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的語言特點

時間 2021-08-11 17:09:29

1樓:吉吉麻麻麻麻

特點:1、崑劇表演的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諧和。

2、崑劇的戲曲舞蹈多方吸收和繼承了古代民間舞蹈、宮廷舞蹈的傳統,通過長期舞臺演出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說唱與舞蹈緊密結合的經驗,適應敘事寫景的演出場子的需要,創造出許多偏重於描寫的舞蹈表演,與「戲」配合,成為故事性較強的摺子戲。

3、崑劇的唸白也很有特點,由於崑劇是從吳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它的語音帶有吳儂軟語的特點。

1、崑曲,又稱崑劇、崑腔、崑山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崑曲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太倉南碼頭,後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2、崑曲糅合了唱唸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

3、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絃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唸語音為「中州韻」。崑曲在202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2樓:匿名使用者

【藝術特點】

崑劇作為一個曾經在全國範圍內有著巨大影響的劇種,在歷盡了艱辛困苦之後,能奇蹟般地再次復活,這和它本身超絕的藝術魅力有緊密關係,其藝術成就首先表現在它的**上。

崑劇行腔優美,以纏綿婉轉、柔漫悠遠見長。在演唱技巧上注重聲音的控制,節奏速度的頓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講究,場面伴奏樂曲齊全。

「水磨腔」。這種新腔奠定了崑劇演唱的特色,充分體現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細曲」)中,具體表現為放慢拍子,延緩節奏,以便在旋律進行中運用較多的裝飾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現了「贈板曲」,即將4/4拍的曲調放慢成8/4,聲調清柔委婉,並對字音嚴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個字,注意咬字的頭、腹、尾,即吐字、過腔和收音,使**佈局的空間增大,變化增多,其纏綿婉轉、柔曼悠遠的特點也愈加突出。

相對而言,北曲的聲情偏於跌宕豪爽,跳躍性強。它使用七聲音階和南曲用五聲音階(基本上不用半音)不同,但在崑山腔的長期吸收北曲演唱過程中,原來北曲的特性也漸漸被溶化成為「南曲化」的演唱風格,因此在崑劇演出劇目中,北曲既有成套的使用,也有單支曲牌的摘用,還有「南北合套」。

「南北合套」的使用很有特色:一般情況是北曲由一個角色應唱,南曲則由幾個不同的角色分唱。這幾種南北曲的配合使用辦法,完全從劇情出發,使**儘可能完美地服從戲劇內容的需要。

從南北曲本身的變化說,尚有「借宮」、「犯調」、集曲「等多種手法。原來聯成一套的曲子,無論南北曲,都有屬於那一宮調的曲子問題,當唱曲要求情緒顯著變化時,同一宮調內的曲子不能勝任,就可借用其它宮調的合適曲子。如《牡丹亭·驚夢》,先後所用的曲牌是[山坡羊](商調)、[山桃紅](越調)、[鮑老催](黃鐘宮)、[綿搭絮](越調)。

在演唱技巧上,崑劇注重聲音的控制,節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發音,並有「豁」、「疊」、「擻」、「嚯」等腔法的區分以及各類角色的性格唱法。**的板式節拍,除了南曲「贈板」將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無論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它們在實際演唱時自有許多變化,一切服從於戲情和角色應有的情緒。

崑劇的樂器配置較為齊全,大體由管樂器、絃樂器、打擊樂器三部分組成,主樂器是笛,還有笙、簫、三絃、琵琶等。由於以聲若遊絲的笛為主要伴奏樂器,加上贈板的廣泛使用,字分頭、腹、尾的吐字方式,以及它本身受吳中民歌的影響而具有的「流麗悠遠」的特色,使崑劇**以「婉麗嫵媚、一唱三嘆」幾百年冠絕梨園。伴奏有很多吹奏曲牌,適應不同場合,後來也被許多劇種所搬用。

崑劇的**屬於聯曲體結構,簡稱「曲牌體」。它所使用的曲牌大約有一千種以上,南北曲牌的**,其中不僅有古代的歌舞**,唐宋時代的大麴、詞調,宋代的唱賺、諸宮調,還有民歌和少數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為基礎,兼用北曲套數,並以「犯調」、「借宮」、「集曲」等手法進行創作。

此外,還有不少宗教歌曲。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戲曲,由宋元南戲到金院本、元雜劇、逐漸推進、衍變。元末農民起義,推翻了蒙古貴族的封建統治之後,廣大的南方各族人民,在政治上擺脫了民族歧視的枷鎖,生產有所恢復,商業漸趨發展。此時中國的戲劇也相應地發生了巨大變化,形成「北劇」(元雜劇)沒落,」南戲」復興的現象。

