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分別是誰,建安七子分別有誰?

時間 2021-05-07 20:00:15

1樓:暴走少女

建安七子分別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196—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

「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餘六家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後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獲得了安定、富貴的生活。

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己,想依賴他幹一番事業。故而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今河北臨漳縣西)中,又號「鄴中七子」。

他們對於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貢獻。建安七子與「三曹」往往被視作漢末三國時期文學成就的代表。

2樓:最後線索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間(196年——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曹丕在《典論·**》中評述當世文人,特別標舉了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稱為「七子」。七人都是建安時代比較重要的文學家。

其中除孔融的情況較為特別,其餘六人都依附於曹操。他們與曹丕、曹植兄弟有密切的文學交往,形成一個文學集團,在其他一些傑出作者的參與下,共同開創了建安文學的興盛局面。

1、孔融:居七子之首,文才甚豐,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如《薦禰衡表》、《與曹公論盛孝章書》、《雜詩》等。

2、陳琳:曾為曹操掌管書記,善寫軍國書檄,最著名的是《為袁紹檄豫州文》。詩歌代表作為《飲馬長城窟行》。

3、王粲:文學成就最高,前人常將其與曹植並稱。《七哀詩》、《登樓賦》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

4、徐幹:以賦見稱,主要著作是《中論》。

5、阮瑀:曾為曹操掌管書記,善寫軍國書檄。詩有《駕出北郭門行》。

6、應瑒:擅長作賦,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

7、劉楨:以五言詩著名,《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

3樓:匿名使用者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期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優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餘六家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後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才有了安定、富貴的生活。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己,想依賴他幹一番事業。

故爾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今邯鄲臨漳)中,又號「鄴中七子」。

4樓:

建安七子之首是誰?建安七子之首身份揭祕

5樓:佔雅苼

建安七子有: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其中「王粲」的成就最高,被譽為「七子之冠冕」。

6樓:熊熊安禎

應場 王粲 劉楨 阮瑀 徐幹 陳琳 孔融

7樓:房驪桖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應瑒,劉楨。

8樓:植雅惠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個貨

9樓:秋雨溟濛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希望能幫到你哦

竹林七賢和建安七子分別是誰?

10樓:鄔瀅剛承恩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指東漢末建安時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詩人。他們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

竹林七賢

詩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11樓:楊蕾

建安七子他們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及劉楨。竹林七賢他們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12樓:匿名使用者

建安七子 他們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七子」之稱, 竹林七賢 他們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13樓:逸_迅

魏正始年間,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世謂竹林七賢。

建安年間七位文學家,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外的優秀作者。

14樓:①鳳賴邪

建安七子指東漢末建安時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詩人。他們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詩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包括: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15樓:佛爺破了

竹林七賢:指三國魏「竹林七賢」是指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劉伶、王戎七人.

建安七子: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建安七子分別有誰?

16樓:匿名使用者

分別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建安七子指東漢末建安時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詩人。他們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期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孔融 孔融,魯國曲阜人,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年少時曾讓大梨給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這也就是『孔融讓梨』的故事了。早年加入討伐董卓行列,後來為曹操辦事,但因勸阻曹操攻打劉備而被處死。

為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豐。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散文如《薦禰衡表》、《與曹公論盛孝章書》辭藻華麗,駢儷氣息較多;《與曹操論禁酒書》則有詼諧意味。

其《雜詩》第二首,以白描手法寫喪子之痛,哀婉動人。

陳琳漢魏間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

廣陵射陽(今江蘇淮安市楚州區東南)人。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漢靈帝末年,任大將軍何進主簿。

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於事敗被殺。董卓肆惡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袁紹使之典文章,軍中文書,多出其手。

最著名的是《為袁紹檄豫州文》,文中歷數曹操的罪狀,詆斥及其父祖,極富煽動力,建安五年(200),官渡一戰,袁紹大敗,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後又徙為丞相門下督。

建安二十二年(217),與劉楨、應瑒、徐幹等同染疫疾而亡。

陳琳著作,據《隋書·經籍志》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王粲 王粲字:仲宣生卒:177-217(41歲)

籍貫:[兗州]山陽高平 [今山東鄒縣]

容貌:貌寢而體弱通侻

官至   侍中

家族資料 父親   王謙

曾效力過的勢力   魏   劉表|琮

王粲 - 簡明歷史傳記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三國時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學家。其祖為漢朝三公。獻帝西遷時,王粲徙至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

後到荊州依附劉表。劉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軀體羸弱,不甚見重。劉表死後。

王粲勸劉表次子劉琮,令歸降於曹操。曹操闢王粲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魏國始建宗廟,王粲與和洽、衛覬、杜襲同拜侍中。

其時舊制禮儀廢弛,朝內正要興造制度,故使王粲與衛覬等典其事。王粲強記默識,善算術行文;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其中〈七哀詩〉、〈登樓賦〉等皆為名作,有《王侍中集》。與魯國孔融、北海徐幹、廣陵陳琳、陳留阮瑀、汝南應瑒、東平劉楨,合稱「建安七子」。

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歲。

王粲《簡明演義傳記》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三國時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學家。王粲幼時往見左中郎將蔡邕,蔡邕見而奇之,倒屣以相迎。王粲強記默識,善算術行文;一次與友人共行,讀道邊石碑,觀一遍而背誦之,不失一字。

