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和草書哪個出現得早,楷書和行書哪個出現早

時間 2021-08-11 17:39:52

1樓:曼丶陀羅

草書出現的早點《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

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據張懷瓘《書斷》說:\「行書者,乃後漢潁川劉德升所造,即正書之小訛,務從簡易,故謂之行書。

」由是說而知:\「行書」是\「正書」轉變而成的字型。清宋曹雲:

\「謂行者,即真書之少縱略。後簡易 相間而行,如雲行流水,穠纖間出,非真非草,離方遁圓,乃楷隸之捷也。 務須結字小疏,映帶安雅,筋力老健,風骨灑落。

字雖不連氣候相通,墨縱 有餘肥瘠相稱。徐行緩步,令有規矩;左顧右盼,毋乖節目。運用不宜太遲, 遲則痴重而少神;亦不宜太速,速則窘步失勢。」

楷書和行書哪個出現早

2樓:匿名使用者

楷書是最基本的然後行書實在楷書加以練習的基礎上演變的筆畫連續但是又不同於草書

3樓:

楷書比行書早多,所以楷書早。

4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楷書」了。行書在楷書的基礎上產生,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

草書早一點還是行書早一點?

5樓:匿名使用者

倉頡造字」是傳說嗎?

《淮南子·本經訓》說:「昔日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說,過去倉頡造字的時候,天空下起了穀子,鬼在夜裡發出哭聲。

《荀子》、《韓非子》等古代典籍裡也有關於倉頡造字的記載。到了秦漢時代,這種傳說流傳更廣,影響更深。

過去的歷史學家們曾考證過倉頡是否實有其人,如果有,大約在哪個時代,由於缺乏確鑿的史料,很難得出結論。

有人推測倉頡是黃帝的史官。《荀子·解蔽篇》說:「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

」有人解釋說,這裡的「壹」指正道,也就是正確的規律。荀子認為,倉頡是一個因為集中使用文字而摸著它的規律從而整理了文字的專家。因此,一般認為,在漢字從原始的文字過渡到較為規範的文字的過程中,他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由此推斷,這樣的一個人,在漢字起源階段的晚期,一定會存在的。

但「倉頡造字」的說法只是傳說而已。因為文字絕對不是倉頡一個人所能獨創,而是在社會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有文字記事的時候,人們在集體生產勞動過程中經過觀察自然的事物,並根據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而創制出來的。漢字是個龐大繁富的體系,不經過很長的時間是不能創制成功的。

中國文字發展史

文字是人類傳達感情、表達思想、記錄語言的圖形符號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除了中國文字外,還有蘇美人、巴比倫人的楔行文字、埃及人的聖書文字和中美洲的瑪雅文字,這些文字造就了古文明的歷史成就。如今楔形文字、聖書文字、瑪雅文字已銷聲匿跡不再使用,且該地區現行之文字和這些古文字也沒有淵源關係,故中國文字應該算是現存最古老的文字。中國文字的主要發展歷史,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 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現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緒,國子堅王懿榮得了大病,四處求醫找藥,無意中發現藥材中有一種刻了文字的龜甲,認為是很有價值的古物,於是便派人此處蒐購,原來這些龜甲是河南安陽一帶農民拾獲後賣給中藥店的,後來經研究發現龜甲上的紋路應該就是古老的文字,這個發現轟動了學術界和文化界,從此,甲骨文受到許多學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視。 甲骨文是我們目前所發現最早的中國文字,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面的文字,這些文字主要是用來卜斷吉凶的,占卜的過程先利用火燒灼龜甲,龜甲上便會出現裂痕,商代的人們便根據這裂痕卜斷吉凶,並將卜問的事情和結果記錄刻在龜甲上,而這些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便稱為「甲骨文」。 例如:

口 米 龜 雨 耳

. 金文

在青銅器上鑄銘文的風氣,從商代後期開始流行,到周代達到高峰。先秦稱銅為金,所以後人把古代銅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於鍾和鼎在周代各種有銘文的銅器裡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稱金文為「鐘鼎文」。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一千二百多年。

