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道士「盛世封山修行,亂世下山救人」

時間 2021-08-11 17:13:24

1樓:妮可

這句名言曾經網路上流傳甚廣,但其實道教並非我們想象中那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他們也是很關注時事熱點的,2023年6月,**率領新四軍建立茅山抗日根據地,司令部就設在茅山乾元觀,順吉道長黎遇航和茅山宮觀不少道士投身抗日,為部隊做嚮導,送情報,黎遇航道長就當過新四軍糧食保管員,和情報站站長,當時他只有22歲。

而在道教還有兩句話「盛世封山修行、亂世下山救人」,當年抗日戰爭期間,日寇入侵、狼煙四起,而道士們也毅然而然參加了這場蕩氣迴腸的民族戰爭中。國內社交**上曾流傳著這麼一件事:一個道觀只剩下一個老道士,記者採訪那個老道士時問:

為什麼就他一個人?他說他小的時候**帶著師兄們下山抗日去,一去再也沒回來。

這個故事網路上流傳甚廣,不過樑興揚道長指出這只是一個段子,但是道長也列舉了很多例子,雖然那只是段子,但是當年道士們參加抗日戰爭時真的一點都不含糊。我們所熟悉的狼牙山五壯士,現在不少網友都知道,五壯士跳崖後,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而倖免於難,而救下兩位壯士的,正是當年在狼牙山棋盤坨道觀潛修的李圓忠道長。

李圓忠道長的壯舉不止這一樁,抗戰爆發後,他毅然率領道觀道士下山抗日,協助八路軍勘察地形構築防禦工事,利用山上道廟為八路軍藏被服、糧食,掩護傷病員,建國後他還得到了**總司令的接見。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來看和尚,和尚乃是佛教的代表人物,佛教講究探尋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他們的教徒(主要是在和尚的帶領下的人們)參加修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去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他們希望藉助自己的修行,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生命的解脫。

3樓:貓

可能這就是道家思想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4樓:瑣鑫蕭笙

正規的僧人和道士,都會有救苦救難的精神的。

5樓:仙女本仙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任何反駁

道家思想就是這樣吧,盛世無為而治,注重提升自我,亂世責無旁貸,救世義不容辭。

6樓:微涼寒風葉的

因為真正的道士都是低調卻身懷絕技,在和平的時候提升自己,自己亂世中不選擇安逸。

7樓:匿名使用者

道教並非我們想象中那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他們也是很關注時事熱點的。

8樓:咖啡要加冰

真正的道士追求的是長生不死和得道成仙,他們太平盛世的時候都躲在深山裡。

9樓:心野套路深活寶

道教近些年才慢慢復興,中國現有寺廟八成都是佛教所有,其中佛教寺廟原址大多為道觀,明清時期重佛輕道,近些年才有些起色,在社會上層的信眾越來越多,道教很嚴格,某些方面不適合大眾。道教山醫命相卜,有能力者不收徒,成天收徒一定是冒牌,跟佛教喊一句什麼陀佛就能超生的愚人理論不同,道教認為我命由我。也應了亂世下山盛世歸這句話,還有與道教人員打招呼或者去道觀不要行合十禮,抱拳禮是中華傳承至今的文化。

10樓:

道教並非我們想象中那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為什麼道士盛世從不露面,亂世卻主動下山?

11樓:龍鬼12vaax儗東

我個人認為還是道教好、此處略去一萬個字!

佛前一跪三千年,未見我佛心生憐。莫是塵埃遮佛眼,原是未獻香火錢。佛若不貪,為何要世人供奉?

佛不愛慕虛榮,為何要世人跪拜?我心有佛,佛卻無我。受盡世間苦難,問佛?

佛說:一切皆有定數。我笑:

既然幫不到我,我拜你何用?佛曰普度眾生,可沒見過渡了誰。道曰:

獨善其身,可苦難之時偏偏出手相助。縫亂世之年,佛:封閉山門不問世事。

道:率眾出山懸壺濟世。縫太平盛世,佛:

又來普度眾生取悅世人。道:歸隱山林,參悟道法。

異國異教惑人心,愚弄世人上千年,

隨意編句順口溜,就把一個宗教詆譭了。心挺歹毒啊?關鍵是還有人信了。。。無論盛世亂世,假道神棍出來招搖撞騙的還少嗎?

拋開佛教是國外傳進來的和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不說,就衝著那句亂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關門避禍。盛世道士歸隱深山,和尚出門招搖,就不喜歡佛教

按我的理解道教是可以結婚的,因為道教理念是順應自然規律的,而人結婚是順應自然規律的!

胖和尚很多胖道士很少說明和尚和道士的境界不一樣

是啊,現在出來招搖的和尚太多,成了商業和尚

在我們老家,有個道觀,名氣很大,裡,面幾個道士身著樸素,道觀破爛不堪了,也沒向人要錢,都是種點菜自己吃,後來太破了,旁邊的村民出點力,大家出點錢,補補,幾個道士也不說話,單掌向上,低著頭向那些給他們幫助的村民

道教出自本土,是中國古民的一個思想流派。自家出事,肯定是要下山救世的

道教才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佛教是外教入侵,就像現在的**教一樣,不久將來隨著外來文化的侵蝕,中國的傳統文化會慢慢淡忘,甚至歷史也會篡改,我們這個文明古國也就走到了盡頭,上帝會成為人們的神

福生無量天尊。本來道教就不擅長宣傳**。而且道爺們修自己的道懶得管別人怎麼看。

我信奉道教。因為親身經歷我也相信世界上有科學沒辦法解釋的事情。我也遇到了一位好師叔。

遇到了一些事師叔交給我了一個道教的咒語並且告訴我了一句話。**萬兩不賣道,十字街頭送路人。由衷的欽佩!

