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中的緣如何解釋如何理解,佛法中的緣指的是什麼??

時間 2021-09-14 03:27:19

1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在在佛學裡,「緣」這個字您可以理解為「淵」——即「淵源」的意思。

這個說法是完全建立在「因果」理論上的。我理解為:善緣即是已種下福報的種子,所以結的是善緣的果,反則即是冤親債主等類的惡緣。

釋迦如來及眾大德都曾說過,眾生看見的、聽見的、遇見的無論好壞(即:福報與惡報),皆是以前(「以前」是指或前世,或累劫累世或前幾個月)種下的種種善與惡。

1.對於人,我們時常會覺得很有緣(眼緣、話語投機的相見恨晚之類的話緣等等之類;抑或是第一次見還未開口便就不自主的心想著這人、這事給自己的感覺很不好);

2.對於是某事,我們亦同樣。對於佛學我們有很多人一經接觸,或聽聞或親歷即能產生快樂,甚至對於很多乃至一部經典讀誦過,看到別人哪怕只聽聞一兩聲,便生歡喜,終身不忘,這便是他的福報,而這福報不是他的好運,而是之前,或有心或無心乃至其親眷為他種下了現在的福報——即為他種下了今天他通過聽聞、親歷等一切方式接觸佛法之後頓生歡喜的「佛緣」。

謹以微薄愚見供養您,本人愚鈍,故只知皮毛,當懺悔波羅蜜。

無間罪人

2樓:yanliao顏料

「緣」這個字您可以理解為「淵」——即「淵源」的意思。

3樓:釋弘印

很簡單,所謂緣,來自因果,所謂因果之中,必有因緣。只要明白因果輪迴的道理,緣就不難理解了。

4樓:江湖聽簫

今世有緣前塵緣

今朝無緣來生緣

造化因果冥中緣

有緣無緣都隨緣

5樓:張萬林

緣就是份,份為分,一切天註定,隨心、隨意、隨緣················

怎麼理解緣分,佛法裡是怎麼講解的

6樓:匿名使用者

緣分即為前世之因今世之果,只有福慧相當的兩個人才會走到一起,所以還是多多培養自身的福報吧!

什麼是緣?佛法裡怎麼解釋這個緣的呢?

7樓:匿名使用者

人類感情是兩人在社交網中建立起一種親密的關係,這便是緣分的一種體現,如父子、夫妻、朋友、親人、師生、主寵、主僕之間,便會被認為比陌路人之間更有緣分,亦被簡稱為有緣。

佛家講緣,沒有緣分的人是無法相遇的,同時也是沒有辦法聽到法的。只有有緣才能相遇,才能方便的聽法、修行。

所以,為了讓更多的有情得到解脫,就需要有和佛陀有緣分的人和這些與佛陀沒有緣分的人去進行接觸,也就是「結緣」。

等結上緣了,以前無緣的人才能通過和他結緣的人聽到佛法,然後經過努力的修行,得到最後的解脫。所以,佛教的「化緣」或者是「結緣」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了。

擴充套件資料

佛家四種因緣

人與人之相聚,都是緣,這一生當中偶爾就是見一次面,也是緣份,何況能夠到一個家庭變成一家人,這個緣份就更深了。

緣多生多世結的,不是偶然的,緣很複雜。佛給我們說世間眾生、父子夫婦四種緣,當然這個緣很複雜,很複雜,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四大類,沒有這個四類的緣,就不會結成一家人,這四種緣是什麼呢?

第一個是報恩的:

過去生中有善緣、歡喜緣。報恩的,這當然是最好的,所以孝子賢孫是報恩來的。

第二個是報怨的:

過去的怨家債主,這個來了,是來報怨的,這個我們常講的敗家子,小孩將來長大了,搞的家破人亡,報怨來的,這個都是事實,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第三種討債的:

討債鬼,那就看他欠的多少,欠他少呢,討幾年就討完了,他就走了。

討債鬼一般呢,這小孩長得都非常可愛,很喜歡他,為什麼呢?因為你喜歡才肯還債嘛,還完了他(她)就走了,如果欠得多了,大概要念到大學,花了不少錢供養他,他才走了。

第四種還債的:

還債是兒女欠父母的,那也看欠多少,欠得多呢對父母供養會供養的很周到,欠得少呢大概就是生活不捱餓、不挨凍就可以了,供給你一點點就行了,沒有孝敬心,對父母不尊重,只是物質生活上給你照顧到,那叫還債的。