當時南戲主要劇本是「傳奇」,演唱傳奇的聲腔很多,其中最古老的是發源於浙江海鹽的聲腔,它流行在嘉興、湖州、溫州、台州一帶,萬曆間復傳人江西,流行地區較廣的是弋陽腔,它分佈在江西、南北二京、湖南、福建、安徽、兩廣、雲南、貴州等地,多結合各地的語言、**而有所衍變,餘姚腔流行於浙江紹興,以及江蘇的常州、鎮江、揚州、徐州,安徽的貴池、太湖等地。此外還有四平腔、義烏腔、樂平腔等,皆影響不大。 南戲復興也有著一個過程,明初的貴族士大夫這些上層人士還以北曲為雅樂正聲,至於民間的廣大群眾則普遍愛好詞調通俗、故事曲折而完整的南戲。

等到「 荊(荊釵記)、 劉(劉智遠白兔記)、拜(王瑞蘭閨怨拜月亭)、殺(殺狗記)」四大傳奇及高明(則誠)的《琵琶記》從文詞排場各方面都在普及的基礎上得到相當的提高之後,引起了士大夫階層的重視,南戲由廣場走上了高堂華筵,身價日上。 「流麗悠遠,出乎三腔之上」的崑山腔,簡稱崑腔,它始於元代末年的崑山,是南曲的一個支派。據明·玉峰(崑山)張廣德的《真跡日錄》卷二載文記有「元朝有顧堅者,雖離崑山三十里,居千墩,精於南詞,善作古賦。

擴廓帖木兒聞其善歌,屢招不屈。與楊鐵笛、顧阿瑛、倪元鎮為友,自號風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雅集》十卷,《風月散人樂府》八卷行於世,善發南曲之奧,故國初有崑山腔之稱。

」 崑山腔在明代萬曆之前,還只是流行於吳中的「小集南唱」的清曲。這種「清柔婉折」的崑山腔之變革發展,是在明代中葉以後。在嘉靖(1522一1566)、隆慶(1567一1572)年間,江西豫 章(南昌)人魏良輔(字尚泉、一字上泉)流寓太倉南關(元代時崑山所轄)。

魏良輔原是個北曲清唱家,到吳中後,又致力於南曲。他認為當時的一些南曲唱腔「率平直無意致」(行腔簡單,或節奏拖沓),於是以原崑山腔為基礎,參考海鹽、餘姚等腔的優點,並吸收了北曲中的一些唱法(應即是「抑揚頓挫,索纖牽結,停聲、偷吹、依腔、貼調」等有裝飾色彩的潤腔手法,以及用不同音色塑造人物性格、情感的演唱技巧),並與善吹洞蕭的張梅谷,工(扌厭)管的謝林泉,以及張小泉、周夢山、季敬坡、戴梅川、包郎郎諸人結成在藝術上有共同見解和理想的創作集體,把崑山腔作了很大的改革與發展。魏良輔非常講求唱法上的吐字、過腔、收音,每有所得必往南關老唱家大倉戶侯過雲適處請教,求得首肯,多次反覆修改不厭。

同時,河北的北曲絃索名家張野塘,以罪發配太倉衛,被魏良輔以善歌之女招為婿,他協助魏「更定弦索音節,使與南音相近。並改三絃(形)式,身稍細而其鼓圓,以文木製之,名曰弦子(即崑曲及彈詞中所用的「南弦」)。它與曲笛、懷鼓、提琴(民族拉絃樂器),併為崑曲的特色伴奏樂器。

這種新腔的特點是清柔婉轉,「呼叫水磨,拍捱冷板。聲則平上去入之婉協,字則頭腹尾音之畢勻,……啟口輕圓,收音純細。」成為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新聲,「腔曰『崑腔』」,曲名『時曲』」。

但這時的崑曲仍是清唱,尚未能體現劇本,形諸舞臺。 崑曲由清唱搬上舞臺,成為戲劇,則是由梁辰魚的《浣紗記》開始。崑山梁辰魚(1519-1591)號少白、又號仇池外史,著名戲曲作家,精詩詞,通音律。

魏良輔改腔的成就使他頗受鼓舞,他經常設特大坐榻和桌案,自己西向坐,教人歌曲,學者列序兩旁。著名的歌兒舞女沒有得到樑的親授,皆自以為不祥。但他還覺得這樣的新腔不應只侷限於曲壇清歌,必須擴充套件到舞臺之上佔有更廣闊的天地、於是與精通音理的鄭思笠、陳梅泉、唐小虞諸人,「考訂元劇,自翻新作」,併發揮文學優勢寫作了以西施為主要人物的《浣紗記》傳奇,從**方面彌補了水磨調「冷唱」的不足,同時把傳奇文學與新的聲腔。

