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牡丹亭》中的「情」,謝謝啊

時間 2021-08-17 00:22:09

1樓:伊風伊語

《牡丹亭》中的情,湯顯祖自己在《牡丹亭題記》中就有總結:「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

與以前的《西廂記》《長恨歌》同樣是描寫愛情的話本、劇本等不同,《牡丹亭》描寫的情是至情,兩人夢中相會,不知情之所起即無所終,而情到深處,可為之死為之生,兩人的情並未因一人的死亡而結束,反而因情而得到了重生。

而且歷來人們比較喜歡《牡丹亭》,是由於《牡丹亭》中,情和欲、靈和肉、情愛和**、愛情和婚姻,是合一的,他描繪了情的所有的美好的、快樂的、幸福的方面,對情的詮釋讓人感到滿足。

對《牡丹亭》的主題有人說是一個「情字,你怎麼理解」

2樓:珂苡諾

杜麗娘有感於春光而萌生對愛

情的渴望,

在肆無忌憚的夢境中體會了愛情的幸福。

在人的世界裡,封建社會的教育,壓不住「情」的生長。閨房的重門,也鎖不住「情」的馳騁。

生於太守府中,

杜麗娘是寂寞的,是不自由的,在她情竇初開之時卻不能得到滿足。同

時,她也是叛逆的,

多情的,即使父母先生都不願她瞭解男女之間的情感,

甚至是阻止她了

解,可她仍然能夠從其他途徑瞭解,就像她沒有讀過《詩經》卻能夠知道「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的真正含義。

《詩經》中的愛情是喚起了她青春的覺醒,她埋怨父親在婚姻問題上太

講究門第,

以致耽誤了自己美好的青春。

春天的明媚風光也刺激了她要求身心解放的強烈感

情。終於,她在夢中接受了柳夢梅的愛情。

正是家庭的遏制和杜麗娘的渴望之間的衝突才引起了杜麗娘對愛對情的追求與執著。

太守府中一層不變的生活和父母的嚴厲讓杜麗娘對愛對情的渴望更加熱烈,於是才會夢中生

情,夢中陷情。

柳夢梅的出現讓長期在瓶中壓抑的杜麗娘找到了一個情的出口,

一個情的噴

發點。長期壓抑的情感在這時噴湧而出,一發而不可收拾。

怎樣理解湯顯祖在《牡丹亭》中所宣揚的"至情"說

3樓:黛妮

《牡丹亭》雖然表現出激情馳騁、辭采華麗的浪漫主義戲劇風格,但也必內須看到,《牡容

丹亭》其實還未從根本上跳出「發乎情,止乎禮義」的傳統軌道。

特別是後半部戲在總體上還是遵理復禮的篇章,作者並沒有徹底實現其以情**的哲學宣言。他的個性解放思路尚未從根本上脫離封建藩籬,而只是對其中某些特別戕殺人性、極其違背常情的地方進行了理想化的藝術處理。乞靈於科考得第、皇上明斷,這也是戲曲的常套之一。

儘管如此,湯顯祖還是封建時代中勇於衝破黑暗,打破牢籠,嚮往爛漫春光的先行者。

《牡丹亭》也成為古代愛情戲中繼《西廂記》以來影響最大、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傑作,杜麗娘已經成為人們心中青春與美豔的化身,至情與純情的偶像。

閱讀《牡丹亭》談談對其中「情」與「理」的理解以及他們的對立!

