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宇竹豐
· 這就是溫公書法的由來。
出門在外也不愁《虞恭公碑》又稱《溫公碑》、《溫彥博碑》,是《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的簡稱,唐貞觀十一(公元637)年刻,岑文字撰,歐陽詢書。宋時碑石下半截斷裂,又有牧童嬉戲,下截多漫泐,昭陵諸碑多如此。是故此碑名聲雖隆,而習者稀。
而宋拓最多者僅存上半截八百餘字,後翁方綱洗石釋文,羅振玉亦有同舉,將鑿損字釋出,既補唐史缺漏,又可資參習,惜釋文未能得觀.歐陽詢(557~641),唐代著名書法家,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勃海縣男。
書法學二王,參以隸法,勁險刻厲,於平正中見險絕,自成一體,世稱“歐體”,對後世影響很大,與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並稱為“楷書四大家”。他的書法在當時堪稱一絕,“人得其尺牘文字,鹹以為楷範焉。”楷書從隸書發展到唐初,成為一種成熟的書體,是以歐陽詢的書藝為代表的。
他的楷書體現出盛唐泱泱大國的風度,為李唐300年楷書中的龍頭和執牛耳者。傳世碑刻除《虞恭公碑》外,尚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皇甫誕碑》、《房彥謙碑》等;墨跡有《張翰帖》、《卜商帖》、《夢奠帖》等編有《藝文類聚》100卷。.....、
2樓:_東方欲曉
這句話出自宋元時期史學家胡三省著《資治通鑑廣注》。意思是“這就是溫公書法的由來”。
《資治通鑑》開卷〈周紀〉第一句寫道:“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胡三省在這句話之後註釋:
”〔此溫公書法所由始也。魏之先,畢公高後,與周同姓;其苗裔曰畢萬,始封於魏,至魏舒,始為晉正卿;三世至斯。趙之先,造父後;至叔帶,始自周適晉;至趙夙,始封於耿。
至趙盾,始為晉正卿,六世至籍。韓之先,出於周武王,至韓武子事晉,封於韓原。至韓厥,為晉正卿;六世至虔。
三家者,世為晉大夫,於周則陪臣也。周室既衰,晉主夏盟,以尊王室,故命之為伯。三卿竊晉之權,暴蔑其君,剖分其國,此王法所必誅也。
威烈王不惟不能誅之,又命之為諸侯,是崇獎奸名犯分之臣也,通鑑始於此,其所以謹名分歟!〕“
溫公指溫彥博。溫彥博(574年-637年),字大臨,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唐朝宰相,北齊文林館學士溫君悠次子,禮部尚書溫大雅之弟。
溫彥博出身太原溫氏,早年曾在隋朝擔任文林郎、通直謁者,後為幽州司馬,隨羅藝歸唐,歷任幽州長史、中書舍人、中書侍郎、雍州治中、御史大夫,封西河郡公。630年(貞觀四年),溫彥博升任中書令,進封虞國公。636年(貞觀十年),又升任尚書右僕射。
637年(貞觀十一年),溫彥博病逝,追贈特進,諡號恭,陪葬昭陵。
溫公書法指的是《虞恭公碑》碑刻。《虞恭公碑》又稱《溫公碑》、《溫彥博碑》,是《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的簡稱,唐貞觀十一(公元637)年刻,岑文字撰,歐陽詢書。
碑文第一段寫道:”昔者帝媯升歷,九官奮其庸;有周誕命,六卿揚其職。國鈞總於公相,贊乎二輔;極密歸於臺閣,成乎百官。
淳雅推被於寀寮,勳庸特銘於鍾鼎,是以功高魏趙,治比高傒,此煬帝載其盛德,建武嘉其卓操也。“其中”功高魏趙“中的”魏“和”趙“,就是資鑑通鑑中所說的魏斯、趙籍。
3樓:百小度
何謂“禮”?周作人先生講:“生活之藝術這個名詞,用中國固有的字來說便是禮”。
“禮”是使生活變得和樂而美妙的一部分,這樣理解真好。司馬光長篇大論辯析“名份”一說,我想也是為了使生活變得彬彬有禮。然其實,也就是夫子所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國君要像國君,臣下要像臣下,父親要像父親,兒子要像兒子。這裡面內涵無可推卸的職責與如寒來暑往般必不可少的秩序,並一定是說君父便高高在上,等級森嚴。不君不臣不父不子,其結果只能是人亡政息。
我想,沒有人願意這樣。當年齊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就用這八個字回答。齊景公深有感觸地說:
“對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即使糧食再多,我能吃到嗎?”(《論語·顏淵》)周威烈王顯然就不像人君,做事基本不著譜。孔子說:
“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論語·季氏》)”東周接下來的形勢就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周天子完全褪為空殼。 宋神宗讀出了司馬光的這層用意,他在為《資治通鑑》作《序》時說:
“(司馬)光之志,以周積衰,王室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威烈王自陪臣命韓、趙、魏為諸侯,周雖未滅,王制盡矣。此亦古人造端立意...
4樓:楚域草閣
看完這篇短文你就明白了!
