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的意思是,覺悟 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時間 2021-08-11 18:01:56

1樓:

覺悟就是對事物及其產生和發展的規律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一個人覺悟的高低決定了其能動地參與自身及社會活動的方式和方法,從而最終決定其社會活動效率和成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也可以說覺悟就是態度、就是世界觀和方**。覺悟也是佛教教義名詞,梵文意譯為「無上正真道」、「無上正等正覺」等。

由於人的個體經驗積累途徑和認識活動等等方面存在差異,覺悟也存在個性差異。

詞意探源

(1)指從迷惑中醒悟過來。 《荀子·成相》:「不覺悟,不知苦。

」 《史記·項羽本紀贊》:「身死東城,尚不覺寤(悟),而不自責,過矣。」 (2)指一定的政治意識。

魯迅《而已集·革命時代的文學》:「他便覺悟起來,由哀音而變為怒吼。」 (3)佛教謂領悟真理為「覺悟」。

《南本涅盤經》:「佛者名覺,既自覺悟,復能覺他。」 【基本解釋】 覺悟 juéwù 醒悟明白 覺悟 juéwù 1.

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認清,也指對道理的認識 2. 進入到一種清醒的或有知覺的新的狀態

詳細解釋

1. 亦作「 覺寤 」。1.

覺醒。 《荀子·成相》:「不覺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上》:「向若二書不出,學者為古所惑,則代成聾瞽,無由覺悟也。」 金 王若虛 《題<淵明歸去來圖>》詩:

「 靖節 迷途尚爾賒,苦將覺悟向人誇。」 巴金 《新生·五月十四日》:「我像一個勇敢的戰士那樣堅定地演說,解釋在時局變亂中勞動者應有的覺悟。

」 2. 引申為覺察。 宋 司馬光 《論橫山疏》:

「安有虜中獨不覺寤,寂然無事,曾無誅討之意乎?」 沙汀 《醫生》:「老醫生顯得害羞地笑起來,因為他忽然覺悟出這不是布客有意同他作對,實在不該使他為難。

」 3. 比喻通情達理。 柳青 《銅牆鐵壁》第七章:

「今兒我和 銀鳳 一路從四鄉回來,我看這個女子很覺悟,很正派。」 4. 自覺悔悟。

《史記·韓長孺列傳》:「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終不覺寤。」《宋書·范曄傳》:

「禍敗已成,猶不覺悟,退加尋省,方知自招,刻肌刻骨,何所復補。」《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然吾聞之,天之所廢不驟也。

逞其得志,肆其寵樂,使忘其覺悟之心,非安之也,厚其毒而降之罰也。」郭沫若 《豕蹄·楚霸王自殺》:「一個人最怕是不覺悟,覺悟了是有辦法補救的。

」 5. 啟發;開導。 《國語·吳語》:

「王若不得志於 齊 ,而以覺寤王心,而 吳國 猶世。」 漢 王充 《論衡·刺孟》:「謂 孔子 之徒、 孟子 之輩,教授後生,覺悟頑愚乎?

」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今麤論事勢,以相覺悟。」 宋 曾鞏 《謝中書舍人表》:

「方當覺悟邇遐,使遍知於上意;訓齊內外,用丕變於群心。」 6. 佛教語。

謂領悟佛教的真理。 南朝 宋 謝鎮之 《與顧道士書》:「若深體三界為長夜之宅,有生為大夢之主,則思覺悟之道,何貴於形骸。

」《隋書·經籍志四》:「[ 釋迦 ]舍太子位,出家學道,勤行精進,覺悟一切種智,而謂之佛。」《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六回:

「你們老爺現在心上已脫塵網,不出三年必棄官學道,他的覺悟在你之先。」 佛教很強調"覺悟",覺悟是指對世間種種現象,真理的透徹瞭解,不為迷惑,開啟真智.慧遠大師《大乘義章.

卷十二》有云:"覺察名覺,如人覺賊;覺悟名覺,如人睡寤. 7.

亦作「 覺寤 」。見「 覺寤 」。

覺悟存在個體差異

覺悟的**取自於人類的社會知識財富及自身的經驗積累,一個人積累的知識閱歷越豐富,其覺悟程度就應當越高。但是由於人的個體經驗積累途徑和認識活動等等方面存在差異,這種覺悟程度的高低也並非一如既往地能夠得到正確的或充分的體現,所以才會出現具有相似知識層次結構卻世界觀迥然不同的人的個性差異。

2樓:雨桑之未落

我個人認為,覺悟就是對一件自己已經認定的事情有了足夠的信心與為了做那件事無論犧牲什麼,會發生什麼,都不會,放棄,不會迷茫,堅定不移的走下去,這就是覺悟!

