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徭堂
儒者 忠孝仁義也!道者 寡慾重身也!儒家思想說白了 就是為了迎合當朝統治者的心理 為統治階級服務的 向底層民眾灌輸順從(忠)圖報(孝)的核心思想!
消極的方面很明顯 我華夏各族在儒家文化薰陶下 缺乏現實主義下的野心和魄力 多有理想主義的麻木和軟弱!道家說到底 是底層民眾所產生的文化產物 寄託了廣大貧苦農民 無社會地位的三教九流 這些人的美好願望和遠大期望!中國曆代皇帝統治期間(漢武以後)的農民起義 都或多或少有道家的影子 就是說成道家想獲得儒家的文化統治地位而「造反」也可以的!
道家的清心寡慾算的上優點 總愛搞心理暗示 蠱惑人民群眾這就是最大的毛病!
2樓:馬山清
佛家和道家思想裡沒有優劣之說。都是對人類有益處的主張。雖然表面看起來有的主張和世俗格格不入,但他們確實最科學,對我們最有益處的。
話說起來太長,但他們的主張,確實會使我們能夠做一個完整的沒有缺陷的人。
3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在先秦時期才能稍微分家分派,先秦以後,各家都相互融通,很難完全界定哪些論點是儒家、哪些是莊子、哪些是老子。佛教傳入中國後,佛學的一些觀念及修習方式一方面影響了傳統中國文化(當然包括各家);另一方面佛教也受傳統中國文化的影響而趨於本土化,這是我們可能需要預先了解的一個重點。
就儒家而言,主要注重人的層面,注重人跟人及人跟自己(人跟自己內心)的關係,人跟人的關係就是「愛人」、「立人」,就是推己及人,就是「恕」。人跟自己的關係就是「自愛」、「自立」,就是忠(盡己謂之忠,只是後來「盡己」的物件變成封建皇帝,所以「忠」的定義就變了)。
就莊子而言,是在乎內心世界的**,比較忽略人跟社會的關係(人跟人的關係),後來的佛教禪宗,受其影響較大,畢竟那時的社會環境,連年戰亂,生活不易,所以莊子比較在乎心靈的自覺及解放,求真正的逍遙。
在一個社會組織中(家庭到國家),都必須注重人跟人的關係,必須釐清人跟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及相處模式、分寸(因此才延伸出了禮儀、規範、倫理這些有形、無形的框架),這是儒家提供的模式(被封建帝王誤用並非儒家本意)。
但是在個人,就是我們自身的生活中,尤其在那個充滿戰亂的戰國年代,我們除了與人相處的節度及禮儀外,調整內心的修養、釋放積壓的怨氣、解脫心靈的桎梏,這些思想及觀念的啟發,就是莊子提供的模式。
再後來,有人把老莊、黃老與玄學、清談融合在一起,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又是戰亂,還是各異族入侵的大亂)形成了避世的思想,就有了所謂道家的消極性。
而儒家觀念及模式被歷代統治者斷章取義的誤用,造成愚民、封建(本來只是一種管理制度)、迂腐、頑固、守舊.......的誤會,這也就形成了儒家的消極層面。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中含有哪些消極和積極方面
4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積極的沒有消極的。
儒家思想有哪些積極與消極影響?
儒家的"入世積極"與道家的"消極避世"思想的根本不同之處在哪? 20
5樓:趕殺
道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如果像一些學人認為的那樣,文化思想也有剛柔之分、顯隱之別,那麼,相比之下,儒家的剛健、有為、進取、入世的精神表現得比較突出,道家則偏重於柔順、無為、退守、潛隱的精神。人們常說,秦漢之後無"純儒",同樣也可以說,秦漢之後無"純道"。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既互相排斥,又互相吸收;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融和。他們恰恰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不可或缺和賴以互補的兩個方面。在此意義上來說,儒道本是一家。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來說,他們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即便是在儒學一統天下的時期,道家思想也並沒有泯滅,它以各種形式滲透到儒學、佛學之中,滲透到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無形中影響著中國人的人生態度,這正體現了道家思想的潛隱特點。
儒、道兩家思想,一個剛健有為,一個柔順因循;一個入世進取,一個潛隱退守,這是他們達到相通和互補的真正前提。所以,許多中國古代文人才能入世為儒,出世為道,或者熔儒道於一爐,張弛相濟,進退自如。
儒家直面現實社會,力求探索一條改造客觀世界的道路,即便是個人的修身養性,最終也是為了治國平天下。孔子認為,他與那些逸民、隱者的區別就在於"無可無不可"(《論語·微子》)。用孟子的話來解釋,就是:
"孔子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一向主張:"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論語·泰伯》)但實際上不管天下"有道"還是"無道",他似乎沒有一點退隱的意思。為了改變這個"無道"的世界,儘管他四處碰壁,卻百折不撓,骨子裡還是那股勁:"知其不可而為之"。
在此方面,孟子比孔子毫不遜色。在他看來,無論得志還是不得志,無論困厄時還是顯達時,都不應該絕人逃世;主張用自己的方法來"平治天下",實現其"王道"理想;並且揚言"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孟子·公孫丑下》)他更無退隱之意。
道家面對殘酷的現實,深入到人的心靈深處,從自然中尋找一條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據《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記載,老子本人就是一個"隱君子",相傳他在周朝做過藏書管理員,孔子曾向他問"禮",後來他退隱了,寫下《老子》一書。莊子曾做過宋國漆園的管理員,辭職後表示"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寧肯隱居陋巷,借米充飢,自編草鞋,過著清苦的生活,也不願應楚威王高薪聘請而赴楚相之位。
