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原創,加分~~~~~~~~~`多加點分:
古代禮樂文明,實際上也就是古代的禮樂制度,其實禮樂制度,就相當於現在的道德準則,而孔子是最推崇這個的。所以我們現在就繼承著禮樂文明,不過是外來文化的衝擊,使這些傳統的東西不斷流失,讓人感就不到它的存在。
看看奧運會開幕式的擊缶而歌震驚世界,這就是中國古代的禮樂文明的具體體現。說明古代禮樂對現在的重要性,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深長,讓世界各國感到驚奇,這是我們的驕傲。
近二十年中,學術界至少有過兩次關於中西文化的大討論,其成績是為大家所公認。不無遺憾的是,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特質的討論,絕少有人系統地論述到古代的禮樂文明。作為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這種現象令人多少感到不解。
中國傳統文化經過五千多年的發展,形成了豐富而龐大的體系。它的核心是什麼?2023年,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先生在接見美國學者鄧爾麟時說:
中國文化的特質是「禮」,「西方語言中沒有『禮』的同義詞;它是整個中國人世界裡一切習俗行為的準則,標誌著中國的特殊性」。錢先生的見解十分精闢,我完全贊同。事實上從古代中國的家庭到家族、國家,都是按照「禮」的原則建立起來的。
從國家典制到人們的服飾、建築、行為方式等等,無不貫穿著禮的精神。看不到這一點,就無法從本質上把握古代中國的文化,也就不能真正認識中國傳統文化。
禮樂文明在中國出現,是歷史的進步。王國維先生在《殷周制度論》中說:「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
」殷、周之際是中國社會從神權時代走向人本主義時代的重大轉折時期。在殷墟考古遺址中,精美絕倫的青銅器與成千上萬的卜用甲骨共存,可見在高度發達的殷代物質文明之上,聳立著一個事事占卜、迷信鬼神的精神世界。物質與精神嚴重失衡。
人,尤其是社會下層的人,似乎是為著鬼神而活著,或者以畢生的精力和智慧為鬼神打造祭器,或者隨時把生命和鮮血變做祭壇上的供品。人祭(用活人做祭品)、人殉(用活人殉葬)的盛行,表明人沒有自身的價值可言。牧野之戰,使偏處一隅的小邦周國竟然在朝夕之間推翻了強盛顯赫的商王朝,事態的發展如此迅速,連周人自己也感到驚訝。
「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如何避免重蹈殷商的覆轍,成為周初政治家面前的重大課題。周公總結商亡的歷史教訓,認為根本原因是商王失德濫罰。
為了周的長治久安,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罰」,也就是實行「德政」的政治綱領,要求統治者「無於水監,當於民監」,把人民的反應作為為政得失的標誌;又說「天聰明自我民聰敏,天明畏(威)自我民明威」,將人民的意志看作是上天的意志的體現,所以,為政治國,要以人為本。從《尚書》可知,周公所說的「民」,包括社會下層的「小民」在內。在中國歷史上,人的價值第一次被從理論上得到論證,政治思想出現了關鍵性的轉折,人祭、人殉逐步被廢止,這無疑是一次重要的飛躍。
「德」是潛存於人心,是理想的美好品性,但它的內涵很抽象,沒有明確的重心。孔子讚美周公的德政思想並加以發展,他每每用「仁」字來置換「德」字,並解釋說「仁者,愛人」,有德之人就是愛人之人,從而使「德政」的指向更加鮮明。在孔子看來,所謂德政就是對社會、家庭、人民的關愛之政。
有國有家者的「德」,應該體現在國政、家政和自己的言語舉止中。人非聖賢,德性不會與生俱來,需要經過砥礪和涵養才會逐步形成。為了便於人們修養德性,孔子把周代相傳的冠、婚、喪、祭、饗、射、朝、聘等禮儀,改造成為一套道德行為的規範,統稱為「禮」。
使人們在揖讓進退之際,增益其德。如能久習而成性,則庶幾乎近於德。因此,禮的功能,從大處而言,是要推行仁政;從小處而言,是要造就德性充盈的君子。
禮之所以合理,正如《禮記》所說「禮緣人情而作」,它是基於人情而制定的。儒家從人本主義出發,提出治理人民的前提是尊重人性。郭店楚簡中的《性自命出》篇說:
「性自命出,命自天降。」與《中庸》「天命之謂性」之說如出一轍,人性是天賦予的自然屬性,理應得到尊重。另一篇《尊德義》說:
