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爾、卿、公、若、子、女、你、君、彼
一、彼拼音:bǐ
釋義:1、指示代詞。那;那個(跟「此」相對):~時。
2、人稱代詞。對方;他:知己知~。
二、子拼音:qīng
釋義: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女。
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
3、動物的卵:魚~。蠶~。
三、公拼音:gōng
釋義:四、若拼音:ruò
釋義:1、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無人。置若罔聞。門庭若市。
3、你,汝:若輩。「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五、女拼音:rǔ
釋義:文言代詞,你:~等。~將何往?
2樓:小貝貝老師
一、爾爾ěr
1、你,你的:爾父。
2、如此:偶爾。
3、那,其(指時間):爾時。
4、而已,罷了(亦作「耳」)。
二、汝rǔ
1、你:汝輩。
2、姓。
三、**nǚ
1、女性,與「男」相對。
2、以女兒作為人的妻(舊讀nǜ)。
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女rǔ:古同「汝」,你。
四、若ruò
1、如果,假如:若果。
2、如,像:年相若。
3、你,汝:若輩。
五、乃nǎi
1、才。
2、是,為。
3、竟。
4、於是,就。
5、你,你的:乃父。
3樓:道峰山營
「你」是第二人稱,而文言文中第二人稱代詞,主要有「汝」、「女」、「爾」、「若」、「而」、「乃」。
1、汝: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女:用法同「汝」,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3、爾: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
4、若: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5、而:古同「爾」,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子歸,歿而父母之世。(《國語·吳語》);
6、乃:可譯作「你」、「你的」。 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注:女(汝)、爾、若可以作主語、定語、賓語。而、乃很少作主語,不能作賓語,一般只作定語。
7、子:在古代專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相對而言,稱「君」比較寬泛。
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
8、乃:可譯作「你」、「你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對你的稱呼有:汝、爾、公、君、子、閣下、足下等。
1. 汝,拼音為:rǔ
意思是:你,多用於稱同輩或後輩。
2. 爾,拼音為:ěr
意思是:指人稱代詞。你,你的。
3. 公,拼音為:gōng
意思是:你,是指對人的尊稱。
4. 君,拼音為:jūn
意思是:相當於「您」,是對人的尊稱,通常對品行道德良好的人稱為君子。
5. 子,拼音為:zǐ
意思:指你,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6. 閣下,拼音為:gé xià
「你在幹什麼呢」用文言文中怎麼說?
5樓:若水流天
「你在幹什麼呢」用文言文來說就是「汝於何?」。「你」在文言文中的用詞有很多,不過最多的用法就是「汝」,這也是我們最常用的。
「何」常常用來表示做什麼,什麼事情之類的。所以這句話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就是「汝於何?」。
擴充套件資料:
文言文常用的句子翻譯:
1、哀莫大於心死一-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燼。指最可悲哀的事,莫過於思想頑鈍,麻木不仁。
2、愛博而情不專一一 對人或事物的喜愛很廣泛,而感情不能專一。
3、愛 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一一加諸膝: 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裡。意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4、愛之慾其生, 惡之慾其死一一喜 愛他時,總想叫他活著;討厭他時,總想叫他死掉。指極度地憑個人愛憎對待人。
5、 安於故俗,溺於舊聞一一俗:習俗。溺:沉溺,陷入。拘守於老習慣,侷限於舊見聞。形容因循守舊,安於現狀。
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區別
1、特點上的不同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文言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彙兩方面。
白話文,淺顯通俗,在語言上,生動、潑辣、粗獷、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表現力。綜觀「五四」白話文運動,它廣泛吸收了西方的詞彙資源、語法結構,在語言、文字、思想等多層面。
2、概念上的不同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文雅的口語為基礎的書面形式,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平常的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
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髮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6樓:匿名使用者
汝於何?
這是文言文的翻譯,現在寫作很少用文言文的形式,基本都是用標準漢語結構進行寫作,文言文目代表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所在,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7樓:夏日未語
「你在幹什麼呢」用文言文中表示為:「汝何干?
」或者「君何為?」
汝何干?
汝 rǔ <代>你;你們;你(們)的。《愚公移山》:「吾與~畢力平險。」
何 hé 什麼。《觸龍說趙太后》:「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以自託於趙。」
2.君何為?
