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桐杏邇
《桃花源記》是我們學齡時期讀過的一篇優秀古文,作者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著名詩人、文學家陶淵明。
此文開篇為:」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說得是晉太元中年間,一位捕魚人在捕魚時,忽然遇見一片遍佈溪河兩岸、草美英紛的桃花林,由此揭開了桃花源的神秘面紗。
接下來便寫出了桃花源的絕妙:「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講得是桃花源內地勢平坦寬廣,房屋整齊肅立,周圍有肥沃的耕田、清澈美麗的池塘、挺拔茂盛的桑樹、清翠蒼勁的竹林。
田間有縱橫交錯的田埂,村內雞鳴狗叫的聲音互相應和。更有那穿著打扮不同於外地的男女老少,老人黃髮童顏,少年青發飄逸,一副安居樂業、心曠神怡的樣子。當捕魚人被邀吃酒,問及源內人員來處,」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些怡然自樂者,竟然是從秦朝開始,歷經漢、魏、晉四代居住於此處,是人是仙,不得而知。
最後,作者話鋒突**遇到這麼神秘美好的地方,雖然在返回時生怕遺忘,」處處志之」,以便按記號再次尋訪。可當回到省裡報告太守,太守再派人回原處尋找時,卻」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聽說後,」欣然規往」,卻無結果,最終病死,」後遂無問津者」。
通過以上分析,結合作者當時正處晉宋交替、民不聊生的時期,可以推測感知:此文正是作者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虛構出來的一個風景秀麗、安居樂業、無憂無慮的生活樂園。這裡不似天上瓊樓玉宇、歌舞昇平、神遊仙樂的威嚴奢華,也不像陰間閻羅威坐、鬼魂漂泊、面目猙獰、悽神寒骨的荒涼悲愴。
即便這裡的桃花源就是與世隔絕的陰間,也是陶淵明先生希望將酷似陰間陰冷凋敝的亂世,轉變成亮麗祥和新天地的美好夙願!
陶淵明《桃花源記》譯文及註釋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的重點詞,文言文《桃花源記》重點字詞解釋及翻譯
太元 公元376 396年,晉孝武帝年號。是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的第二個年號,共計21年。武陵 晉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一帶。緣 循,沿著。落英 墜落的花瓣 繽紛 繁多而紛亂的樣子。異 驚異,詫異。這裡的意思是 對 感到詫異 窮其林 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窮,盡。盡 盡頭。才 僅。才通人 僅容一人通過。豁...
文言文《桃花源記》翻譯,桃花源記的文言文翻譯
作品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一個以捕魚為業的人。有一天 他划船沿著小溪往前行,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 一片 桃花林,生長在溪的兩岸,長達數百步,中間沒有其它的樹。這裡的 花草鮮豔美麗,飄落的花瓣繁多而紛亂。他 對桃花林的景色 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桃花林在溪水發源的...
文言文桃花源記的翻譯,《桃花源記》文言文翻譯
譯文。東晉太元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捕魚為生。一天他 沿著小溪行船,忘記了路途的遠近。忽然遇見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長在溪岸上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繁多紛紛落下。漁人對看見的景象感到十分詫異,又向前划行,想要走到桃花林的盡頭。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發源的地方,漁人 就看見了一座山,山上...