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於人與自然的關係的態度,論述中國古代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

時間 2021-08-11 18:08:03

1樓:直到遇見你天蠍

《美的歷程》

《美的歷程》問世已逾十年之久。當時,正是在它和李澤厚其他著作的鼓舞下,使我從文學轉向了哲學,並且最後成了李澤厚的學生,就讀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不僅我,而且我們這一代的許多人,都應該感謝李澤厚先生的思想啟蒙。

中文版之後,《美的歷程》不久就譯成了英文和其他文種,僅此就足以表明該書的影響之廣大和深遠。

為什麼《美的歷程》具有這樣的魅力?因為美妙的語言嗎?或者由於它有深刻的思想?倘若它有深刻的思想的話,那麼它是一種什麼樣的思想呢?難道是它反覆說明的"有意味的形式"嗎?

如果承認《美的歷程》的魅力在於它有深刻的思想的話,那麼,這個思想不關涉其他什麼東西,而只是關涉中華民族精神的命運。它表明了從孔孟老莊思想的建立到以《紅樓夢》為標誌的儒道思想的沒落。其中具體地顯現在屈原、陶淵明、李白、蘇東坡這些人身上。

中華民族精神的命運是由"天人合一"所規定的。儒家、道家以及以後的禪宗都是這樣一個"天人合一"不同維度的闡述。它們不是對立的,而是互補的。

這樣,使中華民族區分於其他民族。例如,那些沒有擺脫原始文化的種族仍沉浸於萬物有靈的迷信之中,同時,那具有**傳統的西方相信天是上帝的聖殿,地是人們的住所。但是中國人對於人與自然的關係揭示的是另一種境界,即人生存於天地,賞玩于山水,並寄情於自然。

它貫穿於中國哲學、文學和藝術之中,併成為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態

2樓:濁世心清

敬畏自然

方向:自然有很多沒有被科學解釋的內容,人類對自然的瞭解還不透徹。 如果不抱有敬畏的態度,魯莽行事,必然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比如現在的環境汙染和破壞,大自然反常和各種天災的發生,都可以被解釋為"大自然的憤怒"。

大自然是微妙的,是奇特的,是神奇的。在美妙的大自然裡,可以感受到人生的啟迪,引發出細細的思考,產生了與眾不同的聯想……

比如說,滴水穿石——小水滴它那堅持不懈的努力戰勝了堅硬無比的石頭,戰勝了可以比他強大但驕傲自大的海洋,戰勝了它自己,本身只是一顆顆小小的水滴但因為自己理想的堅持的不放棄而努力出來的成果是凡人難以超越的;還有,大自然可以教給我們有關於物理的知識哦,有報道說在一場大雨後的森林,引起了一場大火有關部門正在調查原因……小水珠在陽光的照射下可能會引起一場火災,因為小水珠可以當成凸透鏡,這樣可以聚光,所以會引**;那與眾不同的聯想,在古代的人就想登上遙遠的月球,去看那裡的嫦娥和玉兔,這是人們美好的想象,以及人間那動人的傳說,這嫦娥和玉兔在月球上,不就是人們的聯想了嗎?這也許是人們向上月球所以才編出來的,使大家為這個目標而努力而奮鬥……

這大自然真是讓人學習到很多的知識,那大自然就像我們的老師一樣,讓我們從生活中,實際操作中去發現美,去發現我們的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大自然是我們的好友,是我們的良師,是一曲曲優美的歌曲,是一首首抒情的古詩,是一個個動人美麗的人間傳說。我們都有過親近大自然,認識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經歷。

面對每日的朝暉夕陰,每一年的花開葉落,上萬年的雄奇山峰和深沉大海……

3樓:

中國人與自然,他人。關係。是一個團體或一組人經過長久的生活之後。

為了順應環境中的種種問題,慢慢發展出來的一種思想。觀念及行為模式以及為了表達這些思想。觀念及行為模式所製作出來的種種成品。

如文學藝術,建築器具。九,定義來看,文化應該包括幾個層次的意義。我們可以把文化分為兩類,一是物質文化,其實非物質文化。

所謂物質文化,是指以物質性的材質所製成的特殊而固定的形體架構。一,表達某種思想與觀念的方式為表達的集體的思維。觀念,行為都可以統稱為物質文化,更進一步分析。

我們發現非物質文化又分為兩個層次。即使雖然具備非物質文化的內涵,可卻用物質的媒介完成其代表,而且在完成之後,又能在生活裡延續下去,如文學藝術,點髒,集聚度等。這一層次的非物質文化可以稱為完成文化。

其二是指一個團體,國家或種族所共同具有的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及行為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這些多數內衣的文化內涵可以從人們的言行中推理而知。但卻不能以特定的形式充分的加以表現這一型別的非物質文化,我們稱為主觀無話,所以總括來說,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類。

非物質文化又可再分為完成文化和主觀文化兩類。許多人對文化的概念的很很短淺。

4樓:昔日回憶

智慧的古代中國人,這樣定義人與自然的關係?一臉不可思議!

論述中國古代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

論述中國傳統文化中人與自然相和諧的關係?

論述人與自然的關係?

5樓:小花花25號

智慧的古代中國人,這樣定義人與自然的關係?一臉不可思議!

中國人和外國人對於 孝順 的理解

孝順是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下的詞彙,只在中越韓新加坡等地被人們所認識,其他外國人是無法理解的。所謂 孝順 首先在子女與長輩的關係定位上是不平等的,強調了輩份帶來的尊卑之別,即子女要順從長輩,但卻沒有明確指出長輩的義務 而西方一般把人與人的關係定位於平等關係,即使長輩與晚輩也是如此,所以根本不用類似 孝順...

人與自然關係的歷史演變有幾個時期

最強大腦花 1.史前文明 崇拜自然 2.農業文明 改造自然 3.工業文明 征服自然 4.後工業文明 人地協調 可持續發展 史前採獵文明時期 崇拜自然 環境對人類制約作用較弱,人類改造環境作用微弱,人與環境是恐懼和依賴關係。農業文明時期 改造自然 人對自然的依附性減弱,對抗性增強,地理環境趨於惡化,出...

敬畏自然中談論人與自然關係時採用了怎樣的

康康侃球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文章首先否定了人類 征服自然 的口號,認為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為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麼,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