和現代的鑄鐵產品一樣,青銅器的鑄造一般也要使用泥制模型,叫做「陶範」,金文是預先雕刻在陶範上再鑄出來的,也有少數則是銅器鑄好後直接刻上的,因為陶範質地鬆軟,雕刻比龜甲、獸骨更為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繪圖性質更強,更為接近原始文字。 例如:

口 米 龜 雨 耳

.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為習慣上把籀文稱為大篆,故後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小篆又稱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變而來的一種字型,產生於戰國後期的秦國,通行於秦代和西漢前期。戰國時代,列國割據,各國文字沒有統一,字型相當複雜,於是秦始皇便以秦國的文字篆體,施行「書同文」來統一天下的文字,廢除六國文字中各種和秦國文字不同的形體,並將秦國固有的篆文形體進行省略刪改,同時吸收民間文字中一些簡體、俗字型,加以規範,就成一種新的字型—小篆。

中國文字發展到小篆階段,逐漸開始定型〈輪廓、筆劃、結構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號化,減少了書寫和人讀方面的混淆和困難,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規模地規範文字的產物。秦王朝使用經過整理的小篆統一全國文字,不但基本上消滅了各地文字異行的現象,也使古文字型異眾多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在中國文字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統稱為中國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學的發展,對於促進中國古代歷史、哲學、經濟、法律、文化、科學技術的研究,都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例如:

口 米 龜 雨 耳

.隸書小篆雖然是較整齊的長方形,結構由均勻圓轉的線條組成,但是書寫起來相當不方便,且字形繁複,由於種種缺點,故在民間很快地出現了一種新字型,將小篆的端莊工整、圓轉彎曲的線條寫成帶方折的,這種字型據說當時在下層小官吏、工匠、奴隸中較為流行,所以稱為「隸書」。到了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字型,中國文字發展歷史就脫離古文字階段進入隸楷階段,漢代以後,小篆成為主要用來刻印章、銘金文的古字型。 隸書的形成使文字從隨物體形狀描書的字元,變成由一些平直筆劃所組成的簡單字元,這種改變大大地提高了書寫的速度。

中國文字由小篆轉變為隸書,叫做「隸變」,隸變是中國文字發展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結束了古文字的階段,使中國文字進入更為定型的階段,隸變之後的文字,接近現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識了。

.草書草書,就是寫得草率、快速的字型。草書是輔助隸書的一種簡便字型,主要用於起草文稿和通訊,在草書形成的過程中,因為官府的佐、史經常需要使用起草文書,因而影響了草書的流傳。進入東漢後,經過文人、書法家的加工,草書就有了比較規整、嚴格的形體,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場合,稱之為「章草」,帶有一點隸書的味道,保留了隸書的撥挑和捺筆。

草書由於字形太過於簡單,彼此容易混淆,所以無法像隸書取代小篆那樣,取代隸書成為主要的字型。 在楷書產生後,草書在楷書的基礎下進一步發展,不但筆劃之間可以勾連,上下之間也可以連寫,隸書筆劃的某些特徵也消失了,形成了另一種型別的草書,稱之為「今草」。

.行書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不像楷書那麼工整,也不像草書那麼奔放;如果楷書像人的坐,草書人的跑,那麼行書就是人的行走,因為行書比楷書隨便些,可以寫得快,又不像草書潦草的讓人看不懂,所以最受到人們的喜愛。 行書大概在魏晉時代就開始在民間流行了,被稱為「書聖」的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創作了大量的行書作品,長期以來價倍受人們的喜愛。行書沒有嚴格的書寫規則,寫得規矩一點、接近楷書的,稱為真行或行楷;寫得放縱一點、草書味道比較濃厚的,稱為行草,行書寫起來比楷書快,又不像草書那樣難以辨人,因此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 楷書

