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景德鎮市唐龍陶瓷****
大家都知道粽子是在端午節吃的,但你知道清明節也吃粽子嗎?粽子不單單是在端午節食用,清明節也有吃粽子的風俗。清明節包粽子,可以作為上墳的祭品,也可以做踏青是要帶的食物。
清明粽是古時人每年到清明時節的一種粽,每個地方不同用的原料也不一樣。清明時節有吃粽子的風俗。俗話說:「清明粽子穩牢牢。」另外,「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清明大似年,淘米裹粽子,甜麥塌餅嘴裡嘗!」這是禾城的一句民間諺語。清明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買粽葉,回家後浸粽葉、煮粽葉,洗粽葉,淘米,將醬油醃肉、赤豆、豆沙、紅棗、蜜棗之類備好以便裹粽子用。
粽子的做法:
主料:糯米1000g
輔料:豆沙 適量
蜜棗 適量
粽葉 50片
棉線繩 適量
準備食材,糯米先清洗乾淨,用涼水泡2小時備用。
將粽葉清洗乾淨用 開水燙一下備用。
豆沙、蜜棗。
準備好的材料,還有棉線繩。
取一到兩片粽葉,根據粽葉大小來選。
折出一個三角
放一勺米。
再放豆沙或蜜棗。
再放一勺米用手壓實米。
粽葉從上往下摺疊,疊成三角形。
用棉線綁結實。
將粽子放進高壓鍋沒過粽子的水,上面壓一個盛水的盆,蓋好鍋蓋,扣限壓閥燒開再轉小火45分鐘即可。
粽子煮熟了,放入涼水裡面過涼,這樣口感好。
2樓:時代美妝培訓學校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粽子,最早文字記載出自許慎的《說文解字》,食粽子習俗早於屈原去世400多年。
最開始吃粽子是在寒食節這一天,是為了紀念介子推。
1、最早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粽」字本作「粽」,蘆葉裹米也。從米,葼聲。
西漢把粽子做為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梟羹」。《史記》「孝武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
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
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粽子應該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了。
2、按《齊諧記》說法,因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龍所竊,因此創造了粽子這種形色。因為蛟龍怕楝葉、綠絲。
3樓:吃貨的完美世界
清明節的含義是什麼?清明節的由來來了解一下吧
端午節吃粽子的起源與含義,簡要概括
4樓:山上那頭牛
端午節,中國傳統節日,日期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
起源一種說法是: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迎濤神祭圖騰說。相傳在古代的中國南方有個少數民族(大概在今天的浙江、上海一帶)自認為是龍的傳人,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裡或者裝在竹子裡,投到江裡面去。
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扒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地就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意義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紀念伍子胥的忌辰(因吳王夫差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敬仰其詩其人,在五月初五詩人節與屈原合併舉行紀念)。
5樓:saint浚哲
端午節起源於屈原投江。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6樓:宗介的金魚波妞
端午節吃粽子的起源
史料中關於粽子的記載,始於東漢。當時的粽子包成牛角狀,稱為「角黍」。西晉周處《風土記》稱:
「古人以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櫚葉心之形。」又說每年在夏至和端午這兩個節日都吃這種食品。
另據古籍記載,夏至用黍和雞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時就有。後來端午節以粽子祭祀屈原,不過是原來風俗的演變和發展。現在包粽子還是按照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中得以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櫚葉心之形來包裹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含義:驅趕蛟龍、紀念屈原、紀念屈原等含義。
7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
相傳,這些民俗活動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國三閭大夫、詩人,由於奸臣誹謗,昏庸的楚王不但不採納他聯齊抗秦的主張,反而放逐了他。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的國都。
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為了寄託哀思,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8樓: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船隻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9樓:曠世小斌
為了紀念屈原往河裡丟粽子的習俗所以端午節喜歡包粽子。
吃粽子的含義
10樓:蹇安宦妙珍
吃粽子有兩個含義:
一是因為「粽」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特別適合小孩與當官的人吃。
二是因為「粽」和「宗」音近,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戶戶的人都在過新年的時候吃上粽子。
11樓:廉嗣召冷玉
紀念屈原
,保持中國傳統
12樓:劉子德
從南北朝以後,民間開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說法。
南朝梁的吳均(467—520)在《續齊諧記》中寫道:「陰曆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
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曰:『君當見祭,甚善 。但常所遺,苦蛟龍所竊。
今若有惠,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以五彩絲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其言。
世人作粽,並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汨羅之遺風也。」
另外的說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屍體被江裡的魚吃掉,於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
粽子與屈原關聯的說法,由於其浪漫主義色彩,而被廣為傳頌。粽子在文人歌賦中屢有出現。
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寫道:「彩縷碧筠糭,香粳白玉團。」
宋代楊無咎在齊天樂端午中寫道:「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午。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更釵嫋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13樓:我是啊浪啊浪
1.功名得中 2.光宗耀祖
吃粽子的兩個含義???
