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菩提老鼠
小乘佛教,是指以求自我解脫為目的佛教宗派,主要流傳路線是從印度-斯里蘭卡-泰國、緬甸等南亞地區,因此稱為南傳佛教。乘是交通工具的意思,因為南傳佛教強調自我解脫,所以稱為小乘,即解脫的交通工具比較小,只承載一個人解脫。
與小乘佛教相對的是大乘佛教,其傳播路線主要是印度-中亞地區-新疆-內地,所以稱為北傳佛教或漢傳佛教。強調智慧,眾生解脫,所以稱為大乘,及解脫的工具比較大可以承載更多眾生一起解脫。
上座部和大眾部,根據記載,原始佛教在佛滅度有約100年時僧團對戒律等問題發生爭議發生僧團**,根據不同觀念產生上座部和大眾部,此謂之根本**。隨後上座部和大眾部各自**融合產生支派,但約其主張大致還是上座部和大眾部。大眾部和上座部及其各個支派,總屬於南傳佛教。
有觀點認為大乘佛教就是發展自大眾部的某些宗派。
2樓:匿名使用者
佛滅度之後,不到三月迦葉尊者就從外地趕回來,當時就召集了包括尊者阿難在內的500羅漢(應該不全是阿羅漢,阿羅漢是小乘也就是解脫道的極果)在七葉窟內集結經典,耗時並不長,集結一部分之後,有一些修習大乘的菩薩看過,當場表示不滿意,說「吾等亦欲結集」(增一阿含序品),於是他們在窟外集結,有說大概五千人,有說大概一萬人。
也就是窟內窟外的集結基本上是同時的,窟內集結的主要是小乘經典,窟外集結的主要是大乘經典,窟外集結有說包括文殊菩薩,富樓那尊者也包括阿難尊者等,當迦葉尊者走出七葉窟看到這麼多人在窟外集結經典就說「若佛所不制,不應妄制,若已制,不得有違...」《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三十。
但是剛開始的一二百年間,是小乘興盛,而大乘隱藏傳承的階段,所謂的修習小乘的主要是所謂的上座部,教授解脫道的法義,大乘的傳承包括商那和修尊者,肋尊者等,學的人少,大概離佛滅度之後一百年,有大天比丘唱言」「餘所誘無知,猶豫他令入,道因聲故起,是名真佛教。」(大毗婆沙論九十九)。
他的意思就是說阿羅漢並不能夠等同佛,大概是說阿羅漢還是有餘習,雖然不會現行,阿羅漢的解脫法門是佛宣講的,並不是阿羅漢自悟的,阿羅漢的修行主要是對於現行的蘊處界的觀行,而對於蘊處界的背後實質並沒有透徹的瞭解。
總之大天唱言之後,在當時的上座部(其實最初也沒有所謂的部派,只不過把**的老師稱為上座,就是長老的意思,上座部這個稱呼是後來的)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其實本來應該大乘的教法也有流傳,不然如何產生這麼大的反響?於是很多信奉大天的退出上座部修習大乘,後來的學者稱這些人為大眾部。
至此以後修習小乘的上座部又經過很多次的**,比如在犢子山修行的犢子部,正量部,飲光部...
佛滅五百年間,小乘比較勢微,因為有龍樹,馬鳴,無著,世親等菩薩出,教導大乘,所以大乘非常的興盛。
後來實證的人越來越少,於是有些為了維持供養,在佛滅800年之後引入了婆羅門教的一些東西,形成了所謂的後期密教,產生了所謂的金剛乘,時論乘等(參看歐陽竟無,景昌極等人的著作),最終導致和婆羅門教同質化,而使佛教在印度湮沒。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六百年有玄奘到印度,他之後的五十年基本上佛教在印度就沒有正法的流傳了,根據後面的記錄,那爛陀和超戒寺後面都成為了以這種祕密乘為主修了。
3樓:匿名使用者
佛滅後數月,迦葉尊者,得摩竭陀國阿闍世王的贊助,召請阿羅漢千人,集於王舍城外,七葉窟中,然後在千人中,再選出五百人,擔任結集三藏事宜,派阿難負責經藏,優婆離負責律藏,富樓那負責論藏,,因所有參加者均為僧團上座長老是即所謂上座部結集。
當時有數萬比丘後至,欲參加窟內聽法,迦葉不許,由是乃在窟西北二十餘里處,各誦三藏,另行結集。 計分經藏、律藏、論藏、雜集藏、禁咒藏五類,是即所謂大眾部結集。
從目前來看,大眾部和上座部的結集還都是小乘佛法,而大乘的內容在大乘說來是文殊菩薩率諸大菩薩在鐵圍山所結集。當然,大眾部之中有一部分思想有大乘的味道,但是如果說起來,所有佛法都是一味,大家都有相同的地方,就是能夠修行趨向解脫。那麼有相似的地方也不足為奇了。
4樓:帥帥的良
首先,佛在世時原無宗派之分,但對厭離世只求自了者說小乘法
對悲願深切欲自覺覺他圓成佛果的說大乘法,此即因材施教也是佛教得以延續至今的原因之一。
