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林甫有關的典故,有關謙讓的典故

時間 2022-12-31 13:40:03

1樓:依夏麗

林逋,字君復,杭州錢塘人,是宋代著名的隱士。他從小失去父母,家境貧寒,有時連飯都吃不上。但他發憤讀書,好學上進。

林逋性情恬淡好古,不趨榮利。初遊歷於江、淮之間,而後歸居杭州,在西湖孤山結廬隱居,二十多年沒有進城。真宗皇帝聞其名,賜他粟帛,詔命地方長官須「歲時勞問」。

林逋閒居無事時,嘗在茅草屋旁自築墓穴。臨終之前,曾遺詩後人,其中有「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不封禪書」之句。自喜一生不為天命君權所苦,隱居生活飄逸自樂。

林逋討厭世人阿諛奉承、追逐名利的陋習。他能書善文,尤長於詩賦,其詞澄浹峭特,跌宕迴環,常不待思索,揮毫而就。但他每次寫完,略一吟詠,即隨手撕掉。

有人問他:「何不抄錄下來,留給後人呢?」林逋說道:

「我在山林壑谷中隱居,現在尚且不想以詩出名,哪還希圖名揚後世呢?」

林逋脾氣很怪,既不娶妻,更不要子,但卻酷愛梅花、仙鶴。他常常四處尋訪,但遇佳奇品種,便用重金購來,置於住所四周。閒暇之際,一人賞梅玩鶴。

相傳林逋在孤山隱居時,繞屋種梅三百株。「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他的詠梅名句。他有隻仙鶴,取名「鳴皋」。

每逢客人來訪,林逋不在,童子便開籠放「鳴皋」翔雲報信。詩人見鶴,即回家會客。因此,人們說他「梅妻鶴子」(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看來這並非誇大。

後來,他的這個名聲傳播出去,成為傳世趣聞。他死後,真宗皇帝還賜號「和靖先生」。

至今,在孤山北麓,仍立一小亭,人稱「放鶴亭」。這是元朝人為紀念林逋而修造的。亭內建有清朝康熙皇帝臨明朝書法家董其昌寫的《舞鶴賦》。

冬末春初,登亭遠眺:各色梅花爭奇鬥豔,競相怒放,蔚然可觀。鑑賞家們認為,孤山放鶴亭一帶,是西湖賞梅勝地,梅花盛世歷千年而不衰,也許是託福於林逋對待「梅妻」的深厚情意吧。

2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杜甫曾經因窮苦潦倒,餓得厲害,忽然看見家裡。

3樓:星璇

關於「梅妻鶴子」的故事。

北宋處士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被傳為千古佳話。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是梅花的傳神寫照,膾炙人口,被譽為千古絕唱。

有關謙讓的典故

4樓:末世山村

楊萬里是南宋著名的詩人,他知識淵博,很有才華,所寫的詩,一直蜚聲四方。同時他為人低調,一直非常謙虛。

有一名士一向很自負,他常說自己學識淵博,天下沒有人勝得過他。後來他聽說楊萬里很有名,非常不服氣,決定給他一封信,說要親自到楊萬里的家鄉江西吉水拜見他。楊萬里也早就聽說這個人一貫驕傲得不得了,就給他回了一封信,並說:

「我很歡迎您的到來,並冒昧地向您提一個小小的要求,聽說你們家鄉的配鹽幽菽非常有名,很想親口嘗一嘗滋味,請您來時順便捎帶一點。」

那個名士拆信一看,不禁一下子愣住了,什麼是配鹽幽菽呀?自己未曾聽說過啊。他想了很久,也想不出是什麼東西,他又不願意放下身份去問別人,只好自己在街上到處亂找,但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

後來,他只好兩手空空地來到吉水。他見到了楊萬里後,寒暄了幾句就問:「您信中提到的配鹽幽菽是不是賣的地方比較偏僻,我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實在抱歉!

名士接過來一看,上面明明白白地寫著:「豉,配鹽幽菽也」一行字。他這才明白,原來所謂的配鹽幽菽,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

呂岱哭徐厚。

三國時的呂岱位高權重,名聲顯赫,但能虛心聽取批評意見。他的朋友徐厚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評呂岱的缺點。呂岱的部屬對徐厚不滿,認為徐厚太狂妄,並將此告訴了呂岱。

可呂岱反而更加尊重和親近徐厚。徐厚死後,呂岱失聲痛哭,邊哭邊訴:「徐厚啊!

以後我從哪兒去聽到自己的過失啊!」

寫我一生的錯誤 粟裕大將在2023年授銜的時候,極力推辭元帥軍銜,最後只是領大將軍銜.

