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下《資治通鑑》和《二十四史》的特點吧他們各自的特點是什

時間 2021-07-16 19:13:55

1樓:匿名使用者

《資治通鑑》-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資治通鑑》是我國古代著名歷史學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範祖禹、司馬康等人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鉅著。《資治通鑑》全書294卷,又考異、目錄各三十卷,約300多萬字。《資治通鑑》所記歷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

《資治通鑑》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歷史上對《資治通鑑》的稱譽,除《史記》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部史著可與《資治通鑑》媲美。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公元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公元2023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紀傳體編寫。

2023年,中華****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就形成了後世通常所說的“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 序號 書名 作者 卷數

1 史記 漢· 司馬遷 130

2 漢書 漢· 班固 100

3 後漢書 南朝宋· 范曄 120

4 三國志 晉·陳壽 65

5 晉書 唐·房玄齡等 130

6 宋書 南朝梁·沈約 100

7 南齊書 南朝梁·蕭子顯 59

8 梁書 唐·姚思廉 56

9 陳書 唐·姚思廉 36

10 魏書 北齊·魏收 114

11 北齊書 唐·李百藥 50

12 周書 唐·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書 唐·魏徵等 85

14 南史 唐·李延壽 80

15 北史 唐·李延壽 100

16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 200

17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 225

18 舊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歐陽修 74

20 宋史 元·脫脫等 496

21 遼史 元·脫脫等 116

22 金史 元·脫脫等 135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張廷玉等 332

<資治通鑑>和<二十四史>有何不同?

2樓:離溫景

1、所含年限不同

《資治通鑑》,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2023年的歷史。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2023年)。

2、內容不同

《資治通鑑》中,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

3樓:段吉星柳晤

嘉業堂《二十四史》書箱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藥)、《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

  “正史”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稱即專指“二十四史”。

按《四庫全書》的規定,正史類“凡未經宸斷者,則悉不濫登。蓋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懸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經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總共3249卷,約有4000萬字。

它記敘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2023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用統一的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蹟。

【《資治通鑑》介紹】

《資治通鑑》general

mirror

forthe

aidofgovernment

-我國最大一部管理學典籍。《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開始,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徵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2023年。

它是中國最詳盡的編年體史書,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4樓:匿名使用者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等人寫的,而《二十四史》是集合了二十四部史書的,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元史》等個人認為二十四史更好,當然《資治通鑑》也不錯,是僅次於《史記》的

5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史》好。

它包括了超過24個人的智慧,而且是皇家正統史書;而《資治通鑑》僅含有司馬光等幾人的思想罷了!

是區別是什麼?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6樓:非天才戰士

在3g系統中,cdma系統成為了最具競爭力、最具發展前景的無線多址技術。雖然cdma擴頻技術可以採用直接序列擴頻(ds)、跳頻(fh)、跳時(th)以及它們的組合等,但在行動通訊中一般選用直接序列擴頻,它構成了我們常說的ds-cdma系統。它的核心網是在gsmansi-41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空中介面和相應的2g系統後向相容。

它的3種工作模式為:單載波頻分雙工、多載波頻分雙工和時分雙工方式。

在主流3g系統中,空中接**術採用cdma方式,因此主要具有以下一些優點:(1)通訊容量大。cdma是自干擾受限系統,任何干擾的減少都可以直接轉化為系統容量的提高。

因此一些能降低干擾功率的技術,如話音啟用技術、功率控制技術等,都有可能提高系統容量。一般來說,在同樣條件下,採用cdma方式的系統容量約是採用數字tdma的gsm系統容量的4-6倍,是模擬系統容量的20倍。(2)系統具有軟容量特性。

cdma系統中,多增加一個使用者只會使通訊質量略有下降,不會出現通訊硬阻塞情況。小區覆蓋範圍的動態調整,可以平衡各個小區的業務量,這對於解決通訊高峰期的通訊阻塞問題和提高使用者越區切換的成功率無疑是非常有益的。(3)更適合在衰落通道中傳輸。

移動通道在一般情況下是一個時變多徑衰落通道,而在cdma系統中,由於採用了寬頻傳輸,所以具有了特有的頻率分集特性,即當通道具有頻率選擇特性時,對cdma系統中資訊傳輸的影響較小。(4)平滑的軟切換特性。在cdma系統中,所有的小區(或扇區)都可以使用相同的頻率,這不僅簡化了頻率規劃,也使越區切抽象得以平滑實現。

