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言文寫出的名人列傳包含對文中人物的評價

時間 2021-10-15 00:06:10

1樓:翔正(北京)教育科技****

《史記》中的所有任務傳記都是可以的。推薦一卷《廉頗藺相如列傳》給你看看啊。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1),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2),拜為上卿(3),以勇氣聞於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4)繆賢舍人(5)。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6)。秦昭王(7)聞之,使人遺(8)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9);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

「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

」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10),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11)?

』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12),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13),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14)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15)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16)請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17)。

」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18)?」相如曰:

「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19)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20),寧許以負秦曲(21)。」王曰:「誰可使者?

」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22)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23)。

」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臺(24)見相如,相如奉璧奏(25)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26)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27),乃前曰:

「璧有瑕(28),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29),倚柱,怒髮上衝冠(30),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31)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

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32)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33)強秦之歡,不可。

於是趙王乃齋戒(34)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35)於庭(36)。何者?嚴(37)大國之威以脩敬(38)也。

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39),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40)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41)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42)固請(43),召有司(44)案圖(45),指從此以往十五都(46)予趙。相如度秦王特(47)以詐詳為(48)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傳(49)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50)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51)相如廣成傳(52)。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53),懷其璧,從徑道(54)亡,歸璧於趙。

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55)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56)者也。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57)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58)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

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59),唯大王與群臣孰(60)計議之。」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61)。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62),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63),畢禮而歸之(64)。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65)。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66)會於西河外澠池(67)。趙王畏秦,欲毋行(68)。廉頗、藺相如計曰:

「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69)曰:

「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70),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71)。」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72),請奏瑟(73)。」趙王鼓瑟。

秦御史(74)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75),請奏盆缻(76)秦王,以相娛樂。

」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缻。

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77)相如,相如張目叱(78)之,左右皆靡(79)。

於是秦王不懌(80),為一擊缻。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之群臣曰: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81)。」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

」秦王竟酒(82),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83)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84)。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85),吾羞,不忍為之下。

」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86)。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87)。於是舍人(88)相與(89)諫曰: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

」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90)?」曰:

「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91),獨畏廉將軍哉?

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92),因(93)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94)寬之至此也。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95)。

是歲,廉頗東攻齊,破其一軍。居二年,廉頗覆伐齊幾(96),拔之。後三年,廉頗攻魏之防陵、安陽,拔之。後四年,藺相如將而攻齊,至平邑而罷。其明年,趙奢破秦軍閼與下(97)。

趙奢者,趙之田部吏也。收租稅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殺平原君用事者(98)九人。平原君怒,將殺奢。

奢因說曰:「君於趙為貴公子,今縱(99)君家而不奉公(100)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101),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102),而君為貴戚,豈輕於天下(103)邪?

」平原君以為賢,言之於王。王用之治國賦,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

秦伐韓,軍於閼與。王召廉頗而問曰:「可救不?

」對曰:「道遠險狹,難救。」又召樂乘而問焉,樂乘對如廉頗言。

又召問趙奢,奢對曰:「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王乃令趙奢將,救之。

兵去邯鄲三十里,而令軍中曰:「有以軍事諫者死。」秦軍軍武安西,秦軍鼓譟(104)勒兵(105),武安屋瓦盡振。

軍中候(106)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趙奢立斬之。堅壁(107),留二十八日不行,復益增壘。秦間(108)來入,趙奢善食而遣之。

間以報秦將,秦將大喜曰:「夫去國(109)三十里而軍不行,乃增壘,閼與非趙地也。」趙奢既已遣秦間,乃卷甲(110)而趨(111)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閼與五十里而軍。

軍壘成,秦人聞之,悉甲(112)而至。軍士許歷請以軍事諫,趙奢曰:「內(113)之。

」許歷曰:「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114)以待之。不然,必敗。

」趙奢曰:「請受令(115)。」許歷曰:

「請就鈇質(116)之誅。」趙奢曰:「胥後令邯鄲(117)。

」許歷復請諫,曰:「先據北山上者勝,後至者敗。」趙奢許諾,即發萬人趨之。

秦兵後至,爭山不得上,趙奢縱兵擊之,大破秦軍。秦軍解而走,遂解閼與之圍而歸。

趙惠文王賜奢號為馬服君,以許歷為國尉。趙奢於是與廉頗、藺相如同位。

後四年,趙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與趙兵相距(118)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119),趙使廉頗將攻秦,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秦數挑戰,廉頗不肯。

