一個素因子不超過b個的數之和"記作"a+b"。2023年陳景潤證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二個素數的和,或是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的和"。
2023年,王元證明了「3+4」;同年,原蘇聯數學家阿·維諾格拉朵夫證明了「3+3」;2023年,王元又證明了「2+3」;潘承洞於2023年證明了「1+5」;2023年,潘承洞、巴爾巴恩與王元又都證明了「1+4」;2023年,陳景潤在對篩法作了新的重要改進後,證明了「1+2」。
陳景潤在此基礎上證明出:任何足夠大的偶數,都能分解成一個質數和兩個質數的乘積相加,如:20=5+3×5;30=3+2×5等等
陳景潤為什麼要證明1+1=2
6樓:天涯客
陳景潤從來就沒證明過1+1=2,他證明的是1+1,這只是一個符號,不是一個算式。意思就是大於2的偶數,都能表示成兩個素數的和。是1+1,不是1+1=2
證明1+2=3有什麼意義? 10
7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數學老師說,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難證明.好象對推動數學理論及基礎的發展有重大意義似的.而且1+1=2這個看似更加簡單的問題至今沒有人能夠完全正確的給予證明.
( 人們對哥德**猜想都很熟悉。哥德**猜想,是一七四二年由普魯士歷史學家兼數學家克里斯蒂安·哥德**提出來的:每一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奇素數之和。
這短短的十九個字,使數學家們無從入手, 很難證明。哥德**猜想是世界公認的數學難題,其證明工作,需要很深厚的數學基礎。我國數學家陳景潤,經過多 年的研究,證明了{1+2},獲得突破性的進展。
二十多年前,著名作家徐遲先生寫的一篇通訊-哥德**猜想,以全新的觀點,全新的思維,啟迪著我們,鼓舞著我們,一時間陳景潤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學習的楷模。這項成果,不僅是有史以來最接近哥德**猜想的證明,而且成了激勵人們奮力拼搏的典範。陳景潤的{1+2},它離最終解出哥德**猜想{1+1},它離摘取數論皇冠上的明珠僅一步之遙。)
8樓:百度使用者
的確是不能解決什麼.
而且這也是人類本身的定義而已.
但是,如果人類不對身邊的事進行所謂1,2,3..的定義,人類自身就會感到困惑.
人類為自己創造工具,而數字也是人類為自己的頭腦而創造的工具.
你看到2個蘋果,但是如過沒有這個"2",你要怎樣表達有2個這樣的物體的含義呢?人就是創造出這樣的數字,隨著數量逐漸增多,人類就隨便畫幾筆好看的,誕生今天的1,2,3,4,5,6,7,8,9,0
而1+2=3,也是一種思維的方法,人類能明白,這個,再添上雙同的這個,就有多出了,.但是,我們不能這般表達,所以,人類為了方便自己就創造了數字和符號.
(本人原創)
9樓:黃鶴樓上看翻船
看樣子大家都對1+1的命題有誤解.
所謂1+1或者1+2,並不是真正的1+1=幾.
而是"任何一個數可以表達為一個質數跟另一個質數的和".
這是數論.
數論過去被認為是純科學,沒有應用的地方,
實際上,現在銀行用的密碼,就是根據數論中的質數計算的公式編制出來的.
至少數論現在可以這麼應用.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可以說是一個超簡單又是一個超難的問題!!
[簡單的說就是1個加上2個永遠=3個]
而1頭牛+2頭羊不可能等於3頭牛或3頭羊
1滴水+2滴水最後還是1滴水
……總的來說,1+2只有1和2是同類物體且具有相同性質.不會被同化的時候才等於3
(以上只是個人見解.如有錯誤的地方請各位改正)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生存在世界上,但你不知道什麼你會在這個世界上,意義是什麼,是填補世界剩餘的空間嗎
我是白痴嗎
陳景潤證明的1加1 2有什麼用,陳景潤證明1 2有什麼意義?
城興有焦卯 陳氏定理是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於1966年發表 1973年公佈詳細證明方法。這個定理證明任何一個足夠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的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1 2 1742年德國人哥德 給當時住在 彼得堡的大數學家尤拉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出兩個問題 第一,是否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能...
陳景潤是如何證明1 2的,陳景潤是如何證明1 2的
當年徐遲的一篇報告文學,中國人知道了陳景潤和歌德 猜想。那麼,什麼是歌德 猜想呢?哥德 是德國一位中學教師,也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生於1690年,1725年當選為 彼得堡科學院院士。1742年,哥德 在教學中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 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數 之和。如6 3 3,12 5 ...
1 1怎麼證明,陳景潤是怎麼證明1 1 2的
這個科學難題至今仍未被攻克,目前最好的結果就是陳景潤在1966年用加權篩法證明的 1,2 1,1 至今還未被證明。1 1 王 1 1 2 答對的時候 1 1 任何結果 答錯的時候。1 1 2 陳景潤的方式就不在這裡回答了。如何證明1 1 2?1 1 1 0 1 0 1 2,其中1 0 2 1 每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