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符號有什麼趣味性,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符號意識

時間 2021-09-07 16:10:24

1樓:匿名使用者

數學符號化思想主要有下面的幾層含義:1.人們有意識地、普遍地運用符號去概括、表述、研究數學;2.

研究符號能夠生存的條件,即反覆選擇用怎樣的符號才能簡潔、準確地反映數學概念的本質,有利於數學的發現和發展,且方便於打字、印刷等等;3.數學符號已經過人工篩選與改造,形成一種約定的、規範的、形式化的系統。

符號化思想的滲透在小學數學教科書中是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的具體情況進行的。滲透主要是從如下幾方面作了有計劃、有步驟的安排。即:

1.變元的思想。

變元思想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採取不同的形式進行滲透,旨在讓學生逐步瞭解變元的思想。例如,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教科書數學第一冊第10頁就有「□」出現在算式中。第二冊教科書中,就出現借用方格子「□」或括號「()」等代替變元符號「x」,讓小學生在其中填上合適的數。

例如,6-□>4 8<14-□

12>7+□ 8+□<11

8<14-□ 10+□<13

誠然,這樣的題目我們教師只要求小學生在「方格中」填進一個合適的數,但我們必須明白,如果把「□」換成「x」,那麼,上述的算式是不等式,變元x有確定的取值範圍。我們應當明白編教科書的意圖,符號「□」在這裡只起著「位置佔有者」的作用。目的是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解決一些有趣的問題,藉此,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2.用字母表示數的思想。

小學數學教科書中的「簡易方程」這一部分內容向學生提出用字母表示數。它的實質是一種抽象化。其目的是為了更深刻地探索、揭示數學規律,達到更準確、更簡潔地表達數學規律,在較大範圍內肯定數學規律的正確性。

比如,加法的交換律用a+b=b+a,圓面積用s=πr2表示等。

3.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思想。

用方程解法來解答應用題,解法本身蘊含著符號化思想,它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代數假設,用字母代替未知數,與已知數平等地參與運算;(2)代數翻譯。把題中自然語言表述的已知條件,譯成用符號化語言表述的方程。

(3)解代數方程。把字母看成已知數,並進行四則運算,進而達到求解的目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符號是認為規定的 只是為了方便、簡潔、明瞭而已

3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引起我們對數學的興趣。。。。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符號意識

4樓:棋盤上的小棋子

數學符號的發明和使用比數字晚,但是數量多得多,現在常用的有200多個,初中數學書裡就不下20多種。而且它們每一個都有一段有趣的經歷,更重要的是使用數學符號在數學學習中有諸多的好處。

數學的基本語言是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影象語言,其中最具數學學科特點的是符號語言,是人們進行計算、推理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工具。數學符號簡潔、抽象、準確、清晰,具有簡約思維、提高效率、便於交流的功能。符號意識主要是指能夠理解並且運用符號表示數、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知道使用符號可以進行一般性的運算和推理。

建立「符號意識」,有助於學生理解符號的意義並進行數學思考。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喚醒生活經驗,並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逐漸理解符號的意義,利用符號來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學生已有經驗中潛在的符號意識

在現實生活中,商店的招牌,醫院的紅「十」字標記,公路上的交通標誌……各種各樣的符號處處可見。語言學家皮埃爾·吉羅說:「我們是生活在符號之間。

」在這個「符號化」的世界中,學生獲得的生活經驗已讓他們初步感受到符號存在的現實意義。比如,當他們看到店門前精緻的「m」時,立刻就可想到麥當勞。可以說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已經初步具有了符號意識,感受到生活中的符號所體現出的簡約、嚴謹、科學的特質。

這種符號意識對數學符號感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比如,教學「找規律」時,課件出示:路邊的燈籠是按照紫色、綠色、紫色、綠色……這樣的規律排列的。提問:

我們能不能想辦法把這排燈籠的規律表示出來呢?由於燈籠是較難直接畫出來的,這就容易引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符號經驗,自主思考。結果有的學生畫出了不同的圖形:

△□△□△□……;●o●o●o……;□■□■□■……;有的學生用數字表示:121212……;有的學生用拼音表示:zì、lǜ、zì、lǜ、zì、lǜ……這些富有個性的符號正是已有的符號意識在起作用,學生驚喜地發現自己也是一個研究者、探索者和發現者!

二、在實際情境中幫助學生建立符號意識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因此,要解決數學符號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就要為學生多創設一些應用數學知識的情境,以幫助學生體驗數學符號的價值。

如,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數」時,出示:老師比小華大17歲。提問:

小華1歲時,老師多少歲?小華2、3、4……歲時,老師多少歲?學生回答:

1+17、2+17、3+17、4+17……教師進一步提問:小華的年齡每年都在變化,老師的年齡也在變化,但是什麼沒有變化?

上面的每一個式子只能表示某一年老師與小華的歲數關係,能不能用一個式子簡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兩人的歲數關係呢?學生討論後彙報:用a+17可以表示出任何一年老師與小華的歲數關係。

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符號的概括性:a表示什麼?a+17又表示什麼?