1樓的朋友,他說錯了幾個地方,他說大乘佛教經典是在鐵圍山集結的,這是不正確的,鐵圍山就是地獄,那裡有跑到地獄去編輯佛經的道理呢?其實大小乘的經全部都是在七葉窟結集而成的。此即是佛教歷史上第一次經典結集大會(之後佛教歷史上還有2次經典集結)
七葉窟,位於竹林精舍東南方,今印度維伊巴拉山頂,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佛**去那裡,在佛陀入滅90天后,有五百位悟道的大**,以大迦葉尊者為中心,由阿難尊者再次朗朗的傳誦出佛陀的教誨,編輯成經藏;以持戒第一的優婆離為中心,編輯律藏**。五百位長老阿羅漢,在此承擔了佛經傳承的責任,傳續了佛法的光明。
如果要回答您的問題要回答的很好,讓您很滿意,那就不得不說一下佛教的歷史
前面已經說過了,佛圓寂後90天進行了第一次經典結集
佛入滅後一百年左右,因東印度吠舍離比丘提倡新佛教,遭保守派反對,於吠舍離城,會集七百眾,以耶舍為上首,舉行第二次結集。這次結集以討論律為中心。(此即佛教史上第二次經典結集)
佛滅後二百三十年左右,于波吒利弗城,依阿育王命,以目犍連帝須為上首,舉行第三次結集,於是三藏教法始行完成。
佛滅後的教團經第二次結集,即種了**的種子,在思想上分為保守派與進步派。後來保守派一心要保守佛陀原始言行跡象,便離開中印度,到北印度迦溼羅毘國,以北方為根據,另組織教團。於地域上分中北二天竺,中天竺進步派稱為大眾部,以般若經為主。
北天竺保守派稱為上座部。後來保守派也分為大大小小的各個部,有名的至少有20個,即小乘二十部
在此必須有一個很重要,非常關鍵不能錯的概念一定要說明清楚!!
請注意:上面講的這個進步派的大眾部,和今天我們一般稱的小乘的大眾部,不是一個!!雖然名字相同,其實是2個
也就是說,今天我們一般所講的大眾部,就是指小乘佛教二十部之一的大眾部
而不是進步派的大眾部!這點一定要明白。
小乘佛教大眾部後來分為九部,上座部分為十一部。即今天的小乘二十部。
小乘大眾九部分別名為:1大眾部,2一說部,3說出世部,4雞胤部,5多聞部,6說假部,7制多山部,8西山住部。9北山住部
上座十一部,即:(一)雪山部。(二)說一切有部。
(三)犢子部。(四)法上部。(五)賢胄部。
(六)正量部。(七)密林山部。(八)化地部。
(九)法藏部,(十)飲光部。(十一)經量部
北天竺上座部薩婆多部,即一切有部對於宇宙萬有主張實有,故稱為實有的思想。中天竺進步派大眾部對於宇宙萬有,或分析或破壞,主張一切皆空,故稱為空觀的思想。在教義上無形劃分北天竺為實有主義,中天竺為空觀主義。
於是分道揚鑣而向東南發展的進步派大眾部,漸漸開拓大乘佛教,向西北發展的上座部,依然拘泥於保守,被斥為小乘。到佛滅後六七百年間,進步派大眾系龍樹、提婆師徒出世。龍樹出身於南方,出家後曾到北方雪山修學,眼見中北各趨極端均非佛教之福。
故龍樹貫徹南北空有的思想,綜合大小乘的精華,倡導真空的大乘的中觀之教法,佛入滅後九百年間,無著、世親兄弟出世,倡導大乘佛教另一重要思想即唯識,自此大乘佛教興起。
大小乘之爭歷千年而未休,大乘輕視小乘,斥為焦芽敗種。小乘則謂大乘非佛說。小乘嚴格持戒,以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微密觀照為修行方式,其精神值得敬佩。
然而,大乘也絕對是佛說。《圓覺經》、《楞伽經》的內容,與祖師證悟的境界毫無乖異,即可得知。否則《淨土聖賢錄》記載之往生事蹟,與禪宗祖師的成就,又當如何解釋?
大小乘思想上的分水嶺,在於:小乘認同四大為實,但以析空觀破此執著;大乘則認為,四大乃是心的影像,是清淨自性所影現的假相,無實體可得。小乘的觀空,卻非易事。
欲達到大乘的圓滿大寂滅處更難。兩者並無對錯,只是思想不同,唯有互相尊重。只要契機,便能受益。
因為無論是大乘還是小乘,都是佛法,都是佛說的,只有深淺之分,並無是非對錯,互相讚歎,我們很高興,這個理想,隨著全球的資訊化,世界佛教論壇的召開,已經慢慢實現
雖然佛門有分大小乘及各個部派及中國大乘的八大宗派,但這只是為了方便大眾學習,此正是因材施教,就如同一所大學,有許多的學科,學系一樣,雖然個個分門別類,但只是為了更好的方便學生自己選擇來學習,雖然學科不同,但是卻不離開同一所大學,所以佛法也是,宗派只是為了方便大家學習,但都是佛教,因此實則八大宗派並沒有門戶之見,山頭主義。佛教是一體的。又如同我們的身體器官功能都不一樣,腦啊,心臟啊等等都不一樣,可是呢,卻在同一個身體,宗派就如同各個器官各有作用,佛教就是一個身體,誰都離不開誰,佛教是一個整體!