(5)良好的通訊安全性。cdma系統採用擴頻技術,使發射的訊號頻譜被擴充套件得很寬,從而使所發射的訊號完全隱蔽在噪聲和干擾中,不易被發現和接收。

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cdma採用的關鍵技術有下面幾種。

1、rake接收技術

行動通訊是在複雜的電波環境下進行的,如何克服電波傳輸所造成的多徑衰落現象是行動通訊的一個基本問題。在cdma行動通訊系統中,由於訊號頻寬較寬,因而在時間上可以分辨出比較細微的多徑訊號,對分辨出的多徑訊號分別進行加權調整,使合成之後的訊號得以增強,從而可在較大程度上降低多徑衰落通道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這種技術稱為rake接收技術,也即多徑分集接收技術。

rake接收機在利用多徑訊號的基礎上可以降低基站和移動臺的發射功率。而在gsm手機中只能通過時域均衡器抵消多徑效應,不能通過多路訊號的能量疊加而降低發射功率。

2、智慧天線技術

用智慧天線對接收訊號進行空域處理可減小多址干擾對訊號的影響,採用具有一定方向性的扇形天線可以掏除某一角度內的其他干擾,提高系統效能。以前由於智慧天線的高度複雜性和能量消耗較大,對它的研究大都侷限於在基站中的應用,直至近幾年,智慧天線技術才被引入到移動臺中。智慧天線有望顯著地提高第三代移動臺的效能,因此也成為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的研究熱點之一。

我國提出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td-scdma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也採用了先進的智慧天線技術。

偌站智慧天線包括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一是對來自移動臺發射的多徑電波方向進行到達角估計,並進行空間濾波,抑制欺了移動臺的干擾;二是對基站傳送訊號進行波束形成,使基站傳送訊號能夠沿著移動臺電波的到達方向傳送回移動臺,從而降低發射功率,減小對其他移動臺的干擾。智慧天線技術用於tdd(時分雙工)方式的cdma系統是比較合適的,這是因為選用tdd方式後收發通道使用相同的頻率,這樣就可以利用接收電波的特點來調整發射訊號。智慧天線技術能用接收電波的特點來調整發射訊號。

智慧天線技術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抑制多使用者干擾,從而提高系統容量。當然智慧天線技術也存在一些侷限性,例如由於存在多徑效應,每個天線均需一個rake接收機,從而使基帶處理單元複雜度明顯提高。

3、多使用者檢測技術

多使用者檢測理論和技術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多址干擾中包含的使用者間的互相關資訊來估計干擾、降低或消除干擾的影響。多使用者檢測演算法能充分利用擴頻碼的結構資訊與統計資訊聯合檢測多個使用者的訊號。多使用者檢測技術是抑制多址干擾技術中最有潛力的一種方法,並已經成為第三代行動通訊標準中倡導的關鍵技術之一。

它具有以下一些好處:提高頻寬利用率,抑制多徑干擾;消除或減輕遠近效應,降低了對功控高度精度的要求,可簡化功控;彌補擴頻碼互相關性不理想造成的影響;減小發射功率,延長移動臺電池的使用時間,同時也減小移動臺的電磁輻射;改善系統效能,提高系統容量,增大小區覆蓋範圍。

當然多使用者檢測技術也存在一些侷限性,首先是來自其他小區的mai(多路存取干擾)依然存在,在多使用者檢測演算法中只考慮了同小區其他使用者的干擾,並沒有考慮來自相鄰小區的干擾,而這種干擾自然會影響系統效能。其次由於移動臺的接收裝置不能做得太複雜,故在下行通道執行多使用者檢測有一定難度。除此之外多使用者檢測還大大增加了裝置的複雜度;增加了系統時延,特別是採用自適應演算法時更為嚴重;多使用者檢測一般需要知道使用者的一些資訊,需要通過不斷地通道估計來實現,估計的精度會直接影響檢測器的效能。

4、高效編譯碼技術

在無線通訊中,人們很關心頻譜利用率和功率利用率。一般的編碼技術是通過犧牲頻譜利用率來換取功率利用率的提高,這是因為採用了通道糾錯編碼技術(ecc)後增加了資訊的冗餘位,這樣必然降低了頻譜利用率,但同時由於引入了冗餘位增加了通道糾錯能力,降低了位元誤位元速率(ber),在保證一定訊雜比的情況下可以降低發射功率,因此提高了功率利用率。

