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的人口思想對現實社會的意義

時間 2021-11-04 22:40:01

1樓:匿名使用者

蒙各加分啊!給你咯 呵呵

荀子曰:「今君人者,闢稱比方則欲自並乎湯、武,若其所以統之,則無以異於桀、紂,而求有 湯、武之功名,可乎?故凡得勝者,必與人也;凡得人者,必與道也。

道也者何也?曰:禮義辭讓忠信是也。

」(《強國》)荀子之本意乃是「法聖王,隆禮義」,此與孔子同。孔子之「禮治」依託「推己及人」,靠教與學而使人行之。然戰國末期之社會現實使孔子之方法不得而行,荀子於是求助於「聖王之治」。

故荀子「聖王之治」存在之困難從根本上乃是由「禮治」與社會現實之衝突所引起。

沿著這一方向,若「論世之事,因為之備」而「不法先王」,即到達韓非之主張。韓非以為當時「五蠹」橫行,世事變而行道異,「不憚亂主暗上之患禍,而必思以齊民蔭之資利者,仁智之行也。憚亂主暗上之患禍,而避乎死亡之害,知明夫身而不見民蔭之資利者,貪鄙之為也。

臣不忍向貪鄙之為,不敢傷仁智之行」《韓非子·五蠹》,以天下為己任,探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之道。此亦荀子所謂「大儒」之本真所在。韓非完全從現實出發,而不求「法后王」,亦是解決荀子「聖王之治」困難之關鍵所在。

荀子於現實政治之觀察,概只見亂而不見治,於是更進一步,針對孟子「推己及人」之「性善」而提出「性惡」,並以此作為「聖王之治」之基礎。人之性既惡,則必不能自覺遵禮,故聖王「制禮義」並「臨之以勢」,使人莫不循禮。故曰:

「夫尚賢使能,賞有功,罰有罪,非獨一人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惡惡之應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強國》)

此之「善善、惡惡」非孟子之所謂,乃為「趨利避害」之謂也。「人情者有好惡,故賞罰可用。」(《韓非子·人經》)何以「賞罰可用」?

則必依臨有國「勢」之「明主」。「明主」既有其「勢」,則可以禮為法,「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韓非子·難三》)。「明主」既有其「勢」,又有其「法」,再加以賞、罰「二柄」,則可使人「不得為非也」(《韓非子·顯學》)。

如此,以「禮」為「法」,亦可得荀子「聖王之治」之要旨。而且,以「法」合荀子之「禮與刑」(《荀子·君子》),豈不更為痛快,如此「尚同一義」而合「聖人無二道」,何樂而不為?故韓非子曰:

「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韓非子·王蠹》)

孔子於「治」「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為政》)荀子則曰:「治之經,禮與刑」(《君子》),韓非更進一步「以法為教」,置禮於無可無不可之境地。俗諺雲:

「失之毫釐,差以千里」,亦可於荀學之謂也。

然荀子以「孔子仁知且不蔽」,抑制了其走向韓非子之徹底主張。荀子「聖王之治」仍有待於「君子」,「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厚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遍矣;無君子,則法雖具,失先後之施,不能應事之變,足以亂矣。

……君子者,治之厚也。」(《君道》)何以為「君子」?則必遵「先王之語」,依師而學,此亦孔學之要義。

然韓非則以其一貫之徹底,曰:「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

故完整說之,荀子曰:「治之經,禮與刑。君子以修百姓寧。」韓非則曰:「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

前文已言,孔孟、楊墨、老子之言治,俱求人人為善然後得,如此可致「無為之治」。韓非則反其道而行之,「不恃人之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如此亦可致「無為之治」。然若求人人如是,似又不可得,荀子之「禮與刑」於此似可為中庸之道。

子曰:「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論語·公冶長》此亦對荀子恰當之評語。

荀子探求禮治與現實政治相結合之道,從社會組織之需要講禮治,亦其貢獻之所在。然荀子所謂之「聖王」既不可得,「禮與刑」之界限又模糊,故於現實之政治,概只能或近孔孟、或近老子、或近韓非,而無法盡致荀子「聖王之治」之理想。

2樓:匿名使用者

韓非(約公元前280一前233)韓國人,韓王室諸公子之一,戰國末年傑出的思想家和法家的集大成者。他針對當時韓國日益危弱的情況,曾多次上書韓王,主張「明其法制,執勢以御其臣下」(《史記·韓非列傳》),進行改革,但都未被採納,遂退而著書,「觀往者得失之變」(同上),總結春秋以來各個諸侯國盛衰興亡的經驗教訓,以斥時弊。他的著作傳至秦國,秦王政讀後,十分欽佩,讚歎道:

「嗟夫,寡人行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同上)公元前233年秦國急攻韓國,韓王命他出使秦國,終因他是韓國宗室,未得信任。不久遭李斯、姚賈等讒言誣害,下獄被迫自殺。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

韓非主要生活在戰國末期。當時人口已增加不少,尤其他所在的韓國,早在商鞅時就已「地狹而民眾」,「其土不足以生其民」(《商君書·徠民》)。到了他生活的時代,更是人口繁多,僅宜

陽一地,就有「城方八里,材土十萬」(《戰國策·周策》)。因此,在人口問題上,他首先提出了人口不是少了而是多了的觀點。「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

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韓非子·五蠢》。本辭條以下引文,凡引自本書的,只注篇名)。認為人口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和人口在幾十年內可以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增加,雖然並不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但遠在公元前三世紀,他就提出了與近代資產階級人口學家馬爾薩斯所說的人口按等比數列增加很相類似的看法,是值得注意的。

