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紫化宮
九結,[出阿毗達磨集論] 結即繫縛之義。謂一切眾生。因此妄惑。
造作諸業。而為眾苦繫縛。流轉三界。
不能出離。故云結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一愛結謂諸眾生為貪愛故。廣行不善。由此遂招未來生死之苦。流轉三界。不能出離。是名愛結。(廣行不善者。謂廣作殺盜淫妄等惡業也。)
二恚結謂諸眾生為嗔恚故。廣行不善。由此遂招未來生死之苦。流轉三界。不能出離。是名恚結。
三慢結謂諸眾生為慢。過慢。慢過慢。
我慢。增上慢。下劣慢邪慢故。
廣行不善。由此遂招未來生死之苦。流轉三界。
不能出離。是名慢結。(慢者。
同類相傲也。過慢者。相似中執己為勝也。
慢過慢者。他本勝己。強謂勝他也。
我慢者。恃己凌他也。增上慢者。
未得之法。自謂已得也。下劣慢者。
己本無能。反自矜誇也。邪慢者。
執著邪見。凌慢他人也。)
四無明結謂諸眾生為無明所覆。於苦法集法不能解了。廣行不善。
由此遂招未來生死之苦。流轉三界。不能出離。
是名無明結。(苦法者。三界生死眾苦之法也。
集法者。積集三界有為之法。即惑業也。
)五見結謂諸眾生於身見邊見邪見。妄興執著。廣行不善。
由此遂招未來生死之苦。流轉三界。不能出離。
是名見結。(身見者。謂於五陰身中。
強作主宰。計著有我也。邊見者。
謂於身見中計斷計常。各執一邊也。邪見者。
謂執有執無。及撥無因果也。)
六取結取即取著。謂諸眾生於見取戒取。妄計執著。
廣行不善。由此遂招未來生死之苦。流轉三界。
不能出離。是名取結。(見取者。
即身見邊見邪見也。外道取著此等邪見。以為正見也。
戒取者。謂外道妄計自身前世從牛狗中來。即便食草啖穢。
取以進行。以為戒也。)
七疑結謂諸眾生於佛法僧寶妄生疑惑。不修正行。廣行不善。由此遂招未來生死之苦。流轉三界。不能出離。是名疑結。
八嫉結謂諸眾生耽著利養。見他榮富。起心嫉妒。廣行不善。由此遂招未來生死之苦。流轉三界。不能出離。是名嫉結。
九慳結謂諸眾生耽著利養。於資生具。其心吝惜。不能捨施。廣行不善。由此能招未來生死之苦。流轉三界。不能出離。是名慳結。
2樓:
九結代表著眾生九種細微的煩惱。
撥無因果 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3樓:佛緣深情
簡單來說就是不相信佛教所說的因果業報,一般人都認為死後一切都沒有了,沒有什麼因果報應的存在。
佛學(教)中賴耶三相是什麼意思
4樓:上海快藏文化藝術發展****
佛學術語。
唯識宗以阿賴耶識之自體本具諸法之因與果,為顯其體、義之差別,而立三相。
(一)自相,為第八識自體之相。此阿賴耶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三義(稱為賴耶三藏),與雜染(諸有漏法)互相為緣,故有情執之為自內我,此即顯示初能變識之所有自相能攝持因與果。蓋因第八識能攝持雜染法之種子,猶如庫藏含藏諸物,故稱能藏;因第八識為雜染法所薰、所依之場所,猶如庫藏為諸物之所依,故稱所藏;因第八識恆為第七末那識執為自內我,猶如庫藏之堅固執守,故稱執藏。
故知能藏為因相,所藏為果相,因果二相為末那識所執藏而為賴耶之自相。若離自相,則無因相、果相;若離因相、果相,亦別無自相可言。
(二)果相,為有情總報之果體。即第八阿賴耶識系由過去之善惡業所引生之異熟果;在賴耶三藏中為所藏,在賴耶三位中為『善惡業果位』。
(三)因相,即萬法原因之相。謂第八阿賴耶識能執持一切諸法種子而不失,為萬法生起之原因;於賴耶三藏中為能藏,在賴耶三位中為『相續執持位』。[成唯識論卷
二、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參閱『阿賴耶識』)
佛學(教)中十二分教是什麼意思/解釋
5樓:匿名使用者
二分教(梵文:dvādaśānga-buddha-vacana),又稱十二分聖教、十二部經。佛經的體裁即是「十二分教」,所謂長行、偈頌、重頌、方廣、希有、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授記、自說、論議。
