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為何還要七年才統一北方?

時間 2025-01-30 12:05:03

1樓:娛樂八卦影視說

因為官渡之戰中袁紹雖然敗了,但是他的勢力還在。他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們也陷入了混戰,導致北方更加混亂,所以曹操才花了七年的時間才一統北方。

2樓:百花果

因為,在官渡之戰中,袁紹一方確實慘敗,不過袁紹並沒有陣亡,而是成功回到了冀州。在冀州袁紹恢復了。自己陣營的實力。

而袁紹在河北一帶深得人心,曹操並沒有一舉消滅袁紹集團的實力,所以,耗時7年才能平定河北。

3樓:邂逅浪漫

如果不是偷襲袁紹的糧倉——烏巢,曹操很可能就要因為糧草供給不上。曹操的謀略和計謀讓採取了循序漸進和坐山觀虎鬥的策略。

官渡之戰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關鍵嗎?

4樓:酷少香

是的,曹操打敗了北方最強大的袁紹的勢力,穩定了戰慎雀局,奠伏孝敬定了缺慎統一北方的基礎,官渡之戰的決定性戰鬥是火燒烏巢的糧草。

5樓:目微

這家也是曹操一統北方的關鍵,是中國爛坦渣以少飢悄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袁紹軍隊從此一蹶不振,再無可戰之力。信梁。

6樓:巨集盛巨集盛

是的,曹操通過官渡之戰穩定了自己的實力,而且還提高了自己的軍事力量,穩定了朝廷的發展。

7樓:深湛且深邃的東風

的確是這樣的,這場戰役對於曹操來說特別的重要,同時也奠定了北方的基礎。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稱霸北方,如果袁紹贏了,他能不能統一天下?

8樓:次元小拾

其實袁紹贏了也很難一統天下,他只會將局勢攪得更亂。因為當時袁紹雖然手中握有雄兵和一干很厲害的將領,但他大局觀不太行,沒有成為王者的氣質。

9樓:網友

不能。因為袁紹這個人心胸狹窄,目中無人,即使曹操不能打敗他,別人也會打敗他。

10樓:楓說社會

不能。袁紹即使統一了北方,但他多柔寡斷的性格,註定他不能成為天下共主。

11樓:不愛直樹的湘琴

不能。袁紹沒有曹操那樣的謀略和膽識,也沒有曹操那麼善戰,所以即使贏了也統一不了天下。

曹操為什麼能夠打敗袁紹,統一北方

12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之所以能夠打敗袁紹,是因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招賢納士,在政治上佔了優勢;經濟上實行屯田,獎勵農耕,勢力日益轉達;軍事上,200年在官渡之戰中,曹操虛心聽取意見,採取正確戰術,大敗袁軍,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13樓:迦若伽藍暮色

天時地利人和。

曹操比袁紹目光長遠,善用人才。

袁紹盲目自大,嫉賢妒能。

14樓:網友

許攸獻計偷襲[烏巢] 這是官渡之戰的重要轉折點,從而改變曹操被動變為主動,最後取代北方。

15樓:束千柳

人和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他的原因也有。

如果袁紹打贏了官渡之戰,那曹操還有可能一統北方嗎?

16樓:秋天的菊花

全部兵力集中於一處與曹操打起了消耗戰,雖然戰爭起初損失折將,但在官渡中後期,袁紹以強大的實力跟曹操硬碰硬打消耗,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計謀都是沒有用的。袁紹擁兵超過十萬,曹操只有兩萬人。戰前,袁紹佔據各方面優勢,但是最終曹操以少勝多,擊敗了袁紹。

官渡之戰中,曹操擊潰了袁紹十萬大軍,袁紹之帶領八百多人逃回北方。此戰之後,原本風頭最盛的袁紹集團開始走向衰敗,而曹魏集團在此戰之後則越來越發展壯大,並逐漸統一北方。

<>而曹操作為新興勢力,開始成為歷史的主角。那麼,我們不禁要問,袁紹是否有翻盤的機會?這是乙個饒有趣味的問題,值得**,我認為袁紹不可能翻盤,下面悉亮將詳細分析:

當時全國規模較大的武裝一共有肢陸型八支,即河北的袁紹、河內的張楊、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南陽的張繡等。袁紹從沒有一州之地到佔據冀、青、並、幽四州,統一河北,絕不是泛泛之輩,演義中的袁紹被臉譜化,袁紹有其過人之處。

官渡之戰後袁紹損兵折將,大敗而回。可曹操卻沒有乘勝追擊,那是因為曹操雖然勝利了歷猜,可是自己的後方還是不夠穩定。別聽荀彧的雄辯滔滔,說什麼曹操各種能、曹軍各種行,而袁紹各種蠢、袁軍各種笨。

就乙個問題,曹操有袁紹兵多、將多、糧多、錢多、地方大嗎?延津之戰文丑被徐晃斬殺,烏巢之戰淳于瓊等武將被曹操帶兵殺死,官渡正面之戰張郃、高覽投降,讓袁紹虧了個底朝天。主戰場也不在袁紹佔據的勢力範圍之內,雖然戰敗袁紹仍然保有冀並青幽四州之地,整體實力其實還是在曹操之上。

17樓:東流

有可能。因為即使袁紹打贏了官渡之戰,那麼也會有別的戰爭發生,而袁紹已經是強弩之攻了。

18樓:大樹苗

有可能,因為曹操是乙個非常有謀略的人,而且能力非常強,特別有做君王的潛質。

19樓:浩宇星辰

我認為不可能了,可能袁紹會統一了全國,因為他們當時實力非常強。

20樓:你到底敢不敢

不可能。袁紹會成為曹操最強勁的對手,曹操沒有希望統一北方了。

袁紹實力遠勝曹操,為何官渡之戰後突然就消亡了?

