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稱謂有什麼?怎麼個順序呢,佛教中的 稱謂 有哪些?

時間 2021-08-11 17:54:35

1樓:徐州竹林寺

比丘:又稱絆芻、乞士等,特指受過具足戒(比丘戒,約250條)的男性出家人。俗稱僧、大僧等。

比丘尼:又稱絆芻尼等,特指受過具足戒(比丘尼戒,348條)的女性出家人。俗稱尼、二僧等。

據戒律規定,受過具足戒的出家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僧伽,可穿三衣(袈裟),具有收徒、授戒、傳法、接受俗人供養的資格。受具足戒年齡一般在20歲至60歲之間。

沙彌:特指已剃度、受過沙彌十戒,但尚未受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年齡多在7歲至20歲之間。但20歲以上、一直未受具足戒的沙彌也不少。

沙彌尼:特指已剃度、僅受過沙彌十戒,尚未受過具足戒的女性出家人。

式叉摩尼:又名式叉摩那,義為學戒女。特指準備受具足戒、先修學兩年四根本戒和六法階段的沙彌尼。

以上為佛教出家五眾。一般來說,男稱為僧,女稱為尼,相對於在家信眾都可稱為師傅。

2樓:匿名使用者

比丘僧,比丘尼,沙彌僧,沙彌尼,優婆塞(男居士),優婆夷(女居士)。

3樓:段萬劫

請說清楚你指的是什麼?就是俗稱嗎?有印度佛教-藏傳佛教(黃衣)-中土佛教(青衣)。

4樓:匿名使用者

佛,菩薩,阿羅漢,凡夫眾生。

佛教中的「稱謂」有哪些?

5樓:如何是好

「稱謂」是一種禮儀,也是身份的代表。在佛門裡,「稱謂」代表著職務,也是修持的衡量;不但具有維繫佛門綱常倫理的功用,從中更透露出無限的佛法妙諦。 一般人理解:

出了家就是「和尚」,這種認為是不對的。其實「和尚」者,要在六和僧團中確實奉行六和敬,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始得成就。一個寺院只有一位和尚,又稱「住持」、「方丈」;和尚退位後,如其法弟繼任住持,稱其「退居和尚」,如其**、法子繼任,稱其「退居老和尚」。

「和尚」是梵語,譯為中文乃「親教師」之義。傳授三壇大戒時,須有「得戒和尚」、「羯摩阿闍黎」、「教授阿闍黎」等三師及七尊證登壇證盟,以及「開堂和尚」、「引禮法師」等人共成佛事。 出家者,除了受戒**之外,還有依止**、剃度**。

「**」在叢林中也是職務的通稱,例如知客**、糾察**、當家**等,甚至現代信徒通稱所有出家眾為**或法師。 「法師」者,「以法為師,以法師人」之謂。在大乘八宗之中,研讀修習律藏有成者,稱「律師」,例如:

道宣律師、僧佑律師等;研究論藏或造論以闡揚佛法者,稱「論師」,例如世親論師、龍樹論師、無著論師等;專門修習坐禪者,稱「禪師」。開創一宗一派之人,稱「開祖」;傳承其教法之人,稱「列祖」;開山建寺,為寺院第一代住持者,稱「開山」,一般稱「開山大師」。 「大師」者,在社會上極為通用,凡專家、傑出者即可稱之。

例如張大千大師、黃君璧大師。大陸上比丘尼也稱為大師,大師有「菩薩」之義,菩薩又稱「大士」,例如觀音大士、普賢大士、文殊大士等。佛教中,大士易稱,法師難為;只要發心,即可稱「大士」。

過去大陸叢林,凡監院、堂主以上即稱大士。 在家居士也可以稱「上人」,例如《維摩經》中文殊菩薩稱維摩居士「彼上人者」,即人上之人、大人物之意。因此,不管僧俗,對於師長或德學兼備者,均可尊稱「上人」,或稱「大德」、「仁者」、「長者」;惟「長老」僅限於戒德俱尊的出家眾始得稱之。

出家受戒十年以下稱「下座」,十年以上稱「中座」,二十年以上稱「上座」。上座者,即可稱為「長老」。 在印度佛教律儀中,男眾比丘稱「大德僧」;女眾比丘尼稱「大姐僧」。

中國則於歷代各朝中均有帝王加封德學兼備,可為一國師表的高僧為「國師」,含有一國民眾之師、帝王之師等意,如玉琳國師、悟達國師等。在寺院中,全心為佛教奉獻而未婚的在家女眾,稱為「師姑」;未行剃染而服種種淨業作務的在家男眾,稱為「淨人」,或稱「道人」、「教士」。在家信徒彼此之間可互稱「居士」、「師兄」、「師姐」;出家眾亦可互稱「師兄」,或稱「道兄」、「戒兄」、「學兄」、「法兄」等。

