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烤地瓜。地瓜還有區別嗎?當然有,關鍵還是火候,如果有自己在陽臺上晒了一個冬天的地瓜,你會徹底改變對地瓜的看法。
莒縣人民法院對過,農信門口有一矮老頭,接頭暗號包退包換,缺一兩,罰十斤。
2、羊肉湯到了日照就吃不出莒縣的味道。中國銀行背後有一家任記的分店,店小待客熱情,八點以前一般有骨髓。因為熟悉我不需要介紹要什麼地方,您要是品嚐,就要羊肋條肉,而且就是肥瘦相間的那塊,帶脆骨的不要。
肉不論涼熱,千萬不要到湯鍋前燙完再添喝的湯,那樣鮮美的味道就大打折扣。苦膽是一般沒有人有膽量吃的,其實感覺自己火氣大的時候要苦膽一隻,牙籤刺破,點數滴湯內,提鮮。點過十滴往往就鮮的過頭了,再多就有點苦了。
吃的體會很多,另專篇介紹。
3、牛肉湯。車站南約200米路西,一髒兮兮正宗回民牛肉湯。紅燒牛肉只有在濟南黨家莊回民聚居區吃過這麼好的。
牛肉湯味道次於羊肉,但是牛尾假如要是有,那一定要吃,牛嘴巴,蹄筋亦可,但需爛熟。
4、驢肉湯。味道雖鮮美,但是從個人感情角度來講,我的早餐基本是羊肉。土門首與電業局轉盤處兩家味道無大差別。
5、豬肉湯。熟肉一是老莒縣檢察院門口有一家,另一家是大湖的馬家,味道香醇,無腥味。湯鍋在西環最北端路西一小院。
因為健康原因已經兩年多未涉足了,記得好吃,卻沒有什麼優點給大家介紹了。
6、各飯店賓館內招牌菜。李秋家以燉雞、魚、兔為招牌菜,只是保證雞是新鮮的,味道不敢恭維,因為我自己燉雞的水平過高。天浮閣梅菜扣肉,古法炮製,盡得真傳,另餡餅已有海城牛莊餡餅的成色,值得一試。
其他的也就只能算特色,不能說原汁原味。
7、烤肉。文心中路的夜市莒州燒烤王雖然近期生意做的沒有別家火,畢竟是守法人家,老闆看上去就是那古代的小二。我知道羊肉絕對是保真,沒有傳說中的攙假,臨近幾家均無攙假現象。
我從八十年代就開始吃這一家,也是20年的主顧關係了。
8、莒縣的燒雞、香腸、風乾雞都不錯,果街頂的柳家、後營的朱家都有些年頭了。
9、狗肉。陵陽鎮東上莊啞巴家,幾十年的打狗歷程足以讓一個行業成熟。
10、烤全羊首推東莞鎮。
11、燒肉。東莞蘇村(村名可能有誤),鎮上所賣燒肉次之。現場觀摩過,豬頭肉、下貨滷熟後,蘋果木熏製成。
12、莒橋山一王家羊湯頗有特色,羊**、羊腦加薑末、鹹鹽灌羊腸內炮製,因工作調整,已經十年未曾光顧了,估計也是厲經搬遷,但願依然淳樸。該鎮豬肉凍較好。
13、青峰嶺、橋山、仕陽水庫水質都沒有汙染,取水庫邊泉水燉魚。取下泉水,魚置冷水中燒開鍋至少一小時以上。啥也不要放啊,最多是蔥姜。
笨蛋飯店做的亂七八糟的竟然也好吃,噘嘴鰱子就一個經典吃法:幹煎,而且越家常越好。
正月十五有什麼習俗?
