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豬豬說八卦
撒拉族是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撒拉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奴語支烏古斯語組,也有人認為屬於撒魯爾方言,無文字,通用漢文。
撒拉族男子頭戴白色或黑色圓頂帽,上穿白色襯衫,外套黑色坎肩,束腰帶,下穿黑色或藍色長褲,冬季穿皮襖。婦女穿顏色鮮豔的衣服,外套坎肩,下穿各色長褲,戴頭蓋。
撒拉族習慣於日食三餐(農忙時根據情況適當加餐),主食以麵粉為主。家常品種有花捲、饃饃、饅頭、烙餅、面片、拉麵、擀麵、散飯、攪團等。在一年一度的齋月裡,一般都只食早、晚兩餐,飯菜比平時豐盛一些。
按照伊斯蘭教義,撒拉族嚴禁飲酒,一般在撒拉族的筵席上不備酒。平時更無飲酒的習慣。 日常飲料除清茶、奶茶和蓋碗茶以外,還常飲麥茶和果葉茶。
製作麥茶時,將麥粒炒焙半焦搗碎後,加鹽和其他配料,以陶罐熬成,味道酷似咖啡,香甜可口;果葉茶是用晒乾後炒成半焦的果樹葉子製成,飲用別具風味。
撒拉族的禁忌有: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嚴禁在清真寺內及其附近地吐痰或攜帶汙濁之物進入清真寺;作禮拜時,他人不得從面前走過;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滌衣物;與人談話時忌咳嗽和擤鼻涕;在老人面前不能有失禮的行為。
撒拉族的族名由來
撒拉族自稱「撒拉爾」,系「散魯爾」的變音,簡稱「撒拉」。
據考證,「撒拉」這一名稱最早可追溯至公元7世紀西突厥時期烏古斯部的撒魯爾(salur)部落。撒魯爾又譯作「撒羅爾」或「撒盧爾」,為烏古斯汗6個兒子中五子塔黑(tag)之長子,撒魯爾意為「到處揮動劍和錘矛者」。
漢文文獻對「撒拉族」這一稱謂記載有十幾種之多,大部分是「撒拉爾」或「撒拉」的不同譯名,如「撒剌」、「撒剌兒」、「沙剌」、「沙剌簇」、「薩拉兒」、「撒拉爾」、「撒喇」等,而鄰近藏、漢、回等民族稱之為「撒拉」,土族稱之為「撒勒昆」。
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定名為「撒拉族」。
2樓:起跑線招標網
國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是中國撒拉族聚集地,大約有7.8萬人口,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
撒拉族由元代來自中亞的撒馬爾罕人,同藏、回、蒙古各族長期融合而成。主要從事農業。信仰伊斯蘭教。人口:87697
分佈:主要聚居在地處黃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區。撒拉族有自已的語言,但無文字,通用漢文。
撒拉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吸收了不少漢語和藏語詞彙,青壯年多通漢語。 撒拉族男兒,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為生。此外,養蜂是撒拉人最喜愛的副業生產,園藝也是他們的特長。
撒拉族習俗
撒拉族的禁忌有: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嚴禁在清真寺內及其附近地吐痰或攜帶汙濁之物進入清真寺;作禮拜時,他人不得從面前走過;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滌衣物;與人談話時忌咳嗽和擤鼻涕;在老人面前不能有失禮的行為。
撒拉族服飾 : 撒拉族男子頭戴白色或黑色圓頂帽,上穿白色襯衫,外套黑色坎肩,束腰帶,下穿黑色或藍色長褲,冬季穿皮襖。婦女穿顏色鮮豔的衣服,外套坎肩,下穿各色長褲,戴頭蓋。
撒拉族食俗 : 撒拉族習慣於日食三餐(農忙時根據情況適當加餐),主食以麵粉為主。家常品種有花捲、饃饃、饅頭、烙餅、面片、拉麵、擀麵、散飯、攪團等。
在一年一度的齋月裡,一般都只食早、晚兩餐,飯菜比平時豐盛一些。
按照伊斯蘭教義,撒拉族嚴禁飲酒,一般在撒拉族的筵席上不備酒。平時更無飲酒的習慣。 日常飲料除清茶、奶茶和蓋碗茶以外,還常飲麥茶和果葉茶。
製作麥茶時,將麥粒炒焙半焦搗碎後,加鹽和其他配料,以陶罐熬成,味道酷似咖啡,香甜可口;果葉茶是用晒乾後炒成半焦的果樹葉子製成,飲用別具風味。
撒拉族的禁忌有: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嚴禁在清真寺內及其附近地吐痰或攜帶汙濁之物進入清真寺;作禮拜時,他人不得從面前走過;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滌衣物;與人談話時忌咳嗽和擤鼻涕;在老人面前不能有失禮的行為。