21樓:風天使

曹操在詩中提到:「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曹操到達了碣石這個地方之後,看到了百姓難受,到了壓迫心中非常惆悵」。從這句詩中很多讀者可能會留下曹操心繫百姓的印象。

除了曹操比較喜歡做或敬敏宣傳之外,也有很多其他的文人墨客對曹操有一種虛假的吹噓之心。就比如說:「官渡之戰」,在《三國志》中,「官渡之戰」被描述的是雙方實力懸殊,而曹操這邊卻以少勝多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

但是讀過兩漢時期的歷史之稿碰後大家會發現,曹操在西元196年時,就曾經收繳了黃巾賊30萬的兵力。然後又從這30萬兵力裡面再額外抽取了1萬的兵力,做成了精兵勢力。在西元199年爆發的「官渡之戰」中,作戰方曹操這邊,不僅擁有強大的兵力做支撐,而且還有一支十分精銳的精兵。

可以說非常系統,而且非常有優勢。但是「官渡之戰」留給後人的印象,就是曹操在以少勝多,這是不實的言論,曹操當時的兵力最起碼是佔據袁少兵力的一大半衫枝,沒有想象的那麼少。「官渡之戰」時,曹操燒燬了袁紹方面近2萬多輛戰車。

其實這就相當於是燒燬了袁紹幾年累積下來的全部家當。但是在「官渡之戰」之後,袁紹並沒有完全喪失生命力,大有再過烏江,從頭再來的氣概。可是袁紹既然這麼強大,為什麼在「官渡之戰」後就慢慢消亡了呢?

大家可以看看曹操幹了多少缺德事兒。

首先曹操在攻破袁紹的城池時,覺得袁紹是乙個大老虎,很難打下來。所以在西元200年,在攻克了這個之前覺得很難攻克的城池之後,就將自己從袁紹部隊中俘虜過來的士兵們全部割了鼻子。這種類似於屠城的方式,看上去非常違背了道德,手段極其陰狠毒辣。

但是這樣做在戰場上有乙個好處,那就是容易讓對方的意志力崩潰,敵方士兵們也更害怕曹操的勢力。所以這時候再看袁紹,一方面是因為曹操直接來了一招釜底抽薪,將袁紹全部的車馬給燒燬了,所以自己根本沒有實力和強勁的曹操對著幹。

一方面是因為袁紹部隊的士氣已經過於迷離,很多人已經不再統一和團結,一提到曹操在打了勝仗之後,可能會割掉俘虜的五官,想想就沒有了打仗的慾望,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看,袁紹經歷了「官渡之戰」後,已經不再是曹操的對手了。

22樓:王志剛剛剛

因為當時他手下的大部分士兵都被曹操所殺害,還有上萬的作戰工具被燒燬,最終造就了這樣的結果。

23樓:情感諮詢師半暖陽光

因為實力被削弱了。那場戰爭以後他損失慘重,所以就消亡了。

24樓:渣掉渣掉

因為他內部戰爭太嚴重了,加上他自己又優柔寡斷,所以造成了這種結果。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戰勝袁紹,而赤壁之戰中曹操又被孫劉聯軍大敗

其實2戰都有個共同的特點,以少勝多!第一戰 官渡之戰,其實說實話許攸很關鍵,許攸的叛變多少證明了袁紹的狂妄,自以為自己佔絕對優勢就什麼都不怕了 就連自己的謀士也不要了!而曹操卻抓住了許攸這個救命稻草,夜襲烏巢,遇到個守將也無能,大戰在即居然喝酒!還有就是荀彧的建議 一定要堅持!如果曹操當時半路放棄抵...

曹操在官渡之戰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曾經把十萬黃巾軍

官渡之戰曹操兵力考 楊巨中公元200年爆發的官渡之戰是北方兩大實力派袁紹和曹操進行的一場爭奪中原的決定性的大戰。現代著名史家均認為這是歷史上曹軍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曹操以一比十的劣勢兵力在官渡大敗地廣兵強的袁紹 范文瀾 中國通史 第二冊,11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曹操屯師官渡 河南中牟東...

為什麼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而在赤壁之戰中卻以多敗少

官渡之戰 1.準備充分,早在還只有兗州時就已經在建設官渡一帶防禦。2.陸戰經驗豐富,軍隊都是自己的軍隊 3.對手膨脹,多次出昏招 4.運氣好,關鍵時候許攸叛變 5.沒有特殊的氣候影響 赤壁之戰 1.北方軍隊水土不服 2.曹操本人不善水戰 3.對孫權勢力研究不如對袁紹勢力的研究深 4.接受大量荊州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