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獨孤史
首先我們要知道,孔子是不討論人性的,儒家討論人性是從孟子開始的。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是後天不良的薰染讓人性變壞。他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還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認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因此相信人皆可以為堯舜,重點在於能否去行,知行合一。而國家也應當通過實行仁政,喚醒百姓心中本來的善,從而達到人人都是君子,到處洋溢著真善美的理想社會。
隨之而來的荀子,則認為人性本惡。他在其《性惡論》中,開篇就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還說好榮惡辱,好利惡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人之生固小人,無師無法則唯利之見耳。
他認為人性正因為是惡的,所以才需要禮法去約束。到他的學生韓非子那裡,則更為激進,認為禮雖然重要,但更需要法的管制。
需要說明的是,孟子和荀子的論點都是殊途而同歸,是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禮法的重要性。一個認為禮法可以避惡,一個認為禮法可以制惡。
2樓:佳木春生
主要有兩種說法,孔孟一派的性善說,荀子一派的性惡論,人性本善,是人皆有惻隱之心。
而性惡是指人需要節制慾望,否則就會生亂。
人性論方面比較孟子和荀子教育作用關的異同
孟子與荀子思想的異同
3樓:史海雜談
孟子作為孔子的繼承者,和荀子在思想上有什麼不同嗎?各位,這個問題非常好。首先,它涉及到的是歷史類的話題,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話題,很接地氣。
其次,這個話題比較輕鬆,所以是個難得的好題目。最後,作為文字工作者,認為,我們在闡述這類話題時,應該儘量客觀、公正,不偏不倚。而且,應該注意我們的價值導向。
因為,普及生活小常識,做好科普教育工作,也是我們文字工作者的應盡之責。
孟子,戰國中期魯國人,曾受業於子思之門人,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子思和孟子之學,被後世稱為思孟學派。孟子一生崇拜孔子,以「孔子之道」捍衛者自居,其經歷也與孔子十分相似。
他一生聚徒講學,曾周遊列國,名列稷下學宮,雖得各國君主禮遇卻始終不受重用,晚年著述講學不輟。孟子主張「仁政」,以「民本」為中心,利用教育手段得民心。
孟子親自參與著述的《孟子》,是研究其教育思想的主要資料,其主張學習要深造自得、循序漸進、博約結合、專心致志、持之以恆等。本文將孟子的教育思想按照理論基礎、教育目的、教育作用和教學方法來進行解釋。孟子和荀子在思想上有共同的地方。
比如說,都重視教育在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中的作用。還有,都認為培養統治人才是教育的最高目標。都強調道德教育的是教育內容中的重要方面。
當然了,他們的不同點更多。首先,在人性論方面,孟子肯定「性善論」,認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義、禮、智四個「善端」。荀子肯定「性惡論」, 他認為人性是人與生俱來的自然屬性,它完全排除任何後天人為的因素。
其次,在教學思想方面,孟子主張「內發」,而荀子更傾向於「外鑠」。最後,在對待君主態度方面,孟子提倡「仁政」學說。孟子: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從而提出了著名的「君輕民貴」的思想。
4樓:大野瘦子
bai異同:
一、du相同點。
都繼承了孔子的思zhi想dao,具有儒家學派基本特點:道仁回義,答明人論以及重教化。
二、不同點:
主要體現在人性論,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方面等方面。
對君主的態度上:孟子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強調法先王;而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亦則覆舟」,主張法后王。
在人性方面:人性問題上,孟子、荀子分別提出了「性善」、「性惡」之說。
在政治思想方面:孟子對孔子」仁「學說的繼承與發展形成了仁政思想。荀子則把儒法進行了融合,經常禮法並提,既主張禮治,又主張法治。
在教育思想方面:孟子主張「內發」,荀子主張「外鑠」。
5樓:發了瘋的大榴蓮
相同點:
抄兩者都強調仁,孟子襲主張「仁政」,荀子主張「仁義」和「王道」
不同點:主要體現在人性論,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方面在人性方面:孟子主張人性本善,荀子主張人性本惡在政治思想方面:
孟子核心思想是「仁政」,荀子核心思想是禮法並用在教育思想方面,孟子主張「內發」,荀子主張「外鑠」、
6樓:gold橙汁
相同點:孟子與荀子思想上都繼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不同點:1、孟子繼承併發揮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學說。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從而提出了著名的「君輕民貴」的思想。
2、荀子在天人關係上,一方面強調「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繼承並深入討論了儒家「禮」的思想。他說,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
3、孟子將人變為仁政,主張民貴君輕,主張性本善。
荀子是儒家文化繼承,有摻雜法家一些思想,主張性本惡 。
7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的政治思bai想比孔子更具有人民。
du性。孟子的政治管zhi理學是建立在dao「民」的基礎之上的。他說:
專「民為貴屬,社社稷次之,君為輕」.他提出「樂民之樂,憂民之憂」的政治行為觀。
孟子有很強的戰鬥性。面對黑暗政治,孔子採取了退讓的方法。孟子則與孔子恰恰相反,他鼓勵人民起來造黑暗政治的反,殺掉厲王、紂王這樣的暴君不算「弒君」.