十二分教是在經典結集的歷史中逐漸形成的,因此在不同的部派中有不同的排列次序,也有部派主張只有九分教。關於十二分教的形成,據印順在《原始佛教聖典之整合》所述,最原始的狀態是三分教,後來隨著經典不斷的集出而有九分教的說法,然後又隨著律部與論評的發達,又補充了因緣、譬諭、論評三者而擴充為十二分教。
十二分教即是佛經的體例。古來叫作「十二部經」,因為「部」的名字太含混,所以唐玄奘改稱十二分教。十二分中前三分是就文體說,中六分是就事情說,後三分是合體、事說的。
前三分中就是文與詩。第一是文,就叫作「長行」,普通用梵文譯音,叫作「修多羅」;第二是「偈頌」,就是韻言,偈是梵音,頌是漢語;第三是「重頌」,是在長行之後重述的韻言;第四是「方廣」,就是談論高深玄理的;第五是「希有」,就是敘佛的神通感應,而世間所未曾有的;第六是「因緣」,就是敘述說法的因由;第七是「譬喻」,借淺近的事來顯明真理;第八是「本事」,是說**或他人過去生中的事實;第九「本生」,是佛說自己過去生中的事蹟。以上六門是就所說而分的。
第十「授記」,是佛敘述**等將來的成就,成佛的狀態;第十一「自說」,是不經**請問而佛自說的;第十二「論議」,是為第子等分別法相的。以上三門中授、自、論即是文體,記、說、議即是事實,所以是體、事合論的。十二分教之中,本事、本生是說過去事的。
授記是說未來事的,方廣所說是不屬於三世的。其餘九分是通三世的。一部經之中,可以具足一分,以至於十二分全有,是不一定的。
佛學(教)中十來偈是什麼意思
6樓:素年很瘋狂
指十種因果法則。佛家示二世之果報有十句,各句以「來」字作結,故稱「十來」。即:
端正者忍辱中來,貧窮者慳貪中來,高位者禮拜中來,下賤者憍慢中來,喑啞者誹謗中來,盲聾者不信中來,長壽者慈悲中來,短命者殺生中來,愚痴者破戒中來,智慧者持戒中來。
佛學(教)中相應是什麼意思/解釋
7樓:莫文靈雲南
佛學(教)中相應是什麼意思/解釋?
瑜伽十三卷二十頁雲:云何相應?當知此相略有五種。
一、與他性相應;非自性。
二、於他性中,與不相違相應;非相違。
三、於不相違中,軟中上品,與軟中上品自相應;非餘品。
四、於軟中上品中,同時相應;非異時。
五、於同時中,同地相應;非異地。
二解 瑜伽十五卷十五頁雲:相應者:謂前後法義,相符不散。
三解 此是不相應行中之相應。瑜伽五十二卷十三頁雲:複次云何相應?謂彼彼諸法,為等言說,為等建立,為等開解,諸勝方便,是謂相應。
四解 此釋諸心心所名為相應。瑜伽五十五卷四頁雲:問:何故名相應?答:由事等故,處等故,時等故,所作等故。
五解 瑜伽五十六卷三頁雲:問:依何分位,建立相應?此復幾種?答:依因果相稱分位,建立相應。此復三種。謂和合相應,方便相應,稱可道理所作相應。
六解 瑜伽五十六卷七頁雲:問:諸法誰相應?為何義故,建立相應?答:他性相應,非自性,為遍了知依自性清淨心有染不染法,若增若減;是故建立。
七解 瑜伽八十一卷三頁雲:相應者:謂名句文身。次第善安立故。又依四種道理相應故。
八解 辯中邊論下卷七頁雲:若於諸文,能無間斷次第宣唱;說名相應。
九解 顯揚一卷十五頁雲:相應者:謂諸行因果相稱性。
十解 世親釋八卷十五頁雲:若一切法皆不可言;復以何等為所分別?為釋此故,說如是言:
相應自性義,所分別非餘。謂?相應為自性義,是所分別。
非離於此;故言非餘。此云何成?為重成立,復說是言:
字展轉相應,是謂相應義。謂別別字,相續宣說。以成其義,是相應義。
如言斫芻,二字不斷,說成眼義;是相應義。為所分別。
十一解 此釋五識身相應地之相應。瑜伽釋十一頁雲:依五識身建立此地,故名相應。
如律中說王相應論,賊相應論。謂依王賊而興言論。此亦如是。
雖此地中,分別多法;五識為主,是故遍說。又五識身相應心品,總名相應。於此地中,雖明多法;以心心所勝故,別說。
又相應者:是攝屬義。謂此地中,說五識身所攝屬法。?
是自性,所依,所緣,助伴,作業,故名相應。
十二解 成唯識論三卷二頁雲:此觸等五,與異熟識行相雖異;而時依同,所緣事等;故名相應。
十三解 集論一卷十一頁雲:何等相應?謂於因果相稱,假立相應。
十四解 雜集論十一卷六頁雲:何等相應?謂互為助伴。於所緣行,平等解了。由心心法,互為助伴,於契經等所緣境界,以蘊等相應義行,平等解了故。
十五解 如六種相應中說。
十六解 俱舍論四卷十三頁雲:謂心心所,皆名相應,等和合故。依何義故名等和合?