4樓:求樂志

《牡丹亭》只是借用了話本中「還魂」的故事;湯顯祖本人由於是個不得志的文人,在官場上屢屢受挫,看透了黑暗的朝廷,所以其憤懣之情大多抒發在他的傳奇裡。《牡丹亭》有兩條線,一條是杜麗娘遊園驚夢,死而還魂的情節,一條是杜太守、陳最良這些官場士大夫平亂的仕宦情節,兩條線是並重的。 陳最良是一個腐儒,一生只會死讀儒家經典,不通人情世故,是一個和范進一樣為科舉功名、八股取士制度毒害的老儒生。

他和杜麗娘一樣,都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是很可憐的,可以說他的境遇與作者有幾分相似之處。不過我認為陳最良最大的作用是把柳夢梅、杜麗娘這條線和杜太守這條線穿在了一起——他是情節上唯一看到了柳夢梅掘墳竊屍,又能為杜太守通風報信,且在道德上與杜太守站在同一陣線上的人。全劇中似乎他走的地方最多,得到的訊息最多:

比如柳夢梅掘墳,比如老夫人和春梅遇難等等,他的這些錯誤訊息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劇情的曲折,豐富了人物內心,為我們呈現了當時社會的人情風貌。另外,他在平定李全叛亂的過程中也是關鍵人物,他與杜太守兩人一個發令一個聽令前往修書,看似展現了他們的才略,事實上解決事件的可笑和荒唐的方式也揭露了這些儒生們的天真和無能。 石道姑也基本上是一個調節劇情氣氛、製造線索的作用。

作者寫這些三教九流的社會地位低下的人物一是為了搞些噱頭引人發笑,使一些作者的諷刺和不滿能借她們粗俗的口肆無忌憚的發洩出來,緩解一下緊張而懸念的劇情,二是隱隱含著作者或者說當時人們創作的一個觀念:人生即是鬧劇。從外部看,這是一部鬧劇,它想要向人說明「欲」才是愛情的基礎;從內部看,嚴正的崇高與卑微、風雅惡俗並存,是一部又悲又喜正劇。

這裡有青春、有色情、有調侃也有官場人生。所以我認為石道姑的出場正是符合「卑微」、「惡俗」、「調侃」、「色情」的人生社會真實而殘酷的一面,她的形象正與青春的充滿理想的杜麗娘是對立的,豐富了《牡丹亭》的內容,深化了它的主旨,使其不僅成為一部愛情傳奇同時也是明代社會的一個縮影。這正是這部作品的偉大之處。

ps:陳最良也是作者調侃的物件之一,作者創造這個人似乎一開始就是為了嘲笑他的,但在嘲笑的過程中我們也漸漸體味到這位小人物身上無可奈何的悲涼。以上~~個人陋見,主要是前段時間上了牡丹亭的賞析課,老師講了一些,我自己也想了很多,不能說正確,不過提供一些思路罷了。

見笑。參考書目:青木正兒《中國近世戲曲史》(這本書似乎比較難找了) 有一個《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還魂記》挺不錯的

如何理解《牡丹亭》中杜麗娘出生入死、死而復生的情感經歷

5樓:

這是典型的湯顯祖的浪漫主義手法,有美麗的幻想襯托現實的殘酷,這樣從觀眾心裡上長生一種平衡。其實不管杜麗娘,還有梁祝也是類似的手法。

6樓:冷玥無聲

差點看成杜十娘。。。

在封建時代,難得出現的真愛終於感動了上蒼。。

7樓:琯寒

你看看書,不就知道了,那裡面的唱詞很不錯

《牡丹亭》所表現的「情」與「理」的鬥爭的社會意義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湯顯祖對《牡》劇有一篇二百多字的題詞。除了簡述劇情外,題詞只談了一個「情」字,即人的真正感情。他的觀點十分明確,他所要表現的主題就是:「第雲理之所必無,安聽情之所必有邪!」

通觀全劇,我們會發現,湯顯祖所說的戰勝天理的「至情」確實無往而不在,但是通過「情」的「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為情而死,為情「復生」,讀者還看到一些其他的東西。正如**會引起不同出身、經歷、修養的人們的不同想象一樣,作品的客觀效果並不是作者可以完全預料得到的,甚至可能是完全沒有預料到的。

果戈理曾說:「內在的意義面一關於作品中的思想表達一一總是在後來才理解到的。它寓於形象,分散於形象中……。

只有把它們加在一起之後,你才會得到形象創造的總和及意義。」因此,讓我們通過對形象和形象間的聯絡,以及由此表現出來的主人公的命運的分析,認識一下《牡》劇更深刻的社會、歷史意義。