「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
孟子的人性說。「性」這個既涉及到人的氣質又涉及到人的修養的複雜的問題,孔子基本上沒有提到,而孟子有深刻的論述。
8樓:予
孟子持的是「性善論」的觀點,認為人一出生就是善良的,而荀子持的人「性惡論」,認為人要教化過後才會向善。
9樓:匿名使用者
他們在思想上的不同就是,孟子,他主張的就是人性本善,而荀子主張的就是人性本惡。
10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點: 主要體現在人性論,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方面等方面。他們對君主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相同在於大家都認為人是可以通過引導來向善的,不同在於孟子看到人的善的一面,而荀子看到人惡的一面。
12樓:匿名使用者
思想既有相。
同點也有相異點。
相同點是:1、都繼承了孔子的思想,都重內視百容。
姓的作用。孟子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荀子引用孔子之言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2、都重視教育的作用,並在讀書治學方面提出了有價值的思想。孟子具有懷疑精神:"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荀子提倡堅持精神:「學不可以已。」「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不同點有:
1、倫理思想差異最明顯。孟子主「性善」說,認為人性中先天就具有仁義禮智四種善端,並注重性善。
之「擴充」。荀子主「性惡」說,把道德行為看作是後天人為的結果,強調對惡性之改造。
關於如何養成道德行為,孟子主張「良心」與「內省」,荀子主張強制與教化。孟子的性善論為封建統治者提供了實行「仁政」的理論依據,荀子的性惡論為封建統治者提供了王霸統一的思想**。
2、兩人治學的側重點也不同。孟子重《詩》《書》,荀子隆《禮》《樂》。
比較孔、孟、荀人性論的異同
13樓:壹名京仁
荀子是法家,且在楚國做官時處處體現法家治國思想。
荀子的兩位傑出門生韓非子、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荀子還是陰陽家的代表人物。
荀子既反對「性善論」,又反對「斯孟學派」
韓非子和荀子的人性論有何異同
孟子的人性論和荀子的人性論的異同
闡述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論並比較異同 10
14樓:暮紫淺淺
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同點。
是「仁」和「民本」思想。但是他們的人性論各異,孔子的人性論是性相近、孟子人性論是性善論、荀子的人性論則是性惡論。 (1)孔子。
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主張在人人道德自覺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
(孔子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孔子死後,其言論被編纂成《論語》一書。)
(2)孟子。
繼承併發揮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學說。他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從而提出了「君輕民貴」的思想。
(3)荀子。
①在天人關係上,一方面強調「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②繼承並深入討論了儒家「禮」的思想。他說,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異同
15樓:全治之音
思想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主要思想 仁和禮 仁政 「仁義」「王道」
異 人性論 性相近 性善論 性惡論。
16樓:為了表弟報考
孔子是儒學的鼻祖,生活於春秋末期。他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對仁有許多解釋,如「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係。
孟子是戰國儒學的代表,被尊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孟子主張性本善,即人的善良是與生俱來的。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反對苛政,反對殘暴的階級統治,他還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保障農民的利益。
荀子是與孟子同時代的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他認為自然有自己的規律,主張「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變化的規律而利用它,造福人類,具有唯物主義思想。荀子還提出「學不可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等主張。
17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人。
首先,他提出「仁」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剝削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2、孟子(前372-前289)戰國時思想家。名軻,字子輿,鄒國人。
孟子認識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輕視,說:「民為貴」,「君為輕」。他主張實行「仁政」,讓農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並放寬刑罰,減輕賦稅。
但孟子又宣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這是一種為統治階級辯護的思想。
3、荀子(前313-前238)戰國後期思想家。名況,趙國人。
荀子是一位唯物主義思想家。他認為星墜日食,颳風下雨,春生夏長,是自然界的變化,自然界的變化又是有一定規律的。人力能夠征服自然,應該利用自然為人類服務。
這是一種人定勝天的思想,它反映了戰國時期人們對自然鬥爭力量的加強。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裡管教育的人,誰是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嚐盡百藥的人物
太麻煩 中國古代神話主管考試教育的是文曲星 星宿名之一。在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文曲星是主管文運的星宿,文章寫得好而被朝廷錄用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漢族民間出現過的文曲星包括 比干 范仲淹 包拯 文天祥 許仙的兒子許仕林 劉伯溫。文曲星屬癸水,是北斗星,主科甲功名,文曲與文昌同屬為福星,代表有文...
中國古代的管理思想是什麼,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主要包括哪些?
中國古代的管理思想極為豐富,百家爭鳴,以儒家 法家 道家為代表。儒家首先提出人性本善的基本假設,進而提出仁政 德治 禮制的管理方法,最後提出要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管理目標。法家首先提出人性本惡的基本假設,進而提出法制 刑治的管理方法,最後提出要達到崇君權和富國強兵的管理目標。道家首先提出人性自然的主...
歷史,中國古代教育
概念原始社會大多由長者通過實際活動身教與口耳相傳。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 圖書文字 和 象形文字 了。有了文字自然會有專門傳授和學習的機構,當時稱為 成均 這就是學校的最初萌芽。到了夏代,則有了正式以教為主的學校,稱為 校 孟子說 夏日校,教也。到了商朝,稱為 庠 到周成為 序 序 又分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