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當時的時代背景,魯迅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

時間 2021-07-19 12:45:13

1樓:tina變美日記

魯迅所處的時代背景是我國近代史上的 面臨民族存亡危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023年,魯迅出生。他所處的年代發生了 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侵華等歷史大事件。

2樓:影影佳時尚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他為何痛恨漢字,你看時代背景

魯迅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

3樓:北島無夢丷

魯迅(1881~1936)處於一個社會動亂並急劇變革的時代,八國聯軍的入侵,清朝的終結,**的建立,袁世凱的盜權復辟,軍閥的混戰,國共第一次合作,北伐,國共內戰,9.18日本侵華.....,總之,那是一個民族危亡的時代,是一個國民正在覺醒的時代,是一箇中華民族在危難中掙扎探索奮鬥的時代。

魯迅(2023年9月25日-2023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魯迅」是他2023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4樓:匿名使用者

出生日期:清光緒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2023年9月25日)

出生地:生於浙江紹興府會稽縣東昌坊口新臺門周家,魯迅原名樟壽,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歲,使用魯迅為筆名。

祖父周福清(1838一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2023年)辛未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欲縣知事,此時正在北京任內閣中書。後任內閣中書。

父親周伯宜(1861一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鬱,秀才,閒居在家。

母親魯瑞(1858一1943)當地舉人魯希曾三女,思想頗為開通,出身於紹興近郊安橋頭一戶官宦人家,沒念過書,但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學力。

家庭:在紹興,周家算得上一門望族,做官經商且都不說,單是人丁的繁衍,就相當可觀,所以到魯迅出世的時候,周家已經分居三處,彼此照應,儼然是大戶了。魯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過江西一個縣的知縣老爺,後來又到北京當上內閣中書,成為標準的京官。

紹興城並不大,像周介孚這樣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贏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門上那一 quot;欽點""翰林"的橫匾,正明白無誤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魯迅真是幸運,他的人生長途的起點,就設在這樣一處似乎距樂園相當近便的地方。

這就使魯迅獲得了一系列窮家小戶的孩子所無法享受的條件。家裡四五十畝水田,就是周介率不從北京匯一文錢回來,日常生計總是綽綽有餘,足以將貧困從他身邊趕得 遠遠的。周家是講究讀書的,周介率甚至有過讓兒孫一起考取翰林,在門上懸掛著「祖孫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額的雄心,那種書香人家的氣氛,自然相當濃厚,魯迅家中有兩隻大書箱,從《十三經注疏》和《四史》,到《王陽明全集》和章學誠的《文史通義》,從《古文析義》和《唐詩叩彈集》,到科舉專用的《經策統纂》,甚至《三國演義》和《封神榜》那樣的**,都擠擠地堆在其中,不但自己家裡有書,眾多親戚本家 中,不少人也藏書甚豐,而且不單是那些枯燥難懂的正經書,更有許多使小孩子非常喜 歡的好玩的書,從畫著插圖的《花鏡》,到描寫少男少女的《紅樓夢》,幾乎什麼都有。

一次,一位親戚甚至允許魯迅到一間堆滿雜書的小屋於裡自由翻揀,他推開那房門的一剎那間,臉上的表情會是多麼驚喜!從六歲開始,魯迅就開蒙讀書,先是隨本家親戚學,後來又被送到紹興城內最有名的一家三味書屋去讀經書,《論語》、《孟子》……甚至連古舊難懂的訓詁書《爾雅直音》,也在塾師的指導下讀了一遍。自然,要他自己說, 一定不覺得這樣讀書有什麼快樂,但是,一個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又受著書香門第的薰陶,有傅學的老師指點,能夠日日讀書,還能用壓歲錢自己買喜歡的書來讀,這實在是那個時代的小孩子能夠享受的最好的條件了。

魯迅全集

中國是個講究父權的國家,獨多那種粗暴專橫,將子女認為私產的父母,你就是生在再富裕的家庭裡,倘遇上這樣的父母,你的童年仍然會被糟蹋得暗淡無光。魯迅的運氣如何呢?周介孚雖然脾氣暴躁,有時候要打罵孩子,但在教魯迅讀書這件事上,卻顯 得相當開通。

那時一般人家的孩子,開蒙總是直接就讀四書五經,叫一個六歲的孩子天 天去念"學而時習之",他會多麼痛苦?周介孚卻不這樣,他讓魯迅先讀歷史,從《鑑略》開始,然後是《詩經》,再然後是《西遊記》,都是選小孩子比較感興趣的書。即使讀唐詩,也是先選白居易那些比較淺直的詩,然後再讀李白和杜甫,這就大大減輕了魯迅開蒙的苦悶。

祖母更是特別疼愛他,每每在夏天的夜晚,讓魯迅躺在大桂樹下的小板桌上,搖著芭蕉扇,在習習的涼風中給他講故事,什麼貓是老虎的**啦,什麼許仙救白蛇啦,魯迅直到晚年,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的興味和愜意。魯迅的父親周伯宜,神態一本正經,卻比祖父更為溫和。他家教雖嚴,卻從不打小孩子。

魯迅在《朝花夕拾》的那一篇《五猖會》中,記過他一件事,就是在小魯迅那樣快樂的時刻,偏偏逼他去背書。可實際上,周伯宜平時對兒子們的讀書,監督得並不緊。在日常管教上,更常常很寬容。

有一次魯迅和弟弟偷偷買回來一本《花經》,被周伯宜發現了,他們又害怕又絕望,因 為這是屬於閒書,一般人家都不許小孩子看的:"糟了,這下子肯定要沒收了!"誰料周伯宜翻了幾頁,一聲不響地還給了他們,使他們喜出望外,從此放心大膽地買閒書,再不用提心吊膽,像做賊似的。