這樣的教學,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過程,逐步體會字母的現實意義,感受數學符號的簡潔美。

三、靈活運用符號強化學生的符號意識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簡單強硬地從外部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應當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生長新的知識經驗。數學符號意識的形成同樣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律。

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在引導學生推匯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後,及時寫出字母表示式:s=ah÷2,便於記憶和使用。在應用這一面積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後,可以讓學生解決類似的問題:

已知三角形的面積為40平方釐米,三角形的底為16釐米,求三角形的高。這就需要學生把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變形:s=ah÷2→s×2=ah→s×2÷a=h,從而求出三角形的高為:

40×2÷16=5(釐米)。為了幫助學生實現這樣的符號運算,教師可以再次結合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體會「s×2」表示的是先根據三角形的面積求出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s×2÷a」表示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除以底就等於高,也就是三角形的高。對符號的靈活使用,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符號意識。

隨著數學學習的深入,符號意識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教學中,我們要幫助學生理解符號的意義,逐步引導學生經歷「具體情境→抽象的符號表示→深化應用」這一逐步形式化、符號化的過程,促進符號意識的形成。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創設情境,理解符號意識。

創設具體的情境,聯絡身邊的事情,幫助學生去認識與理解符號,要儘可能在實際問題情境中幫助學生理解符號以及表示式、關係式意義,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應增加實際背景、探索過程、幾何解釋等,以幫助學生理解。

如在現實生活中,商店的招牌,醫院的紅「十」字標記,公路上的交通標誌……各種各樣的符號處處可見。在這個「符號化」的世界中,學生獲得的生活經驗已讓他們初步感受到符號存在的現實意義。比如,當他們看到店門前精緻的「m」時,立刻就可想到麥當勞。

可以說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已經初步具有了符號意識,感受到生活中的符號所體現出的簡約、嚴謹、科學的特質。這種符號意識對數學符號感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再比如,教學「找規律」時,課件出示:路邊的燈籠是按照紫色、綠色、紫色、綠色……這樣的規律排列的。提問:

我們能不能想辦法把這排燈籠的規律表示出來呢?由於燈籠是較難直接畫出來的,這就容易引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符號經驗,自主思考。學生會畫出或寫出各種符號,這些富有個性的符號正是已有的符號意識在起作用,學生驚喜地發現自己也是一個研究者、探索者和發現者!

二、數形結合,樹立符號意識。

在一年級「認數」單元,教材十分注意加強對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在認識了1—5以後,教學幾和第幾的認識,讓學生聯絡生活經驗,體會一個數可以用來表示物體的個數,也可以用來表示物體排列的順序。教材還十分重視幫助學生建立數的大小概念,把握數的大小關係。在教學「=」「>」「<」的認識時,例題提供了童話場景「動物樂園」,從不同動物只數的比較中,抽象出數的大小關係。

比較兩種物體數量的多與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對應、數形結合。通過一一對應的排列讓學生明確它們的只數,以此建立「同樣多」的概念,在此基礎上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抽象出「4=4」,認識並理解「=」的含義,使學生知道,當兩個物體個數「同樣多」時,可以用「=」來表示。接著引導學生比較運動會上松鼠和小熊的只數,通過一一對應的排列,使學生明確松鼠只數比小熊多,小熊只數比松鼠少,從而建立「多」「少」的概念,並以此為基礎還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抽象出「5>3」和「3<5」,認識理解「>」「<」的含義,學會用「>」「<」表示兩數之間的關係。

由此可見,符號意識的培養需要堅實的經驗為基礎,在教學中應促進學生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學習符號化的多種途徑,允許個性化地表示符號;逐步體會用數、形將實際問題「符號化」的優越性,感受符號在理解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價值。

三、靈活運用,強化符號意識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簡單強硬地從外部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應當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生長新的知識經驗。數學符號意識的形成同樣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律。

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在引導學生推匯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後,及時寫出字母表示式:s=ah÷2,便於記憶和使用。在應用這一面積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後,可以讓學生解決類似的問題:

已知三角形的面積為40平方釐米,三角形的底為16釐米,求三角形的高。這就需要學生把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變形:s=ah÷2→s×2=ah→s×2÷a=h,從而求出三角形的高為:

40×2÷16=5(釐米)。為了幫助學生實現這樣的符號運算,教師可以再次結合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體會「s×2」表示的是先根據三角形的面積求出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s×2÷a」表示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除以底就等於高,也就是三角形的高。對符號的靈活使用,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符號意識。

四、鼓勵創新,提升符號意識。

用符號表示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係,也像普通語言一樣,首先要引進基本字母。從第二學段開始接觸用字母表示數,是學習數學符號的重要一步。從研究一個具體特定的數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數,逐步提升學生對符號的認識。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幫助學生理順數學概念、規律等符號化的一般關係,從體驗到理解運用,再從理解運用到按需要創新,步步為營,螺旋上升,逐步建立符號意識,實現學生思維上的飛躍。

如何提升小學生數學創新素質,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的創新思維品質

創新思維有其獨特的特點,如求異性和逆向性,具備創新思維,要求能夠從不同角度 突破性的打破常規思考問題的方式.創新思維不是與生俱來的,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和鍛鍊而培養.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所應當具備的創新思維,並不是科學史上驚天動地的創造和發明,而是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點滴表現所積累起來的思維方式.針對同一...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新精神,怎樣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

新野旁觀者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開啟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一批創新型的高素質人才是新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也是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如果一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沒有創新思維能力,那麼就會按常規的解題方法及自己的直覺來解決數學題目,以致導致缺乏反思。這種思維能力是任何正常人經過培養都可以具備的。要在...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練習課的趣味性,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

精銳莘莊數學組 一 練習題依附的內容新穎,提高趣味性 二 練習題型別多種多樣,提高趣味性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 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穫。它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