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一則雖有佳餚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

時間 2021-10-14 20:11:23

1樓: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

「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遊其志也。時觀而勿、語存其心也。

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

「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闢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註釋:雖:即使。

嘉餚:美味的菜。嘉,好、美。

餚,用魚、肉做的菜。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

是故:所以。困:

不通,理解不了。自反:反省自己。

自強:自我勉勵。強:

勉勵。教學相長: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

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兌命》:《尚書》中的一篇。

兌,通「說(yuè)」,指的是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說(yuè)。命, 《尚書》中的一種文章體裁,內容主要是君王任命**或賞賜諸侯時釋出的政令。《尚書》,又稱《書》《書經》,儒家經典之一。

中國上古歷史檔案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的著作的彙編。學學半:教人是學習的一半。

第一個「學」是教的意思。其此之謂乎: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其,表示推測。弗:不。

肄:學習。篋:

箱子一類的東西。躐:超越。

2樓:匿名使用者

即使有美味佳餚,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了之後才知道不足,教了之後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不足,然後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後才能自我勉勵。

所以說: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兌命》中說:

「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3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

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辦。

」其此之謂乎?

翻譯:即使有美味佳餚,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了之後才知道不足,教了之後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不足,然後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後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兌命》中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4樓:孫安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5樓:乾坤天神

是的對٩(๑^o^๑)۶

6樓:匿名使用者

《禮記·學記》:「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

教學相長也。

譯文

即使有美味的佳餚,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在學習之後就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別人以後就會知道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這樣之後就能更好地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學習上的困難,這樣之後就能自我勉勵。

所以說:教學和學習互相促進。《說命》說:

「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7樓:

《兌命》曰:「教,學半。」

8樓:

太感謝了!寫的太好了吧!!

9樓:律菀柳

good fffffffffffffffffffff

10樓:七月份

閃電俠盜的人不知道怎麼回事啊嗯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11樓:姜菲貓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雖有嘉餚古文拼音

12樓:達令達令

雖(suī)有(yǒu)佳(jiā)餚(yáo),弗(fú)食(shí),不(bù)知(zhī)其(qí)旨(zhǐ)也(yě)。

雖(suī)有(yǒu)至(zhì)道(dào),弗(fú)學(xué),不(bù)知(zhī)其(qí)善(shàn)也(yě)。

是(shì)故(ɡù)學(xué)然(rán)後(hòu)知(zhī)不(bù)足(zú),教(jiào)然(rán)後(hòu)知(zhī)困(kùn)。知(zhī)不(bù)足(zú),然(rán)後(hòu)能(nénɡ)自(zì)反(fǎn)也(yě);

知(zhī)困(kùn),然(rán)後(hòu)能(nénɡ)自(zì)強(qiánɡ)也(yě)。故(ɡù)曰(yuē):教(jiào)學(xué)相(xiānɡ)長(zhǎnɡ)也(yě)。

展資料:

《雖有嘉餚》原文: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

「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遊其志也。時觀而勿、語存其心也。

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

「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闢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13樓:

雖有佳餚:suī yǒu jiā yáo

出自《禮記》。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儘管有美味可口的菜餚,但你不吃,就不知道它美味的地方。

任何事物你只有通過嘗試才能真切體會它的好與不好,對於新事物,又有敢於嘗試的精神。

雖有嘉餚一文運用類比的手法引出要闡明的觀點,指出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即「教學相長」,告訴了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學』是息息相關的。

14樓:歲月流年勿忘你

雖有佳餚的拼音:suī yǒu jiā yáo

雖有嘉餚這個詞出自於《禮記》。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意思就是說,儘管有美味可口的菜餚,但是你不吃,也就不知道它美味的地方。

寓意為,任何事物你只有通過嘗試才能真切體會它的好與不好,對於新事物,又有敢於嘗試的精神。

15樓:mm孟

雖有嘉餚,兩漢帶勝,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此謂知乎

16樓:在長春觀開巡演的雷神

教學相長,那個念jiao一聲這個是八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書主編北大教授溫儒敏科普的

17樓:腐到極致的小仙女

《雖(suī)有(yǒu)嘉(jiā)餚(yáo)》

禮(lǐ)記(jì)

雖(suī)有(yǒu)佳(jiā)餚(yáo),弗(fú)食(shí),不(bù)知(zhī)其(qí)旨(zhǐ)也(yě);雖(suī)有(yǒu)至(zhì)道(dào),弗(fú)學(xué),不(bù)知(zhī)其(qí)善(shàn)也(yě)。故(gù)學(xué)然(rán)後(hòu)知(zhī)不(bù)足(zú),教(jiào)然(rán)後(hòu)知(zhī)困(kùn)。知(zhī)不足(bùzú),然(rán)後(hòu)能(néng)自(zì)反(fǎn)也(yě);知(zhī)困(kùn),然(rán)後(hòu)能(néng)自(zì)強(qiáng)也(yě)。

故(gù)曰(yuē):教(jiào)學(xué)相(xiāng) 長(zhǎng)也(yě)。《兌(yuè)命(mìng)》曰(yuē):

「學(xiào)學(xué)半(bàn)。」其(qí)此(cǐ)之(zhī)謂(wèi)乎(hū)?