在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主要提案中(包括wcdma和cdma2000等),除了採用is-95 cdma系統相類似的卷積編碼技術及交織技術之外,還採用了turbo編碼技術及rs-卷積級聯碼技術。卷積碼具有記憶能力,可用維特比譯碼,具有很高的編碼增益。而交織技術性錯誤,也就是說能將碼字的長連錯轉化成每個糾錯碼字裡只有一個或兩個錯誤,這樣有利於對付通道傳輸裡由於只有一個或兩個錯誤,這樣有利於對付通道傳輸裡由於突發性干擾而引起的長連串錯誤,交織不會引入冗餘碼,所以也就不會降低頻譜利用率。

turbo編碼器採用兩個並行相連的系統遞迴卷積編碼器,並輸之一個交織器。兩個卷積編碼器的輸出經並串轉換以及鑿孔(puncture)操作後輸出。相應地,turbo解碼器由首尾相連、中間由交織器和解交織器隔離的兩個以迭代方式工作的軟判輸出卷積解碼器構成。

從計算機**結果看,在交織器長度大於1000、軟判輸出卷積解碼採用標準的最大後驗概率(map)演算法條件下,其效能比約束長度為9的卷積碼提高1-2.5db。但turbo編碼技術只能用在第三代系統中的高速資料中,這是因為語音及低速率資料長度不滿足交織長度的要求。

rs編碼是一種多進位制編碼技術,適合於存在突發錯誤的通訊系統。

5、功率控制技術

在cdma系統中,由於使用者使用相同的頻帶,使用者的擴頻碼之間存在非理想的相關特性,因此任何一個使用者對其他使用者來說都是干擾源。如果幹擾使用者比目標使用者距離基站近很多,即使忽略衰落的影響,訊號的路徑衰耗亦與使用者距基站的距離的三次方成正比,則干擾訊號在基站的接收功率會比目標使用者訊號的接收功率大很多,這樣,傳統接收機的輸出中多址干擾分量就可能很嚴重,甚至會淹沒目標使用者的訊號。這種現象被稱為遠近效應。

功率控制可以有效地減小遠近效應的影響,已經成為第三代通訊標準中最為重要的核心技術之一。

常見的cdma功率控制技術可分為開環功率控制、閉環功率控制和外環功率控制3種型別。在is-95中,閉環功率控制技術只用在上行通道中。而在wcdma和cdma2000系統中,下行通道則採用了開環、閉環和外環功率控制技術,下行通道則採用了閉環和外環功率控制技術。

但兩者的閉環功率控制速度有所不同,前者為每秒1500次,後者為每秒800次。

當然功率控制技術也存在一些缺點,首先是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多址干擾,其極限是各個使用者的接收功率都相等時的接收效能。其次是佔用通道傳遞功率控制資訊,存在演算法收斂速度,效能與使用者移動速度有關和系統複雜等。

誰通讀過二十四史,讀完二十四史後有什麼收穫?

呂思勉是史學界公認的舊籍讀得最多的一位學者,譚其驤稱他 以史學名家而兼通經 子 集三部 二十四史通讀數遍,為學界同人傳為美談。他的國學基礎深厚,但治史的意趣卻不保守。白話本國史 滲透著作者用新方法 新思想來整理舊國故的精神。正如王家範所說 先生於著作中常透出一些精彩議論,知道他實得益於對社會學 人類...

二十四史那些是私修史書,二十四史中,哪部史書是唐代以後惟一的私修史書?

孔巨集攀 史記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魏書 南史 北史 南齊書 新五代史 其中 後漢書 是范曄和門客一起編寫的 他是主編 史記是司馬遷一人寫的 他父親司馬談可能留下一部分資料 漢書 是班固完成主體 由於受竇憲事牽連而被免官職致死和帝命其妹班昭續寫,然尚未完畢,班昭便卒。同郡馬續是班昭的門生,補成七 ...

二十四史包括哪些

二十四史包括的有 史記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晉書 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魏書 北齊書 周書 隋書 南史 北史 舊唐書 新唐書 舊五代 史新 五代史 宋史遼 史金史 元史 明史。二十四史指中國古代各個朝代時期所編寫史書的總稱,因為 史記 的寫作方法一直被歷代的朝代認為是正史的寫作手法,所以把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