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解釋。
1、民間對歷史的獲取渠道。對於一般百姓而言,平時沒有太多的時間和渠道獲取歷史知識。特別是老一輩的人,通常都是通過**、評書、戲曲、和口耳相傳等方式獲取歷史知識,其中評書和口耳相傳是最重要的兩種方式,在我們爺爺輩乃至父輩中,文盲率是比較高的,因此評書是一般百姓獲取歷史知識最重要的方式,傳統評書多半是以**內容為基礎,而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國的**相對來說是很少的,同樣作為**時期的三國,通過《三國演義》廣為人知,我們的爺爺輩和父輩對我們口耳相傳的便是從評書裡聽來的歷史,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我們瞭解歷史的途徑應該是歷史教科書,但是度過初高中歷史教科書的人都知道,教科書對於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歷史也是一筆帶過的。
2、單一的總是比複雜的好記。比如說春秋戰國,我們知道春秋五霸所代表的五個國家,也知道戰國七雄所代表的七個國家,但是春秋戰國國家多如牛毛並不是只有這幾個國家,你會去了解代國、虢國、褒國這些國家嗎?我們的歷史教材一般把中國歷史按照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這樣來梳理,這樣記簡單吧,當然簡單了,我可以說99%的中國人都不能說出五胡十六國是那十六國,五代十國的十國是那十國。
因為太難記了,十六國是前涼、南涼、北涼、西涼、後涼、前燕、南燕、後燕、北燕、前秦、後秦、西秦、漢趙、後趙、成漢、胡夏,這還不包括代國-北魏,吐谷渾,冉魏,以及爭議較大的高句麗,這些國家先後建立或並存或吞併滅亡時間節點非常難記,進入南北朝以後南朝分別是宋齊樑陳,北朝由北魏**成東魏-北齊,西魏-北周,五代分別是樑、唐、晉、漢、周,吳國、南唐前蜀、後蜀、閩國、荊楚、南漢、南平、吳越、北漢。
2樓:匿名使用者
這些亂世沒有什麼值得被記住的精彩點
五代十國和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為什麼鮮為人知
3樓:古典風韻簽
五代十國和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古代史上最黑暗時期之一。 當時全國動盪,處處戰爭,而且由於胡人的肆意屠戮,當時的漢人幾乎是十不存一;而且每一次的新建王朝伴隨的都是新一輪的**。不要說寫書,就是想存活下來也是難上加難。
所以資料大多不全,這段時間的歷史也是鮮為人知。要不是後來冉閔的一紙屠胡令,說不定漢人從此滅族,由此可見當時政局動盪。 而且,即使到了後來,史學家也一般都不願提起這段歷史,因為漢人的自傲自負性格,讓他們覺得還不如提起那些強秦盛唐時期,所以他們很少回顧這段歷史。
記得采納啊
為什麼中學歷史書上沒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這段歷史
4樓:剛榮
1、南北朝,五代十國存在的時間短暫,政局動亂,政權更迭頻繁,其它割據政權國小力弱,影響力小。
而且歷史上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和事件等有限。
再加歷史教材篇幅有限,所以略過。
一般來說歷史教科書對南北朝五代十國的記載少,除了歷史書主體比較籠統以外,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1,作為地方的割據政權基本上國運比較短,最長的吳越國也基本上沒有發生什麼有大影響力的事件。
五代十國的建立,基本上可以看做是黃巢起義的延續(說後遺症也行)。你看,朱溫就不用說了,黃巢舊將;晉李克用,平滅黃巢的主力之一;前蜀王建,靠田令孜起家,但是最先登臺的還是靠救了被黃巢趕出長安的唐僖宗;吳越錢婆留因為嚇退了黃巢的前鋒被賞識重用。其他的軍閥基本上都是唐末藩鎮割據的遺毒,歸入唐史的研究裡就行了。
相比五代而言,十國大部分都有過向中原稱臣的時期。按照習慣,也會把發生在他們那裡的大事件記錄到五代對應的中原王朝史書裡。這樣就顯得十國自己的歷史空洞了好多。
5樓:飛奔的螃蟹
涉獵了一點,不過南北朝、五代太亂太雜,你們不好學,事實上學了也沒用。這兩個時期對於我們來說只記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和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就行了。或許還有朱溫和李克用的愛恨情仇,畢竟到了中學要學《伶官傳》,還有蕭衍這個瘋狂的佛教徒。。。。
還有西北貴族軍事集團。。。。還有柴榮的文韜武略。。。民族英雄冉閔。。
太多了,你一提南北朝五代十國我腦海中的人物不斷的往外蹦,白袍將軍陳慶之。。。蘭陵王高長恭。。你看我這毫無章法的蹦人物。。。。。
歷史書嘛,培養我們的民族自豪感,還有仇恨。你看,你知道五胡亂中華嘛,我記得歷史書把他成為民族大融合時期,沒有寫死去多少漢人只寫了孝文帝改革,你看孝文帝改革不就是南北朝時期的事情嘛,你還說沒學過。回去把歷史書啃完再來研究更多,更真實的歷史。。。
為什麼電視什麼不拍南北朝或者五代十國的歷史正劇
6樓:匿名使用者
一是,那段歷復史太多太複雜,制人物太多,
bai導演駕馭不了。
二是,那du段歷zhi史特別黑暗殘酷,拍了dao不討喜。除非改頭換面,如《陸貞傳》,原型是南北朝時的陸令萱,是個反面人物,給拍成正面的。北齊的皇帝高湛等更是惡毒**,沒法拍啊。
南北朝與五代十國分別是怎麼回事?它們是不是相似?