和當代浮躁的國人相比,這個謙虛已經成經典了。

5樓:愛好數學

1. 孔融讓梨 婦孺皆知。

2. 遵托塔天王晁蓋之遺囑,活捉史文公的盧俊義理應顧為山寨之主,但玉麒麟選擇了謙讓,既顯示出大將風範,又避免了梁山內訌。 無人不曉。

3. 藺相如對廉頗的無禮再三謙讓,終使廉頗幡然頓悟,負荊請罪,一致對外。 成為千古美談。

4. 清末大學士張英回信勸家人謙讓,導演出桐城六尺巷一段佳話。

5. 諸葛亮「舌戰群儒」,說服孫權共同對抗曹操,也因此引起周瑜的妒忌。面對周瑜的步步進逼,諸葛亮機智地謙讓,終於助東吳擊退來勢洶洶的曹軍而不辱使命。

與典故有關的古詩詞

6樓:呂錦頓星海

選擇d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16231

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寫完後,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一到江南是什麼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後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的一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於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

想到這裡,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了突出他反覆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一些,顯得十分醒目。

一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這個「綠」字就成了後人所說的「詩眼」。後來許多談煉字的文章,都以他為例。

與和有關的故事典故

7樓:網友

在字典上,「和」字有和諧、和睦、相安無事、平息爭端等釋義。象徵企盼和平,也有與人合作、團結攜作的含義。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也說了一個「將相和」的故事。話說澠池之會結束,趙王回國,封廉相如為上卿,位置在廉頗之上,廉頗就不高興了。對人說:

「我做為趙國的大將,攻城野戰,出生入死,立了汗馬功勞。可藺相如光靠耍嘴皮子,地位反而在我之上!他本來出身微賤,我在他下手,覺得受不了。

」又公然說:「如果再碰上藺相如,一定要當面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話,不肯再同廉頗會面。

上朝時候,常常託病請假,不願跟廉頗爭位次的先後。

後來,藺相如出門,遠遠望見廉頗的車駕來了,趕忙吩咐車伕迴避他。於是藺相如的手下人都對他說:「我們離開家人,來侍奉您,是仰慕您富有正義,英勇不屈。

現在您職位與廉將軍相當,卻處處避讓,不敢與他理論,就是平常人也覺得羞恥,何況您身為將相啊!我們這些人沒有才能,對您幫助不大,請讓我們回去吧。」

藺相如說:「請想一下,秦王威勢那麼厲害,我卻敢在朝廷上當眾呵斥他,使秦國滿朝文武都蒙受羞恥。我雖然不中用,難道還會怕廉將軍嗎?

我想到的是,強秦不敢出兵侵略趙國,就是有我和廉將軍在的緣故。現在兩虎相鬥,必有一傷。那時秦國再來侵略,國家大事一定不堪設想。

我對廉將軍忍辱退讓。是先顧到國家的事情,後考慮私人的仇怨啊!」

廉頗聽到這話,非常感動。立刻解衣露膊,揹著荊杖,請門客引導,到藺相如府上請罪。說:

「我是個沒見識的糊塗人。不知道您竟對我這樣胸懷博大啊。」結果兩個人從此變成誓同生死的好朋友。

8樓:德不配

故事簡介。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而屢次對人說:

「以後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藺相如知道此事後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儘量不與他相見。後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後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與"衣"有關的成語和典故

9樓:匿名使用者

衣冠楚楚。

衣錦還鄉。弱不勝衣。

飽食暖衣。

10樓:網友

衣冠禽獸。

衣冠之弟。衣冠楚楚。

衣履不整。衣取蔽寒。

衣食父母。衣食所安。

「梅妻鶴子」是關於誰的典故?

11樓:使用者

和靖先生

北宋處士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被傳為千古佳話。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與趙普有關的典故

歷史上:關於酒的典故有哪些?

12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比如杜康魏晉南北朝的竹林七賢都嗜酒李白的詩歌等。

13樓:匿名使用者

煮酒論英雄,杯酒釋兵權。

與山有關的成語及典故

14樓:匿名使用者

愚公移山。

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謀曰:

「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

「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

「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hè)擔者三夫,叩(kòu)石墾壤,箕畚(jī běn)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遺男,始齔(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qǔ)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huì)!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chè),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wú)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cuò)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lǒng)斷焉。

簡單的說就是,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後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

現在用來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百歲山的有關典故,有關屈原典故

離溫景 1650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街頭,52歲的大數學家笛卡爾依然過著乞討的生活,全部的財產只有破爛的衣服和幾本數學書籍。生性清高的他從不開口請求路人施捨,他只是默默地低頭在紙上寫寫畫畫,潛心於他自己的數學之中。彷彿世界與他無關。一個寧靜的午後,笛卡爾照例坐在街頭,沐浴在陽光中研究數學問題,突然,...

有關馬的簡短典故有什麼?急需,有關馬的典故?

春秋時,齊國的國相管仲,跟隨齊桓公攻打孤竹國 今河北盧龍縣一帶 去時是春天,回來時已是寒冬,沿途景物大不相同,因而迷失了方向,大家很著急。管仲說 不要緊,老馬可以作我們的嚮導,它們認得路。於是挑選幾匹老馬,走在隊伍前頭。老馬果然找到歸路,隊伍平安返口。根據這個故事,後來人們引申出 老馬識途 的成語,...

關於學習的成語有典故,有關學習的成語典故和名言。

優質解答 鑿壁偷光 原文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 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譯文 匡衡好學但家貧無燭.鄰家有燈燭但燭光穿不過牆來.匡衡在牆上鑿個洞引來了鄰家的燭光,翻開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