18樓:餘溫凱彭

sui,1

you,3

jia,1

yao,2

19樓:雨中百合

三個女人好多男的你睡吧

20樓:曹理元

自強qiǎng也 學xiào學半

21樓:汪吳

《學記第十八》注音版

發慮憲①,求善良,足以謏(xiǎo)聞(wèn)②,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註釋:②謏(xiǎo):小。聞(wèn):聲譽,名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yuè)命》曰①:「念終始,典於學②。」其此之謂乎!

註釋:①《兌命》(yuè):「兌命」當作「說命」,《尚書》佚篇名。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兌(yuè)命》曰①:

「學(xiào)學半②。」其此之謂乎。

註釋:②學(xiào)學半:教與學,各獲益一半。上「學」字,即「教」,教。

古之教者,家有塾①,黨有庠②(xiáng),術(suì)有序③,國有學。比(bì)年入學④,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

「蛾(yǐ)子時術之⑤。」其此之謂乎。

註釋:④比(bì)年:每一年。

⑤蛾(yǐ)子時術之:舊注說,螞蟻不停地銜土,最終壘成了土丘。蛾,媽蟻。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①,示敬道也。《宵雅》肄②(yì)三,官其始也③。入學鼓篋(qiè)④,孫(xùn)其業也⑤。

夏(jiǎ)、楚二物⑥,收其威也。未卜禘(dì)不視學⑦,遊其志也⑧;時觀而弗(fú)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 liè)等也⑨。

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謂乎。

註釋:④鼓篋(qiè):一種入學的儀式。開學時,大胥之官擊鼓以召集學生,到齊後,開啟書箱,取出書籍。

⑤孫(xùn):通「遜」,敬順。

⑨躐(lìe):超越。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①,退息必有居學②。不學操縵③(màn),不能安弦;不學博依④,不能安《詩》;不學雜服⑤,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

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⑥。《兌命》曰:

「敬孫(xùn)務時敏⑦,厥(jué)修乃來⑧。」其此之謂乎!

註釋:⑦孫(xùn):通「遜」。

今之教者,呻其佔(shān)畢①,多其訊言②,及於數進③,而不顧其安④,使人不由其誠⑤,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bèi),其求之也佛⑥。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⑦,其此之由乎!

註釋:①呻其佔(shān)畢:指教師不住經義,只會照本宣科吟讀簡冊,而無法為學生詮釋義理。佔畢,簡冊。佔,通「笘」。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①,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xùn)②,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註釋:②凌節:超越階段。孫(xùn):通「遜」,順也。

發然後禁,則扞(hàn)格而不勝①;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xùn),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②;燕闢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註釋:①扞(hàn)格:牴觸。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dǎo)而弗牽①,強(qiǎng)而弗抑②,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

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註釋:①道(dǎo):導引。下同。

②(qiǎng):勸勉。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①。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zāng)①,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

註釋:①(zāng):善也。

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能為師然後能為長,為長然後能為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故擇師不可不慎也。

《記》曰:「三王四代唯其師①。」此之謂乎!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①。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屍,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②,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①。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tuō)以解②;不善問者反此。

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註釋:②說(tuō):通「脫」,解脫。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學為裘①;良弓之子,必學為箕②(jī);始駕馬者反之③,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註釋:②箕(jī): 畚箕必須彎曲柳條編制。

本節前兩句,雖然冶鑄與縫製裘衣、制弓與編制效箕,表面上是不相關的事,但方法與道理卻是可以借鑑學習的,作者是藉此說明「學者貴於善悟也」,也就是舉一反三的學習之道。

古之學者,比物醜類①。鼓無當於五聲②,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於五色③,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於五官④,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於五服⑤,五服弗得不親。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①,或委也②。此之謂務本。

《聊齋志異狼三則》中第一則怎麼翻譯啊

有個屠戶天晚回家,擔子裡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一些骨頭。路上遇到兩隻狼,緊隨著走了很遠。屠戶害怕了,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屠戶又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後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又跟上來。骨頭已經扔完了,兩隻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戶很急很怕,...

古文翻譯方面的問題。一則序的落款

乙酉科 乙酉年的科舉考試 拔貢 國子監,也就是相當於古代的大學,其中的一類學生 候選 預備選拔的 教諭 古代郡縣的學校的老師 正鄉書院 學校名稱 主講 講課的先生 郡人 就是說 這個郡的人 苗時英 應該是你祖先的名字 頓首 磕頭 拜 表示敬意 撰 編寫 從文意看來大概這個家譜是你家後人 相對先祖來說...

求日語高手翻譯一則笑話,求日語高手翻譯一段話

日語沒有吊爆了這個詞 就算硬翻譯過來也不過是jb爆了的意思 並沒有文中驚訝的意思 而翻譯成驚訝的意思就跟jb沒有絲毫關係了 那一句不翻譯你這個笑話有啥意思?為lz智商拙計 外國人不一定能理解什麼是 擀麵杖吹火 piaoguo 孩子,日語裡面根本沒有 吊爆了 這種詞彙,就算有相近意思的,也跟 爆吊 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