祈望佛教興盛,也希望我的回答,能令您滿意。
5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圖書館\佛教史\印度佛教史\
第二章\第一節 部派教團的**與發展
第三章\第三節 大乘佛教源流
作者聖嚴法師
最好同時再看前後的其他章節,敘述很嚴謹,文字很多,恕不轉引了,請自己上網搜尋後閱讀。
6樓:正定小康
小乘佛教自利 大乘佛教自利利他
藏傳佛教、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7樓:匿名使用者
佛陀在世時根本沒有什麼上座部,大眾部等,也沒有什麼南傳,北傳,大乘和小乘的分別。部派佛教的出現是因為對法與律的詮釋的差別所致。僧團當時在教理和戒律上皆是一致,沒有多大的差異。
南傳佛法是肯定我們個人的修行,不依賴佛、菩薩、**神等的參與,這一點是具有極積的意義的。
教派的爭辯是無謂的,大乘和小乘的分別是大眾部佛教徒強加的分法,上座部佛教徒否認這種分法。從律藏來看,屬於上座部系統的律有[四分律],[五分律],[十誦律],[巴利律];屬於大眾部只有[摩訶僧只律]。雖然在經典裡[根本有部律](卷45)及[雜阿含769經]曾提到大乘之名,這是指八正道的修持者;在[雜阿含604經]以修行四攝法的稱為大士,在[增一阿含經](卷19)也提到大乘的六度;但這些都是部派佛法,不是佛陀在世時的原始佛法,根據口耳傳授世代相承的原始佛法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北傳佛教在理論的發揮上可說超過了南傳佛教,但在實踐上,我們不可以一概而論,認為北傳地區就是大乘的,而南傳地區就是小乘的;這些都是無謂的,現彎臘姿在中國佛教空前興盛的是念佛,素食與空談,這可以從網頁上的言論上清楚看到,而對生老病死的切身問題都沒興趣了。
南傳佛法教義簡單樸實,義理清晰,不含迷信色彩,不依賴宗教儀式,或是祈求天神**;充分肯定個人的學習能力,循序漸進修習、徹底開發我們心靈裡寶貴的智慧和慈悲;於今生人世、講求踏實、明白因果業報的道理,尋求向善覺悟的道路;淨化我們人生的生活。佛說∶「我們是業的主人,是自己業的繼承人,由自己的業而生,是自己業的親族,依自己的業支撐而活,不論我們造何種業,善的或惡的埋絕,我們必將去承擔。」
南傳佛法是部派佛教時期的佛法,部派佛教的出現是因為對法與律的詮釋的差別所致。雖然南傳佛法也含有真正的佛法,同時比局兆北傳的佛法還要純正的多。但世人爭強好論,耗時費力。
只要大家依法來修行一段時日,就再也不必多費口舌了。
關於佛教,有兩個問題想請教一下,請教關於佛教的兩個問題
1.佛說過 娑婆世界 五濁惡世 眾生難調難服 縱起善念 旋即就忘 若遇惡緣 念念增長 佛和菩薩一直在努力渡人 但是 凡是都有它的規則 不可以任意為之 我想 不可以靠凡夫的思維去揣測佛菩薩吧 另外佛說過 業力最大 如果一個人 自己不想覺悟 佛也無能為力另外 佛說過 佛不會起心動念 綜合這些 你會理解了...
請教一下關於個人的問題,謝謝,請教一下關於個人的一個問題,謝謝
一段時間來說,只是生物鐘反了,但是長期的話.生物鐘反過來使免疫力 抵抗力下降,很多疾病會趁虛而入,多注意點休息和營養.推薦食補 1.適量的蘋果 胡蘿蔔 菠菜和芹菜切成小塊,加入牛奶 蜂蜜 少許冰塊,用果汁機打碎,製成營養完全而且豐富的果蔬汁。2.香蕉 木瓜和優質酸奶放在一起打碎,營養豐富而且能夠補充...
請教一下心理老師關於自己的問題,請教一下心理老師一個關於自己的問題!
你怕在人多的時候大聲說話 特別是人多的時候 有時候還發抖一下的感覺!如果我大聲說話 很多眼睛看著你就很不很不自在,你都不知道怎麼了,想控制都控制不了。還有你從實習到現在在家呆了6個月,出去見到人都有點害怕,總覺得他們凶凶的。你明天打算出去找工作了,你現在在想,明天肯定去面試的時候也會緊張得不得了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