何謂“禮”?周作人先生講:“生活之藝術這個名詞,用中國固有的字來說便是禮”。
“禮”是使生活變得和樂而美妙的一部分,這樣理解真好。司馬光長篇大論辯析“名份”一說,我想也是為了使生活變得彬彬有禮。然其實,也就是夫子所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國君要像國君,臣下要像臣下,父親要像父親,兒子要像兒子。這裡面內涵無可推卸的職責與如寒來暑往般必不可少的秩序,並一定是說君父便高高在上,等級森嚴。不君不臣不父不子,其結果只能是人亡政息。
我想,沒有人願意這樣。當年齊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就用這八個字回答。齊景公深有感觸地說:
“對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即使糧食再多,我能吃到嗎?”(《論語·顏淵》)周威烈王顯然就不像人君,做事基本不著譜。孔子說:
“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論語·季氏》)”東周接下來的形勢就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周天子完全褪為空殼。
宋神宗讀出了司馬光的這層用意,他在為《資治通鑑》作《序》時說:“(司馬)光之志,以周積衰,王室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威烈王自陪臣命韓、趙、魏為諸侯,周雖未滅,王制盡矣。
此亦古人造端立意之所由也。”而胡三省更直接,“此溫公書法所由始也。”對司馬光的這個開篇法門,評價甚高,總括為“溫公書法”。
據我所知,史筆稱“法”的共有三家,另二家一是“春秋筆法”,一是朱熹的“紫陽書法”。“溫公書法”的大要,意在告誡天子,不可自壞規矩,否則上樑不正,下樑必歪。公元前377年,子思在衛國,看到衛侯滿腦漿糊,胡亂出主意,而群臣卻“和者如出一口”,子思就開罵:
“以吾觀衛,所謂君不君臣不臣者也。”
而近人之關注“禮”,我認為過偏地看到了“繁文縟節”,卻沒有看到“斑馬線”,於是就亂罵一通,尤以魯迅為代表,說禮教吃人。其實“禮”之大用在於秩序,《禮記·樂記》說“禮者天地之序也”。打個比方,交通而無秩序,成不成?
人生在世,從古至今,有些東西是可變的,有些東西是不可變的。可變的是形式,不可變的是內在的規律。儒家說守孝三年,現在已不合時宜,可變,然孝道之心可變乎?
附:臣光曰:臣聞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
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
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眾,受制於一人,雖有絕倫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豈非以禮為之綱紀哉。是故天子統三公,三公率諸侯,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
貴以臨賤,賤以承貴。上之使下,猶心腹之運手足,根本之制支葉;下之事上,猶手足之衛心腹,支葉之庇本根。然後能上下相保而國家治安。
故曰:天子之職莫大於禮也。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就是溫公書法的由來啊
文章裡括號裡面的句子該用標點符號嗎
6樓:喻忌街
如果括號中的內容是一個詞或片語,括號內結尾處不加標點符號,例如:
乙巳(二十三日),後周世宗親自監督眾將攻城。
如果括號內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則要加標點符號,例如:
高世之智,莫〔章:十二行本“莫”下有“敢”字,乙十一行本同。〕一般情況下,括號前不加標點符號,例如:
乙巳(二十三日),後周世宗親自監督眾將攻城。
但是如果括號內的內容與前面的最後一詞的內容關係不大,而與前面的整個句子有關,
這時,括號前應該有標點符號,例如:
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此溫公書法所由始也。威烈王不惟不能誅之,又命之為諸侯,是崇獎奸名犯分之臣也,通鑑始於此,其所以謹名分歟!〕
兆民之眾?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這一句出自《資治通鑑》開篇,原句是“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眾,受制版於一人”。意權思是“四海之廣,百姓之眾,都受制於君主一人”。“兆民”,古稱天子之民,後泛指眾民,百姓。
“兆民之眾”,即可譯為,眾多的百姓。可以當做一個定語後置句。但是在真的在句中翻譯時可以按照我上面“百姓之眾”那麼譯,因為現代也有這種用法,而且更加書面化。
8樓:匿名使用者
兆民:古稱天子之民,後泛指眾民,百姓。
天下百姓之多
9樓:
兆民,古稱太子之民,後泛指眾民,百姓。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上開頭就說:“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眾,受制於一人……”,可見“兆民之眾”指“以老百姓之多”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發點。出自春秋時期孔子及其 所作 孝經 開宗明義章 原文為 子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譯文 孔子說 孝道便是道德的...
「此去經年」是什麼意思呢,「此去經年」是什麼意思?
帥氣的小宇宙 意思 故人從此一別就要好多年了。包含著回憶與懷念的意思。原句出自於宋代詞人柳永的 雨霖鈴 寒蟬悽切 原文 部分 雨霖鈴 寒蟬悽切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白話譯文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
我也是醉了,什麼意思,我也是醉了是什麼意思?
看到一個搞笑的事情,被弄得哭笑不得,個人理解 服了,夠了,無語的意思 我也是醉了?什麼意思 happy閒時小趣 這是最近流行的網路語,可以理解為,我也是無語了 這也能玩,顛覆了我的三觀 我也是給跪了 你可以當他在罵你的樣子來解釋,比如你發一張特別醜的 過去,對方若 是說 也是醉了 說明他在嘲諷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