3樓:匿名使用者

覺悟就是知道自己想幹什麼,該幹什麼,能幹什麼,沒有迷茫,沒有遲疑,知道自己的路在**,怎麼走。

4樓:宇宙監督者

覺悟——獲得認識事物的思維境界。

覺悟 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5樓:2跨

佛學大詞典 對「覺悟」解釋如下:

【覺悟】 覺醒了悟之意。即體得真理、開發真智。據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二載,覺悟乃是空無生無二,離自性之相。

又六十華嚴經卷七(大九·四三七中):『又放光明名見佛,彼光覺悟命終者,唸佛三昧必見佛,命終之後生佛前。』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中(大四四·二五八中):

『雖於粗念住相而得覺悟,猶自眠於生相夢中,覺道未圓。』由此可知,覺悟有自了悟與從他而覺醒之別,其覺悟之程度亦有深淺不同。[六十華嚴經卷

六、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六]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覺悟」解釋如下:

【覺悟】 (術語)會得真理也。開真智也。南本涅槃經十六曰:『佛者名覺,既自覺悟,復能覺他。』六十華嚴經七曰:『彼光覺悟命終者,唸佛三昧必見佛。』

覺悟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自己明白,自己想清楚,由迷惑變清楚。對周圍事物的感知。

同義詞:領悟,頓悟

釋義:詞語解釋

◎ 覺悟 juéwù

[consciousness] 醒悟明白

◎ 覺悟 juéwù

(1) [come to understand]∶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煳而認清,也指對道理的認識

(2) [wake up]∶進入到一種清醒的或有知覺的新的狀態【覺悟】

覺,梵語菩提bodhi,鳩摩羅什譯作「道」,玄奘譯作「覺」。「覺」有覺察、覺悟兩層意思:覺察即察知惡事,覺悟即開悟智慧。

佛家說:會得真理以開真智為「覺悟」。隋·慧遠《大乘義章》卷二十:

「覺察名覺,如人覺賊;覺悟名覺,如人睡寤。」同書又說:「既能自覺,復能覺他,覺行圓滿,故名為佛。

道言自覺,簡異凡夫,雲言覺他,明異二乘,覺行究滿,彰異菩薩,是故獨此偏名佛矣。」中國先秦原有「覺悟」一詞,見《荀子·成相》:「不覺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意為醒悟。然而此詞廣泛流行,乃在佛教傳入以後。《隋書·經籍志》載,釋迦「舍太子位,出家學道,勤行增進,覺悟一切種智,而謂之佛。

」所謂「佛」,就是完全、徹底的覺悟者。後謂認識以前的錯誤為「覺悟」。如魯迅《而已集·革命時代的文學》:

「至於富於反抗性,蘊有力量的民族,因為叫苦沒用,他便覺悟起來,由哀音而變為怒吼。」今常指政治方面的認識水平。如:

政治覺悟、革命覺悟。

7樓:匿名使用者

1.由迷惑而清醒:他~過來了。

2.對一種政治理論或社會理想的認識程度和為實現它而奮鬥的精神。

3.佛教指領悟教義的真諦。

覺悟的意思

8樓:可愛

【詞bai語】:覺悟

【注du音】:jué/jiào wù

【釋義】:①

zhi由迷惑而明白;由dao

模糊而認版清;醒悟②佛教指領悟

權教義的真諦。

覺悟: 醒悟明白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認清,也指對道理的認識;進入到一種清醒的或有知覺的新的狀態 佛教很強調"覺悟,覺悟是指對世間種種現象,真理的透徹瞭解,不為迷惑,開啟真智。慧遠大師《大乘義章。

卷十二》有云:「覺察名覺,如人覺賊;覺悟名覺,如人睡寤。」覺悟也是佛教教義名詞,梵文意譯為「無上正真道」、「無上正等正覺」等。

覺悟就是對事物及其產生和發展的規律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一個人覺悟的高低決定了其能動地參與自身及社會活動的方式和方法,從而最終決定其社會活動效率和成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也可以說覺悟就是態度、就是世界觀和方**。

覺悟的**取自於人類的社會知識財富及自身的經驗積累,一個人積累的知識閱歷越豐富,其覺悟程度就應當越高。但是由於人的個體經驗積累途徑和認識活動等等方面存在差異,這種覺悟程度的高低也並非一如既往地能夠得到正確的或充分的體現,所以才會出現具有相似知識層次結構卻世界觀迥然不同的人的個性差異。

希望能幫到你!!!

9樓:笨蛋請叫我白痴

覺悟:【釋義】①(動)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認清;醒悟。他終於覺悟了。(作謂語) ②(名)一定的政治認識。他有很高的政治覺悟。(作賓語)

10樓:

覺悟就是指你對某個問題的認識水平有了根本上的轉變,一般都是指褒義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覺悟,覺醒、明白的意思

12樓:灝忕尓鎷別煇

就是突然之間反應過來了

佛是覺悟者的意思 那覺悟者是什麼意思阿?

就是能夠知善惡,明因果,能夠斷惡修善,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成就無上菩提。釋迦牟尼佛就是覺悟者。大家學佛,就走上了覺悟之路。就是都明白了所有的事情,圓滿一切善行了!對宇宙,人生萬事萬物他都瞭解,他都明白,他都看得很清楚,還有一個對人的一種教育,他對所有人都有了一個類似出一個自發的一個願望,就是用他的...

生活的覺悟是什麼樣?感情的覺悟又是如何?人能覺悟現實嗎

1 有些事,我們明知道是錯的,也要去堅持,因為不甘心 有些人,我們明知道是愛的,也要去放棄,因為沒結局 有時候,我們明知道沒路了,卻還在前行,因為習慣了。2 以為蒙上了眼睛,就可以看不見這個世界 以為捂住了耳朵,就可以聽不到所有的煩惱 以為腳步停了下來,心就可以不再遠行 以為我需要的愛情,只是一個擁...

佛學裡分別心是什麼意思,“分別心”是什麼意思?

我提升境界 我的心量大是有限的親疏我有分別心我的善良就是不能太善良有底線的不能觸碰,紅線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青竹遺風 分別心是分別識,即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常隨著六塵的種種境界而起分別。 果禪聞 分別心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心不平,不能平等地對待一切眾生,有善惡之別 好壞之別,親疏之別,等等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