這四種緣,才變成一家人。

這個緣疏一點的就是家的親切朋友,接近就變成一家人。

這世間就是這麼一會事,所以不要把它當真的,當真那你就苦了,罪就有得受了,而且要造很重的孽,一定要看清楚看明白。

善緣當然好,惡緣來了,那總是要報的,所謂欠命要嘗命,欠錢要還錢,這個是不能不償還的。

8樓:竹夜青龍

因緣為「因」與「緣」之並稱。因,指引生結果之直接內在原因;緣,指由外來相助之間接原因。簡言之,即產生結果的一切原因總稱為因緣。

一切萬有皆由因緣之聚散而有生滅,即因緣生滅;而由因與緣和合所產生之結果,稱為因緣具合。一切有為法皆是因緣所生,唯有因,不能生果;唯有緣,亦不能生果,必須因緣具合,方能生果。

一切有為法所藉以生起的四類條件(四緣)∶

一、因緣-指生起某一現象的主要條件。如木器以木為主要條件,木就是木器的因緣。佛教通常認為因與緣不同,就產生結果而言,親生(主要條件)是因,疏助(次要條件)是緣。

因此乃說,因即是緣,故稱為因緣。

二、等無間緣-指前念為後念生起的原因;又稱次第緣。由於前念已滅時,能為後念生起開路,使後念得以產生;因此,前念為後念之緣。而前念引導後念,其間相續無有障礙,故稱無間。

簡言之,前念心導引後念心產生。

三、所緣緣-指諸心、心所攀緣的境界;亦即認識的物件。能思慮的心必須依託外境才能產生思慮,可見外境本身既是所緣,又是一種緣;亦即為所起的「心」作「緣」。

四、增上緣-指任何一個事物對於其他一切事物的影響與作用。可分為二種∶1.能促成其他事物生起的條件,如陽光、空氣、水、肥料等,此稱與力增上緣。2.不障礙其他事物生起的條件,此稱不障礙增上緣。

即一切事物皆具有增上緣的功能,唯不能作為自身之增上緣。

在明瞭佛教的「因緣」之後,我們相信一切萬有皆受因緣支配,非人們所得以輕忽;所以,佛教常說「因緣、因緣」,即是如此。如果沒有「因緣」呢?那只有「隨緣」了!

"緣起法"是佛法最重要的理論基石。這一法則,可用"此有則彼有,此生則彼生;此無則彼無,此滅則彼滅"一偈概括。其含義是:

任何現象都是依一定的因(起根本、內在作用的條件)、緣(起輔助、外在作用的條件)的集合而生起,而變化,而消滅。一概言之,一切現象都是特定條件的暫時集合。就像車子是由各種零件組合而成,眾生是由"五蘊"(身、心)集合而生存,又象三捆蘆葦互相支撐而得豎立,若去其一,餘二則倒,若去其二,餘一則倒。

偈中的"此"指因,"彼"指果,因緣集合,從時間角度看,是縱橫兩重因果關係的交織:從同時、當下看,一事物為各種條件集合而成的果,無其所依的條件則無此現象"此有則彼有,此無則彼無",這叫"俱時因果";從時間流逝看,現在的事物是過去已滅的某種條件"因"的果,又是未來某種事物的因,一切現象都處於生滅相續、因果連環的生滅變化過程中,"此生則彼生,此滅則彼滅",這叫"異時因果"比如我們人的生命當下依空氣、飲食等維持,並且身心皆處於不斷的生滅變化、新陳代謝中。很明顯,緣起法則是古代樸素辯證法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哲學思辨概括出的一切普遍共具的永恆法則。

9樓:匿名使用者

緣,這個字很有意思的,呵呵。古代人就是聰明,這個字是由很多折組成,也就是說,「緣」就是糾纏不清。像zhxr63說的,有「因」的一方面。

緣,就是事物組成的最基本的條件因素。任何事和物都是靠「緣」才能聚合在一起的。很抽象的概念。

佛祖教給我們要「隨緣」,就是說你遇到的人和事都是自己的業力感招來的,要能做到隨順,該處理好的就要去處理,不要逃避。凡事也不要去「攀緣」,就是說機緣沒到不要強求。這樣就能做到心中平和。

最後做到「了緣」,就是說少感招來那些糾纏不清的「緣」。

我個人的理解,不一定正確,謹供參考。

10樓:彌陀村長

欲說緣,先說因。凡事物的所生,本身的因素就是因;旁助的因素就是緣。比如:稻穀,種子是因,泥土、陽光、空氣、雨水等都是緣。

一般說來,佛教所說的緣有四種:1、因緣,因緣是種子與現行,互相薰習的意思,是成果的原因;2、等無間緣,是前念與後念,必須次第相續而起,體用齊等,而不間斷;3、所緣緣,第一個緣字,是攀緣的意思,心識為能緣,境界為所緣,心心所法,仗境方生,即見分、相分二分,俱起為緣;4、增上緣,是說對於此法,能增強其力用,使其得生。

在這四緣中,色法的生起只須因緣和增上緣;心法的生起,則須四緣具足。

11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緣,在佛教中與"因"的意思相近。 佛教認為,任何事物的形成,或者說任何事情要形成結果,總是有許多原因造成的。

12樓:願證初地

都講得很清楚了,我說隨緣

隨緣 是凡事不妄求於前,也不追念於後,當下隨緣.