對別人稱呼自己的**為「家師」,尊稱他人之師為「令師」,自己則謙稱「學僧」、「學人」、「末學」,或「**」等。 此外,與稱謂有關的佛教名相,如:僧伽、僧侶、僧俗、僧信、緇素、同參、善知識、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塞、優婆夷、弘講師、弘教師、檀講師、檀教師、檀那、施主、功德主等。

稱謂也是和諧人際關係的重要一環,在叢林四十八單職事中,其職稱非「主」即「頭」,例如管理藏經者稱「藏主」,管理寺地田產者稱「莊主」,管理庫房者稱「庫頭」,負責煮飯者為「飯頭」,負責燒水的是「水頭」,負責田園種菜者稱「菜頭」,管理園圃的稱「園頭」,甚至連打掃廁所也稱「淨頭」,可見佛教對僧眾人格的尊重。佛教講「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如法合宜的稱呼,其實也是學佛行儀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課。

佛教的等級順序?

6樓:匿名使用者

大乘菩薩五十二位修行階位

佛教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十信: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最初十位名十信,因入佛教海,修無量法門,要以信為先也。

一、信心。心與理合,確切不移,滅一切妄想,名曰信心。

二、念心。雖在無數劫中,捨身受身,此現前一念,決定不忘,名曰念心。

三、精進心。不雜曰精,不退曰進,進趣真淨,名精進心。

四、慧心。心純行勤,智慧自生,名曰慧心。

五、定心,百雜粉碎,心體湛然,名曰定心。

六、不退心,定光發明,進修無懈,深入自性,名不退心。

七、**心。進趣功純,保持不失,與十方如來,氣分相接,名**心。

八、迴向心。以保持修道力故,與佛光相交格,名迴向心。

九、戒心。安住淨戒,心光常凝,名曰戒心。

十、願心。遍遊十方,化導眾生,隨其所願悉得滿足,名曰願心。

十住: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第二個十位名十住,因信心既立,能住佛地也。又因發起大心,趣入妙道,故又名十發趣。

一、發心住。以真方便,假十信之用,圓成一心,名發心住。

二、治地住。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則一切皆治,名治地住。

三、修行住。心所涉知,俱得明瞭,遍修諸行,皆無留礙,名修行住。

四、生貴住。冥契妙理,行與佛同,氣分感通,成如來種,名生貴住。

五、方便具足住。自利利他,方便具足,名方便具足住。

六、正心住。心念同佛,惟得其正,名正心住。

七、不退住。身心增長,無有退缺,名不退住。

八、童真住。佛之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如童真之可貴,名童真住。

九、法王子住。長養聖胎,紹隆佛種,堪作法王之子,名法王子住。

十、灌頂住。菩薩既為佛子,佛以智水灌頂,藉表**,名灌頂住。

十行: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第三個十位名十行,因菩薩經十信十住,已成佛子,滿足自利,復須長養利他功行,故名十行,亦名十長養。

一、隨順眾生,隨喜功德,名歡喜行。

二、饒利眾生,使得法利,名饒益行。

三、等視眾生,不見其過,名無嗔恨行。

四、三際十方,化身無盡,名無盡行。

五、了達法門,悉無錯誤,名離痴亂行。

六、既離痴亂,則能現諸相,同異圓融,名善現行。

七、十方虛空,滿足微塵,於一塵中,現十方界,塵界交現,不相留礙,名無著行。

八、緣般若故,成無著行,故六度中,特尊般若,名尊重行。

九、妙觀慧中,顯圓融德,能入諸佛法軌中,名善法行。

十、圓融德相,清淨無漏,真無為性,妙契真實,名真實行。

十回向: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第四個十位名十回向,因以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故名為迴向。前之住行,出俗心多,大悲心少,此則濟以悲願,處俗利生,回此善行,向彼萬類。

一、化度眾生,離眾生相,回無為心,向涅盤道,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二、正顯中道,歸趣本覺,回入法身,無能壞者,名不壞迴向。

三、本覺之理,湛然常住,能覺之智,齊於諸佛,名等一切佛迴向。

四、覺智周圓,無所不遍,名至一切處迴向。

五、一切世界,過恆沙佛,自性功德,重重無盡,名無盡功德藏迴向。

六、於諸佛地,起萬行因,依因趣果,取涅盤道,名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七、十方眾生,皆我性具,本際平等,無有高下,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八、即一切法,離一切相,緣生無性,體即真如,名真如相迴向。

