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燭夜談》翻譯,《秉燭夜談》翻譯

時間 2021-09-02 18:11:13

1樓:曉龍老師

白話釋義: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年近七十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炳燭而學?」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戲弄其君主的呢?」

師曠回答說;「我怎敢戲弄我的君主呢!我聽說過:年少時喜歡學習,好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點燃蠟燭照明時的光亮。

點燃蠟燭照明,比摸黑走路哪個好呢?」平公說:「好啊!

」原文: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

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 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此文出自三國曹丕所著的《與吳質書》

寫作背景: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擊敗了其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

同年,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曹丕在位期間,採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於黃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

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對外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在西域的建置。

曹丕與建安七子中的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都是過從慎密的好友。他們經常一起遊樂歡宴,詩賦歌酬。

《與吳質書》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丕給吳質寫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既追念往事和亡友,也想起未來文壇和個人情況,以抒情為主,又有敘事和說理,並熔三者為一爐。

他彷彿面對自己過去共同遊宴的倖存者,開誠相見,娓娓而談,傾訴衷腸,沒有高談闊論,也沒有矯揉造作。

此書是曹丕在孟津所作,一本題作《與朝歌會吳質書》。《吳質傳》引《魏略》:「……質出為朝歌長,後遷元城令。

其後大軍西征,太子南在孟津小城,與質書曰:……」 寫於建安二十年(215年)。

2樓:範老師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年近七十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炳燭而學?」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戲弄其君主的呢?」

師曠回答說;「我怎敢戲弄我的君主呢!我聽說過:年少時喜歡學習,好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點燃蠟燭照明時的光亮。

點燃蠟燭照明,比摸黑走路哪個好呢?」平公說:「好啊!

」原文: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

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 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3樓:

譯文:晉平公向師曠問道:「我年七十歲了,很想再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說:「為什麼不把蠟燭點著呢?」平公說:

「怎麼會有做臣子的對他的國君開玩笑的呀?」師曠回答:「我這個瞎子哪有膽量同他的國君開玩笑呀!

我是聽說,年少又能好學,如同升起的太陽,陽光漸明。年壯又能好學,如同中午的太陽,光芒四射。年老又能好學,如同點燃的火炬,火光明亮。

點燃火炬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學好之後)對事物能清晰明理(炳燭之明)怎能與瞎摸瞎闖同樣對待呢?」平公聽了說:

「你講得很對。」

原文:晉平公問於①師曠②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③乎?」平公曰:

「安有為人臣而戲④其君乎?」師曠曰:「盲臣⑤安敢戲其君乎!

臣聞之,少而⑥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⑦乎?」平公曰:

「善哉!」 ——《說苑·建本》

4樓:12我一定行

【解釋】:秉燭:拿著點著的蠟燭。手持點燃的蠟燭深夜交談。比喻談話很投合,很深入。也比喻某人工作很認真,很敬業。也可以用「夜半無人私語時」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