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求解,《道德經》中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求解

時間 2022-08-09 15:10:02

1樓:匿名使用者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從這句話可知「仁」這種品質老子並不是很推崇。為什麼呢,因為「仁」,是對某事物表示特別的關愛,是有意為之,不是很符合「無為」的思想。所以天地不仁,實際上是講,天地有道,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就是聖人有德,以萬物為芻狗。天地和聖人都不會刻意去做好人,他們都公平地對待萬物。

2樓:周公後

聖人效法天地,無私無慾,他們視天下百姓與萬物為一體,平等慈悲,不偏愛人類自己,所以能夠由於內心的淨化而成為大徹大悟的智者。這與經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一致的,即強調聖人的「無為而治」的境界。他們不刻意做什麼,只是順乎自然,順乎人的性情去幫助別人,而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仁」者。

所以,《莊子·逍遙遊》中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3樓:忠信之薄

道德經裡有一章,說以無事取天下。又說,我無事而民自富。不仁,指的是不偏愛。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不偏愛,不生事,讓百姓自榮自辱,自生自息。不去左右他們。

4樓:歷史品鑑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學經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經》,一直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難讀懂的經典。

道家老子的道德經 我研讀了好久 可現在被一點困住了求解

5樓:唯美醉青樓

我也說下看copy法或許不恰當(你且當一樂吧):無為者,非有為與否,而在於無所謂有為與否。不因做而做,要順應自然的做,沒問題,但卻欠缺了些。

順應自然沒錯,但順應自然非是完全的按照順應自然的做。我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修習道學的人,在很多時候都能根據事態、事物、生命的發展規律而見到尚未出現的東西(暫且未找到好點的名詞形容)。

就好比你打算將無為化為作文一個道理。或許在作文的時候能夠得到高分,但未必高考時候也能得到高分,要懂得變化。什麼是恆久不變的?

唯有變化才是恆久不變的。倘若你文筆犀利,思維清晰自然可選擇將其化為作文亦可帶入高考,但依你目前的思維來說,若帶入作文或許能因有所新穎而稍有成就,若帶入高考則還稍有不足。莫非還打算以不足去勝有餘?

治大國若烹小鮮。那是因為有了一定的成就才能做到遊刃有餘。無為也同如是。

尚未得到、失去又如何放下看破?

呵呵。好了,說的太多思維混亂啦。不好意思。一家之言做不得數。修習道學之人應無為而無以為則無所不為也。

《道德經》中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求解

6樓:楊本軍

道德經崇尚的是自然,「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是指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德」,而非形式上的「德」。

7樓:匿名使用者

真正的有道者,其德行是出於自然、淳樸、簡單、內在、主動,所以表面上看是沒有「德」的痕跡,實際上是德的隨時執行。所以這樣的德才是真正的上德。

普通的人完成德的操守,其表現都是受其他因素左右的,是表面的、外在的、形式的、被動的,所以雖然有「德」的種種表現,其實已經與真正的「德」的自然性質相差很多。這樣的德則是下德。

道德經第十章求解

8樓:

人身具有的營養精氣與精魄的統一,能不分離嗎?呼吸吐納,運氣周身,以至於心平氣和,能像嬰兒那樣柔順嗎?消除內心的雜念,能沒有一點瑕疵嗎?

愛民救國,能不用智慧嗎?人的生存,能做到安靜柔順嗎?聰明通達,能不依賴知識嗎?

生育萬物,生育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滋養萬物而不宰制,這叫做深奧的的「德」。

求解道德經與電腦**之間的關係

9樓:匿名使用者

電腦中所採用的二進位制**,即0和1,與道德經中的陰陽相對應。易經中的陽表示一個長線,陰表示二個**。更能形象表示,與1和0相對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指一表示一種方向,二表示陰陽或1和0 或正負,三表示天地人,天地由陰陽而產生,人也是由陰陽產生。三生萬物表示天地間的萬物都由天地和人產生。

道德經中有許多表示相對的理論:有無、長短、高下,善與不善,陰陽。後人主要是用在人事上。莊子對相對的解釋更多、更細。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更細更深,主要應用在物理上。

他們看到的世界和自然現象是一樣的。愛因斯坦與莊子可以一比。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隻能說他們都受到了天道的眷顧 另外太極生兩儀 兩儀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衍萬物

11樓:來自龍泉山顏如冠玉 的石竹

首先,西方最早提出二進位制思想的是數學家萊布尼茨,不過他受到的不是《道德經》而是《易》的啟發。

道家的陰陽是一個概念,而相對論是一整套理論,這兩者在性質上有所不同。但究其思想意義的核心,的確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而且——很有趣的是——你很難去認為它是一個巧合,因為從古至今屈指可數的對於形而上問題有深刻思考的個體的終極認識,大多指向了《道德經》中的理論。

12樓:納蘭紅衣

個人認為:二進位制是0與1,也就是八卦中的陰爻與陽爻。

而與道的關係則是:

道是無;

一指的不是「1」,而是「0」和「1」未分合在一起的狀態;

二指的就是「0」和「1」,是一種分離開來,但又相關的關係,如八卦中的天地定位(乾坤),山澤通氣(艮兌),雷風相薄(震巽),水火不相射(離坎)。

三指的是「0」和「1」互相組合的形態,如陰爻與陽爻可以組成八卦,八卦再分上下,組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已可代表世間萬事萬物的任何形態,那就是三生萬物了。

道德經中這句話怎麼理解,我大概其明白意思,很朦朧。求解

13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給你全文解釋,因為這是一種體悟,全篇解說反而會讓你不能理解。恍可以理解為心中的光明,惚可以理解為心中忽然出現的事物。恍惚意思其實為:心中忽然間的明悟。

道德經第十章到底是啥 說的是啥 求解

14樓:冰冷三月

精神和形體合一,能不分離嗎?聚結精氣以致柔和溫順,能像嬰兒的無慾狀態嗎?清除雜念而深入觀察心

靈,能沒有瑕疵嗎?愛民治國能遵行自然無為的規律嗎?感官與外界的對立變化相接觸,能寧靜吧?

明白四達,能不用心機嗎?讓萬事萬物生長繁殖,產生萬物、養育萬物而不佔為己有,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他們,這就叫做「玄德」。

誰知道「道德經,誰的《道德經》

樺南sf8 你好,老子 又名 道德經 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約成書於戰國時期。今本 老子 全書共五千餘言,故又稱 老子五千言 西漢河上公曾作 老子章句 將 老子 分為八十一章。稱前三十七章為 道經 後四十四章為 德經 總名之曰 道德經 老子 的哲學體系,由宇宙論 而人性論 再由人性論 而政治論。道 ...

道德經中的聖人指的是誰?道德經裡面的聖人都是指誰?

道德經 中用於指代人的詞語用了很多,有 人 民 百姓 侯王 天子 大丈夫 前識者 王公 赤子 士 君子 善人 和 聖人 用於自稱的有 吾 和 我 對於前面這些 人 百姓 民 侯王 天子 大丈夫 前識者 王公 赤子 的稱呼所指代的是何種人非常明確可以不用多說。道德經 老子的本義是用 聖人 為當時的統治...

老子的道德經裡的名句有什麼,老子在《道德經》中有哪些名言?

永遠的曼巴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這是老子對於 道 這個概念的總括性的描述 道,非當時社會一般的道,即人倫 常理之道,也非當時時人所能命名之道。道 在老子那裡已經超越了世俗社會生活,更加接近於自然法則之道,因為天地萬物的始基與母源在於 道 由道開始。2 道生一,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