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高樓居士
南海神叫祝融,也有史書稱其為祝赤,是祝融和赤帝的簡稱。其實祝融和赤帝是同一人,祝融本是火神,今天一旦發生火災,人們仍然認為祝融君光臨。祝融究竟是誰呢?
他又怎樣合水火為一神的呢?這有許多傳說。
傳說一:祝融是中國帝王。他以火施化,號為赤帝。
相傳,祝融還是一個**家,他經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揚動聽,感人肺腑的樂曲,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奮,情緒高昂,對生活充滿熱愛。祝融死後,葬在南嶽衡山之陽,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南嶽最高峰稱為祝融峰。
傳說二:上古帝嚳(ku音酷)在位時,有一個叫重黎的人,是顓頊的兒子,他的官職是「火正」,即火官。重黎忠於職守,努力為帝嚳和廣大黎民服務,當火官有功,帝嚳於是賜以「祝融」的封號。
「祝」是永遠、繼續的意思,「融』是光明的象徵,就是希望重黎繼續用火來照耀大地,永遠給人帶來光明。祝融死後,葬在南嶽衡山舜廟的南峰,即今之祝融峰下。
傳說三:黃帝時期,黃帝南巡,分不清方向,於是請「祝融辨乎南方」,也就是應該說,衡陽的南嶽,最先是由祝融辨出來的,他因此擔任了司徒的職務。後來,祝融被封楚地,成為楚國人的始祖。
今衡陽南嶽祝融峰頂還有一座祝融殿,殿後岩石上建有石欄杆,可以憑欄?望北山的風光。
這個火神,楚人的始祖祝融又怎樣兼任海神的呢?古人認為,南方屬火,火又是光明的象徵,火之本在水,故祝融合水火為一神,且符合周文王八卦中離「≡」屬火,方位在南方的卦象。
傳說四:堯帝時期,洪水滔天,浸山滅陵,黎民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堯帝下令鯀(人名)去治理洪水,可是九年過去了,毫無成效。
後來,鯀知道天上有一種稱為「息壤」的寶物,只要用一點投向大地,馬上就會生長起來,積成山,堆成堤,於是鯀想辦法到天上偷了息壤到人間。用它堵塞洪水,大地終於漸漸看不見洪水蹤跡了。但是,上帝知道息壤被竊,就派火神祝融下凡,在羽山地方把鯀殺死,並奪回餘下的息壤。
上帝還命祝融監視人間治水,命他掌管一方水的大權。由於祝融屬南方之神,所以就合水火為一神,兼任南海之神了。
2樓:匿名使用者
祝融,名重黎(簡稱黎),又稱祝誦,祝和。相傳帝嚳高辛氏時,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鄭)擔任火正之官,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柔五穀材木,為民造福。帝嚳命曰祝融,後世尊為火神。
祝融氏是黃帝后世子孫。《史記·卷四十 ·楚世家》說:「高陽者(帝顓頊),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
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世本》說:「老童(即卷章)生重黎及吳回。
」帝嚳時代,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乃以庚寅日誅重黎,以其弟吳回為火正。吳回死,陸終嗣。陸終有子六人,第四子名求言,西周時為鄶國。
重嚳封功食邑於新鄭一帶。《左傳》昭公十七年說:「鄭,祝融之墟也。
」春秋時的鄭國,是祝融族原來居住過的地方,即今河南新鄭縣一帶。《國語·周語上》說:「有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
」崇山即嵩山。可見,在夏族開始興盛的階段,祝融族有一部份還在嵩山一帶居住。嵩山與新鄭同為鄭國疆域,基本上屬於一個地區。
羅泌《路史》卷八說:「〔祝誦氏〕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陽,是以謂祝融峰也。」
祝融因功狀昭顯,食邑於新鄭,故乾隆四十一年本《新鄭縣誌》特為祝融作《封建表》。
祝融擊火
各種各樣的打火機,已經普及到人們日常生活中。但在一些邊遠山區,農民至今還隨身攜帶著取火用的火鏈,因它不用汽油火石,隨時用,隨時取。所以,一直沿用了幾千年。
那麼,火鏈最早是誰發明的呢?
傳說從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後,到了黃帝時期,人類已開始用火燒熟食物,用火取暖,用火驅趕毒蟲猛獸,用火打仗。可是在那時,人們只知道用火,卻不會儲存火種,這對過著遷徙不定的遊牧遊獵生活的人們來說很不方便。他們必須經常帶火種行路,每到一個地方,頭一件大事就是用火種燃火燒飯,燒過飯後又得把火種小心地儲存起來。
有一年,黃帝帶著夏部落的群民,由南向北轉移。中途忽然遇到暴雨,山洪暴發,遍地是水,大人小孩被雨水澆得像落湯雞。祝融負責管理火種,他隨身帶的火種也被暴雨撲滅了。
人們又冷又餓,孩子們哭 叫不停。黃帝命令大家在一個大石洞裡暫住下來,等待天晴之後再走。誰知,老天好像故意與人們作對,一連幾天,雨一直不停地下著。
人們住在山上石洞裡飢寒難忍。但因失去了火種,無法生火做飯取暖。餓得實在支援不住了,大人便開始吃生肉, 老人和小孩也只得用冷水泡蘑菇吃。
祝融著急萬分,想用鑽木取火的方法取火,可是帶來的木柴全是溼的,鑽了很長時間,也未鑽出火星。眼看天黑了,祝融累得滿頭大汗,毫無效果,一氣之下,便把手裡的鑽頭狠狠地扔出去。不料,鑽頭碰擊在石洞的岩石上,濺出的火星更多。
祝融心裡頓時由憂變喜,他忘記了疲勞,找來好多巖塊,用力互相碰擊,只見火星不斷飛濺 。可是,怎樣才能使火星燃燒呢?這又成了一個難題。
黃帝走過來對祝融說:「你不要太急,從石頭上能擊出火星,這就是很大的成功。下一步怎麼辦,需要多找些人來共同商量。
」黃帝的這番鼓勵,使祝融信心倍增。他找來常先、大鴻、力牧、嫘祖等人一同想辦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唯有常先一人低著,一句話也不說。
大家以為他餓病了,勸告他去休息。不料,常先猛然往起一站,說了聲:「有辦法了!
