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惠企百科
農曆七月初七(公曆8月7日)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早在周朝,立秋之日,天帝即率三太子、九太子、博士在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沿襲這一習俗,宰殺動物作為祭品,這表明秋來有意提高武功。
有一種**初秋天氣冷熱的民間習俗。東漢崔琰《四人月令》:「立秋寒;這是一個初秋炎熱的夜晚。
」自唐宋以來,就有用秋水吃小紅豆的習俗。取七到十四顆小紅豆,面朝西,吞入井水中。據說秋天可以避免痢疾。
在初秋的早晨稱人,與夏天稱的人數相比,表明夏天本身是胖的和瘦的。在飲食方面,在初秋吃西瓜、蒸茄子、炒糯米或燒酒是一種由來已久的食物習俗。
以前人們很重視節氣,大多與飲食、防病有關,與人們關心自身健康有關。「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人們當然不能忘記吃飯。所以「貼秋肥」在北京、河北一帶的人中間很流行。
夏天人的胃口不好,所以很多人會**。清代民間流行在幾伏上掛秤稱人(當然多為兒童),與長夏時比較體重,以測其胖瘦。**被稱為「苦夏」。
那個時候,人們的健康往往只以胖瘦來判斷。當然,你需要「彌補」自己瘦。彌補的辦法就是在立秋的時候「粘秋肥」,吃好吃的。
當然首先要吃肉,把肥肉和肉粘在一起。這一天,普通人家吃燉肉,講究的吃白切肉、紅燒肉,還有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除了立秋的「貼秋肥」,天津等地也流行「咬秋」。和「咬春」一樣,人們相信立秋吃瓜可以避免冬春腹瀉。張導的《清歲津門風俗雜記》中有這樣的記載:
「立秋吃瓜,可咬秋,故可免瀉。」清朝人放瓜的時候,蒸茄子脯,香糯湯等。立秋前在院子裡放一晚,立秋吃了它們,為的是清熱解暑,避免痢疾。
早在唐宋時期,立秋的人們就要在這一天用井水送7-14顆赤小豆,而且要面朝西站,以祈求秋季腹瀉等疾病。如今,在中國不同的地方,初秋的飲食習俗是不同的。秋桃過去在杭州很受歡迎。
當大人和小孩在初秋吃秋桃時,每人一個,吃完後保留果核。等到除夕,把桃核扔到爐子裡,燒成灰。人們認為這將拯救一年的瘟疫。
川東、川西也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立秋時間,具體時間在很多舊曆書上都有標註),全家人每人喝一杯,據說可以消除積暑,秋來也不肚子疼了。在山東萊西,立秋時流行吃「渣子」,這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有「大人小孩吃了立秋渣子不吐不拉」的說法。這麼多的飲食習慣大多是為了預防腹瀉,可見我們勞動人民對於秋季腹瀉的預防意識。
2樓:網友
西瓜從宋代傳入中原,但種植並不普遍,所以那時並沒有產生和形成立秋吃西瓜的風俗。但在西域,西瓜已普遍盛行立秋吃西瓜的風俗。因西域地處中國的西北,緯度較高,立秋前後西瓜剛進入採摘期,所以立秋吃西瓜本身就是一種嚐鮮。
此風俗約在清代影響南方,而此時。
等地的西瓜已進入末市,人們對立秋吃西瓜的原由作出了種種解釋。
有人講立秋西瓜可消除暑日積結的淤氣,有的人講可以為過冬積聚「陽威」,而實際上只是北方風俗的影響而已。但有一點應予承認,那就是立秋以後,天氣逐漸涼爽,西瓜上市量日趨減少,立秋日人們再吃一吃西瓜,有依依惜別之意。
立秋吃什麼營養立秋飲食不得不知八禁忌
古風薈 立秋適合吃啥 營養學家認為,立秋後,最適宜吃以下食物。黃綠色蔬果。即橙黃色蔬果和綠葉菜。夏天人們吃蔬菜 水果以瓜豆為主,比如黃瓜 冬瓜 西瓜 甜瓜 西葫蘆之類,四季豆 豇豆 毛豆等。除了西瓜 四季豆之外,瓜豆類中胡蘿蔔素含量較低。所以,到秋季來臨,人們體內維生素a儲備容易減少,如不及時補充,...
立秋吃什麼,節氣飲食你要知道這些
立秋之後天氣漸涼,豐收之際到來。此時陽氣漸收,陰氣漸盛,新陳代謝變緩。大米紅豆粥可清熱化溼 益氣養胃。花生薏米芋圓湯有美白祛溼 清心降火,補氣補血的功效。秋季天氣會很乾燥,這樣容易使大腸蠕動速度減慢,導致消化不良和便祕。所以要多吃蔬菜 水果類的膳食纖維食物。蔬菜能為身體提供更多的胡蘿蔔素和b族維生素...
今天立秋,該吃什麼?有什麼特定習俗嗎
8月8日迎來今年的立秋節氣。民俗專家表示,在我國,立秋不僅是一個重要節氣,也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民間至今流行著 貼秋膘 啃秋 等習俗。古人把 立秋 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非常重視這個節氣。早在周代,逢立秋日,天子要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數千年的文化傳承使立秋的民俗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