7樓:虹霓相生相成
南北朝是在晉隋之間出現的南北政權並立的割據時期。是北方**南方統一。
五代十國是唐宋之間的政權割據時期。是北方統一南方**。
相似之處就是都是政權更迭頻繁,社會不穩定的時期。
8樓:匿名使用者
南北朝是在東晉十六國之後。出現的南北政權並立的割據時期。五代十國是唐宋之間的政權割據時期。
……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朝(宋齊樑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唐—五代十國-北宋
他們確實有相似之處,就是政權動盪,社會不穩定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的影響。其突出表現則是玄學的興起、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羼入。
在從魏至隋的三百六十餘年間,以及在三十餘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過程中,上述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響,交相滲透的結果,使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及孔子的形象和歷史地位等問題也趨於複雜化。
五胡十六國,自公元304年劉淵稱王起,北方各民族紛紛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國,直到公元439年被鮮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統一北方為止,共歷135年。在此期間,共有六個種族各自建立王國,包括.運、
匈奴、鮮卑、氐、羌、羯;這些王國的統治區域分佈在北方和四川一帶,共計有成漢(巴氐人李氏)、夏(匈奴赫連氏)、前趙(匈奴劉氏)、後趙(羯族石氏)、前秦(氏族付氏)、後秦(羌族姚氏)、西秦(鮮卑族乞伏氏)、前燕(鮮卑族慕容氏)、後燕(鮮卑族慕容氏)、南燕(鮮卑族慕容氏)、北燕(漢族馮氏)、前涼(漢族張氏)、後涼 (氏族呂氏)、西涼(漢族李氏)、南涼(鮮卑族禿髮氏)、北涼(匈奴族沮渠氏)等十六國。但另外還有漢人冉閔的魏、鮮卑族慕容氏的西燕、及北魏前身的代國等不被計算在內,此即史稱的「五胡十六國」時代。
這時諸國彼此混戰,僅有前秦苻堅時,曾經一度統一北方,但為時不久。
9樓:星火教育官網
南北朝是北方**南方統一,五代十國是北方統一南方**,從軍事上講南方軍事實力古代一直不如北方,通常是南征以統一,五代十國只要北方足夠強大去征服南方是各個擊破的,而南北朝要在內部先進行統一才能南下,而南朝又不具備統一的實力和條件。
南朝不能統一的重要條件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門閥制,北伐對於門閥貴族而言是毫無利益可言的,因為世家大族都舉族南遷了,在南朝他們有充足的土地以滿足他們的生存,北伐要出錢,利益卻不足以讓他們動心。最關鍵一點,北伐如果成功,那麼北伐的統帥威望將巨增,舉國上下沒有任何人能夠威脅他的地位,這個人就很可能顛覆政權了,至少要改變南朝內部的利益分配。
前期是世家大族掌握軍權,如王敦桓溫,他們一旦成功,那麼他們的家族將壓過其它家族,所以桓溫兩次北伐取得成績時只能見好就收,最後一次只能失敗。後期是寒族武人掌軍權,如劉裕,他一旦成功就是寒族掌握了絕對的權力,這對於門閥而言更加糟糕,劉宋篡晉和劉裕北伐成功時匆匆回軍奪權即是明證。而到了宋齊樑陳,南朝實力進一步下降,東晉末年的孫恩盧徇起義還有候景之亂極大損害南朝國力,宋齊的宗室**削弱自己,蕭衍佞佛耗損財力,在喪失益州之後南朝只能苟延殘喘。
北朝的問題就是民族問題過於複雜了,五胡之間自相殘殺,十六國朝代更迭如走馬燈般,沒有一個擁有絕對實力的國家可以統一。苻堅雖然統一北方,但是鮮卑羌在內部以圖造反,氐族內部不和,漢化的爭議,苻堅的民族遷徙等問題使前秦內部危機四伏,根本沒有統一的條件。北魏主要是因為漢化胡化問題以及北方門閥士族與鮮卑貴族的矛盾導致北魏內部的不穩定。