和表演藝術綜合在一起,借鑼鼓之勢與舞臺之場面形態,第一次將崑曲搬上劇壇。這種從原始的崑山腔發展成為崑曲,再進一步登上舞臺,即是這個聲腔定型和成熟的過程。自萬曆初年,崑曲很快地擴充套件到江、浙各地,成為壓倒其它南戲聲腔的劇種。

隨之由士大夫帶進北京,與弋陽腔併為玉熙宮中大戲,當時稱為「官腔」。從此,崑曲儼然成了劇壇的盟主,數百年來,對許多劇種的舞臺藝術,產生過深厚的影響。

4樓:匿名使用者

吳儂軟語。比較慢的。老版本蘇州話唱的。一個字要停頓很長時間哦。有興趣的話,我唱兩句來給你聽聽??哈哈。

崑曲的特點

5樓:匿名使用者

崑劇表演的最大的特點:

1、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諧和。

2、崑劇是一種歌、舞、介、白各種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綜合藝術,長期的演劇歷史中形成了載歌載舞的表演特色,尤其體現在各門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體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說話時的輔助姿態和由手勢發展起來的著重寫意的舞蹈;一種是配合唱詞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動作,又是表達人物性格心靈和曲辭意義的有效手段。

擴充套件資料

崑曲藝術特點:

1、崑劇行腔優美,以纏綿婉轉、柔漫悠遠見長。在演唱技巧上注重聲音的控制,節奏速度的頓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講究,場面伴奏樂曲齊全。

2、「水磨腔」。這種新腔奠定了崑劇演唱的特色,充分體現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細曲」)中,具體表現為放慢拍子,延緩節奏,以便在旋律進行中運用較多的裝飾性花腔。

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現了「贈板曲」,即將4/4拍的曲調放慢成8/4,聲調清柔委婉,並對字音嚴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個字,注意咬字的頭、腹、尾,即吐字、過腔和收音,使**佈局的空間增大,變化增多,其纏綿婉轉、柔曼悠遠的特點也愈加突出。

3、相對而言,北曲的聲情偏於跌宕豪爽,跳躍性強。它使用七聲音階和南曲用五聲音階(基本上不用半音)不同,但在崑山腔的長期吸收北曲演唱過程中,原來北曲的特性也漸漸被溶化成為「南曲化」的演唱風格,因此在崑劇演出劇目中,北曲既有成套的使用,也有單支曲牌的摘用,還有「南北合套」。

4、「南北合套」的使用很有特色:一般情況是北曲由一個角色應唱,南曲則由幾個不同的角色分唱。這幾種南北曲的配合使用辦法,完全從劇情出發,使**儘可能完美地服從戲劇內容的需要。

5、從南北曲本身的變化說,尚有「借宮」、「犯調」、集曲「等多種手法。原來聯成一套的曲子,無論南北曲,都有屬於那一宮調的曲子問題,當唱曲要求情緒顯著變化時,同一宮調內的曲子不能勝任,就可借用其它宮調的合適曲子。

漢族的飲食特點 服飾特點 建築特點 語言特點分別是什麼

若琳纓淚 交領右衽 上衣下裳 長袖寬衣 繫帶暗釦 瀟灑飄逸。這個是服飾的 漢族文化很多噢,去百科看吧,在下面 漢族的語言,主要居住地,服裝,民居特色,風俗習慣及節日 漢族,現有人口10 4億多。漢族主要分佈在中國的松遼平原及黃河 長江 珠江等大河巨川的中下游流域農業發達地區,並散居於全國各地。在中華...

孟子文章語言有什麼特點,孟子的語言特點是什麼?

一 特點 1 首先,孟子 在語言上最大的特點是層次分明,步步深入.不如我們學過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本文意在說明 實行仁政 和 得民心 的重要性,但作者並沒有開門見山,而是從戰爭中的天時,地利,人和說起,得到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任何 的結論,推匯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的論點.這樣水到渠成,是...

記敘文特點有哪些,記敘文語言特點有哪些

記敘文語言特點有哪些 1 記敘文的語言要形象生動,富有文采。2 要有豐富的情感,觸及讀者內心最柔軟的部分。3 要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勾畫生活,含著生活最原始的溫度。4 記敘文好的語言要有韻味,有底蘊,有張力,讀來令人遐思悠遠,回味無窮。5 以寫人 敘事 寫景 狀物為主要內容 通過描述人物 時間及狀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