2樓:射手座的
正月十五習俗: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
起初,元宵節的時令小吃並不是元宵,南朝時,吃的是拌合肉和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得則是一種蠶狀的麵食和烤餅,一直到了宋朝,才出現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過當時不叫元宵,而是稱為浮圓子或是湯圓等。
後來,由於這種食品專在元宵節吃食,因此,就把它稱為元宵了。
其實湯圓和元宵的差異只是在於大小和是否包餡罷了!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大小和龍眼一般大小的圓子,稱為湯圓。
而北方人吃的圓子較大,裡面包餡的則稱為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也象徵了紅紅火火。
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上元祈福
上元祈福(拜天官大帝),元月十五是上元佳節,也是天官大帝的誕辰,民間說這一天是三界公生,各民家及寺廟都在凌晨舉行盛大的儀式加以慶祝,祭品儀式就如同初九慶祝天公生一樣,需念三界公經以祈福求好運。
3、元宵節「送花燈」
元宵節又稱燈節,燈與丁諧音,因此迎花燈有求子添丁的意義,過年謠有: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燈棚的記載,可見迎花燈已成為元宵節的不可缺少的活動。
唐以後,花燈不但種類繁多、千變萬化,也成為深入民間的活動;宋朝是花燈的全盛期,宋代花燈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蠟紙、菩提葉、羊皮、玳瑁等製作,華麗精巧可謂空前。
4、元宵節舞龍舞獅
龍是吉祥的神話動物,也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元宵節時全國各地都有龍燈。
早期的龍燈長約
七、八丈,在竹鼓上貼上紗,製成龍形的燈籠,在龍頭與龍身裡面,點上幾十支蠟燭,然後綁在木棒上,有十幾個壯漢抬著走,表演時,由龍頭追逐龍珠而起舞,姿態優美,俗稱「弄龍」。
5、元宵節猜燈謎
燈節除了花燈外,最盛行的活動就是猜燈謎。燈謎就是將謎語貼在燈上,讓人一面賞燈,一面猜謎。
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如一個字,一句詩,一個物或一個名稱,由於燈謎都難以猜中,如同老虎難以被射中一樣,所以也稱為燈虎(也叫文虎)。
燈謎是我國獨創的民間藝術,從春秋時代就有以掩飾的句子做成隱語,到漢魏時才開始稱為謎(漢武帝時東方朔就善隱語,曾與武帝寵臣郭舍人說隱語於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
南宋後才有人將謎語寫在燈上,在上元節讓人猜春燈謎,也有人引用猜謎有所謂射覆的方法,稱之為射燈謎。自此以後,每逢元宵節,全國各地都舉行燈謎活動。
6、元宵節走百病
也叫遊百病,散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7、元宵節逐鼠
逐鼠在農曆的正月十五舉行。
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傳說這樣做,本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8、元宵節迎紫姑
迎紫姑,或稱拜東施娘。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 龍舟蠶桑,並佔眾事。
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9、元宵節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
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10、元宵節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比如聽香,鑽燈腳(有相親與求子兩種說法),乞龜、乞花,照月光、照井水和晚睡,元宵訂情等諸多有趣習俗。
總之,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節。元宵節是春節後第一個重要節日,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
節日起源: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司馬遷建立《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志》日:
「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
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
元宵節文化價值: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適應了中國社會廣大民眾在物質、精神、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要。在物質生活層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許多不同節日獨特的食品。
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著團團圓圓,和睦相處。
元宵節的文化價值在於它是全民的狂歡節,人人蔘與,樂在其中。 古代元宵節由於開禁,**如織,男女相遇,易於產生愛情。千百年來,在元宵節上演的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舉不勝舉。
元宵節主要活動是大眾娛樂,但是其社會文化意義卻不僅僅是娛樂。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動,祈求神靈保佑。
元宵節也是求子的佳節良辰。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二《偷燈盞》解釋當時人在元宵節偷燈的原因時說:「一雲,偷燈者,生男子之兆。
」這裡「燈」諧音「丁」,就是男丁。這樣一來,偷燈就象徵著生育兒子,偷燈就是祈求子嗣綿延。
根據同樣的道理,觀燈也具有求子的涵義。於是,古代婦女出門觀燈有了這個理由,就名正言順了。
節日文化是沒有國界的,春節如此,元宵節也不例外。億萬國人的熱情、奔放、張揚,可與巴西、德國等國的狂歡節比肩。
3樓:向日葵解答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正月十五這天,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尤其是猜燈謎,別有一番意趣。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開發大腦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節日由來: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司馬遷建立《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
《隋書·**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
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
龍海有什麼特色性,龍海有什麼特色小吃
小王老師 解答 石碼五香 浮宮土筍凍 江東鱸魚 白水貢糖 米燒粿等。1 石碼五香 石碼五香是福建龍海傳統的地方名小吃。以豬瘦肉 澱粉 洋蔥 精鹽 味精 砂糖 五香粉 豆皮等製作而成。長期來,每逢過年過節 婚壽喜慶,家家戶戶必備滷麵,配以五香條來招待親朋好友,這已成了石碼的傳統民俗。2 浮宮土筍凍 土...
湖南懷化有什麼特色性,湖南懷化有什麼特色小吃
說起吃的我就來勁,這個我知道。懷化美食隨便說都一大把 比如重陽餈粑 碗兒糕 葛面,芭蕉餈粑 桐葉餈粑,小江河魚 牛肚燉蘑芋,漵浦鵝 龍潭火腿,通道蜜餞茶,侗鄉豆子茶,通道侗家醃肉,洪江血耙鴨 醃製香酸魚,泥鰍拱豆腐,還有懷化特色米粉!這些可都是別的地方沒有的哦。就算原材料有的差不多,但是味道肯定不同...
浮來山是莒縣的什麼?文心廣場是莒縣的什麼
浮來山又名浮丘。位於日照市莒縣城西,距縣城8公里。有三峰,北為 佛來峰 西為 浮來峰 南為 飛來峰 三峰鼎峙而又拱圍相連,唯東面略微開敞。三峰名稱的由來,有許多不同的神話傳說 你看浮來山那秀麗的景色,確實像仙景。山林蔥蘢,泉水叮咚,怪石林立,古樹參天,那龍王三太子無意種下的銀杏樹,如今枝葉繁茂如華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