」說著,把自己纏腰的腰圍解下來,用勁撕開,從容掏出一團花絮,對祝融說:你把這些蘆花絮放在石頭下面,再擊石取火。」祝融按他的建議把蘆花絮擺好,再擊石,火星濺落的越來越多,點燃蘆花絮的聲音越來越大,祝 融用口輕輕一吹,隨著一股濃煙竄出了火苗。
取火成功了!有了火人們就有了生存的希望。石洞裡的大人小孩無不歡呼跳躍。
黃帝專門為祝融舉行了慶功會,給他記了大功,並封他為「火正」(官職)。
祝融發明的「擊石取火」,使人不再為儲存火種發愁,這就大大方便了人類的生產生活。因火又是紅色的,所以後世人都把祝融稱為「赤帝」。
3樓:
是不是和孟獲有關係呢?記得諸葛亮火燒藤甲兵吧,孟獲老婆就叫做祝融夫人。
4樓:匿名使用者
祝融是古代神話中的火神。
火神祝融傳說
5樓:匿名使用者
祝融是在我國長期以來廣泛祭祀的火神。據羅泌《路史·前紀》卷八中說:「祝誦氏,一曰祝龢,是為祝融氏……以火施化,號赤帝,故後世火官因以為謂。
」《史記·楚世家》:「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傳說祝融不但是管火的能手,而且發現了擊石取火的方法,還發明瞭火攻戰法。
祝融原名叫黎,傳說他誕生在氏族社會,是氏族首領的兒子。黎從小就特別喜歡火,那時,燧人氏剛發明了鑽木取火,人們對儲存和使用火的知識很缺乏。有一次,他隨父親進行氏族長途遷徙,因帶著火種走路不方便,他只帶了鑽木取火的石頭。
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黎卻取不出火來,頓時氣得他將取火的石頭向山上扔去,不料石頭落下來濺起了幾顆火星。聰明的黎見了靈機一動,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辦法。他採來晒乾的蘆花,用兩塊尖石頭靠著蘆花連敲幾下,火星濺到蘆花上,再輕輕一吹就冒起了火苗。
這就是後來的擊石取火方法。因此,當時黃帝封他為火正官,並賜名祝融。
火攻戰法傳說也是祝融最早發明的。當時南方有個氏族,首領叫蚩尤,經常侵犯中原,祝融奉命前去討伐。蚩尤人多勢眾,非常強悍。
祝融就命自己的部下每人打個火把和爆燃之物,等蚩尤的人一到,就四處放火,把蚩尤的隊伍燒得焦頭爛額,倉皇潰敗,他們乘勝追擊,終於打敗了蚩尤,立了大功。為此,黃帝重賞了他,命他掌管天下的火,鎮守南山。
6樓:五宵晨
人無再少年一萬年太久的時候還沒吃飯啊,
祝融和共工為什麼打架,共工和祝融為什麼打架
火神祝融是顓頊的曾孫,他有理由支援太爺爺掌握大權,因此,共工向顓頊發起挑戰,祝融就理所應當的為太爺爺出力。遠古時代,世上一片荒涼,只有許多森林,人們連毛帶血地吞吃著打獵得來的禽獸。這時,崑崙山上有一座光明宮,光明宮裡住著一位火神,名叫祝融。祝融很慈祥,很有同情心,看到人們生吃禽獸,就傳下火種,教給人...
祝融是道教神仙,為什麼在南嶽由和尚供奉
雖然佛家不承認佛本是道這一觀點,但是事實上佛是尤道衍生的。早在上古時候的黃帝軒轅就著有 陰符經 足可見道教的歷史至少有五千年而不是我們常說的兩千年。所以說佛教起源於道教是很有根據的。 在道教裡有神位,不見得在別的教裡就沒有他,也可以在南方某地掌管點什麼,這都不是唯一的,而且宗教向來有通性的 如果您只...
為什麼水神共工會和火神祝融相爭,水神是共工,火神究竟是祝融還是顓頊 都是什麼來頭 為何三國裡也有祝融
因為幾個字水火不容 祝融和共工為什麼打架? 故事記載於 淮南子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載,火火監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 這樣,蒼天補,四極正 淫涸,冀州平,狡龍死,顓民生,考其功烈,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