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勸劉備不要發動夷陵之戰,為什麼劉備沒有聽進去

時間 2022-01-17 11:00:11

1樓:鄂太楠

夷陵之戰的發動是以國家戰略為根本原因,以孫權襲取荊州為導火索,以為關羽報仇為口號的軍事行動。縱觀三國時期的戰爭,總有幾個地方是各國之間相互爭奪的熱點,比如魏蜀之間的漢中、上庸,魏吳之間的合肥,以及吳蜀之間的荊州,究其根本原因是由國家戰略規劃而導致的,這些地方是國家最高戰略裡的必爭之地,具有極高的戰略重要性,因此在這些地方的戰爭爭奪也是最為強烈的。

圖而蜀國的國家戰略可以說就是諸葛亮在「隆中對」裡向劉備提出的天下三分的策略。荊州的戰略地位也正如諸葛亮所言,東連吳會,西通巴蜀,這樣的戰略地位,蜀國是一定要爭取的。在諸葛亮規劃的戰略巨集圖中,北向曹魏是可以形成兩條戰線同時進行的,一條是出益州,由漢中直抵關中,另外一條就是出荊州北向宛城、洛陽。

如果想要達成這種雙線北伐曹魏以奪取中原的偉大巨集圖,就必須要保有荊州之地,這也是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根本原因。在劉備稱帝后欲伐吳國時,是有反對的聲音的,最主要的反對者是趙雲而非諸葛亮,但作為劉備而言,四十多歲才算是有了自己的公司,如果將稱霸之事一拖再拖,那自己都能預料到會「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劉備於漢中得以大勝曹操,這也是其親自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巔峰之作,加之剛剛稱帝,信心和實力是可以與東吳較量一帆的,因此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在當時看來也是可行的。

關於孫權索要荊州之事有兩個階段,一個是劉備取得益州之時,孫權是按照先前約定索要了一次荊州,但諸葛亮以益州未穩,當取漢中後歸還荊州為由拒絕了孫權;第二次便是劉備取得漢中之後,孫權再一次索要荊州,劉備單方面拒絕就顯得不佔理了。

圖而正逢關羽攻伐樊城之際,孫權是偷襲了荊州,這一點上孫權並不理虧,但關羽被殺便顯得東吳有些過分,畢竟兩國是盟友,關羽乃蜀漢第一武將,殺了關羽便成為其最不講道義的地方。因此劉備藉著「為關羽復仇」的口號更能顯得其發動戰爭的正義性。

圖在古代發動戰爭的旗號是很講究的,漢初的七王之亂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口號就是為其叛亂找一個合理的外衣。劉備也一樣,荊州本來就是孫權借的,人家拿回去了合情合理,只不過借的少,收的多,就當是利息了,而唯一不妥的地方就是殺了關羽,因此,關羽之死就成了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藉口,而這一切都是服務於其國家戰略和個人的志向。

2樓:技術小輝

因為劉備覺得自己勝券在握,而且一門心思的想要發動夷陵之戰,所以沒有聽進去。

3樓:老劉茶社

因為關羽之死和荊州丟失,讓劉備怒火攻心,既要為兄弟之義報仇,又想奪回荊州,已經完全失去了理智。

4樓:愛小樹苗

當時劉備已經建立了蜀國,所以魏吳兩家都算敵人,而當時劉備戰力也比較強大,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給關羽報仇,自己的手足兄弟被盟友殺害,劉備已經被仇恨衝昏了頭腦。

5樓:迪奧

因為劉備報仇心切,而且剛剛丟了荊州,肯定想要拿回丟失的土地,況且伐吳比伐魏要容易一些。

夷陵之戰關乎國運,劉備為何不帶諸葛亮以及趙雲 魏延 馬超猛將

夷陵之戰趙雲諸葛亮他們都是不同意的,他們認為當前孫劉結盟利大於弊,當務之急依舊是聯吳抗曹,而且是自己失言在先,不能因為關羽一人就撕毀盟約,畢竟北方曹操才是自己一統天下最大的對手,劉備怕他們阻止他報仇,所以都不帶自己就東征了。夷陵之戰根源還是在劉備當年借荊州一事上,當時曹操南下劉備尚無立足之基,於是孫...

夷陵之戰劉備含恨而死,如果有諸葛亮東征會獲勝嗎?

應該不會,夷陵之戰從東吳的戰法來看,他們一直是在和蜀軍熬士氣,然後找出破綻發起襲擊。如果諸葛亮在的話,很顯然不會讓他們輕易的找出破綻,但是畢竟是蜀軍在東吳的國土上戰鬥,長久下去還是蜀軍支援不住。應該同樣不會獲勝,他們本來就是長途跋涉,客場作戰,沒有什麼優勢。有諸葛亮在可能能夠維持更久的時間,但是還是...

關羽死後,劉備義無反顧發動夷陵之戰,真的是為了給關羽報仇

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 講述了當時天下三分割據,英雄豪傑層出不窮,計謀戰爭烽火連天的故事。這一部文學作品,讓人看了真的是歎為觀止。裡面最讓人佩服的還是兩個字 情義。三國 中就有這麼一位人物。被稱為 義絕 他就是蜀國五虎將之一的關羽關雲長。紅臉關公,手持青龍偃月刀,馳騁沙場。關羽早年跟劉備和張飛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