楷書在字型結構方面,與隸書差不多,但楷書將隸書筆劃的寫法改變了,且由扁形的隸書改為基本上呈現方形的楷書,即所謂的「方塊字」。楷書也稱為正書、真書,說明了楷書是提供人學習和運用的正規書體。最早的楷書書法家是東漢末年的鐘繇,從其流傳下來的作品中,還多少殘留著隸書的筆意。

楷書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又經歷了不少變化,到了隋唐之後才基本定型,定型後的楷書,筆劃、結構都相當精緻、嚴謹,如唐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作品就是範本之一。

中國文字進入楷書階段後,字形還再繼續簡化,但字型就沒有太大的變化了,做為我國四大發明術之一的印刷術,就是以楷書做為印書的主要字型,在宋朝刻印的書籍中,楷書被美術化,寫得更加規矩而漂亮,稱為「宋體字」,後來還有模仿宋體字而加以變化的,叫做「仿宋體」。我們今天閱讀的書籍、報刊上所用的字型,大致上是這一種風格的楷書變體。

行書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比草書出現的還要晚一些

6樓:匿名使用者

1、行書產生的時間: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大約出現在西漢晚期和東回漢初期。行書歷經魏答晉的**期、唐代的發展期後,在宋代達到了新的高峰,於各種書體中逐漸佔居主流地位。

2、證明:行書的名稱始見於西晉衛恆《四體書勢》一文:「魏初,有鍾(繇)、胡(昭)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德升。

」 唐代張懷瓘《書斷》記載:「行書者,劉德升所作也。即正書之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

」 張懷瓘在其《書議》又云:「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 明代豐坊在《書訣》中則有更為形象的描述:

「行筆而不停,著紙而不刻,輕轉重按,如水流雲行,無少間斷,永存乎生意也。」 3、簡介: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歷史上楷書草書行書出現的順序是什麼

7樓:小手只能讓你牽

歷史上楷書草書行書出現的順序為:草書——楷書——行書。最早的草書出現在漢代,又稱章草;楷書出現在漢末,行書出現在東漢末年。

1.草書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2.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

《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現代,長盛不衰。

3.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地應用。直至晉朝王羲之的出現,才使之盛行起來。

書法字型出現的歷史順序如下:

甲骨文(商)——篆(秦代)——隸、草(漢代、漢代的草書稱為章草)——楷(晉朝、含魏碑)——行(晉朝)——草(晉朝、即今草)。

朝代代表:

秦篆——漢隸——魏碑——唐楷——宋行

隸書行書楷書草書甲骨文金文小篆,按出現的早晚順序

出現順序依次是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隸書 草書 楷書 行書 按書體出現的順序排列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草書 行書 楷書。楷書 金文 隸書 甲骨文 行書 篆書 按時間排序 甲骨文 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 楷書,行書其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 漢字從甲骨文 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 楷書,其總趨...

行書和楷書有什麼區別,「行書 楷書 行楷」各有什麼區別?

楷書重筆劃,行書重意蘊。楷書筆劃分明,筆法嚴謹 行書纖絲粘帶,首位呼應。楷書作品字型大小要求相等,行書可以按章法佈局靈活處理。 思寂雨季 行書是繼草書 楷書之後,出現的一種書體。相傳是後漢桓 靈帝時一位書法家劉德升所創,西晉時期的衛恆的 四體書勢 裡講 魏初有鍾 繇 胡 昭 兩家,為行書法,具學於劉...

藝字行書怎麼寫,「藝」的草書和行書怎麼寫

藝 字行書的幾種寫法 1 德彪鋼筆行書寫法 2 方正硬筆行書簡體寫法 3 經典繁行書寫法 4 全新硬筆行書簡寫法 5 葉根友毛筆行書簡體寫法 行書的用筆有以下幾個特點 1 點畫以露鋒入紙的寫法居多 2 以歟側代替平整 3 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複的點畫 4 以勾 挑 牽絲來加強點與畫的呼應 5 以圓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