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正康三年
九合諸侯是指:齊桓公多次主持諸侯會盟,並被推為盟主,而參與諸侯國有齊、楚、宋、魯、陳、衛、鄭、曹、許九國,所以這被稱為「九合諸侯」。九:概數,言次數之多。
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內政,致力於富國強兵,增強國力;在對外政策上實行「尊王攘夷」的政策,樹立了自己的威嚴和信譽。桓公、管仲曾多次會盟諸侯,抑強扶弱,存亡國,繼絕世,匡正天下於一統。其主要會盟情況如下:
齊桓公五年(前681年),會宋、秦、蔡、邾於北杏(齊地,今山東東阿縣境)。
桓公六年(前680年),會周卿單伯、宋、衛、鄭於鄄(今山東鄄城)。
桓公七年(前679年)會宋、秦、衛、鄭於鄄。
桓公八年(前678年),會宋、陳、衛、鄭、滑、滕於幽(今北京通縣方興一帶)。
桓公十九年(前667年),會宋、魯、陳、鄭於幽。
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會宋、魯、鄭、曹、邾於檉(今河南淮陰縣西北)。
桓公二十八年(前658年),會宋、江、黃於貫(今山東曹縣南)。
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會宋、江、黃於陽谷(今陽谷)。
桓公三十年(前656年)會宋、陳、衛、鄭、許、曹、魯於召陵,與楚盟於召陵,史稱「召陵之會」。
桓公三十一年(前655年),會魯、宋、陳、衛、鄭、許、曹於首止(今河南睢縣東)。
桓公三十三年(前653年),會魯、宋、陳、鄭於寧母(魯地,今山東金鄉一帶)。
桓公三十四年(前652年),會魯、宋、衛、許、曹、鄭於洮(在今山東鄄城西)。
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會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使者於葵丘(今河南省民權縣附近)。
桓公三十九年(前647年),會魯、宋、陳、衛、鄭、許、曹於鹹(今河南省濮縣境)。
桓公四十年(前646年),會魯、宋、陳、衛、鄭、許、曹於牡丘(或說聊城東北七十里有牡丘,齊地)。
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會魯、宋、陳、衛、鄭、許、邢、曹、於淮(今安徽南陵縣)。
其中最重要的是前651年的葵丘會盟,這次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的會盟,標誌著其霸業達到春秋時代極盛的頂峰。其時,齊桓公作為春秋首霸,在周王權失控、戰亂不斷動盪的形勢下,尊王室信諸侯,安四境,對保護中華文明和促進經濟的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孔子在《論語·憲問》中對桓管霸業這樣評價:「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被髮:
散發不作髻;左衽:衣服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區以外少數民族的裝束,也指淪為夷狄)意思就是說,如果沒有桓公和管仲,華夏民族早已成了戎敵的俘虜了!
典故出自《論語·憲問》:「(齊)桓公九合諸侯。」又「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
2樓:
齊桓公曾經多次主持諸侯會盟,並被推為霸主,此為「九合諸侯」。
桓公九合諸侯是何意,桓公九合諸侯說明什麼
標誌著其霸業達到春秋時代極盛的頂峰。其時,齊桓公作為春秋首霸,在周王權失控 戰亂不斷動盪的形勢下,尊王室信諸侯,安四境,對保護中華文明和促進經濟的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和諸侯,其中最重要一次就是是前651年的葵丘會盟。這次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的會盟,標誌著其霸業達到春秋時代極盛的頂峰。其時,齊...
烽火戲諸侯什麼意思,烽火戲諸侯是什麼意思?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為討紅顏一笑,結果的國破家亡!就是沒事找事呀,你就可以說他烽火戲諸侯 比喻三番五次的戲弄別人,最終只會自識其果 比喻有些人為了一時的快樂而放棄大利益 烽火戲諸侯是什麼意思?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時周幽王,為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
合醬是什麼意思 合醬造酒是什麼意思?
所謂合 醬 即製作醬料時將鹽 水及主輔料 如 醬黃 醬曲豆 混合。所以在通常情況下,合醬 就是製作醬的意思,但未必是大醬,也可能是甜麵醬或其他醬料的製作,甚至可能是醬油的代稱。具體要看這個詞的使用環境。舉例 合醬法 約量用鹽四十斤,無根水二擔 元 魯明善 農桑衣食撮要 曆書宜忌 本身是知其然而不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