有五義故。謂心心所五義平等,故說相應。所依,所緣,行相,時,事,皆平等故。
事平等者:一相應中,如心體一;諸心所法,各各亦爾。
十七解 集異門論十卷十一頁雲:相應者:謂所說語,義應於文,文應於義。是名相應。
十八解 大毗婆沙論五十二卷八頁雲:謂或有執:諸法生時,漸次非頓。
如譬?者。大德說曰:
諸法生時,次第而生;無?起義。如經狹路,有多商侶,一一而過;尚無二人一時過義;況得有多。
諸有為法,亦復如是。一一從自生相而生,別和合生,理不俱起。阿毗達磨諸論師言:
有因緣故,說有為法,別和合生。一一從自生相生故。有因緣故,說有為法,一和合生。
不相離者,一時生故。謂依生相,說有為法,別和合生。若依?
那,說有為法,一和合生。不相離者,必俱起故。或復有執力無力義,是名相應不相應義,謂若此法,由彼力生;?
說此法,與彼相應。若法,不由彼力生者;雖俱時起;無相應義。如由彼心力,此心生故;得說此心與彼心相應。
又由心力,心所生故;得說心所與心相應。又由心所力,心所生故;得說心所與心所相應。不由心所力,心得生故。
不可說心與心所相應。為遮彼意,顯示心,與心所相應;心所,亦與心所相應;心所,又得與心相應。唯心與心,無相應義。
一身二心,不俱起故。或復有執:諸法各與自性相應;不與他性。
彼作是說:相愛重義,是相應義。無法與法極相愛重,如自性者;是故唯與自性相應。
為遮彼意,顯示唯與他性相應。相應名義,異體相望而建立故。如心心所,展轉相望,同一所依,一所緣等,互不相舍,名相應故。
或復有執;諸法與自性無相應義,亦非不相應。無相應義者,諸法不待自性而生故。非不相應者,極相愛重,是相應義故。
為遮彼意,顯示諸法不亂相應。故作斯論。
十九解 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五卷十頁雲:何故名相應?相應是何義?
答:等義,是相應義。問:
諸心品中心所法,有多有少;云何名等?謂欲界多,色界少。色界多,無色界少。
善多,不善少。不善多,無記少。有覆無記多,無覆無記少。
云何等義,是相應義?答:以事等故,說名為等。
謂一心品中,若有二受一想等者;可說非等。然一心品中,如受有一,想等亦爾。故名為等。
有說:五種等義,是相應義。謂所依等,所緣等,行相等,時等,事等,餘廣說如結蘊初納息。
二十解 五事毗婆沙論下二十頁雲:問:言相應者:
是何義耶?答:阿毗達磨諸大論師,鹹作是說:
言相應者,是平等義。問:有心起位,心所法多;有心生時,心所法少。
云何平等,是相應義?答:依體平等,作如是說。
若一心中二受一想;可非平等是相應義。然一心中一受一想,思等亦爾。故說平等是相應義。
複次等不乖違,是相應義。等不離散,是相應義。平等運轉,是相應義。
如車眾分,故名相應。複次同一時分,同一所依,同一行相,同一所緣,同一果,同一等流,同一異熟,是相應義。
[法相辭典 - 朱芾煌]
佛學(教)中一妄是什麼意思,佛學(教)中一真一切真是什麼意思
就是行政級別不夠的意思。我聽說,這世界總共有三萬多尊佛,天呢,宋朝有冗官之災,佛界會不會有冗佛之災?我聽說,有人曾經給這些佛爺劃分了行政級別,也就是說,如果我得罪了知縣級的佛爺沒事,只要我買通知府級的佛爺就行了?當然,如果我不願意多出錢,那就買通另一位知縣級的佛爺,讓那兩個佛打架去,有沒有這回事?給...
三教九流是什麼意思,三教九流是什麼意思?三教九流都指的什麼?
君子陶陶 三教九流的意思 三教指儒 佛 道三教。九流指先秦至漢初的九大學術流派,儒家者流 陰陽家者流 道家者流 法家者流 農家者流 名家者流 墨家者流 縱橫家者流 雜家者流。三教九流 解釋 舊指宗教或學術上的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出自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 卷六 樑武 帝問三教九流及漢朝...
三教九流是什麼意思,三教九流是什麼意思?三教九流都指的什麼?
九河觀察 三教九流 這詞的意義曾經是頗為高雅的。現在是貶義 三教 的說法起自三國時代,指的是儒教 釋教 道教三種教派。河南嵩陽書院裡有一尊三神像,在一個頭上雕出了孔子 老子和釋迦牟尼的面孔。儒教,孔子所創,並非宗教,而漢儒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把儒家學說渲染的像宗教一樣,就被人們看做宗教了,自漢朝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