「聖人之治民,民之道也。禹之行水,水之道也。造父之御馬,馬之道也。
后稷之藝地,地之道也。莫不有道,人道為近。」即使是禹、造父、后稷那樣的人傑,也必須順從其治理的物件的天性,才能獲得成功,何況是治理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
人性的流露,表現為喜、怒、哀、樂之情。只有充分注意到人民的好惡之情,社會才能長治久安。但是,這並不等於說人性可以不受制約,可以縱情放任,那樣無異於將人類等同於動物。
人的好惡之情的缺乏或者過度,同樣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儒家認為,人與動物的重要區別在於,人有思維能力,能夠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只有健康的情感,是社會和諧、進步的保證。
人的情感應該與天道(大自然)一樣,處在陰陽和諧的「至中」境界。但是人性不能自發企及於至中之地,因此需要禮(各種儀式節文)來引導人性,使之合於天道,這是儒家禮治主義的根本要旨之所在。儒家所提倡的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五倫,無一不根於人性。
清人凌廷堪在他的《復禮》篇中論述聖人之道說,「聖人舍禮無以為教也,賢人舍禮無以為學也」,認為貫穿三代之治的,無非是一個「禮」字,可謂深得儒家思想之大要。
禮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東方文化的特色大多淵源於此,已經略如上述。但是學術界對禮文化的發掘卻是相當的薄弱。令人感到振奮的是,鄒昌林先生的博士**《中國禮文化》的出版,並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好評。
鄒昌林先生長年從事中國古代禮學研究,成果豐碩。此書是「文革」後少數幾部系統研究中國古代禮文化的專著之一。作者從巨集觀上對中國古禮的起源與整合,古禮的類別、結構、功能、價值形成過程及其特色,作了系統的論述,書中新見迭出,讀之令人欣喜。
希望此書的出版,能引起學術界研究中國禮文化的進一步升溫。
平心而論,鄒書如能將禮文化擴充套件為禮樂文化,則更能揭示傳統文化的特色。《樂記》將禮、樂、刑、政作為實現王道的要素相提並論,認為「致禮樂之道,舉而錯之,天下無難矣」,有其深意。儒家的禮文化與樂文化相輔相成。
儒家理論中的樂,有豐富的內涵,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至少包含以下幾個層次。
首先,樂是人性的體現。人類喜愛的是樂音,是與噪聲相對而言的。知聲而不知音,就與禽獸無別。
樂為心聲,《樂記》說:「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
聲成文,謂之音。」詩言志,歌詠聲,舞動容,三者是性情遞升的必然表現。人不能無樂,樂不能無形。
有形而無道,就不能不亂。所以,君子應該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對情感的節制,禮偏重於行為,樂則偏重於內心,兩者不可分割。
其次,樂是教化之具。中國上古有采風的傳統,君王在巡察境內四方時,地方官要展示當地流行的樂歌。考察民歌,可以知道地方官的志向,以及民風的正邪。
鄭衛之聲、桑間之音,一定是亂國之君所好。所以《呂氏春秋·音初》篇說,「盛衰、賢不肖,君子小人,皆形於樂,不可隱匿」。隨行的**記錄下好的民歌(即所謂「採風」),帶回去推廣,這是「樂教」的萌芽。
《詩經》的國風,就是十五國的民歌。
純正無邪的樂章,其聲快樂而不放任,節奏感人至深,可以化民成俗,使人心向善,邪氣便無從接近。樂教是使人民接受良好影響的最便捷有效的途徑,《禮記》說「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所以聖人寓教於樂。儒家用樂體現親疏、貴賤、長幼、男女之道,所以許多禮儀都配有寓意深長的樂曲。
《樂記》說:「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孔子倡導樂教,把它作為「六藝」之一,列入教育科目,要求學生「禮樂不可斯須去身」,可謂意味深長。
第三,「**通乎政」,樂與治道密切相關。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
