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從小都要學習那些書,古人從小都學習什麼?

時間 2021-09-10 03:45:47

1樓:

(1)《大戴禮記》保傅第四十八 :「及太子少長,知妃色,則入於小學,小者所學之宮也。」

(2)•許慎《說文解字序》: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周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 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

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偽。 『武』『信』是也;五曰轉註。轉註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 是也;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今』『長』是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說。

其後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 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畝,車途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初始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作者。

斯作《倉 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隸卒,興役戍,官 獄職務日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自爾秦書的八體:

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可見,先秦時期兒童的啟蒙教育是識字教育,古代著名的識字課本有太史籀著《大篆》,秦時又有《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等。總之,先識字,然後才談得上讀其他的書。這就是後代稱文字訓詁的學問為「小學」的由來。

宋元以後,兒童一般也是先讀識字課本,然後才讀四書五經。這時最著名的啟蒙讀物便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

至於讀四書的順序,朱熹早就規定好了,那就是朱熹《四書集註》一書的順序:1、《大學》,2、《中庸》,3、《論語》,4、《孟子》。《五經》的順序按傳統的說法乃是:

1、易,2、尚書,3、詩、4、禮,5、春秋。這是班固《白虎通》一書中對「五經」的順序排列,一直為後代所沿用。當然,後代儒生們學習起來順序是可以根據自己認為的難易程度而加以變化的。

2樓: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啟蒙教材吧

然後應該是四書五經

3樓:匿名使用者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俗稱"三百千",是影響大而流行廣的啟蒙讀物。明代思想家呂坤曾說:"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讀《百家姓》以便日用,讀《千字文》以明義理。""

4樓:

有錢才可以讀書。。。學的就是四書五經阿。。。

5樓:匿名使用者

四書:(史記)(禮記)(論語)(五代)五經;(道德經)(詩經)(易經)(月經)

6樓:亨不開

《三字經》上有具體做法

古人從小都學習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六藝 中國奴隸社會時期學校的六門教育教學課程。即禮、樂、射、御、書、數。內容包括五禮、六樂、五射、五御、六書、九數。

五禮即: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六樂即:雲門、大咸、大韶、大夏、大

歷朝皇帝從小要學哪些東西,看哪些書?

8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各個朝代所崇尚的學術思想不同,因而太子所讀之書也各有側重,不過大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類:敘君臣之義、上下之位、父母之道、長幼有序。如《周禮》、《禮記》、《孝經》、《論語》。

第二類:述歷代治亂興衰,成敗得失之理。如《尚書》、《春秋》、《漢書》、《資治通鑑》。

第三類:記國君御天下之術,治國用兵之道。如《老子》、《六韜》、《管子》、《商君書》、《韓非子》、《申子》。

這些典籍對太子以後即位,君臨天下,統治萬民無疑都是很重要的,也是有志於治道的封建皇帝「留神載籍,萬機之下,未嘗廢卷」的目的所在。

明朝張居正為十歲即位的萬曆皇帝編了一本書《帝鑑圖說》。清朝幼年即位的皇帝都讀過這本書。

9樓:九江潯陽郡

按照我對清朝的瞭解。

首先要學習滿文化,不過像太子稍大些都會以學習漢文化為主。也學習蒙語之類的。騎馬,射箭,武藝,文房四寶,歌辭書畫等等。

開始一般從三字經開始,論語。後來都會四書五經等等等。

各朝代興衰史,經濟,文化。

考驗太子治理國家能力與理念及軍事上的才華。

等等!不過基本上都是這些了。**不離十!

古人是怎麼學習的,古人如何學習漢字

學五書四經,背古文,看許多課外書籍 古人如何學習漢字 疾風動竹 1 古人蒙學識字用的是 三字經 百家姓 千字文 三字經 取材典故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 歷史 哲學 天文地理 人倫義理 忠孝節義等等,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核心思想又包括了 仁,義,誠,敬,孝 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百家姓 是一篇關於中...

古人讀書猜成語,古人愛學習的成語

斷齏畫粥 du n j hu zh u 解釋 斷 切斷 齏 醬菜或醃菜之類。指食物粗簡微薄。形容貧苦力學。出處 宋 釋文瑩 湘山野錄 范仲淹少貧,讀書長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兩塊,斷齏數十莖啖之,如此者三年。結構 聯合式。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謂語 定語。近義詞 節衣縮食 ...

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

不夠追問 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