又曾觀人下圍棋,其局亂,王粲復為重置,不誤一道。後到荊州依附劉表,劉表以其為上賓。劉表死後,王粲勸劉表次子劉琮,令歸降於曹操。

曹操至荊州,王粲賜爵關內侯。魏國始建宗廟,王粲與和洽、衛覬、杜襲同拜侍中,共議尊曹操為「魏王」;後因中書令荀攸諫止不行而後憂死,其議遂罷。

王粲的歷史評價

陳壽評曰:「昔文帝、陳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聲相應,才士並出,惟粲等六人最見名目。 粲特處常伯之官,興一代之制,然其沖虛德宇,未若徐幹之粹也。」(《三國志魏書二十一王衛二劉傳》)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廣陵陳琳、山陽王粲、北海徐幹、陳留阮瑀、汝南應瑒、東平劉楨,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自以騁騏驥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粲長於辭賦。干時有逸氣,然非粲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徵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三國志魏書二十一王衛二劉傳》引《典論》)

鍾嶸評魏侍中王粲:「其源出於李陵。發愀愴之詞,文秀而質羸。在曹、劉間,別構一體。方陳思不足,比魏文有餘。 」(《詩品》)

白居易《題文集櫃》詩:「身是鄧伯道,世無王仲宣。只應分付女,留與外孫傳。」

徐幹 徐幹(171年—217年),字偉長,東漢時期北海(今山東濰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

少年勤學,潛心典籍。當時的州郡牧慕徐幹才名「禮命蹊躇,連武欲致之」。他以「輕官忽祿,不耽世榮。

」謝絕。建安初年,曹操召授司空軍師祭酒掾屬,又轉五官將文學。徐幹本人擅長辭賦,能作詩,其五言詩妙絕當時。

其主要著作是《中論》,當時曹丕稱讚此書「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於後。」(《與吳質書》)。其《玄猿賦》、《漏卮賦》、《橘賦》、《圓扇賦》……等,曾被曹丕評為「雖張(張衡)﹑蔡(蔡邕)不過也」(《典論·**》)

阮瑀阮瑀(?——212年),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漢魏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名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

詩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孤兒受後母虐待的苦難遭遇,比較生動形象。 年輕時曾受學於蔡邕,蔡邕稱他為「奇才」。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當時軍國書檄文字,多為阮瑀與陳琳所擬。

後徙為丞相倉曹掾屬。詩歌語言樸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會問題。詩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孤兒受後母虐待的苦難遭遇。

阮瑀的**修養頗高,他的兒子阮籍,孫子阮咸皆當時名人,位列「竹林七賢」,妙於音律。明人輯有《阮元瑜集》。

應瑒 應瑒(?--217年),東漢末文學家,字德璉,東漢南頓縣(今項城)人。建安七子之一。

擅長作賦,有文賦數十篇,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父名應珣,官至司空掾(掾為古屬官之通稱)。

瑒初被魏王曹操任命為丞相掾屬,後轉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瑒為將軍府文學(掌校典籍、侍奉文章),著文賦數十篇。詩歌亦見長。

瑒處於漢、魏戰亂時期,對人民的災難深感同情,在他的《靈河賦》、《愍驥賦》、《徵賦》和《公宴賦》等作品中都有較深刻的反映。這些作品辭情慷慨,深刻反映了漢末社會的動亂和人民流離失所的痛苦。體現了他企盼國家統一的願望。

在魏、晉文學史上,他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劉楨並稱「建安七子」,又因同居鄴中(河南省臨漳縣)亦稱「鄴中七子」。其傳世之作不多,原有集,今散佚。明人輯有《應德璉集》。

劉楨 劉楨(?~217)漢魏間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字公幹。東平(今屬山東)人。父劉樑,以文學見貴。

建安中,劉楨被曹操召為丞相掾屬。與曹丕兄弟頗相親愛。後因在曹丕席上平視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勞役,後又免罪署為小吏。

建安二十二年 (217),與陳琳、徐瑀、應瑒等同染疾疫而亡。

劉楨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特別是五言詩創作方面。曹丕就曾說他"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又與吳質書》)。其作品氣勢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調頗高。

他與王粲合稱"劉王"。清代劉熙載說"公□氣勝,仲宣情勝"(《藝概·詩概》),這是從對比中揭示了二人各自的長處。還有人把他同曹植合稱"曹劉",也是從氣格方面著眼的。

集中體現其風格的是《贈從弟》三首,抒寫詩人的胸懷志節,具有悲涼慷慨、高風跨俗的氣概。其中第二首:"亭亭山上鬆,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愴,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尤為人所稱道。劉楨創作的弱點是辭采不夠豐富,所以鍾嶸說他"氣過其文,雕潤恨少"(《詩品》上)。他與王粲各有一篇《大暑賦》,在文采上的差異是很明顯的。

劉楨作品,《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 4卷、《毛詩義問》10卷,皆已佚。明代張溥輯有《劉公□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建安七子怎麼記憶,建安七子的相關故事有哪些?

mars尾戒 建安年間七位文學家的合稱 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應瑒 劉楨.順口溜記住 建安七子 的名字 空 孔融 城 陳琳 王 粲 需 徐幹 軟 阮瑀 硬 應瑒 瘤 劉楨 1 建安七子 七子 之稱,始於曹丕所著 典論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

建安七子及曹子建的故事,「三曹」與「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 孔融 153 208 孔融,家學淵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魯國曲阜人。他年少時曾讓大梨給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這也就是 孔融讓梨 的故事了。早年加入討伐董卓行列,後來為曹操辦事,但因勸阻曹操攻打劉備而被處死。為建安子子之首,文才甚豐。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散文如 薦彌衡表 與曹公...

漢末「建安七子」有那些人

包括 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應瑒 劉楨。簡介 孔融 153 208 孔融孔融字文舉,其實家學淵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魯國曲阜人,後來為曹操所用。他年少時曾讓大梨給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這也就是 孔融讓梨 的故事了。靈帝時,闢司徒楊賜府。中平初 185 舉高第,為侍御史,與中丞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