至於母親魯瑞,對他的摯愛就更不必說了,幾個孩子當 中,她最喜歡的就是魯迅。從人情來講,父母總是愛子女的,可由於中國人祖傳的陋習,這種父母之愛竟常常會演化成對幼小心靈的嚴酷的摧殘。當然不能說魯迅就沒有遭過這 樣的摧殘,他後來會寫《五猖會》,就說明內心也有深刻的傷痕。

但總的來說,他還是相當幸運的,至少在童年,他經常都是沐浴在溫和寬厚的長輩之愛中。

5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個人簡介 魯迅(1881--1936),字

6樓:璃月的蘇沫

兒時享受著少爺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敗變得貧困。青年時代受達爾文進化論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2023年魯迅從周樟壽更名為周樹人。2023年公費至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理想以自己的雙手去治病救人,後因戰亂奮起改行為作家,從事文藝工作。

7樓:帥氣的不能在帥

上頭讓我抓週叔人你讓我抓魯迅一個姓魯一個姓周,

魯迅時期的社會背景

8樓:北島無夢丷

魯迅所處於2023年-2023年的時代,是正處於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期。

2023年—2023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戰後簽訂的中日《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2023年日本參加八國聯國侵華。  2023年,日本向袁世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2023年,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從而揭開侵華序幕。2023年,日本製造「一二八」事變,進攻上海。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

魯迅時代背景

9樓:sc瘦臉**

魯迅1881-1936所處的時代,正是中華民族災難深重、面臨生死存亡嚴重威脅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

2023年—2023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戰後簽訂的中日《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19世紀末70年代,日本侵犯臺灣,後勒索中國**50萬兩作為撤兵條件,此後日本開始侵華計劃。

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下賤勾當,2023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法籌借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

10樓:匿名使用者

七歲入私塾「三味書屋」,讀詩書經傳,但他更喜歡野史、雜記,同時又喜歡美術和民間文藝。十三歲時,祖父因科場案**入獄,父親又患了重病,家庭由小康而墜入困頓。十六歲那年,父親去世,家裡「幾乎什麼也沒有了」。

家庭經濟地位的變化,使魯迅飽嘗了世態炎涼的況味,看到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封建道德的虛偽。魯迅幼年及祖父下獄後常住外婆家,使他有機會接觸農民的孩子,瞭解農民的痛苦生活和勤勞樸素的品質。所有這些,對魯迅後來的思想和創作產生深遠的影響。

2023年5月魯迅入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後轉入江南礦務鐵路學堂。在南京四年,魯迅從維新派變法中接觸了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學知識。嚴復翻譯的《天演論》,使他接受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相信「將來必勝於過去,青年必勝於老人」的社會發展觀。

2023年12月魯迅從礦路學堂畢業,懷著「救國救民」的信念決定去日本留學。

次年1月入東京弘文書院學習。為了表示與滿清統治鬥爭到底、獻身祖國解放事業的決心,魯迅毅然剪掉象徵種族壓迫的辮子,並存照題詩,發出「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莊嚴誓言。2023年魯迅到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以為「日本維新大半發端於西方醫學」,想借此走「科學救國」的道路。

但嚴酷的現實使他醒悟到改變「愚弱的國民」的精神尤為重要。於是棄醫從文,立志以文藝來喚起民眾。2023年6月,魯迅回到東京,積極參加反清愛國的革命活動,翻譯與介紹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外國**。

2023年,他寫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文章,站在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以進化論為主要**,對形形色色的反動思潮進行猛烈的批判,提出改革中國社會的政治主張。

11樓:千島雲

魯迅bai先生是我國現代du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和革zhi命家。魯迅所處的時dao代版,正是中華民族災難深重、權面臨生死存亡嚴重威脅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在這樣嚴酷的環境下,魯迅為了喚醒民眾精神的覺醒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自己畢生的精力,由此被中國人民譽為「民族魂」。

12樓:匿名使用者

1881-1936所處來的時代,正是中華民族源災難深重、面bai臨生死存亡嚴重威脅的半殖民地du半封建的社會。zhi

2023年—2023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dao戰爭,中國失敗,戰後簽訂的中日《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19世紀末70年代,日本侵犯臺灣,後勒索中國**50萬兩作為撤兵條件,此後日本開始侵華計劃。

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下賤勾當,2023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法籌借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

儒林外史的作者當時生活的時代背景

煙玉英崔環 儒林外史 原本僅55回。根據程晉芳 懷人詩 可以證明在吳敬梓49歲的時候已經脫稿 春帆集 收 懷人詩 十幾首,中有一首注 全椒吳敬梓字敏軒。全詩最後四句說 外史紀儒林,刻畫何工妍 吾為斯人悲,竟以稗說傳。但是直到作者死後十多年才由金兆燕給他刻了出來。這個刻本,今已失傳。現在通行的刻本是5...

李大釗的時代背景,李大釗生活時的時代背景

友凡巧 李大釗所處的時代是新舊民主革命交替,新舊文化猛烈撞擊的時代,是馬列主義廣為傳播,中國共產黨初創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興起的時代。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 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

魯迅作品社戲的創作背景,魯迅社戲 背景

壽龍昊 他早年初離家時,在給親人的信中說 行人於斜日將墮之時,暝色逼人,四顧滿目非故鄉之人,細聆滿耳皆異鄉之語,一念及家鄉萬里,老親弱弟必時時相語,謂今當至某處矣,此時真覺柔腸欲斷,涕不可仰。集外集拾遺補編 戛劍生雜記 故鄉的山水之美,深深植根於魯迅的心田,在人生道路上遇到風波,自然想起過去,憶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