聞法也要隨緣,聞了法不能應機行事,也是因緣果未熟;

婚姻也要隨緣,不管用什麼方法得到一個女人,那也只是你人生中的一個伴侶,真正能幫助你的 ,是你自己的智慧,因為家庭是要兩人用心(用勤勞,用包容,用耐心.....)去營造的.

本人評價:言不對題

佛法中的緣指的是什麼??

13樓:關鍵他是我孫子

佛法中的緣指的是四緣。

四緣,即因緣(梵hetu -pratyaya )、等無間緣(梵samanantara -pratyaya )、所緣緣(梵a^lambana -pratyaya )、增上緣(梵adhipati -pratyaya )。

(一)因緣

在因和緣之中屬於因的一切原因都攝在此中,因即是緣的意思,因與緣佛陀不曾有嚴格的界說,但從相對的差別說,因約特性,緣約力用說,又因是主要的,緣是指一般的。在六因中之後五因即俱有因、同類因、相應因、遍行因和異熟因屬於因緣。

(二)等無間緣

等無間是指前後心心所,體各一,如心心所中,受體是一,其餘想行識亦各是一,不會多也不會少,前心心所等與後心心所為緣,不是前受生後受,前想生後想等,此處通緣也通果。無間是指前心心所生後心心所,中間沒有其他心所間隔,也通緣通果。

(三)所緣緣

一切法可以做心王、心所所緣的境,無論有漏無漏,有為無為都可以緣它,因心王心所力量薄弱,一定要有所緣的境後,才能升起來,就好像一個很瘦弱的人,要依靠手杖才能行走一樣,唯為心法所緣的緣,為所緣緣。

(四)増上緣

即增上果的緣,在能作因中除掉等無間緣和所緣緣二種以外的緣。

關於能作因攝三緣義,有兩種看法:一能作因可攝三緣,即有力的攝増上緣、等無間緣、所緣緣,無力的只攝増上緣;二能作因唯攝増上緣,《俱舍論》中本許能作因有不障、有力二義,故許攝為三緣。

14樓:woai小元寶

其實這個「緣」本身也是因

佛教認為每個眾生都有第八

識阿賴耶識,上一世做過的事情,帶有屬性,所謂善惡無性的特性,這個事情做過之後埋藏在他們的阿賴耶識中,好比大樹的種子種在地裡,當下一世(有些當世就有,叫現世報)之後遇到合適的條件使他們因為當初的造作,或者享受好的報答,或者惡的報答,要示現這種報應就需要條件產生,比如他當官了,做生意了,遇到貴人了這些就屬於他受好報或者惡報的條件,也叫做緣。

緣就是條件的意思,任何事情要產生都離不開條件,比如我們說要造一張桌子,那麼木板,釘子,油漆之類的東西就叫做緣,也就是使這個目標達成的必要條件。

1、六因

(1)能作因:在有為法生起時,不障礙他生起,或能助他生起者。分為有力能作因和無力能作因兩種。

(2)俱有因:俱有,就是互為因,互為果,「因果同時」的意思。也分為二種:互為果俱有因和同一果俱有因。

(3)同類因:因果相似,名為同類。謂過去與現在的一切有漏法,以同類相似的法為因,故稱同類因。

(4)相應因:當"認識"發生時,「心」及「心所」必同時相應而起,相互依存。二者同時具足同所依、同所緣、同行相、同時、同事等五義,故稱「相應因」。

(5)遍行因:遍一切的雜染法,而能生起煩惱的原因,名為遍行因,又名十一行惑。

(6)異熟因:異熟,是異類而熟的意思,舊譯為果報。指善惡的因,產生了非善非惡的無記果。這是從得果的性質上來區別,和同類因、遍行因不同。特指能招致三世苦樂果報的善惡業因。