在劇本的開端,我們見到的是一個封建社會的典範家庭。父親杜寶是西蜀名儒,「念遍的孔子詩書」,識得「周公禮數、治國齊家似乎頗有章法,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派。母親是舊家後裔、對丈夫唯命是從,對女兒繩之以「三從四德」,行止無不符合禮教,按中國封建社會的標準,是極為賢德的一位夫人。

這個家庭,對於杜麗娘,簡直就是一所禮教學堂。

在這所學堂中,杜麗娘受到「良好」的封建教育,連白天打瞌睡都受到禁止,因為不合「四德」。十幾年的封建教育,使杜麗娘成為一個恭順、孝敬、能誦男女《四書》的淑女,德、言、容、工無不具備。然而,「人」的慾望並沒有在杜麗娘心中泯滅,她的四德建立在並不牢靠的思想基礎上,被壓抑的要求一一對幸福的渴望,對個性自由的幻想,隨時要表現它們自己,在她「打的秋

如何理解《牡丹亭·遊園驚夢》中的後花園的含義

9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含義?湯顯祖解說道:「因情成夢,因夢成戲」,按照這種情——夢——戲的邏輯,「戲」的生髮起點歸根到底源於「情」。

在遊園的過程中,少女的情思被啟用了,想象的春逝虛景又從反面警醒了少女的心思,主人公春情既發,青春意識已經長成一根青翠而漸行堅韌的芽,成為主人公接下來遇夢,並進而求夢尋情的邏輯起點,情的要素被湯顯祖提升到新的高度,導引著主人公進行生命抉擇。代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廣為流傳,湯顯祖在這個話本**的基礎上,進行了脫胎換骨的創造,把**的傳說與明代社會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用更豐滿的人物形象、更曲折的故事情節和複雜的唱詞及場景設計,表現了兩個年輕人追求個性自由、自由戀愛反封建禮教的愛情故事。年輕貌美的杜麗娘,生長在官宦家庭,家教非常嚴格和苛刻,她在官衙中住了三年,連後花園都不允許去,連白日瞌睡也被斥責為違反家規,有傷風化。

然而,青春的衝動,是封建家長和老師阻止不了的。杜麗娘在丫鬟的慫恿下,趁父母不注意,偷偷跑到花園裡遊玩,並觸景生情,傷感自己韶華將逝,未成佳配。回到書房,做了一夢,夢見自己遇到一英俊書生,並向她求愛,倆人云雨和諧,愛得十分熱烈。

但是,好夢不長,被她娘看到白日瞌睡,大聲呵斥她,令她從夢中醒來。從此,她鬱鬱寡歡,一病不起。後來,死掉了。

她被埋在後花園中。三年後,一個叫柳夢梅的書生,趕考,住在小姐墳丘附近。柳公子正是她夢中遇見的書生。

杜麗娘以鬼身與柳公子夜間相會,恩情意濃。後來,她告訴公子,自己不是人身,如果公子不棄,就來掘墳,她的靈魂和肉身就可合做一處,與公子成為堂堂正正的夫妻。柳公子和守墳的四姑,掘開墳墓,並把自己的陽氣吹入杜麗娘的口中,杜麗娘活了過來。

最後,柳夢梅考取了狀元,並讓皇帝欽點與杜麗娘成親,與杜麗娘的父親母相認。有情人終成眷屬。這種「夢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節,是浪漫主義理想化的虛構,也是對現實生活的昇華。