君 jūn 《名》對對方尊稱。《江南逢李龜年》:「落花時節又逢~。」
你,用文言文怎麼說?? 10
8樓:道峰山營
「你」是第二人稱,而文言文中第二人稱代詞,主要有「汝」、「女」、「爾」、「若」、「而」、「乃」。
1、汝: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女:用法同「汝」,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3、爾: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
4、若: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5、而:古同「爾」,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子歸,歿而父母之世。(《國語·吳語》);
6、乃:可譯作「你」、「你的」。 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注:女(汝)、爾、若可以作主語、定語、賓語。而、乃很少作主語,不能作賓語,一般只作定語。
7、子:在古代專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相對而言,稱「君」比較寬泛。
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
8、乃:可譯作「你」、「你的」。
9樓:匿名使用者
「你」在文言中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梳理一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大類是第二人稱代詞;一大類是對話中形成的對人的敬稱,其中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比較固定的說法,一種是約定俗成的專用稱呼。
具體分列如下:
1、常用的第二人稱代詞:
(1)汝: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列子·湯問》)
(2)女(「汝」的通假字):逝將去汝,適彼樂土。(《詩經·魏風·碩鼠》)
(3)爾: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
(4)而:夫差!而忘越王之殺而父乎?(《國語·魯語》)
(5)若:無翁即若翁。(《史記·項羽本紀》)
(6)乃:今欲發之,乃肯從我乎?(《漢書·翟義傳》)
2、對人的敬稱:
(1)君:君知其一,不知其二。(諸葛亮《答法正書》)
(2)子: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左傳·僖公三十年》)
(3)公: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記·陳涉世家》)
(4)先生:
(5)夫子:水府幽深,寡人闇昧,夫子不遠千里,將有為乎?(唐李朝威《柳毅傳》)
3、常用的其他對人的敬稱:
(1)執事:《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
」杜預注:「言執事,不敢斥尊。」漢蔡邕《獨斷》捲上:
「陛下者,陛階也……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上書亦如之。及群臣庶士相與言殿下、閣下、執事之屬,皆此類也。
」《明史·徐一夔傳》:「僕素謂執事知我,今自審終不能副執事之望。」
(2)足下:《韓非子·難三》:「今足下雖強,未若知氏;韓魏雖弱,未至如其在晉陽之下也。
」三國魏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足下昔稱吾於穎川,吾常謂之知言。」唐韓愈《與孟東野書》:
「與足下別久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懸懸於吾也。」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三章:「餘與足下俱系北大同學,而令戚又系餘之同鄉,彼此素無仇隙。
」(3)殿下:
(4)陛下:
(5)閣下:
4、另外的有規律性的對人的敬稱:
(1)稱對方的字、號
(2)稱對方的籍貫
(3)稱對方的官職
10樓:摩羯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
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髮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能在「一卷」竹簡上記下更多事情,就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後來當「紙」大規模使用時,統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徵。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徵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
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
你對應文言文:
爾:文章教爾曹;
汝(女):吾與汝畢力平險;
卿:卿卿我我;
君:君自故鄉來;
足下:有害足下之義。
「你什麼也沒聽見」用古代文言文怎麼說
多元老人 多元輸入法 多元漢字與圖形符號輸入法 輸入 egt 即見成語 充耳不聞 蟹老闆悅刻授權店 汝未聞。平行翻譯這樣就可以,意思會在文中體現會意。沒有我,你們怎麼能聽見聲音呢?翻譯成古文。 來自雨湖深情的雀鷹 我這個能用它把聲音翻譯成古漢語的話,是非常我都不容易的,因為在古代漢語當中,它每一個詞...
語文這兩個字在文言文裡怎麼說,語文文言文
平井真純 言論和文字。魯迅 且介亭雜文 答曹聚仁先生信 語文和口語不能完全相同。貌似在那個時候也還叫語文來著 語文是語言和文字的縮略語。語言和文字在文言文裡就是語文。 業康裕 文法。 怕髒豬 語文這兩個字在文言文裡也叫語文 小小雨果子子子 語文。 語文在古代好像沒有,它是外來詞。 陰昱琨 文言文裡沒...
「壁」在文言文中什麼意思?有城的意思嗎?城牆呢
子秴 壁的本義是牆壁。古代的牆壁是用土築建的,因此,從土闢聲。在文言文中,壁主要指牆壁。如 家徒四壁立 面壁 壁,有時專指軍營的圍牆。如 及楚擊 秦,諸將皆從壁上觀。史記 項羽本紀 這個義項可以用作動詞,引申為建立軍營。如 史記 魏公子列傳 魏王恐,使人出 晉鄙,留軍壁鄴。其中的 壁鄴 就是在鄴駐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