3樓:匿名使用者
1、撒拉族婚姻形態是一夫一妻制。
實行家族外婚。近親家族「阿格乃」和遠親「孔木散」之間禁止聯姻,但並不十分嚴格。婚姻的締結全憑父母之命,婚禮由阿訇主持,還「擠門」,即新娘在孃家人簇擁下要強行入屋,而新郎家閉門要禮;「對委」,即表演「駱駝戲」;「哭嫁」,新娘哭唱著走出家門;「擺針線」,即新娘到新郎家要出示針線活兒。
2、撒拉族信仰伊斯蘭教。
其葬禮,從速從儉,行土葬,一般「孔木散」都有一處公墓。
3、撒拉族服飾,
男子頭戴無簷白色或黑色六牙帽或小圓帽,外套「白布汗褡青夾夾」,腰繫紅布帶或紅綢帶,短衣寬,長衣窄。老年人穿的長衣衫,撒拉語稱為「冬」。做禮拜時頭纏「達斯達爾」,一種長約數尺的白布。
撤拉族婦女喜歡色澤豔麗的大襟花衣服,外套黑色坎肩。喜歡佩戴長串耳環、戒指、手鐲、串珠等手飾。受伊斯蘭教文化影響,婦女普遍戴「蓋頭」。
在化隆的「外五工」卡日崗工一帶,部分撒拉族的衣飾已改從藏族衣飾。
4、撒拉族飲食,
以小麥為主食,輔以青稞、蕎麥、馬鈴薯和各種蔬菜。逢年過節或貴賓迎門,則以炸油香、搓饊子、做油攪團、手抓羊肉、蒸糖包等慶賀節日或招待客人。奶茶和麥茶是頗受撒拉族男女老幼青睞的飲料。
家家都有火壺和蓋碗等茶具。肉食以牛、羊、雞肉為主,忌食豬、驢、騾、馬、血液和自死之物。
5、撒拉族居住集中,
不論大小,自成區域。房屋建築形式是木泥結構平頂式建築,住房四周以土牆圍成「莊廓」。屋內牆壁上張貼著阿拉伯文「庫法體」書法,顯得素雅、莊重、潔淨。
在院牆四角頂上,放置著白石頭,這與當地藏族習俗相同。
6、撒拉族熱情好客,講究禮節,
彼此見面,互道「色蘭」問安(「色蘭」,阿拉伯語「和平」「安寧」之意)。做客時,主人沏的茶,客人要把茶碗端在手上。吃饅頭時,要把饅頭掰碎吃,切忌狼吞虎嚥。
撒拉族十分敬重「舅親」,認為「鐵出爐家,人出舅家」。
7、撒拉族忌諱
撒拉族人做禮拜時,禁止行人在面前走過;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滌衣物;與人對面談話忌咳嗽、擤鼻涕。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是中國撒拉族聚集地,大約有7.8萬人口,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
撒拉族由元代來自中亞的撒馬爾罕人,同藏、回、蒙古各族長期融合而成。主要從事農業。信仰伊斯蘭教。
人口:87697 分佈:主要聚居在地處黃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區。
撒拉族有自已的語言,但無文字,通用漢文。撒拉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吸收了不少漢語和藏語詞彙,青壯年多通漢語。 撒拉族男兒,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為生。
此外,養蜂是撒拉人最喜愛的副業生產,園藝也是他們的特長。 撒拉族習俗 撒拉族的禁忌有: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嚴禁在清真寺內及其附近地吐痰或攜帶汙濁之物進入清真寺;作禮拜時,他人不得從面前走過;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滌衣物;與人談話時忌咳嗽和擤鼻涕;在老人面前不能有失禮的行為。
撒拉族服飾 撒拉族男子頭戴白色或黑色圓頂帽,上穿白色襯衫,外套黑色坎肩,束腰帶,下穿黑色或藍色長褲,冬季穿皮襖。婦女穿顏色鮮豔的衣服,外套坎肩,下穿各色長褲,戴頭蓋。 撒拉族食俗 撒拉族習慣於日食三餐(農忙時根據情況適當加餐),主食以麵粉為主。
家常品種有花捲、饃饃、饅頭、烙餅、面片、拉麵、擀麵、散飯、攪團等。在一年一度的齋月裡,一般都只食早、晚兩餐,飯菜比平時豐盛一些。 按照伊斯蘭教義,撒拉族嚴禁飲酒,一般在撒拉族的筵席上不備酒。
平時更無飲酒的習慣。 日常飲料除清茶、奶茶和蓋碗茶以外,還常飲麥茶和果葉茶。製作麥茶時,將麥粒炒焙半焦搗碎後,加鹽和其他配料,以陶罐熬成,味道酷似咖啡,香甜可口;果葉茶是用晒乾後炒成半焦的果樹葉子製成,飲用別具風味。
撒拉族的禁忌有: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嚴禁在清真寺內及其附近地吐痰或攜帶汙濁之物進入清真寺;作禮拜時,他人不得從面前走過;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滌衣物;與人談話時忌咳嗽和擤鼻涕;在老人面前不能有失禮的行為。
什麼是民俗風情
5樓:xxp閃電的力量
民俗風情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一個國家、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它是在普通人民群眾(相對於官方)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質的東西,民俗及民眾的日常生活。
