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以後,西漢的商人還經常出海**,開闢了海上交通要道——海上絲綢之路。
西漢中晚期和東漢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真正形成並開始發展。西漢時期,南方南粵國與印度半島之間海路已經開通。漢武帝滅南越國後憑藉海路拓寬了海貿規模,這時「海上絲綢之路」興起。
漢書·地理志》記載,其航線為:從徐聞(今廣東徐聞縣境內)、合浦(今廣西合浦縣境內)出發,經南海進入馬來半島、暹羅灣、孟加拉灣,到達印度半島南部的黃支國和已程不國(今斯里蘭卡)。這是可見的有關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文字記載。
東漢時期還記載了與羅馬帝國第一次的來往:東漢航船已使用風帆,中國商人由海路到達廣州進行**,運送絲綢、瓷器經海路由馬六甲經蘇門答臘來到印度,並且採購香料、染料運回中國,印度商人再把絲綢、瓷器經過紅海運往埃及的開羅港或經波斯灣進入兩河流域到達安條克,再由希臘、羅馬商人從埃及的亞歷山卓、加沙等港口經地中海海運運往希臘、羅馬兩大帝國的大小城邦。
這標誌著橫貫亞、非、歐三大洲的、真正意義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從中國廣東番禺、徐聞、廣西合浦等港口啟航西行,與從地中海、波斯灣、印度洋沿海港口出發往東航行的海上航線,就在印度洋上相遇並實現了對接,廣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隨著漢代種桑養蠶和紡織業的發展,絲織品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輸出品。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和終點都是**?
2樓:九日同學呀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廣州;終點漢朝是在印度半島南端。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主要是廣州和泉州。先秦時期,嶺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島嶼開闢了以陶瓷為紐帶的交易圈。
唐代的「廣州通海夷道」,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明朝時鄭和下西洋。
更標誌著海上絲路發展到了極盛時期。
南海絲路從中國經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與外國**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
東海航線,也叫「東方海上絲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
在膠東半島開闢了「循海岸水行」直通遼東半島、朝鮮半島。
日本列島直至東南亞。
的**通。唐代,山東半島和江浙沿海的中韓日海上**逐漸興起。宋代,寧波成為中韓日海上**的主要港口。
海上絲綢之路的內容,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
秦漢時期出現海上 絲綢之路 秦漢時期,我國處於空前統一的局面。秦始皇二十八年 公元前219年 修鑿靈渠,使中原與嶺南的交通比前便利。由於大規模移民,傳入先進的生產技術,廣州地區的經濟面貌逐漸改觀。西漢初期,實行休養生息,大力發展農業和手工業,商業隨之興盛,廣州成為一個繁榮的都會。與此同時,地跨歐 亞...
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簡介,海上絲綢之路和陸地絲綢之路的簡介和資料
呼皓潔 68546468686565656565 白鷺丹楓 海上絲綢之路,又稱南海絲綢之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 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陸上絲綢之路指我們經常說的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與陸路絲綢之路
序齊魯文化與東方海上絲綢之路 共同構建絲綢之路大文化圈 登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 古登州的絲路花絮已落魯東 傳承登州歷史文化,提升蓬萊城市品質 我對蓬萊有一種特別的感情 明代登州與海洋文明 城市空間的解讀 登州曾是隋唐的一個門戶 開元寺所連線的歷史的一環登州在唐與新羅關係中的重要地位 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