2、四緣

(1)因緣:因緣者,因即是緣的意思。在佛教「因緣論」中,通常將引生結果的主要條件稱為"因",次要條件稱為「緣」。

於此,則強調因也是眾多條件之一,故稱因緣。上面所說六因之中,除了能作因之外,其它五因均為因緣。

(2)等無間緣:又稱為次第緣。這是就心、心所而說的。當前唸的心、心所將消散時,會生起後唸的心、心所的緣。此前唸的心、心所,就稱作等無間緣。

(3)所緣緣:指心所攀緣的境界,即認識的物件。佛教認為,心是能緣,外境是所緣,所緣,就是心法生起的緣,稱為所緣緣。

(4)增上緣:不障礙或有助於他法的產生,謂增上緣。其緣體廣大,一切法都是增上緣;又心用廣大,為一切有為法的增上緣。所謂一切法,指除了自體之外,一切的有為現象均為增上緣。

3、五果

(1)增上果:依能作因的增上力所得的結果。

(2)士用果:又稱士夫果。士(士夫) :人;用:造作。士用,人的作用。謂人使用工具造作各類事情,所得的結果,稱為士用果。

(3)等流果:又稱依果、習果。自同類和遍行二因所生的果。果似因,名「等」;果從因生,名「流」。後起的果和前因,在性質上相似,稱為等流果。

(4)異熟果:又稱報果。是由異熟因所招感的果報。此果與因,既不同時,又非相隨,性質也不一樣。

(5)離系果:「系」,煩惱的繫縛。離開一切煩惱的繫縛,稱為「離系」。通過修習佛教,斷絕一切煩惱,超脫生死輪迴,稱離系果,也就是涅槃。

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裡面說的因緣

因緣,佛學術語,因果,具足說是因緣果報。因是事物生起的主要條件,緣是事物生起的次要條件,有因有緣,必然成果,此果對因來說稱為報,就是「因緣果報」,亦簡稱「因果」。

(1)無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煩惱的總稱。於緣起性空無所明瞭,因而妄生一切執著,此謂「無明」;

(2)行:造作義,指一切行為,即依無明所造的善惡業;

(3)識:業識,此識隨業受報,為過去業力所驅,挾持所造善惡種子而來投胎;

(4)名色:名指心識,色指形體。由於一念愛染投入母體為名,成胎後為色。所謂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個月的中間,由名色漸漸成長到六根完備,於出胎後對六塵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6)觸:即接觸。根、塵和合而成觸。指出胎後六根與一切外境之接觸;

(7)受:即領受。根境相對於違順二種境界上,生起苦樂二種感覺謂之「受」,此即為對境所起的一種情緒;

(8)愛:即貪愛。對於五塵欲境,心生貪著,此即為對境所起的一種貪染心;

(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歡之樂境則念念貪求,必盡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後已,遇所憎之苦境則念念厭離,必千方百計以圖舍之而後已,此即為愛染欲境的一種趨求。

(10)有:即業。即有因有果,由前際因(愛取),生後際果(生老死),業力牽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輪迴的事實來。此為所作業力感報的一種規定;

(11)生:即受生。以現在所作之業為因,依因感果,必招來世受生,此即為未來受報的一種活動;

(12)老死:即老耄和死亡。諸根衰敗叫做老,身壞命終謂之死。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軀自然從少到老,無常轉變必至於死,此即為未來受報的一種結果。

佛教中的「空」,如何理解?「業力」如何解釋,過程是什麼樣子的

本人無法用語言形容,也無法用事物代替,更不能告訴你它是什麼。要是能告訴你就不叫空,反而言之別人告訴你的就不是空。這個東西即便是你理解感悟到了也說不出來。我只能告訴你有人叫它 道 或 自然 業力是無形的只能通過 因 和 果 覺察到,簡單的話講叫 種啥得啥 大道至簡,生活中無處不在。別人悟到的是別人的道...

如何解釋管理的本質就是管人,如何理解管理的本質是協調,核心是人?

我想這個題目的答案在很多的管理課本上都有,所以想結合實際來談下我自己的觀點,希望對樓主有幫助。公司的政策首先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國家的一項主要 最基本的政策就是以人為本,這樣,從巨集觀上來說,公司的管理以人為本是和國家的政策一致的,這叫做順應大趨勢。公司都是由不同的人員組成的,按照高中低三層來分,是...

覺悟的意思是,覺悟 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覺悟就是對事物及其產生和發展的規律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一個人覺悟的高低決定了其能動地參與自身及社會活動的方式和方法,從而最終決定其社會活動效率和成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也可以說覺悟就是態度 就是世界觀和方 覺悟也是佛教教義名詞,梵文意譯為 無上正真道 無上正等正覺 等。由於人的個體經驗積累途徑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