因而,讓人讀了感慨萬千,拍案稱奇。

依鄙人所見,只是交代了故事的場景而已,希望將真正的含義表現了兩個年輕人追求個性自由、自由戀愛反封建禮教的思想,以及作者設計情節的創造上哦。望採納。

《牡丹亭》與《紅樓夢》怎樣寫"情

10樓:宇文蘭依薏苡

歷史背景相比

1、天啟、萬曆年間的明代社會,城市經濟相對發達,物質條件充盈,中上層生活侈糜,加上王學後勁恣肆,知識人士有較大的精神空間,於是談「情」說「性」成為時尚。《牡丹亭》暢意地寫情和欲、愛情和婚姻合一的男女之情,是順理成章之事,大家均不以之為異。

2、生活在乾隆統治時期的清中葉的曹雪芹,則沒有湯顯祖那樣的精神條件。清朝文化政策的嚴酷超過歷史上朝代。所以曹雪芹只好寫情和欲、情愛和**、愛情和婚姻相分離的男女情事,寫被壓抑的愛情。

賦予內涵

1、《牡丹亭》裡寫的愛情,僅僅只是當事人自己的個人事情,只寫了愛情的本身,與當時的社會現實環境聯絡不大。

2、《紅樓夢》裡,寶黛的愛情卻與賈府的衰亡史息息相關,互為因果。曹雪芹把對愛情生活的描寫與對社會現實的反映密切地結合在一起,賦予了愛情更深刻的社會內涵。

愛情型別

1、《牡丹亭》寫「情」的難能之處,是寫出了男女之間的「至情」,所謂「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的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產生是以才子佳人加個性解放為基礎的。

2、《紅樓夢》則寫出了男女情事的諸種複雜型態,有「情情」,有「情不情」,甚至包括因「情」而生成的「 恨」。 曹雪芹則打破了男才女貌、一見鍾情的俗套。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是在長期相處,相互瞭解的基礎上產生的。

寶黛的愛情更注重心靈上的交流與溝通。這樣的愛情也就更符合人的理解的需要。在愛情進行過程中,寶黛並不需要藉助於**的維繫,卻仍可以達到生死相隨的程度。

愛情結局

1、《牡丹》所寫之情是美麗、圓融而又比較容易舒解之情。情和欲、靈和肉、情愛和**、愛情和婚姻,是合一的,而不是分離的。這是《牡丹亭》寫男女之情的最大特點。

結局由於受到傳統審美心理的影響,《牡丹亭》滿足人們的「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良好願望,讓他們的愛情有一個團圓結局。

2、《紅樓夢》則完全不如是。《紅樓夢》裡的愛情故事,情和欲、靈和肉、情愛和**、愛情和婚姻,恰好是分離的而不是合一的。《紅樓夢》裡的婚姻,大都是失敗殘缺的,尤其少有與愛情的結合。

賈寶玉和林黛玉,他們是真愛,愛得如醉如痴,但就是不能結合,鏡花水月,咫尺天涯。他擯棄了以往戲曲**「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老套,讓相愛的兩個人,一個為情而死,一個為情而遁入空門,以悲劇來結束整個故事,這比起大團圓結局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牡丹亭的故事,牡丹亭的故事簡介

牡丹亭 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與 紫釵記 南柯記 和 邯鄲記 並稱為 臨川四夢 此劇原名 還魂記 創作於1598年。故事梗概 此劇描寫了官宦之女杜麗娘一日在花園中睡著,與一名年輕書生在夢中相愛,醒後終日尋夢不得,抑鬱而終。杜麗娘臨終前將自己的畫像封存並埋入亭旁。三年之後,嶺南書生柳夢梅赴京趕考...

牡丹亭的作者簡介,牡丹亭的故事簡介

抱香蕉睡覺 牡丹亭 的作者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湯顯祖,中國明代戲曲家 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 若士 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 醫藥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 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牡丹亭驚夢的全文翻譯,牡丹亭 遊園驚夢 翻譯

1 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著彩雲偏 翻譯 不經意間,鏡子偷偷的照到了 她的 嬌容,害羞的 她 把頭髮都弄歪了。2 原來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翻譯 原來這裡早已是奼紫嫣紅開遍了花園,而我從來不曉得,好像我的青春年華全都留給了枯竭的靜和倒塌的牆。我知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