韓非還第一次提出了用財貨與人口對比來說明人口是多了還是少了的觀點。他說:「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

不事力而養足,人民少而財有餘,故民不爭。是以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

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五蠢》)用財貨與人口對比,比之以往用土地與人口對比,不僅是一個很大發展,且能更確切說明人口是多了還是少了。其次,韓非離開了社會的基本矛盾去尋找社會治與亂的原因,認為古代財貨有餘,人民就不發生爭奪,他生活的時代財貨不夠,社會就動亂不安,固然是錯誤的,但他敏銳地看到了人口的再生產必須適應於物質資料的再生產,看到了人口的多寡在一定生產力條件下會影響到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則是很有見地的。

韓非從「富國以農」(《五蠢》)的觀點出發,還十分強調增加農業人口,減少非農業人口。他說:「夫明王治國之政,使其商工遊食之民少而名卑」(同上)。

韓非認為農業是治國之本,只有增加農業人口,才能富國強兵,一統天下,做到「無事則國富,有事則兵強」(同上)。至於商工之民、搞學問的人、遊說為事的人、遊俠劍客和逃避兵役的人等非農業人口,都是「邦之蠢也」(同上),是有害於國的壞人,應該把他們統統從社會生活中清除出去。「人主不除此五蠢之民,不養耿介之士,則海內雖有破亡之國,削滅之朝,亦勿怪矣。

」(同上)增加農業人口,減少非農業人口,商鞅雖然早已提出,但韓非比他更為偏激。

為了推行農戰政策,建立最高統治者的絕對權威,韓非還把老子和商鞅的愚民主張推向了極端,反對提高人們的知識和文化。他說:「博習辯智如孔、墨,孔、墨不耕耨,則國何得焉」(《八說》)。

韓非認為一切知識和文化都是沒有用的,人們有了它,既不利於國,又有害於農戰政策的實行。因此,他除了把一切「文學之士」、「有能之士」和「辯智之士」等全部看成是「奸偽無益之民」(《六反》),應該全部清除外,甚至還主張禁止私人著作流傳和私人講學,嚴格控制人們的思想言論,只准學習地主階級政權公佈的法令,只准以地主階級政權的官吏為師。「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五蠢》)。

韓非反對人們有知識和文化的思想,不但為後來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和結束春秋以來的「百家爭鳴」提供了重要根據,而且對於提高我國人民的知識和文化水平,進而提高整個人口質量,也有惡劣影響。

′māggīe. 2007-12-27 13:23 檢舉

中國古代人口思想對解決當代人口問題有什麼作用

言心哲的人口社會學思想'

3樓:匿名使用者

人口社會學複習題

第一章 人口社會學簡介

一、人口社會學的基本概念

1、人口社會學:社會學的分支學科,用社會學的概念,理論和方法研究人口社會問題的學科。 2、人口

原含義:具有一定數量規模的人。

現含義: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生活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人的總稱,是一個社會各種文化、經濟和政治活動的基礎。 3、人口的雙重屬性 ①生物屬性

表現為個體的出生、成長、衰老、死亡的生命歷程有著重要的生物學規律,並以此為基礎,構成了人類自身的歷代繁衍和世代更替,其是人類社會存在的自然基礎。

②社會屬性

人的各種行為,各種生物性活動都受到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因素的制約。 二、人口社會學的研究物件

1、人口社會學研究物件:用社會學理論和方法去認識、分析人口結構、人口過程、人口變遷以及它們與各種社會力量——文化、經濟和政治要素之間的互動關係。

2、人口過程:是人口的生育過程、死亡過程和遷移過程的總稱。

3、人口結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總人口中,各種自然的和社會的人口特徵分佈狀況。包括有:人口自然結構、人口空間分佈結構、人口的社會結構。

4、人口變遷:是人口過程和人口結構在時間向然的和社會的人口特徵分佈狀況。包括有:人口制度上的變化,它既是社會變遷的一部分,形塑著社會變遷,又深深受到社會變遷的影響。

三、人口社會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四、人口社會學的理論建構與研究方法:人口社會學的理論建構

我國是一個有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靠什麼來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對這個問題人們有不同的看法。有

4樓:天天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有: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

(3)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

(4)在意識形態領域,多種文化並存是客觀事實。但是,任何社會、任何國家都不會對文化發展方向採取放任的態度。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堅持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 力和凝聚力。

認識類的問題要把握好回答的基本思路,即「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並能結合材料進行作答。

韓非子 韓非 是什麼朝代的人,孔子,孟子,韓非子,老子分別是什麼朝代的啊??

呂姑娘說職場 韓非是戰國時代韓國的貴族,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國貴族公子。與李斯同為荀子的學生,多次上書韓王勸其變法圖新,未被採納。後來他的著作傳到秦國,秦始皇極為讚賞,後來出使秦國,遭李斯的讒言自殺於獄中。韓非子任法術而尚功利,信賞必罰,排除仁愛。他是一個歷史進化論者,變 是他思想的一條主線和核心...

韓非子的陵墓在哪,劍三韓非子在哪

韓非子的陵墓在哪沒見相關記載,但關於韓非之死,史籍有兩種說法。1 一是司馬遷的 史記 老子韓非列傳 這也是迄今為止韓非之死的母本說法和主流說法 李斯 姚賈害之,毀之曰 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殺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

韓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韓非子中有那些著名的寓言故事

牙牙的弟弟 有 自行矛盾 鄭人買履 智子疑鄰 三人成虎 宋人酤酒 等。1 自行矛盾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 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破壞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 無論什麼東西都能被其破壞!市場上的人質問他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將怎麼樣?那個人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