看到一個故事,一座破舊道觀只有一個白髮蒼蒼的老道士,問為什麼只有他一人,說師傅領著師兄們下山抗日去了,一直沒回來!

寺廟一般建在山腳,方便人們佈施,所以和尚一般都是肥頭大耳油水足,道觀一般修在山頂,為的是清修,兩者孰優孰劣,顯而易見

佛前一跪三千年,未見我佛心生憐。莫是塵埃遮佛眼,原是未獻香火錢。佛若不貪,為何要世人供奉?

佛不愛慕虛榮,為何要世人跪拜?受盡世間苦難,不見佛渡人,只見人渡佛金邊。心存善念即是佛,修身養性不作惡。

眾身平等何來祖,大日如來旁邊坐。

跟和尚相反,和尚盛世出來騙吃騙喝騙炮打,亂世就躲起來修煉

道士亂世下山救世,盛世隱居山林。佛是亂世不問世事,與世不爭。盛世下山享受供養普渡眾生!

道士一個個都是清瘦清瘦的,反觀和尚一個個鬧滿腸肥

佛教是四大皆空,逃避現實亡國絕種的信仰教。

其實我本人是喜歡道教的,但緣分不夠!

我們自己的宗教,卻沒落了!

道士代表著我國的文化!全世界絕無僅有!很神~~

現在的社會,不是和尚變壞了,是壞人當了和尚了。

對於本次事件,廣大網友怎麼看?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何時起,網上流行一句話:「亂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關門避禍。盛世道士歸隱深山,和尚出門圈錢。」

這種對僧道帶有明顯褒貶的說法,是否真有道理?

首先,有人說,今天我們見到的和尚很多,而道士少見,豈不正說明在當今盛世,道士都「歸隱深山」了嗎?

事實上,這是因為僧侶多道士少的緣故。目前,全國共有佛教僧侶約22.2萬人,佛教道場3.

3萬處;而道教宮觀約9000處,道士約4.8萬人。道士只有僧侶的4分之一,且深居簡出,見的少自然不足為怪。

其次,說「盛世道士歸隱」,是絲毫不瞭解歷史。事實恰恰相反,在中國歷史上,越是盛世,道士越是下山得勤快,越是壯大風光。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大約從漢武帝后,黃老之學從政治信仰轉變成宗教團體,我們熟悉的茅山道派、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都是出現在漢代。北魏太武帝時期,寇謙之成為第一位被皇帝承認的的天師,道教正式從民間進入廟堂,成為了北魏甚至北朝歷代的國教,道家法籙大行於天下。

到了唐代,因為老子姓李,所以被得到天下的李氏尊為祖先,奉道教為國教,皇帝親自規定「道大佛小,先老後釋」,有唐一代,道士的地位之高一時無兩,世人大興崇道之風。

宋朝人崇道也不遑多讓,宋真宗、宋徽宗大力編修道藏,全國各地大建宮觀,冊封了一大批「神仙」。元代,因為全真龍門派祖師丘處機真人與成吉思汗的淵源,全真教得以掌管北方道教,南方道教則由正一道掌管,龍虎山張氏子孫被元廷封為「天師」。

明朝推翻了元朝,卻對道教仍然尊崇無比。太祖朱元璋設立道錄司總理全國道教,成祖朱棣自封為真武大帝,代宗、憲宗、孝宗、世宗都寵通道士,熱衷方術,以至於明朝出現過很多權傾一時的「真人」和「神仙」,驕橫朝野、欺男霸女。

直到清朝,由於統治者主要倡導佛教,道教的地位才開始走下坡路,就算這樣,也在清朝的盛世出現了道教的「龍門中興」。

第三,說「亂世道士下山救世」,一是沾了民間傳說的光:從明清到近代,民間傳說、演義、評書裡,把中國歷史上的亂世智者,如姜太公、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統統演繹成擅長道家法術的軍師形象;二是因為道教和民間祕密會社的關係密切,也帶給世人一種「道士在亂世更活躍」的印象。

13樓:廬中月

這隻能證明佛教興盛則國家強大,道士一出來國家就快完了

為什麼管道士叫牛鼻子,為什麼古代管道士叫牛鼻子老道?

我想是因為 牛很倔強 所以經常說誰誰很 牛 什麼的牛的鼻孔很大 也就是說 喘氣很粗 氣粗 而道士在中國過去的歷史中 被傳說得很厲害。什麼崑崙派 武當派 峨眉派 都是道士道姑的 抓鬼怪呀 抓妖,還有武功也很高強 所以他們很 牛 氣也很 粗 所以才叫道士是 牛鼻子 吧?還有一個傳說是 道士的宗師是張三丰...

日本人為什麼崇拜漢唐盛世,鄙視 康乾盛世

哭無罪 漢唐時代 中國是世界是最強大的國家 漢武帝 就因為大宛國沒有交足他要的赤兔馬 就把人家滅國了。唐朝更是 抓吉列 服匈奴 出使歐亞 取經 問道 而到現在 歐國還是叫中國人叫唐人 因為漢的時候 航海不行所以到不了歐洲 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 也是這2個朝代 鄙視清朝是因為清朝閉關自守 謝絕了所有外來...

為什麼貞觀不能稱為盛世,為什麼貞觀不能稱為盛世

貞觀23年,既不是大治,更不是盛世。貞觀之治,是朝廷上下統一圖求獲得大治的過程,不是已經大治的結果。先看歷史背景,唐建國到武德9年玄武門事變,剛剛經歷了天下大亂,人口數量從隋朝末年的1000萬戶銳減到300萬戶,民生凋敝。李淵的皇帝寶座還沒坐熱乎就讓兒子拱 李世民即位後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鞏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