14樓:匿名使用者
吃粽子的兩個含義???
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
又因為「粽」和「宗」讀音差不多,也有紀念祖宗的含義。
15樓:一歲半鴨
取名得中,懷念祖宗,傳宗接代
16樓:系叡雋運乾
端午吃粽子,是古代一直傳下來的說法,
一是為了紀念屈原,二是為了紀念秋瑾。
另外據說吃粽子還有兩種含義:(這個可能是你要的)一是因為「粽」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特別適合小孩與當官的人吃;二是因為「粽」和「宗」音近,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戶戶的人都在過新年的時候吃上粽子!
吃粽子的兩個含義?
17樓:天堂地獄
吃粽子的兩個含義???
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
又因為「粽」和「宗」讀音差不多,也有紀念祖宗的含義。
端午吃粽子,是古代一直傳下來的說法,
一是為了紀念屈原,二是為了紀念秋瑾。
另外據說吃粽子還有兩種含義:(這個可能是你要的)一是因為「粽」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特別適合小孩與當官的人吃;二是因為「粽」和「宗」音近,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戶戶的人都在過新年的時候吃上粽子!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裡食用。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
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
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著一定的位置。 過去端午節還有躲午的習俗,此種習俗源於一 種信仰,即:
五月為「 惡 月」 ,瘟瘡蔓延,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於是日將未滿週歲的兒女帶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脫災禍,故稱躲午。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而產生的觀念,因為五月酷暑將至,蚊蟲滋 生,在沒有醫療衛生裝置的民間,容易發生傳染病,遂給人們帶來一種恐懼心理,於是產生躲午習俗,如今這一節日的一些古老習俗已經隨著社會變遷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仍然流行 。
18樓:縱風婁茂才
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
又因為「粽」和「宗」讀音差不多?,也有紀念祖宗的含義?吃粽子的兩個含義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用英文怎麼寫,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簡單介紹三十字以內
狗尾巴草西西 就是為了紀念屈原啊 to commemorate qu yuan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簡單介紹三十字以內 我是龍的傳人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這裡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 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
在端午節,你更喜歡吃甜粽子還是吃鹹粽子?
甜粽子好吃還是鹹粽子好吃?其實嘛,這個問題是一個模稜兩可的問題,有的人口味不同,所以就造就了每個人對於甜粽子和鹹粽子的喜歡不同,有的人吃慣了鹹粽子,他覺得鹹粽子特別的好吃,就不會去喜歡吃甜粽子,也有的人會喜歡吃甜粽子,而不喜歡吃鹹粽子,這個問題在每個人身上都能夠得到不一樣的,那麼甜粽子和鹹粽子,究竟...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這時屈原已經從漢北歸來,但是他剛回來沒幾年就又再次被流放至江南。就在此次流放期間,屈原在聽聞楚國都城被破的訊息之後便投江自盡了。當地百姓雖極力打撈他的屍首卻始終沒能尋到,最後他們只能往江中投擲飯糰,希望江中魚兒不要破壞屈原的屍首。這件事情便是端午吃粽子的起源。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直至今日,我們除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