趙王信秦之間。秦之間言曰:「秦之所惡(120),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耳。

」趙王因以括為將,代廉頗。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121)耳。

括徒能讀其父書傳(122),不知合變(123)也。」趙王不聽,遂將之。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124)。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125),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126)即(127)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

「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

」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128),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129)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

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

「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130),妾得無隨坐(131)乎?

」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132),易置(133)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134)自博戰,秦軍射殺趙括。

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135)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明年,秦兵遂圍邯鄲,歲餘,幾不得脫。

賴楚、魏諸侯來救(136),乃得解邯鄲之圍。趙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誅也。

自邯鄲圍解五年,而燕用慄腹之謀,曰「趙壯者盡於長平,其孤(137)未壯」,舉兵擊趙。趙使廉頗將,擊,大破燕軍於鄗,殺慄腹,遂圍燕。燕割五城請和,乃聽之(138)。

趙以尉文封廉頗為信平君,為假(139)相國。

廉頗之免長平歸也,失勢之時,故客盡去。及複用為將,客又復至。廉頗曰:

「客退矣!」客曰:「籲!

君何見(140)之晚(141)也?夫天下以市道(142)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趙使廉頗伐魏之繁陽,拔之。

趙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樂乘代廉頗。廉頗怒,攻樂乘,樂乘走。廉頗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趙乃以李牧為將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頗居樑久之,魏不能信用。趙以數困於秦兵,趙王思復得廉頗,廉頗亦思複用於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

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143)之。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144)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還報王曰:

「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145)矣。」趙王以為老,遂不召。

楚聞廉頗在魏,陰使人迎之。廉頗一為楚將,無功,曰:「我思用趙人。」廉頗卒死於壽春。

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146),備匈奴。以便宜(147)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148),為士卒費。

日擊數牛饗(149)士,習騎射,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150),急入收保(151),有敢捕虜者斬。

」匈奴每入,烽火謹,輒(152)入收保,不敢戰。如是數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

趙王讓(153)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

歲餘,匈奴每來,出戰。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154)。復請李牧。

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復(155)強(156)起(157)使將兵。牧曰:

「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許之。

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歲無所得。終以為怯。

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於是乃具(158)選車(159)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160)五萬人,彀者(161)十萬人,悉(162)勒(163)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

匈奴小入,詳北(164)不勝,以數千人委(165)之。單于(166)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陳(167),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

滅襜襤(168),破東胡(169),降林胡(170),單于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

趙悼襄王元年,廉頗既亡入魏,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龐煖破燕軍,殺劇辛。後七年,秦破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首十萬。

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於宜安,大破秦軍,走(171)秦將桓齮。封李牧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擊破秦軍,南距韓、魏。

趙王遷七年,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王乃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172)得李牧,斬之(173)。廢司馬尚。後三月,王翦因急擊趙,大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遂滅趙。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174)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175)。

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176),退而讓頗,名重太山(177),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我家非常貧困用文言文表示,形容貧窮的文言文有哪些?

第三方呃 特別 用文言文怎麼說?第一種情況,特別 在文言中一般都表達為 甚 殊 兩個字 第二種情況,程度副詞 良 頗 也有 特殊 的意思,但通常翻譯成 很 第三種情況,程度副詞 絕 最 極 表示到了極點,比 特別 的程度還要強烈,所以不翻譯成 特殊 第四種情況,尤 表程度的時候,是 尤其 更加 的意...

文言文課本劇 5,用文言文改編的小品劇本

愚公移山 劇本。劇情簡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 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 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

這句用文言文是怎麼說的,「瞭解」用文言文怎麼說?

夫天者,人之始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 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原列傳 我估計樓主是想問這句話。 人至傷時,自憶親 親 指父母 瞭解 用文言文怎麼說? 與鯉 1.知 知道,明白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2.喻 明瞭 單足以喻則單.荀子 正名 注 喻,曉也.3.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