六鎮之亂打擊了北方門閥,且把最後一部分胡人帶入中原,胡漢融合,舊的勢力被打破,北齊與北周基本上誰能勝出就能得到統一全國的機會。最後是北齊神武帝高歡功虧一簣(北齊繼承北魏的國力多,所以接受的矛盾也多),北周武帝宇文邕通過改革府兵制,滅佛和佔領益州使北周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擁有了統一全國的基礎才統一了北方,惜乎武帝英年早逝,讓楊堅撿了便宜。而楊堅是胡漢混血,比宇文氏更符合漢人的利益。
五代的**很不同於南北朝,是藩鎮割據,問題相對單一。到了五代,由於唐朝的開放,對於漢化的胡人(唐晉漢周沙陀軍事集團)沒有那麼大阻力,使這個最強大的軍事集團更容易進行統一。由於黃巢起義,七宗五姓的門閥勢力基本上毀於一旦,使五代國家內部的勢力不在那麼複雜,摒除了門閥貴族的影響。
五代十國中,國家**的更為破碎,前後蜀,荊南,吳越,南漢,閩,楚,北漢都沒有實力統一,純粹是軍閥想過一把皇帝癮。
後梁時期只是**伊始,還有晉**勢力,也無法完成統一,後晉是契丹的代言人,後漢太短,真正具有統一實力的只有後唐後周和南唐(楊吳)。李存勖時期其實軍事上已經擁有了統一的基礎,只是內部腐化嚴重,才沒有成功。後周由於太祖接受的後漢大部分軍隊,世宗滅佛,開漕運,拓汴梁,促工商,嚴賞罰,北征契丹,南伐後蜀南唐,經濟政治軍事上全部擁有了統一的基礎,可惜天不假英年,讓趙匡胤篡位,而宋朝開國君臣資質平庸,以後周如此雄厚國力終究沒有收復幽雲十六州。
綜上,南北朝的民族問題,階級問題門閥制先天制約了統一,**勢力也遠強於五代十國,**勢力內部矛盾也不是五代十國可比,同時缺乏有能力的君主,故而統一難度遠遠大於五代十國。且隋是完成了徹底統一,宋的北方幽雲十六州屬於遼,西北的河西屬於西夏,實際上並沒有完成統一,而是由五代十國變成了新三國,從這個意義上說,南北朝還短於唐末至元的**時期。
晉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朝元朝
8 晉朝 8.1 西晉 宣帝 司馬懿 景帝 司馬師 文帝 司馬昭 以上三帝為追諡,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馬炎 惠帝 司馬衷 懷帝 司馬熾 愍帝 司馬鄴 8.2 東晉 元帝 司馬睿 明帝 司馬紹 成帝 司馬衍 康帝 司馬嶽 穆帝 司馬聃 哀帝 司馬丕 海西公 司馬奕 簡文帝 司馬昱 孝武帝 司馬曜 安帝...
晉國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國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的人名
8 晉朝 8.1 西晉 宣帝 司馬懿 景帝 司馬師 文帝 司馬昭 以上三帝為追諡,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馬炎 惠帝 司馬衷 懷帝 司馬熾 愍帝 司馬鄴 8.2 東晉 元帝 司馬睿 明帝 司馬紹 成帝 司馬衍 康帝 司馬嶽 穆帝 司馬聃 哀帝 司馬丕 海西公 司馬奕 簡文帝 司馬昱 孝武帝 司馬曜 安帝...
南北朝的名氣為什麼不如, 南北朝 的名氣為什麼不如 三國 ?
我認為兩晉南北朝的歷史更加波瀾壯闊,人物也不減三國。但不如事蹟不如三國那麼普及,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時間跨度太長,從西晉建國 265年 到隋建國 581年 跨時316年,較三國不足百年,多了二百餘年。二,史料文獻太多,僅正史就有 晉書 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魏書 北齊書 周書 隋書 南史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