所以,治世之音安而樂,其政和諧;亂世之音怨而怒,其政乖戾;亡國之音哀而思,其民困弊。儒家認為,只有盛德之帝才有盛樂,如黃帝有《咸池》,顓頊有《承雲》,帝嚳有《唐歌》,帝堯有《大章》,舜有《九招》、《六列》、《六英》之樂,即所謂「王者功成作樂,治定製禮」。惟其如此,古天子用樂章獎賞有功德於民者,大禹治水,勤勞天下,於是舜命皋陶作《夏迭》九章;湯商伐桀,黔首安寧,湯命伊尹作《大護》之舞、《晨露》之歌;武王克商,乃命周公作《大武》。
所以子夏說:「紀綱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絃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
」儒家認為,與民同樂,才是真正的樂。而無道昏君不然,夏桀、殷紂作侈樂、造大鼓,不中律呂,糜費國力,聞之令人心氣驚駭,意念搖盪,致使君臣失位,父子失處,夫婦失宜,人民呻吟,還有何樂可言?所以,只有君子能懂得樂。
君子審聲而知音,審音而知樂,審樂而知政,治國之道盡在其中。禮樂皆得,謂之有德,所以古人說:「樂者德之華也。
」儒家關於樂的理論,是禮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需要學界作深入的發掘和研究,離開樂來談論禮文化,則禮文化就是不完整的,不知鄒君以為然否?當然,樂文化的體系也相當龐大,非一日之功可成。禮樂文化的深入研究,也絕非一篇博士**所能包容,這是我們不能苛求於鄒君的。
近些年來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之下,傳統文化的流失日甚一日,長此以往,五千年中華文明何在?不能不令人心憂。有感於此,有識之士為保護傳統文化多有舉措。
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這些舉措大多處於自發的、無序的狀態,而且主要集中在感官所及的範圍,如民間工藝、古建築、飲食文化、戲曲等等,僅僅如此,不足以有效地捍衛中華民族的固有文化。在筆者看來,當務之急是要建立文化戰略,包括從整體上深入論證傳統文化,研究如何保護其合理的核心,如何使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現實社會相結合,如何迴應西方文化的衝擊等等,它不僅直接關係到民族文化的未來走向,而且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其重要性不亞於國家經濟戰略的實施。而如何保有中華禮樂文明的精華,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水準,則是其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如何發麵 我從今天上午11 30分開始發麵,發麵過程如下
應該在13點左右就完全發好了,就是涼水,10分鐘也能達到室溫,你那酵母是過期了?是你的方法不對,現在的補救方法是把面扒一窩倒一點白酒,等十幾分鍾就好了。和麵是一個機術活。下面是我的方法 夏天要想面來的快一些就把水溫調高一些,最好在40度,把面倒入盆,放酵母,白糖少許,絞拌均勻,然後邊倒水邊和,夏天不...
我養的綠蘿葉子開始發黃了該怎麼辦?拜託各位了 3Q
剛買回來的綠蘿一般都很茂盛,這樣其實也不利於之後的生長。發黃就該被淘汰了,直接栽掉就好,不用太擔心。我剛養綠蘿的時候也是這樣的,每盆的情況都不一樣,有盆特別容易黃,從底下開始。後來我就看到黃的剪掉,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長的很好了。還有想讓葉子往下長,有垂下來的感覺,我的經驗是有兩三個葉子長在一起...
宋朝以來科舉制的發展,宋朝科舉制度的迅速發展的特點?
修仙小神童 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 改革時期 宋代的科舉,大體同唐代一樣,有常科 制科和武舉。宋代 重文輕武 所以也很重視科舉考試,但後期導致選官過冗過濫。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為減少,其中進士科仍然最受重視,進士一等多數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進士科為宰相科。宋呂祖謙說 進士之科,往往皆為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