從老子的自然無為、少私寡慾、貴柔守雌的思想,到莊子的無己無功無名、逍遙放達的精神境界,無不說明道家與儒家的不同之處。道家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固執地守護著人的精神的尊嚴,辛勤地開墾著人的精神的荒漠,把人生從一切無法消除的痛苦和災難中拯救出來,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使人獲得一種寧靜的自由和聖潔的心境。老子和莊子都是隱士,但他們又不同於一般的隱者。
他們的退隱不單單是為了規避無法改變的罪惡現實,也不僅僅是為了避免為虎作倀、助紂為虐,更重要的是為了尋求一種超越現實的精神自由。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點,道家在韓非子的顯學排行榜上名落孫山。可以說,春秋戰國時代所湧現出來的大批隱者的現實生活,以及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對隱者生活的親身體驗,正是道家思想產生的社會基礎
6樓:
jixianlin說的有道理,道家其實根本就不是消極避世道家只是主張順天行事,他們也主張有所作為,甚至大有作為道家不僅著書立說,而且廣授門徒
不僅積極修煉,更發動了一次又一次運動
甚至是各種起義
他怎會是消極避世呢
7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說得對
在我看來,道德經根本就是一部入世之書
夫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雖不整,目的還是為了爭啊~呵呵
儒家思想對現代有什麼影響?消極還是積極?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有什麼異同點
8樓:
相同點:
1.都認同人性本善,因此排除了法-治,共同點之一就是都是以人治.
2.都是以道德為基礎的治國理念.
3.都有「民本」思想."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莊子.
天下》.道家不僅僅是理想的,道家雖然在希冀永恆,他們更希望統治者認識"民"本來的力量,"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人民將會自化、自正、自富、自樸.按大道,天地萬物都有其次序,讓道德仁義禮法各處其自然之位,天下就會太平,達到至治.
儒家就不用說了,孟子的「民為貴,君輕」世人皆知啦.
4.都是溫和派,道家「治大國若烹小鮮」,儒家也治國思想甚至是復古.都不是激進的變革派.
不同點:
首先要理解兩家講的道德各為什麼意思
老子講「失道而後德 失德而後仁」
「道」、「德」、「仁」是三個依次降低的不同的人生境界層次道家所講的是「道」及接近「道」的那一部分「德」 也可以理解為天道儒家講的是「德」和「仁」 可以理解為人道
所以道家思想主要用於 1.養生 2.治國
而儒家思想主要用於 1.待人 2.處士
道家思想所講的東西並不是今人所講的「道德」
而儒家思想比較注重解釋現今所謂的「道德」
9樓: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主要區別有以下幾點:
儒家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政治目標,道家以無為而治為政治目標;
儒家思想以孔孟學說為主;道家思想以老子莊子所說作為基礎;
儒家思想以入世為主,道家思想出世為主;
儒家思想以積極向上的態度解決實際問題;道家思想略有一些消極;
儒家思想以中庸為個人道德目標,道家以道為最高準則。
10樓:匿名使用者
最大的區別是:遇到正確但是很難做到的事情的時候
儒家 要求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道家 追求順其自然,道法自然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異同,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異同
隨風人傳媒 提取碼 8sjy在今天,十三經 作為反映先秦歷史狀況的古籍還有很大價值。分別是 詩經 尚書 周禮 儀禮 禮記 周易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論語 爾雅 孝經 孟子 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異同? 1 孔老比較 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師和代表,老子莊子是道家的宗師和代表。孔孟作為 儒家的聖賢,給後世樹立...
如何運用儒家和道家思想到生活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中含有哪些消極和積極方面
天都紫陌西 回答者回答者 lanshuixing 二級 2011 3 1 16 42 的回答謬論百出,一些話語甚至有悖常見觀點,可能是 言多必失 的原因,但也不排除耍著小聰明的斥他抬己心態,最有可能的是明知自己的觀點支援基礎不夠堅固卻又不敢直截站到對立的正確立場上去。第一,你所說的儒家 克己復禮,只...
關於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差異,各自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道家無為,是說無用之用為大用,可能你還不太明白,但是莊子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他說你看那參天的古樹,枝幹歪歪斜斜,無法作任何木工上的用途,也就是毫無用處,但就是因為它毫無用處,那些工匠才不砍他,他才活得這麼長久。喏,這就是無用無為的好處。你理解道家應搞從這裡啟悟,他並不是人們說得那樣消極避世,而是以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