九、諸法本空,心無縛著,於根塵中,得大解脫,名無縛無著解脫迴向。

十、性海圓成,心等法界,含攝周遍,量等虛空,名等法界無量回向。

十地一、歡喜地,菩薩既滿初阿僧只劫之行,初窺心性,破見惑,證二空理,成就檀波羅蜜,生大歡喜。

二、離垢地,菩薩斷思惑,除毀犯之非,使身清淨,成就戒波羅蜜,離一切垢。

三、發光地,菩薩滅無明暗,而得三明,成就忍波羅蜜,心光開發。

四、焰慧地,菩薩於三十七道品,圓滿具足,進而修習力無畏,不共佛法,遠離懈怠,成就精進波羅蜜,使慧焰熾盛。

五、極難勝地,菩薩為利益眾生,外習諸技藝,內成就禪波羅蜜,極難制勝。

六、現前地,菩薩住解脫法門,修空無相無願三昧,成就般若波羅蜜,使現前差別盡泯。

七、遠行地,菩薩斷諸業果細現行相,起殊勝行,廣化眾生,成就方便波羅蜜,備遠行資糧。

八、不動地,菩薩住無生忍,斷諸功用,身心寂滅,猶如虛空,成就願波羅蜜,於涅盤心,湛然不動。

九、善慧地,菩薩滅心相,證智自在,具大神通,善護諸佛法藏,成就力波羅蜜,善運慧解。

十、法雲地,菩薩廣集無量道法,增長無邊福智,悉知一切眾生心行,依上中下根,為說三乘,成就智波羅蜜,有如大雲,雨大 法雨。

等覺:又稱作遍覺,是佛教中覺的三種境界之一,指不僅自覺,即自己覺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覺他,即使別人覺悟。

不過不叫等級,是根據修行的成就來判定的階位.

佛教中教徒的稱號名稱及等級含義,從高到低怎麼排列?比如佛,菩薩,尊者,羅漢,比丘等等

7樓:加菲貓的鬍子

一、佛前世佛:燃燈佛

現世佛:釋迦佛

未來佛:彌勒佛

二、菩薩

觀音菩薩:道場在普陀山,本已成佛,但為普渡眾生,甘願示現成菩薩身。千眼遍觀世間,千手遍護眾生,法座蓮花。

文殊菩薩:道場在五臺山,乃智慧之佛,協助釋迦傳教,按教規二尊不能並立,故示現菩薩相,坐騎青獅或孔雀。

普賢菩薩:道場在峨眉山,具有候補佛的資格,職責在把佛教加以普及,遍及到一切所在,坐騎白象。

地藏菩薩:道場在九華山,職責於二佛中間(釋迦滅、彌勒生期間)無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代行佛位,坐騎啼聽。

三、羅漢

修得此果為最高境界,功德圓滿,永無煩惱,不再受輪迴之苦。但不能涅盤,須作佛在人間的**,弘揚佛法。目前共有500羅漢。

四、不還果

修得此果能超脫人界進入天界。

五、一來果

修得此果輪迴時只轉生一次。

六、預留果

修得此果不致下地獄或轉生為畜類。

據《成唯識論了義燈》卷七載,尊者為「等覺中一人」。所謂「等覺」是大乘階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為菩薩之極位,將得妙覺之佛果,功德智慧與佛相等。尊者佛性清淨,光明無暇,「不為垢穢所染」;所謂如意,據《仁王經良賁疏》卷下,尊者功德圓滿,已達「隨意所求皆滿足」即隨心所欲的境界。

尊者以除世間汙穢、脫眾生苦難為己任

佛教有什麼禁忌,學佛的禁忌,信佛哪些事不能做

8萬4千法門 佛法裡面講信解行證,第一個就是要信自,而後再信他。如果不相信自性,那就不叫信佛。信佛哪有那麼簡單?什麼叫信?你把經典上佛所教你的這些教誨,統統都落實,統統都做到,這才叫信佛。你天天念,唸了做不到,叫信佛?譬如佛給你講孝順父母,你懂得了,在家裡沒有盡到孝道,你信了嗎?沒有信。佛教你奉事師...

佛教的水陸法會和打佛七有什麼區別嗎

婉嫕男 一個是吉祥悅意,一個是實修。水陸法會是漢地佛教超度眾生的法事活動,打佛七是由漢地佛教 刻期取證 的教法演變而來,設立道場以七天為一週期做佛事。並不僅侷限於唸佛。水陸法會 水陸法會,全稱 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 略稱為 水陸會 又稱為 水陸道場 悲濟會 是漢傳佛教的一種修持法,也是漢傳佛教中...

佛教的經書是誰寫的,釋迦摩尼和佛有什麼關係

不是的!佛經是由,阿難尊者和500羅漢,複述,整理的。佛經是釋迦牟尼親自寫的嗎?佛經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那道家經典是誰說的?道家有一名為 道德經 又稱 道德真經 老子 五千言 老子五千文 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 似是作者 註釋者 傳抄者的集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