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範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正恰當地反映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我國56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也是各不相同的。
6樓:你瞅啥
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可以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民俗傳統的國家,在中國境內土生土長的各民族中,都有廣大人民群眾創造的各類民俗文化,代代傳承。
民俗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各個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務。
7樓:匿名使用者
民俗,即民間風俗,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範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勞動時有生產勞動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傳統節日中有傳統節日的民俗,社會組織有組社會組織民俗,人生成長的各個階段也需要民俗進行規範——結婚人們需要有結婚典禮或儀式來求得社會認同,在人的精神意識領域也有民俗——許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
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許掃地,如果進行打掃就會破壞來年的財運。
民俗現象雖然千差萬別、種類繁多,但是它也並非無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於集體,在時間上,人們一代代傳承它,在空間上,它由一個地域向另一個地域擴布——壓歲錢的風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證。當然,民俗也不是鐵板一塊,它在傳承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版本,不然為什麼過年時北方吃餃子南方卻吃年糕呢?
民俗學家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民俗的變異」。雖然民俗常常因為時過境遷而不斷改變,卻自有分明的型別或模式,您知道嗎?南方的吊角樓與北方四合院就是兩種不同型別民居建築。
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範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們置身其間卻不為其所累,甘願接受這種模式性規範的保護!
北京的民俗來歷有哪些,民俗的由來是什麼?
民俗是人類在長期生活中 不斷積累 不斷修正的文化傳承。在早期人類生活中,由於科技水平 認知水平的底下,人們對自然界發生的一些無法理解的現象而進行祭祀 祈禱,慢慢形成一種風俗,這是民俗的主要 之一。還有對歷史上的名人名事進行懷念,也逐漸形成一些民俗 節日,如寒食節 端午節等,這也是民俗的重要 之一。還...
我國的哈尼族主要分佈在什麼地方,他們有哪些習俗
哈尼族據史書記載,哈尼族與彝族 拉祜族等同源於古代的羌族,現主要分佈在雲南西南部哀牢山和蒙樂山之間地區新平 鎮源 墨江 元江 紅河等縣。人口125萬多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1952年建立紅河哈尼族自治區 縣級 1957年11月18日與蒙自專區合併成立了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954年5月18...
赫哲族房屋的特點是什麼?赫哲族的文化有什麼特色?
夏天住昂庫,冬天住地窨 說的就是赫哲族兩種比較古老的居住形式 穴居式的較為固定的住所 地窨和臨時性的可移動住所 昂庫。赫哲人住永久性房屋木克楞 拉合辮子草正房和臨時的房屋撮羅安口 尖頂窩棚 胡如布 地窖子 闊布如安口 圓頂窩棚 赫哲族的文化有什麼特色?1 新中國成立以前,赫哲人普遍存在圖騰崇拜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